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在鄖西縣澗池鄉境內

有一條貫穿全境、長百餘里的河流

叫“泥河”

泥河,是一條溫順迷人的河

在人們的想象中、意識裡

從大山中出來的河流無不充滿著險灘和急流

性格是桀驁不馴的

然而古老的泥河從她的發源地

馬安和黑虎的群山環抱中走出來

歷經十八道灣的長途跋涉

匯入滔滔的漢江

叫人不敢相信而又不得不信

令人好奇而又嘖嘖稱奇的地方就是

泥河一路走來

竟然沒有遇到一點阻力

沒有一處險灘

沒有一處急流

河流像一條蜿蜒的長龍

飄逸在崇山峻嶺之中

展示著她的樸素和自然

河水就那麼靜靜地流淌

似乎在向人們竊竊私語的交流感情

也似乎在向人們默默地傾訴心扉

更似乎在向人們

輕輕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澗 池 鄉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泥河十八彎


泥河是澗池的母親河,是小流域河流,落差大,流入漢江。泥河河水豐盈清澈,全流域山清水秀,瀑布成群,潭幽林深,景色奇絕,連珠成串,養眼悅目,與田園風光相映成趣,是生態遊的理想地。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泥河水庫半島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鷹嘴崖

位於軍家河村響水洞窯溝口,海拔898米,山形似雄鷹仰天長嘯而得名。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紅巖寨

位於謝家坪村大泥河水庫右岸,海拔694米,主峰高30多米,順山脊下有兩座小山峰,迎向主峰,峰頂有古廟遺址。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龍頭石

位於軍家河響水洞窯溝,山崖的中間,懸空伸出一個石頭,如一條巨龍的頭,眼睛、嘴巴都十分清晰,傳說為龍的九子螭吻。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香爐石

位於下營村,大泥河岸邊,在河上五十餘米,石高達十餘米,石上長有兩株黃櫨。傳說是娘娘山的王母娘娘為了免除老人、小孩登山的跋涉辛勞,在山下將這一巨石點化成香爐,讓他們在這裡就能燒香敬奉娘娘。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泥河八卦圖

位於澗池村南嶺坡腳下,泥河在此灣環繞,形似八卦圖的陰陽魚而得名,前後1000米,寬200米。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瀑布

以常年型瀑布為主,季節型瀑布更是鱗次櫛比,數不勝數:北邊的響水洞、莊子溝、池家溝、南邊的界牌河,每一條溝壑裡都有形態各異的瀑布和跌水。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泥河的故事在歷史中。上營、下營這兩個地方就是歷史的印記。清朝中期,白蓮教農民起義軍首領王聰兒在泥河一帶,以廣山寨、紅巖寨為據點進行反清復明活動,朝廷派出重兵圍剿,清兵在兩寨之間駐紮了兩個營,目的是要把起義軍分而殲之,上營主要對付紅巖寨起義軍,下營主要對付廣山寨起義軍,上營和下營之間相距不足五里,打起仗來能夠首尾呼應,互相照應。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清兵在這裡打了大勝仗,就把這裡的地名改為上營、下營,以此來作為紀念,因為“營”與“贏”相通,所以人們就很自然的記住這兩個地名,一直流傳至今。


「鄖西民俗」泥河十八彎


有故事的河,才有生命力,永遠煥發著生機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