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為什麼還不去洗澡?都幾點了?

快去寫功課啊,你要寫到半夜嗎?

面對孩子的慣性拖延,你總是不斷催促、焦急萬分,孩子卻一再拖延、置身事外;為了避免衝突,你乾脆動手替孩子完成,卻又擔心他因此成了“媽寶”。久而久之,你發現孩子的拖延症問題似乎也正影響你們的親子關係……

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其實,孩子的拖延是來自他內在的恐懼、焦慮與追求完美……只有瞭解孩子拖延的原因,才能真正對症下藥。資深兒童心理、教養專家王意中,在《戒掉孩子的拖延症》中為我們剖析造成孩子拖延的心理成因。讓家長能夠同理孩子的無助感、耐心聆聽他的真實聲音,一次就能看懂孩子的拖延心理。

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生活中,拖延症的常見類型有三種:一是“專注力不足”,表現為對任何事情感興趣,好奇心殺死專注力;二是“里長伯式拖延”,表示自身難保,卻對他人請求使命必達;三是“選擇性拖延”,指只聽父母其中一人的話,或只對特定事情拖延。下面針對孩子的拖延問題,心理專家給出了準確有效的“藥方”,讓你幫助孩子成功戒掉拖延症!

1. 檢視拖延的內容

孩子的拖延,有時也反映他們對那件事情有所抗拒。有些孩子在面對一件有難度的事情時,容易在心裡暗示自己:這件事太困難了,我一定無法完成。接著便停在原地,沒有其他作為。

當孩子再次為自己的拖延找來許多理由和藉口時,可以讓他反問自己:然後呢?接下來我可以怎麼做?

沒錯,重點就在於接下來可以怎麼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困難出現?面對這些困難,可以如何解決?而不是一直強調他不喜歡。

孩子必須好好檢視自己拖延的內容,並正視眼前這個問題。只要自我覺察越清楚,孩子就越有機會從中找到自己拖延的盲點

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2. 尋找自己的行動詞彙

有時,孩子也不希望自己再拖延下去,他對這樣的狀況感到疲倦、厭惡。但他似乎也透漏著:我真的想改變,可是我真的無能為力,始終停留在原地。所以,孩子得去找到屬於自己的行動力。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腦力激盪,把各種象徵行動力的單字、動詞,一個一個列出來。讓他想一想,哪些動詞能讓自己產生動力?最好是一想到,腦海裡就會有畫面、讓人想要動起來的動詞,例如飛奔、火速前進等會讓人想要動起來的詞彙。

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3. 掌握孩子的拖延情況

觀察孩子拖延的情況屬於下列哪一種:

① 事情就在眼前,孩子卻動不起來

② 動起來了,可是方向不對

③ 跑去做些不必要的、不該做的事

孩子出現長時間拖延作業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這些作業給他帶來自尊上的影響,讓他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對於與他人競爭、比較的結果敏感。這時,父母與其眼睜睜看著孩子把該做的事情擱置在原地,不想去碰,也害怕去碰,不如引導孩子思考,當他實際去做這件事後,到底會給他帶來怎樣的後果?或者,只是孩子一再自己嚇自己,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恐懼?

有時,是孩子自己把眼前的事情放大了,放大到他覺得自己一定解決不了,也解決不好。若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讓孩子把事情給簡化,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就好,也給孩子具體的時間,甚至我們就在一旁陪著他完成。

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4. 想法的威力

找出藏在我們身體內的“懶蟲”。這隻懶蟲,讓我們缺乏行動力;這隻懶蟲,其實就躲在我們的想法裡面。如果有件事情擱在心裡不舒服了,就趕快去解決它。如果心裡一直被這些事情佔據著,其實是很消耗腦力與心力的,也會讓人心情不美麗。

人的想法是一定可以改變的。不一樣的想法,可以為我們帶來不同的心情和感受。雖然想法有好有壞,但只要有對的想法,就能為我們帶來多點行動力。

我一直相信,想法可以改變一個人;關於孩子的拖延壞習慣,一定也可以透過改變想法來加以扭轉。因此,我們可以讓孩子賦予眼前的事情一個正面的意義和解釋,這將有助於提升孩子產生行動與執行它的意願

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5. 自我對話的魔力

讓孩子練習自我對話,先由家長示範,再引導孩子練習說出來。從說出來開始,再慢慢練習在心裡默唸。

自我對話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看:以往自己都是為了哪些事情在急急忙忙?那股能催促自己、推動自己去做的動力是什麼?是時間的壓迫感,還是不做那件事情背後的代價?

自我對話是非常重要的。這有點像心中有兩個人在不斷相互提醒與監督,要把它形容成小天使或小惡魔都可以,我們將能借此催促自己去完成眼前的事情。

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6. 重新調整事情的難度

面對一件有難度的事情時,我們總是無法輕易下手,孩子亦是如此。因為事情太難而不想做,這理由再充分不過。這時,我們要視孩子的能力範圍,重新調整事情的難度

合理的要求,會讓孩子較有意願去啟動那件事情。至少他們會覺得自己有機會可以解決或完成眼前的事務。

以數學作業為例,如果我們發現孩子對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概念很模糊,可以先把類似的題型都暫停,再另外找時間好好教孩子弄懂這個概念。若要孩子繼續把時間耗在不懂的事情上,只會讓他們花更多倍的時間,卻沒什麼進展。

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這七招等你試!

7. 培養“決斷力”

回想一下,在過去經驗裡,孩子是否曾經自己決定了什麼事?

讓孩子練習自行選擇與判斷、讓孩子擁有決斷力。不需要為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到最好,如果孩子只是照著我們的想法去做,他就少了他的選擇,也少了應有的判斷力。

面對一件待執行的事情時,我們總是容易在心中不斷想像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點,那會使我們產生畏懼與想要逃避的心情,進而妨礙我們去行動。當孩子將某件事情一直擱置在心裡、停擺許久,那麼,該是時候讓他動起來了!

不停想著事情的困難面,往往會使我們耗損許多時間,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而非一味地鑽牛角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