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五”或“端陽”,是我國民間傳統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

端午節,這天,除了傳統的吃粽子,在很多地方還盛行著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在乾縣,端午節還要送油曲連、綁花繩、掛艾蒿、帶香包等,這些傳統習俗流傳至今,構成了乾縣獨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風情。

送油曲連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在乾縣,自古有個習俗,舅家的長輩在端午節給外甥送香包和油曲連。因端午節剛好是在麥子成熟前後,因此做油曲連講究要拿剛打的新麥做,麵粉裡拌合著椒葉等香料,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形狀,放進鍋裡烙。舅家長輩送油曲連,一般送兩對,一對兩個,有好事成雙的美好寓意;根據小孩子手腕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油曲連戴在手上,小一點的油曲連用紅繩綁起來給小女孩紮在頭髮上。

掛香包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每逢端午,手巧的人會用一些顏色鮮豔的布料縫成葫蘆、金魚、元寶、心形狀的香包,裡面放上曬乾並研碎的香草粉,在端午節用一根繩將香包戴到小孩的脖子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

系花繩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端午節時要給孩子們綁花繩,老一輩都說綁花繩能驅蟲、保平安。”在一廣場售賣多年民族飾品的老奶奶這麼說。花繩又稱為五彩繩,在古代,五彩繩又被稱為五彩長命縷,端午節時將紅、黃、白、青、黑顏色的線用手搓成彩色繩繫到手臂上,有種長命的說法,後又有辟邪、防止“五毒”等說法。在乾縣,每到端午節,家長就會將五彩線繫到孩子的手腕、腳腕,以祈求壓邪避毒、長命百歲。

掛艾草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把艾草插在門楣上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每至端午節早晨,或是在端午節前一兩天,家家戶戶會將艾蒿插在門楣上以“辟邪”。艾蒿有招納百福、殺蟲、辟邪之意,如果艾蒿多的話還會將艾蒿立在門後。

吃粽子

「民俗」乾縣娃,你多少年沒吃油曲連呢?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頭等大事。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唯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