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成立一年时间,“移动电影院”目前累计观影人次达200万,累计票房已突破5000万。升级后的版本可满足3D观影,观众通过VR一体机绑定移动电影院账号可实现移动巨幕体验,通过智能手机配合VR眼镜可实现移动3D效果。《阿修罗》将作为首部以移动3D观影方式登陆移动电影院的电影。

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2019年5月9日,“移动电影院”在北京举行V2.0产品发布会,移动电影院CEO高群耀说:“手机看电影时代来了,移动电影院是我们的电影院,让世界爱上中国电影。”

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发布会现场

据高群耀介绍,成立一年时间,“移动电影院”目前累计观影人次达200万,累计票房已突破5000万。升级后的版本可满足3D观影,观众通过VR一体机绑定移动电影院账号可实现移动巨幕体验,通过智能手机配合VR眼镜可实现移动3D效果。《阿修罗》将作为首部以移动3D观影方式登陆移动电影院的电影。

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2018年5月9日“移动电影院”召开发布会,宣布手机app上线

时间拉回到一年前,2018年5月9日,“移动电影院”手机app宣布上线,号称可直接在移动端上实现院线电影同步看,并且宣称要用5年,打造10亿块银幕。一时间,媒体业内沸腾。结果上线仅3天,据媒体报道,国家电影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电影管理部门未批准过所谓“移动院线”。彼时,业内认为这基本上已经宣告了移动电影院的“死亡”。

同年5月10日,据CCTV-13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报道,第14届深圳文博会于当天正式开幕了,除了主场馆展会活动,本届文博会还在深圳全市设立了67家分会场,着重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活力。据报道分会场活动正式发布了新产品“移动电影院”,报道称,“这款电影+移动互联网的文创产品,将会大力助推电影播映模式的变革。”

电影播映模式的变革

2018年5月9日,“移动电影院”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其手机app上线,号称直接在移动端上实现院线电影同步看。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一部院线电影上映了,要等到电影院下片了,才会开始在视频网站上线,而“移动电影院”让你不用等,电影院上了,手机、平板电脑上也能零窗口期看到。5月9日那天,“移动电影院”在发布会上表示,共上线《脱单告急》《第三度嫌疑人》《香港大营救》三部院线电影,每部的票价均为25元,一张票只可以看一次,而且放映收入将会计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票房分账也采用传统院线模式。

据悉,作为我国电影放映领域的创新尝试,移动电影院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授权推出,依托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移动终端,把所有正在院线上映的最新电影全部纳入其中,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付费观看这些影片,有的电影还设有专业解说服务,给观众讲解电影的创作思路、拍摄手法等。

移动电影院负责人高群耀说,原来实体电影院因为时间、地域的限制,因为银幕的限制,所以使得原来电影的消费仍然是一个小众,就拿去年为例,我们中国仍然有80%以上的人口没有机会看到电影,移动电影的宗旨就是用5年的时间造银幕10亿,让更多人随时随地,甚至随心所欲地来看和消费与电影院同步的新电影。

但发布会的第二天,多家媒体爆出消息,“移动电影院”似乎并没有取得合法资质,“移动电影院”强调其“广电总局特批”、“电影科研所牵头”的身份属性首次受到了质疑。

特批试运营,5年实验牌照

“移动电影院”上线之所以引起业内外关注,还在于其由中国电影科研所授权、云途时代影业独家承担产品运营试点工作的背景。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是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单位,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电影行业唯一的公益型国家级科研院所,是我国电影行业标准管理和ISO TC36(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影技术专业委员会)归口单位。

据天眼查数据,云途时代影业于2017年8月23日注册经营,注册资本555.556万,股东包含三家公司,一家是上海灵思云途营销顾问有限公司,以大数据营销为主业;另一家是深圳市定军山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数字电影放映播放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影院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还有一家是上海澄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灵思云图持股比例为80%,后两家公司持股比例均为10%。

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高群耀

几家公司都并非传统影业出身,云途时代董事长谭明请来了万达前高管高群耀担任CEO,高群耀是万达在海外风光时代的亲历人,他曾主导收购传奇影业,并负责AMC在全球的一万块屏幕。2017年初,万达将业务收回国内,10月,高群耀辞去在万达的一切职务。

在5月9日的那场发布会上,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伟、国家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主任王富强、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梁戈等在内的业内人士均有出席。

据熟悉移动电影院的业内人士透露,移动电影院拿到资格准入实属不易。移动电影院隶属于由电影科研所所牵头成立的电影放映新模式产业联盟,电影科研所拿到了电影局方面特批的一张实验牌照,时效为5年。所以这或许会是一场冒险的“实验”,毕竟“零窗口期”的模式在全球来说都属于先例。

实际上,“移动电影院”一直在积极配合国家电影主管部门,“移动电影院”所产生的电影票房将计入中国电影总票房,而目前所发行的电影中包含了多部主旋律影片,在今日的发布会上,移动电影院还明确提出要“让世界爱上中国电影”,也就是移动电影院将做全球的发行,让其他地方的观众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电影。目前,“移动电影院”已经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进行过试点放映,并且“移动电影院”将在今年陆续进入港澳台地区市场。这也是作为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补充。

瞄准长尾市场做增量

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实际上,作为新兴产品,移动电影院的争议落脚点依然是窗口期问题。

作为全球网络院线的范式,Netflix可以说是先驱式“人物”。在刚刚过去的2019美国CinemaCon电影产业大会上,Netflix依然是全美影业的“讨伐”对象。因为“窗口期”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的生命线。国内也曾因为窗口期引发争议,2015年12月,《消失的凶手》院线上映前,出品方乐视影业决定,可以收看3D电视的乐视TV会员,都可以提前观看《消失的凶手》,此举引发了院线抵制。尽管乐视影业临时取消了该片的网络同步上映,但事件造成的后果是,《消失的凶手》上映三天,排片始终低迷。

传统院线与网络院线当下和平的前提,是保持这个“窗口期”,而据“移动电影院”官网介绍的第一条即是放映已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且处于线下院线公映期的电影。

但高群耀多次表示:“我们做增量,而并非想要与传统院线正面对立。”

从首批放映的电影来看,尽管三部电影都在公映期,但5月9号“移动电影院”上线之时,《脱单告急》已经上映20天,单日票房仅1.37万;《第三度嫌疑人》更是已经放映了41天;最具时效性的《香港大营救》已经上映7天,而且早在上映第一天,该片就已经在爱奇艺同步上线,该片的影响力也不足以撼动传统院线利益。

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移动电影院目前的首页信息

而目前可看到移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基本属于主旋律影片以及一些小众的纪录片或者文艺片。据高群耀介绍包括万达在内的院线一般周末仅能上映3部新电影,而“移动电影院”上映了48部影片,虽然其中的一些影片知名度并不高。到目前为止,“移动电影院”平台上最成功的作品都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小成本影片,比如说少数民族影片。

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另外,为了保护版权,“移动电影院”也采取了一些限制,在放映过程中,它不可以快进或后退,仅支持暂停和缓存。例如穿越君购买的这部2K、1080p制式的《一个人的课堂》票价为25元,一张票只能看一次,缓存下来,占据手机内存约1G左右,看完影片后,缓存也会自动删除。 从目前页面显示来看,穿越君只能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下载其app来观看,还没有可以投屏的选择,也就是说它并没有进入到PC端、家用电视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可能还称不上院线的挑战者。

国内首家互联网院线“诞生记”:为期五年的一场“实验”

虚拟观影房间内4人同步观影并实时语音互动(图片来自Variety)

“移动电影院”目前已有近200名员工中,据介绍,65%为IT和研发人员,他们致力于将这个手机应用软件与国家电影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同时还要保护电影版权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正如今日发布会上发布的2.0版本增加VR眼镜在3D场景中的观影体验,还包含了社交功能,可以和三个朋友的虚拟替身坐在一起看电影、聊天。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在今日的发布会后通过朋友圈发表言论:“借助互联网平台的移动影院,可以解决物理影院放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解决影片供给与观众需求中间的裂缝,可以更好地借助电影介质推动观众社交,可以更容易穿透发行中介的门槛,的确有重要的增量价值。但是,确定放映窗口期,保护传统影院利益,一方面是行业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影院所具有的特殊魅力是电影美学的第一窗口。没有这个火车头带动,就没有电影。新技术与行业规则必须同步发展,就能互利共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