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太苦,《撞死了一只羊》太装,《风雨云》太虐

《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太苦,《撞死了一只羊》太装,《风雨云》太虐

看了一会儿,晕眩呕吐的感觉就上来了,因为镜头不停晃动,影片用了大量手持跟拍、手持摄影,每当画面不停移动时,我想呕吐。

我发现自己不大适应影像的流动感了。7分。

这是根据赞恩故事来拍摄的电影,可以说是半纪录片的方式,因为是真实故事,又是本人出演,有些内容进行了改编,有点像是美国的《少年时代》。我基本还是把《何以为家》看成是一部纪录片,因为它几乎没什么故事,就是选取了赞恩和父母、妹妹们一起生活,后来和埃塞俄比亚难民母子生活的经历展开,因为妹妹萨哈死了,所以他拿刀子捅了萨哈的丈夫,关进监狱后打电话给节目热线,控告父母没有能力养育孩子,却拼命生孩子。

这部影片本来挺期待的,但是看了之后挺失望,因为这种伪纪录片看了心情满是压抑。影片只是提出问题,却没有让我们看到人的成长和社会的改变,没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和力量。生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移民家庭的底层家庭,他们的生活和猪狗又有什么区别。这些父母只懂得做爱和吃饭,就像牲口一样生活。一堆孩子们躺在一张床上,就像看到一堆猫猫狗狗。真的是像赞恩说的被人踩在地上的生活。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但我不觉得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什么,关键还是国家制度。人们到影院还是来娱乐的。


《撞死了一只羊》

《何以为家》太苦,《撞死了一只羊》太装,《风雨云》太虐

87分钟,一个半小时都不到,加上不少空镜头,静止镜头,感觉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一个寓言。

杀手金巴和韩国郑宇成很像,他的悲悯,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也是康巴藏人的异类,可惜影片的重点却在另一个卡车司机金巴身上。导演似乎是反讽了他对羊的怜悯,因为梦中他做了相反的事。不过油画般的画面,全藏语对白,还是很有异族风情的。7.5分

《撞死了一只羊》是一部有着王家卫风格的藏语电影, 因为是王家卫监制。卡车司机金巴几乎没有摘下来的眼镜,似乎是和墨镜王呼应的一个标签。金巴在酒馆里和老板娘的眉来眼去,无人区粗粝的风沙,台词很少的刺客金巴,都有着藏版王家卫电影的影子。

我并不大喜欢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可能算是最喜欢的一本了。不喜欢蔫蔫乎乎暧昧不明的情感,不喜欢人物有点过于装格调。因为王家卫,粗粝的藏区也变得暧昧起来。

刺客金巴是电影的一个亮点,电影一开始就交代了,康巴藏人认为有仇必报,所以有着杀父深仇大恨的刺客金巴,杀死仇人成为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但是在看到仇人的孩子时,他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小时候的自己目睹父亲被杀,如果此刻自己杀掉仇人,那么就不是命运的轮回吗?自己不就是孩子眼中父亲被杀的杀父仇人吗?他最终哭着离开了。他选择了宽恕。宽恕你的仇敌,这是最难做到的,但这正是刺客金巴选择舍己最打动人的地方。

而司机金巴这时候成为了刺客金巴的替身。他们两个在窗外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都是有个孩子跟着父亲走着,有一只羊经过。人放过自己的仇敌,毕竟悲愤难平。所以故事安排了司机金巴在梦中,也就是潜意识里杀死了刺客金巴的仇人。这时候他已经化身为刺客金巴。藏族有句谚语: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司机金巴就这样进入刺客金巴的梦中,完成了他的夙愿。

但是这样的安排,刺客金巴选择宽恕的伟大意义就失去了。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何以为家》太苦,《撞死了一只羊》太装,《风雨云》太虐

这是我看得最难受的一次娄烨的电影,也几乎是我看得最不舒服的一部电影。对手持摄影严重过敏的人,特意跑到最后一排看,但还是晕眩得不行,翻江倒海。画面几乎全程在晃动,一半时间只能选择闭眼。比较起来,王小帅一个镜头静止一两分钟,显得那么珍贵。

我知道猫眼观众为什么只给7.1分了。

从《紫蝴蝶》到《颐和园》到《浮城谜事》到《春风沉醉的夜晚》到《推拿》再到这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几乎没怎么错过娄烨的电影,但最早的《苏州河》竟然没有看。

真实地记录时代,表现人性的丑陋和黑暗,这是娄烨的电影风格,尽管丑陋,但因为真实,所以娄烨还是挺受观众尊重的。看娄烨的电影会很晕眩,很不舒服,这我早就知道,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上一次《推拿》就一度看得非常不舒服,没想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更虐,我一直非常非常想要逃离影院,如果不是因为控制住了呕吐,我想自己真的就逃离了。所幸呕吐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但我确实已经到了观影痛苦程度的临界点。

因为全程晕眩,我差不多有一半是半闭着眼睛。这样的影片,会值得我回味吗?不会。它会给我带来思考吗?不会。更不会是所谓的娱乐了,因为娄烨的电影从来不是娱乐的。但是,我认为电影首先要让人感觉舒服,富有回味和感染力当然是更高的层次了。

手持摄影是为了增加真实感,但我并不认为固定机位就失去真实感。虽然有时候我认为贾樟柯、王小帅们动辄几分钟的固定镜头,实在太缓慢了,但是比较之下,我更喜欢这样的长镜头,而不是不停晃动的手持摄影。

手持摄影带给我的不适感发生过很多次,《玉观音》《心迷宫》《路边野餐》《敦刻尔克》等等。我想说,文艺片导演们,能尊重那些肠胃不好的观众,不要动不动为了你们的喜好,不停使用手持摄影好吗?

我已经不想再看所谓的手持摄影电影。那些给观众带来观赏快乐的导演,是尊重观众审美习惯的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