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慘敗夷陵和馬謖錯失街亭,哪個對蜀漢最致命?

愛上說歷史的鬼才


第一,關羽敗走麥城後,蜀漢失去了荊州大片土地。

在諸葛亮和劉備的努力之下,他們終於拿下了人生中真正屬於自己的一塊土地,那就是荊州的地盤。但是劉備是有帝王之志的,他不會只在荊州這一塊地盤上吊死,所以他的目光再次看向了益州。而荊州便交給了關羽來掌管,關羽做了荊州的一把手以後,本來是看管的十分好的。只不過被卑鄙小人孫權在背後捅了一刀,使得他徹底失去了控制荊州的能力。那麼這件事對蜀漢的未來影響多大呢?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蜀漢失去了一塊重要的地盤。其次便是引發了後來的夷陵之戰,再則蜀漢北伐的一條重要通道被堵死了,從此蜀漢開始走下坡了。

第二,劉備夷陵之戰戰敗以後,自己死了不說,還搭上了蜀漢的有生力量。

劉備作為蜀漢的核心人物,他擁有絕對的領導權。在關羽去世後不久,劉備宣佈對東吳的戰爭。這是一場滅國之戰,誰都想不到劉備會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非要跟東吳的孫權玩命。孫權這個時候也慌了,好在有陸遜這麼一個奇才在他身邊,最終化險為夷,將這件事給解決了。劉備在夷陵之戰中,不僅喪失了蜀漢的有生力量,而且還把自己給玩死了。這個時候的蜀漢處於非常危險的階段,首先蜀漢的皇帝死了,其次蜀漢的大軍沒了,這個政權還能維持性下去嗎?誰都不清楚。如果沒有諸葛亮後期的維持,那蜀漢在劉備戰死後,就已經滅亡了。

第三,街亭是諸葛亮北伐的戰略要地,馬謖丟了這裡,斷送了諸葛亮北伐的前途。

在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力挽狂瀾,將危難之中的蜀漢挽救了回來。這還不算完,他平定了內部的叛亂以後,便將手伸到了北方,因為他準備北伐了。諸葛亮十分清楚,蜀漢唯一的出路就是北伐,只有打敗了曹魏,他們才有活下去的可能。所以諸葛亮執政的十二年中,連續進行了六次北伐,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第一次的北伐。這個時候北伐的戰略要地街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諸葛亮的大軍需要從這裡經過。為了能夠保住街亭,諸葛亮選擇讓自己的親傳弟子馬謖前往守街亭。可是沒想到的是,馬謖居然把街亭給弄丟了。晴天霹靂打了下來,直接導致諸葛亮這一次的北伐完全失敗。

第四,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後續的北伐再也沒有過任何成果。

第一次北伐因為馬謖的失誤失敗以後,諸葛亮又連續進行了五次北伐,每次的效果都不好。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發現自己無路可走了。畢竟街亭這麼重要的位置失去了,諸葛亮是在找不到其他路可以走出蜀地。這也是為什麼蜀漢四十多年都沒有北伐成功的主要原因,那麼江湖小曉生說到這裡,大家有沒有分辨出哪一件事對蜀漢打擊最大呢?其實我覺得應該按照時間段來甄別。在劉備執政期間,對蜀漢影響最大的,當然是關羽失去了荊州。而在諸葛亮和劉禪執政期間,對蜀漢影響最大的自然就是馬謖丟了街亭,這件事直接導致了蜀漢大軍再也沒能夠走出蜀地,最終迎來了滅亡。

<strong>


江湖小曉生


首先看一下,這三場戰鬥,蜀漢都失去了什麼?

荊州之戰:

  • 失去了最強統帥關羽;
  • 失去了荊州地盤(零陵、武陵、半個南郡);
  • 破壞了“隆中對”戰略;

夷陵之戰:

  • 失去了馮習、張南等眾多中青代人才;
  • 失去了大量有生力量,士兵傷亡人數應該大於荊州之戰;

街亭之戰:

  • 北伐首個硬仗,喪失士氣,打亂了諸葛亮的全盤部署;
  • 失去了青年將領馬謖;

街亭之戰,只是首次北伐的一場局部戰鬥,影響最小。其它兩個,都是戰役級別的。

在笑談君看來,關羽敗走麥城對蜀漢最致命,理由如下:

  1. 蜀漢缺乏人才。論大軍統帥,曹操手底下一大把,夏侯淵沒了張郃頂上,于禁沒了徐晃頂上……東吳也有名聲在外的四大都督。而關羽身為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陸戰、水戰都很在行,他一死,基本沒人能頂上。
  2. 丟了地盤。曹操赤壁之戰打得那麼慘,但是中原、河北這些地盤都沒受影響,所以很快就能積蓄實力。而荊州丟了以後,蜀漢的人口、財政方面都受到嚴重影響,發展潛力下降,後期的北伐也只能走崎嶇的山路,無法像諸葛亮“隆中對”設想的那樣兩路進軍了。

在荊州之戰前,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蜀漢政權處於巔峰時代,但荊州丟了以後,形勢急轉直下,基本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能力,只能固守一隅,這是由盛轉衰的關鍵。劉備最後想要拼命一搏,發動了伐吳之戰,結果還是慘敗,留給諸葛亮一個爛攤子,神人也難翻盤了。


歷史都付笑談中


如果講那次敗對蜀漢最致命,得從各方面損失和影響來看。

關羽失荊州走麥城損失: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北伐,八月水淹七軍。九十月圍攻襄樊。閏十月東吳偷襲荊州,十一月關羽讓徐晃擊敗並回救荊州。關羽一邊回荊州,人馬越來越少。荊州將士紛紛拋棄關羽投降東吳,關羽只能率殘部走麥城。突圍時大部分將士又投降東吳,關羽身邊只剩下關平趙累和十幾個將士。十二月東吳斬殺關羽。



地盤:南郡、零陵郡、武陵郡

人口:六十萬以上。公元241年東吳統計人口是兩百四十萬,公元280年東吳投降上繳的戶籍是兩百三十萬。說明東吳人口一直沒有增長反而減少。所以推測公元219年蜀漢所據荊州人口跟公元280年人口應無大變動。公元280年西晉統計人口,蜀漢所佔部分有六十萬以上。

軍隊:按三國軍隊占人口十比一的比例,軍隊有六萬以上。關羽北伐帶著三四萬。

人才:前將軍關羽、都督趙累、將軍關平、主簿廖化、南郡太守麋芳(駐守江陵)公安守將傅士仁(公安是劉備設置的荊州治所)零陵太守郝普、潘濬荊州治中典留州事、將領詹晏、陳鳳、文布、鄧凱、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武陵部從事樊伷、零陵北部都尉習珍、宜都太守樊友等(劉備在荊州三郡又劃分了幾個郡。宜都是南郡劃出來的)有記錄有名字的十七人,沒記錄的就更多了。只有廖化詐死歸蜀,其餘戰死或投降。

戰略:荊州是把利劍,能直插魏國心臟。東吳的周瑜呂蒙在世時都是建議從荊州北上伐魏的。荊楚多俊傑。失了荊州,再也不能從這個人才基地補充選擇了。漢中三縣進可順漢水進攻襄樊,退可守衛益荊。魏國伐蜀就是從漢中三縣攻入。因為不用繞道關中八百里秦川。

劉備慘敗夷陵損失:公元221年七月—公元222年八月是劉備東征東吳的戰爭時間。公元221年七月—公元222年正月蜀漢軍先頭部隊攻入吳境六百里夷陵。公元222年劉備從秭歸率軍推進到夷陵猇亭駐軍跟吳軍對峙。公元222年閏六月東吳在夷陵猇亭大破蜀漢軍,吳軍繼續追擊在馬鞍山、秭歸跟逃跑的蜀漢軍激戰。八月劉備率殘部退回永安。趙雲從江州率軍進駐永安。馬忠從巴西郡率五千人抵達永安。(當猇亭之敗消息傳來,就在巴西郡徵召縣兵)


地盤:略

人口:略

軍隊:八萬。魏人傅子記錄:殺備兵八萬。黃權江北部部萬人以上。(晉書:黃權願以萬人當寇)張南部萬人以上。(因為孫桓有五千人,要包圍怎麼也得萬人)武陵郡響應的蠻夷在萬人以上。(步騭率一萬人在益陽防守。蠻夷沙摩柯此時在猇亭,應該帶了人馬過來)劉備在夷陵猇亭對峙七八個月,陸遜有四萬多人。(孫桓五千在夷道給張南包圍,當時最近的朱然有五千人。等到陸遜在夷陵猇亭跟劉備決戰時,他才率軍去救援。)劉備跟陸遜對峙的人馬不會少於陸遜人馬。加上黃權張南部就不少於七萬人了。當時劉備連營七百里。就是從巫秭歸到夷陵猇亭七百里是有駐軍的。曹丕當時講劉備不懂兵,那有連營七百里能打勝仗的。可見連營七百里的駐軍是不少的。當時劉備是立了數十屯,算一屯五百人也有一萬五了。劉備兩個月間經歷三敗:夷陵猇亭之敗、馬鞍山之敗、秭歸之敗。

人才: 據三國志劉備帶去的文武有: 戰死的有:1大都督馮習2侍中馬良、3、4、別督傅彤、趙融、5、督前部張南、6議曹從事王甫、7從事祭酒程畿、 投降的有:1鎮北將軍黃權、2治中從事龐林(龐統弟弟)、3南郡太守史郃、(黃權江北軍封侯四十二人,將軍郎將一百多人)4杜路、5劉寧 活著回到蜀中的有:1、2領軍吳班、陳式、3護軍陳到、4別駕從事李朝、5宜都太守廖化、6牙門將向寵7別督輔匡 有名字的19人,戰死7人、投降5人、回到蜀中的7人。損失了三分之二。中低級將領損失更大。

戰略:劉備東征的目的就是為了收復荊州,跨有荊益。未能收復標誌著蜀漢退出爭天下的根本。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損失更是慘重。

馬謖街亭之敗: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出祁山,當時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響應蜀漢。只剩下隴西郡堅守。馬謖的任務就是在街亭擋住魏國援軍張郃部。可是馬謖根本沒有擋住。軍隊數目不詳,很多人認為是兩萬多。有兩萬人的話擋住張郃的五萬人不是難事,只要為諸葛亮大軍爭取攻下隴西郡。那大軍就能回師內外夾擊張郃。



軍隊:應當在一萬人以上。裴松之:拔西縣千家,不補街亭所喪。此戰諸葛亮判馬謖、張休、李盛等死刑,奪將軍黃襲等兵權。只有王平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影響:在北伐一片大好形式,隴右三郡已降。隴西郡指日可破。隴西郡一破蜀漢就能切斷涼州跟魏國的聯繫。可以籍隴右之資進軍關中。這一切都是因為馬謖失街亭所致。三國志: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

我認為最致命的是劉備慘敗夷陵。蜀漢東吳決戰是在夷陵猇亭這兩個地方,所以史稱夷陵之戰或猇亭之戰,是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一。三大戰役對三國的格局影響很大。官渡之戰影響了北方的歸屬。赤壁之戰後曹操再也不能越過長江。夷陵之標誌著蜀漢退出爭天下,之後三國疆域再無大的變動。而街亭之敗只是三國眾多戰役中的一個,無法跟三大戰役的夷陵之戰相比。敗走麥城損失的只是關羽關平等,失荊州的損失不比夷陵之戰小。但給予蜀漢最致命一擊的還是夷陵之敗。

夷陵之戰(猇亭之戰)是劉備征戰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亦是對蜀漢最致命原因:

第一蜀漢的精銳盡喪

劉備東征的目的是為了奪回荊州,所以所帶的軍隊是最精銳的。錢沒有能賺、武器沒有了可以再打造。就如二戰時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英軍失去了大量的裝備和軍需物資,但保留下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為以後的戰爭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戰鬥經驗的官兵,這些回到英國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成為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 蜀漢這些軍隊都是跟著劉備南征北戰。不是一二十年能恢復的了。就算等蜀漢的小孩長大也兩一二十年。戰鬥經驗的培養呢?劉備東征人馬不詳, 就算是損失不到五萬人,那也佔了蜀漢軍隊的一半。




第二損失文武,非一州所有

損失三分之二的文武,曹操赤壁之戰烏林之役大敗也沒有損失這麼多文武。這些人才都是劉備數十年集四方精銳。 蜀漢在人才上本來就少於曹魏、東吳。劉備伐吳的文武有益州人、有荊州人、有北方人。北方已歸曹魏,荊州已在東吳手上。所以不可能再從這些地方補充人才了。就像東吳一樣淮泗將領、流亡北士都不是江東人。丁奉原來不過是甘寧潘璋手下一小將而已,到了後期成為東吳統帥。世人為何嘲笑蜀漢廖化。廖化怎麼說也是荊州主薄、宜都太守。 這些軍隊參與了劉備奪蜀之戰,爭漢中之戰、還有些參與了赤壁之戰、烏林之役。參與東征的文武普遍要年輕,也久經戰陣。第一代法正、劉巴、龐統、黃忠、關羽、張飛、鄧方、霍峻、馬超等先後去世。第二代高中低級將領又損失慘重,直接造成蜀漢人才斷代。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當大王。就像二戰時很多國家男的戰死了很多,七十年過去了現在還是男少女多。 馮習、張南、傅彤等都是從公元211年隨劉備入蜀的,經歷了奪蜀之戰、爭漢中之戰。有的還參加了赤壁之戰、烏林之役、南征荊州四郡。可以說是久經戰陣。



第三:夷陵之戰沉重打擊了劉備及蜀漢上下

劉備自公元184年開始起兵討黃巾到公元222年,征戰近四十年。勝少敗多,屢敗屢戰。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好不容易得了徐州,又讓呂布奪了。重據徐州,又讓曹操打跑了。投了袁紹、劉表,這兩傢伙又不給力。在特別是在荊州七八年間人馬不過數千,城池不過新野小城。就連劉備自己都對感到前途很秒茫。劉備在荊州時對劉表講: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但劉備仍然沒有放棄。用劉備的話講:然志猶未已。


公元221年七月—222年八月夷陵猇亭、馬鞍山、秭歸之戰,損失慘重。劉備從此一蹶不振。劉備羞慚憤怒的講:我居然讓陸遜打敗羞辱,難道是天意嗎?以前數次失敗,劉備都能振作起來。現在把失敗歸結於天意。幾個月後劉備開始病重,公元223年劉備去世。當年南中諸郡皆叛。

夷陵之戰後諸葛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第四夷陵之戰的失敗標誌著三國鼎足而立,蜀漢只能偏霸。

隆中對講:跨有荊益,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現在荊州已失,天下又暫無變。經此一戰蜀漢遭受重創。諸葛亮講:此誠急危亡之秋也。公元222年八月劉備退到永安就不回成都了,也是擔心東吳攻入蜀地。東吳這時派人求和。劉備又氣又恨,卻也不得已同意。東征未能收復荊州,東征大敗。也意味著隆中對所講的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目標無法實現了。

有三個原因:1荊州是把利劍,能直插魏國心臟。東吳的周瑜呂蒙在世時都是建議從荊州北上伐魏的。2荊楚多俊傑。失了荊州,再也不能從這個人才基地補充選擇了。3夷陵之戰的失敗,就只聯吳抗魏自保了。


夷陵之戰後三國的疆域再無大的變動,誰也吃不掉誰。吳蜀兩家只能聯盟抗魏。在夷陵之戰時,吳範就講後當和親。也就是說夷陵之戰後,吳蜀會重新聯盟。只不過吳範沒有講誰勝誰敗。我認為無論誰勝誰敗都會和重新聯盟。


小鴻哥


這三次失敗雖然在時間上有間隔,損失上有大小,但從實質上看是連續失敗的表現,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蜀漢的精氣神動搖了。所以從精氣神的角度看,關羽失荊州對蜀國影響最大,因為只要關羽在,荊州在,蜀國的精氣神是指向統一,那種大氣以及心理上的勝勢非常難得,也很重要。關羽死,荊州失,使得蜀國不但在實力上損失很大,而且對蜀國精氣神造成了空前的打擊。

然而單從戰爭的角度看,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影響最大。勝敗乃兵家常事,失去荊州的主要原因是劉備和諸葛亮決策層對形勢的誤判和對孫權抱僥倖心理。因為誤判,失去荊州在所難免,如何善後顯得尤其重要。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不是想善後,而是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吳蜀之間發生戰爭,就算劉備僥倖取勝,也只會陷入與東吳的持久戰,只會讓魏國漁翁得利。結果是劉備慘敗而歸,幾乎全軍覆沒,這是繼關羽失荊州,蜀漢失去數萬精銳之後,再一次失去數萬精銳。此戰後,蜀國成為最弱小的一方。如果說關羽失荊州使得蜀國失去了戰略要地和水軍部隊,那麼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則動搖了蜀國的國運,蜀國不但失去了潛在重建水軍的可能,劉備也在此戰之後不久去世了。失去精銳需要時間重建,而蜀國要重建有當年戰鬥力、自信心的精銳太難了。最關鍵的是失去了劉備這個傑出的統帥,對蜀國是無法估量的損失。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而是把目標指向魏國的關中地區,格局完全不同。當時曹操去世,魏國需要穩定,而且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擊敗過魏國,取得了心理的優勢。一旦劉備能奪下關中,就等於打開了局面,將為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綜合而論還是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對蜀國影響最大。


羽書遲


關雲長敗走麥城,對蜀漢政權有什麼影響呢?看過《三國演義》的友友們都知道,荊州乃是同是漢室宗親的劉景生的地盤,劉關張三兄弟被曹軍殺散後,劉備去投了袁紹,後袁紹和曹操發生戰爭,袁紹因為關羽斬了他的大將顏良文丑,欲治罪於劉備,劉備設計脫身,名義上去勸荊州的劉表劉景生投降,實際上自己去投靠了劉表。自此劉備就算在荊州有了落腳之地。之後,劉表病死,曹操奪取了荊州。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才有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東吳打敗曹軍,劉備趁勢奪取荊州,就此把荊州據為已有。東吳派魯肅來討要荊州,諸葛亮給劉備出了借荊州的注意。以後才有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成語。

劉備素有成就霸業之心,和諸葛亮帶兵奪取了益州,派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在西蜀站穩後,派關羽攻打曹仁鎮守的樊城,就此拉開了關羽北伐序幕。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自然非常惱怒,曹操派使者遊說孫權,孫曹聯合,曹軍和關羽的荊州軍在正面戰場作戰,東吳的孫權派都督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才有了關雲長敗走麥城。

關羽丟了荊州,對劉備的蜀漢政權有什麼影響呢?當時劉備還沒有稱帝,但劉備的力量已經十分強大了。荊州在曹魏和孫權的虎視之下,一直都是一塊險地,劉備想在荊州有所作為,也是不可能的。據此判斷,關羽敗走麥城對蜀漢並不致命。

那麼,咱再來看一下夷陵之戰。夷陵之戰,是劉備稱帝后,為給關羽報仇發的傾國之兵,也就是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來了。是僅僅給關羽報仇嗎?當然不是,也是為了吞併東吳,為他成就霸業掃平道路。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敗在了輕視敵人上,也就是敗在了傲慢上。被東吳的年輕都督陸遜火燒二百里聯營,損兵折將,大傷元氣。劉備也窩囊死在白帝城。夷陵之戰,可以說是蜀漢政權致命的打擊。因為,劉備發了傾國之兵,幾乎全軍覆沒。劉備是蜀漢政權的核心人物,劉備致死,蜀漢的核心力量受到嚴重損失。

如果,劉備不死,並且滅了東吳,那就真有了統一天下的可能。

至於馬謖失街亭,對諸葛亮北伐是有損失,但不是致命的。因為,即便馬謖沒有丟失街亭,諸葛亮北伐也不會成功。

因為當時西蜀的力量和曹魏的力量太過懸殊,諸葛亮在培養後續人才方便有欠缺,也沒有一個十分和諧團結的中層團隊。


吉祥流年


關羽敗走麥城,丟了性命,失了荊州是蜀漢集團最致命的打擊。失去荊州劉備失去了老革命根據地,損失了四萬以上軍事有生力量,失去了一條最方便快捷進攻中原的道,恢復漢室的願望基本上不能實現了。劉備據益州一隅,民少國小,必須開拓。孫權謀害關羽,佔了荊州,劉備實在咽不下這口氣。章武二年部署伐吳,文武阻諫劉備不從,趙雲直諫,國力薄弱,兵力不足,還要四方防禦,伐吳不是時機,最大的敵人是曹魏。劉備大怒,最信任貼身的人都不支持自己,伐吳沒帶上趙雲。以馮習張南為先鋒,帶領益州本土士兵三萬,以荊州原部老兵二萬為中軍,關興張苞為護衛,閬中張飛原部加地方一萬人馬為合後,黃權率一萬人馬都水路,馬良為參謀,老將黃忠隨行(三國志記載黃忠已歿,〉。劉備親率大軍水陸並進,浩浩蕩蕩殺進東吳。一路奪關斬將,勢如破竹,從秭歸攻到夷陵。孫權震驚,舉國無策,派使前來求和。押解殺害關張二將仇人到大營,歸還荊州,送還孫夫人。劉備不許,要親自捉拿殺害關張二弟仇人,自己奪取荊州和夫人。劉備自恃聲勢浩大,孫權威懼,志在消滅東吳。但劉備太低估東吳勢力了,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領兵五萬來戰劉備,陸遜只堅守不出,消磨蜀軍意志,久攻不下,天氣炎熱,劉備連營七百里伴水紮寨。陸遜覺得機會來了,全軍出動,用火燒七百里連營,七十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滅,眾將死戰保護劉備退回白帝城。其實劉備伐吳最多八萬人馬,加蠻王一萬,其它支援,總兵力不足十萬,當時蜀中也調不出更多兵力。夷陵之戰也叫猇亭之戰,主戰場在猇亭,以江邊開闊地從秭歸到猇亭不過七十餘公里,三國地名跟現在相同,秭歸就是現在秭歸縣,夷陵就是現在宜昌市,猇亭就是現在宜昌市猇亭區,到宜昌市十七公里,七十公里一百四十里,說成七百里,十萬大軍說成七十萬,古人也太誇張了吧。夷陵戰役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官渡之戰袁紹損失最慘,兵敗身死。赤壁之戰曹操損失極大,再沒有力量徵吳收蜀。夷陵之戰劉備損失最小,戰死投降的不過五六萬,都是一些新生力量。後來諸葛亮加以整頓恢復,幾年蜀軍就有很強的戰鬥力。馬稷錯失街亭其實也無關緊要,當時是諸葛亮低估了魏軍的力量和速度,司馬懿率二十萬大軍快速趕到隴西,與先鋒張郃商議搶佔戰略要地街亭,若馬稷按照諸葛亮的安排當道紮寨,怕也擋不住張郃的五萬大軍。縱使不失街亭,取得第一次北伐勝利,以後也難以攻克長安,因為魏國兵力物力財力比蜀漢強得太多,司馬懿堅守不戰,消耗蜀漢兵力物力,諸葛亮也是沒有辦法的。主要是荊州已失,打亂了隆中策略,損失了重要基礎,撓亂了劉備理智,恢復漢室,無力迴天。


劉坤忠120


肯定是關羽的失敗是最致命的,在關羽敗亡之前,劉備在漢中逼退了曹操,蜀漢擁有益州,漢中,上庸以及荊州三郡,從三個方向保持著對曹魏的軍事壓力,從長江和漢水的上游威脅著孫權的西部邊境。此時的蜀漢政權,擁有約140萬人口,13~15萬人的軍隊,軍事實力和控制的人口以及國土面積,基本上跟孫權旗鼓相當,起自微末的劉備到此時算得上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如果劉備從此開始及時調整蜀漢政權的戰略,完全可以跟曹操,孫權一爭短長,至少可以跟孫權並駕齊驅,不必再仰人鼻息了。但是關羽的敗亡,讓蜀漢損失了近40萬人口,四萬左右的軍隊,富饒的江漢平原產糧區,又間接導致了孟達的叛變,蜀漢又丟失了一個能夠前出中原的前哨陣地,還連帶損失了上萬的軍隊和孟達,申耽申儀的上萬戶部曲,蜀漢政權一下子就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國土,人口和軍隊,而孫權由於得到了荊州三郡,一下子增加了幾十萬人口和三郡的地盤,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蜀漢由此就跟孫權的實力拉開了距離,跟曹魏就更加天差地遠了,實際上蜀漢從此開始就已經喪失了跟孫權以及曹魏一爭短長的實力,只能自保了。至於後面的夷陵兵敗,街亭潰敗實際上都是由此而引發的後果,沒有關羽的陣亡,夷陵之戰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劉備,張飛也不會那麼早死亡,只要他們還能夠支撐五年,劉禪繼位的時候就已經22歲了,是可以自行處理政務的年齡了,蜀漢就不可能出現諸葛亮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的局面,那麼就不會發生由諸葛亮這樣的文官統兵北伐的事情,所以,街亭那樣的潰敗也就不會發生了。




狼的影子716


荊州失,促使劉備發動對東吳決戰:劉備夷陵慘敗,把蜀國的生力軍差不多損失十之七八,自己也因此搞的白帝城託孤;蜀國再無以前的強盛,人才更是調零。如果說關羽敗走麥城和劉備的夷陵之敗,誰是蜀漢的致命一敗,不用說也是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

關羽敗走麥城是因,劉備夷陵慘敗是果。

關羽因進攻曹操,雖然打得曹操一路慘敗,幾乎就要遷走自己老巢;可是關羽沒有對東吳加強防備。曹操和孫權聯合,兩面夾擊關羽,抵擋住曹操,而無法意料東吳的偷襲,關羽雖神勇,但荊州被佔已經無法改變。敗走麥城失去大部分荊州之地,自己也被搭上性命。

劉備因荊州和二弟關羽的失去,決心找東吳報仇;在準備過程中,諸葛亮和趙雲極力反對,劉備不聽,這其間還把張飛給損失了。

由於諸葛亮不贊同,劉備也是帶有幾分氣惱;關羽、張飛接連失去,更加促使了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東吳陸遜採取誘敵深入之計,火燒劉備連營,劉備大敗。此戰損失蜀漢軍力太慘重了。以致於蜀漢兵力削弱,再也回不到從前。

諸葛亮北伐,用人不當,街亭失守:劉備去世,劉禪繼位;諸葛亮發動北伐,對曹魏用兵,也是對曹魏發動決定性的一次大戰;諸葛亮力排眾議,堅持用馬謖守衛街亭,然馬謖只會紙上談兵,自身驕傲,不把魏軍放在眼裡;最後被張郃打敗,佔據街亭。而趙雲、鄧芝的人馬也在箕谷戰敗;還好趙雲能夠把自己所部帶回。而街亭失守,是斷了大軍回撤的通道,以後蜀國出兵也被遏制。

第一次北伐不但沒有獲得收穫,反而失敗;以致於後面幾次北伐都受到影響;主要是曹魏加強了守邊的強化,對蜀國更加防備。

夷陵之敗對蜀漢是最致命:荊州失,蜀國只是失去一地,而街亭丟,造成蜀國失去了攻擊曹魏的前進之地;就相當於失去了一個有利的支點。劉備還擁有大片地盤可以經營。而夷陵雖然沒有失去地盤,但損失的軍力、財力、物力是無法彌補的;沒有發動夷陵之戰,劉備守住現有的地盤還是可以的,由此更不會有街亭失去的可能。


歷史戲語


其實對於蜀漢來說,關羽的敗走麥城也好,馬謖的錯失街亭也罷,都是十分致命的失敗,一個是使得蜀漢從此喪失爭霸天下的最有力的前沿基地和人才基地,只能退守天險的巴蜀,另一個呢,使得蜀漢從此喪失了爭奪一塊前沿基地的希望,此後再如何努力也難以打下一塊可以向外發展的地盤,那麼如果真的非要選擇出哪個最為致命的話,那麼我認為其實是關羽的敗走麥城最為致命,為什麼這麼說呢?

關羽劇照


首先,單純在這場的敗走麥城中,蜀漢的實力損失之大超乎想象,一來關羽,張飛兩員重臣的損失,這不僅是損失了兩員將領而已,對於蜀漢的威望也是一次重大的打擊,而後劉備的復仇失敗,直接使得蜀漢的實力倒退了好幾年,以至於此後數年內,在諸葛亮嘔心瀝血之下,也未能全部恢復,喪失了最後最好的發展機遇與爭霸天下的資格。

馬謖劇照


另外,關羽的失敗,荊州的喪失,使得蜀漢再無前沿基地可用,而且荊州不僅是蜀漢的兵員,糧草的最大供應地,也是一塊盛產人才的巨大工廠,喪失了荊州不僅說是喪失了前沿基地,也斷了人才的供應,這也是後期蜀漢面臨最大問題,後繼無人,而人才才是三國爭霸的最大保障。

諸葛亮劇照

最後,相對於前期關羽所造成的損失,其實馬謖的失敗也就不是那麼嚴重了,只不過馬謖的失敗卻是斷送了蜀漢的出川和爭霸的最後一點希望,才會顯得如此嚴重。其實真正來說,經歷過前期的敗走麥城,夷陵慘敗的蜀漢就已經輸了,只不過諸葛亮用了畢生心血,又給這個早已失敗的蜀漢注入了最後一點希望,有了一絲生機罷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Y一花一世界YB


魏國,蜀國,東吳這三個國家形成對立勢力是在赤壁之戰之後。經過赤壁之戰,劉備可以說他的實力增大了不少,荊南四郡全部被劉備攻下,又從孫權手中借走了南郡,繼續一路向西,從而佔據了漢中和益州兩個地方。可以說隨著劉備勢力的不斷擴張,三個國家對立勢力也逐步成熟。劉備繼而繼續猛攻前進,但是在這時候關羽卻陣亡了,從而也失去了荊州這個地方,荊州被呂蒙奪取,隨著荊州的失去從而也遏制了劉備的勢力擴張趨勢,進取中原更是不可能的了。換一句話說,關羽的去世,荊州的被奪這毀了劉備要興復漢室的大計。所以可以看出來,關羽失去荊州帶來的影響可謂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有一個計劃就是隆中對,這個計劃也因為荊州被奪而兩路北伐的計劃也隨著夭折,按照諸葛亮原來的計劃是這樣的,派一個比較好的將軍,帶領荊州的軍隊,分別向宛和洛這兩個地方進軍,而關羽則親自帶領益州的軍隊攻打秦川,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動魏國曹操的用量和荊州兩個地方的兵團,使他顧首不顧尾,不能兩邊都顧到。要想讓曹操的大軍攻不進來蜀漢的軍隊,只需要卡住兩個地方就好了,便是襄陽和漢中。這樣做呢,不僅佔據了長江的上游,還可以對東吳施加壓力,這個戰略可以使蜀國處於不敗之地,並且還能統一三國。

蜀國最大的損失還在後面。我們都知道關羽和劉備稱兄道弟的關係,關羽被殺,那劉備肯定要為他這個兄弟報仇,所以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行東征,並且還命令他的另一位兄弟張飛從郎中向江州出兵,同時又派馬良和武陵五溪蠻進行聯合,同時又發動了蠻王沙摩柯出兵,但是張飛在還沒有出兵的時候,就被他的兩個部下給害死了。劉備帶著蜀國的大軍,沿著長江一直往下走,但是這個時候陸遜一直在做準備,就把蜀軍全部堵在了武夷山這個地方,並且還放了一把火,把蜀軍全部給燒死了。這樣蜀軍全軍覆沒,同時馮南、張習,傅彤為了掩護劉備能夠安全撤退,三個人全部戰死在沙場,也截斷了黃權的退路,黃權不得已也向曹操投降,蜀國聯合的蠻族首領沙摩柯也在戰場上戰死了,沙摩柯的死讓他們部族的人非常氣憤,而為了洩憤,將馬良殺害了。

。其實夷陵之戰,給蜀國的政權沉重的打擊,也使剛剛新生的蜀漢又被打到了解放前。不要說替關羽報仇了,更不要說奪回荊州了,多名將領以及數萬的士兵全部戰死,並且糧草以及其他的物資損失,更是難以計算,這對本來實力就不怎麼強大的蜀國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了。劉備也因為受了這重大打擊,而一病不起,逃到了白帝城,可以說羞憤交加。在兩年後,劉備也因為生病而去世了,剩下的這個爛攤子,留給了諸葛亮進行打理。

。諸葛亮為了重新建立一支軍隊,也為了鎮壓住叛亂,讓國家的元氣恢復起來,他整整用了五年的時間。

雖然這五年蜀國的實力稍微有些增強,諸葛亮這個時候再帶兵北伐,但是仍然由於缺少了荊州這個方面的策應,諸葛亮即使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但他在漢中仍然是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施展,就連關中一線都沒有辦法突破,其實這一切全部都是因為荊州失去,關羽死亡造成的。

當年,蜀漢大軍進軍北伐,魏國朝廷都很震驚,各大官員不知所措,不過新君魏明帝卻很淡定。他派了張郃領兵五萬去祁山守城,本人去了長安監督戰況。蜀漢這邊諸葛亮到達祁山,有意攻佔街亭以作為大軍的據點,可用的老將都沒上,偏偏選上了馬謖馬謖這個人只會紙上談兵,缺乏實戰經驗,又剛愎自用,當他看到南山的地形後,就決定在山上駐兵埋伏。。馬謖派兵多次攻下山,都沒能攻破魏軍,自己卻損失了不少將士。張郃還命人阻斷了山上的水,沒有了水,山上的蜀軍又飢又渴,內部混亂。張郃就抓住機會一舉攻上了山,蜀軍四處敗逃,馬謖已經沒辦法控制局面了,只能突出重圍,逃到西面。沒有了街亭,蜀軍就失去了據點,只好匆匆退回漢中。所以馬謖失街亭敗給了曹魏名將張郃。

馬謖是蜀漢失去街亭的主要將領,因為他不聽從諸葛亮的先前的戰略部署,自己耍小聰明,以為可以利用南山的地形設下埋伏,反而被張郃切斷了水這麼重要的物資供給,導致軍心渙散,調度失控,被張郃帶領的魏軍打敗。蜀漢北伐失利,最後還草草收兵。損失了街亭這個北伐的橋頭堡,蜀國不得不由戰略反攻轉為戰略防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