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家帶孩子,脾氣變得好暴躁,是不是抑鬱症前兆?

用戶4480445424864


我個人認為,抑鬱症到沒那麼嚴重,只不過焦慮,煩躁肯定是有的。

孩子,之所以叫孩子,首先身體器官,生理,心理,都還處於成長髮育階段。甚至更小的小寶寶連排尿排便吃奶吃飯,都還需要我們成人幫忙處理才可以,因此,對於孩子的成長髮育是不可避免的重要階段。


像孩子因為心智生理都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在生活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有不成熟的行為。

我家孩子現在15個月,你幹什麼她都跟著,我掃地她搶著笤帚,我拖地她搶拖把,我給她做飯想摘個菜,她也跟著劃拉,弄得滿地都是菜葉,完了她拽我褲腿吵著沒有菜給她玩,我擦桌子她也跟著擦,弄得我根本幹不了啥,自己和孩子在家,本來計劃好收拾完要帶她出去溜達溜達,結果收拾也沒完事,結果她把拖地水弄灑了,滿地都是水,家裡一團遭,她又要鬧覺,好不容易給她弄睡著,做好飯收拾利索想躺會,她嘟嘟囔囔的做起來了,睡醒要抱抱。。。。


其實都好說,就是吃飯費勁,最近吃飯特別費勁,她自己想吃但是手控制不了,弄得哪哪都是,這也倒沒事,結果好不容易弄完飯她不吃,把東西都扣地上,碗都打碎了,我喊了兩聲,孩子立刻憋憋小嘴兒,眼淚隨即就掉下來,一對一雙的,看她委屈那樣,真的沒辦法,只好抱著她,安撫安撫,等她心情平復再和她說說道理……

沒辦法那段時間心裡不是滋味,孩子現在還小,說也聽不懂,吼也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慢慢來,等孩子大些,和孩子講講道理,然後自己慢慢也放寬心,和孩子一起成長吧,可能育兒就是這樣,開心也有些許無奈。


朵媽vlog


同為母親,非常理解您已人在家帶孩子的不容易,也能感受到你因此情緒焦躁的狀態,還有擔心自己抑鬱的不安。短時間的性情變化和焦慮不安不能確定是否抑鬱,判斷抑鬱與否,有三個依據:

第一,焦慮或抑鬱狀態持續的時間。短時間的情緒反應是因為帶孩子過程中的新媽媽的應激反應,主動調整就會改善,超過三個月,就要特別注意了,持續半年以上起伏不定,就要及時找專業機構醫治了。

第二,持續感到痛苦的強烈程度。抑鬱情緒只是階段性反應,只要有社會支持或者環境有變化,就會從中獲得支持,心情就會變得好起來,痛苦程度在自己可控的狀態;而抑鬱症除了情緒和行為的變化,還經常伴隨身體症狀,比如:頭痛、頭暈、心慌、胸悶等,悲傷、難過,卻又感到無助,無力擺脫的痛苦感,令患者如陷入黑洞。

第三,社會功能是否具備。抑鬱情緒下的你面對孩子是依然溫柔可人,依然能夠承擔家庭中媽媽的職責,用心照顧家人和孩子,只是在孩子哭鬧或遇到問題時才會煩躁;而抑鬱症的媽媽面對孩子總是在深深的自責和內疚中不能自拔,無力照顧孩子,更不能承擔基本的家務,也不能和家人相處。

你可以從以上幾方面判斷,如果只是抑鬱情緒,嘗試給自己的生活做個小小的規劃,讓自己每天的生活更有秩序,給自己帶著孩子感受初夏美好的機會,試著自己主動做些調整,會不會感覺好一些呢?


心理諮詢師曉梅


以前的你思想單純,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一下變成了家庭主婦,突如其來的思想壓力與負累,週而復始,使你無法適應,天長曰久得不到解決的辦法,慢慢使你生氣,厭倦,焦慮,‘抑鬱,脾氣暴躁等,這當然是抑鬱症的前兆,這種生活持續下去抑鬱症形成。所以建議你家人或親戚幫忙你,等你情緒穩定了,工作熟悉了,思想成熟了,身體也好了,自然有責任心,有愛心,感覺孩子很可愛,想辦法讓小孩不餓了,不冷了,小孩笑了,你更開心,心裡自然有一種強烈的保護欲,小孩弱少,為母則剛,每天看著小孩健康成長,自己多開心與自豪感,幸福極了!


元寶中醫


照顧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沒有時間打扮自己,和朋友聊天。自己的愛好也放在一邊,全身心的照顧他。剛疊好的衣服被他搞亂了,剛拖的地弄髒了,忙的像陀螺。火氣蹭蹭的冒,自然脾氣暴躁了,但不是抑鬱的前兆。

孩子是自己生的,在調皮搗蛋都得養,待他大大懂事就好了,這個時候也有自己的空間了。可以玩玩,脾氣會好很多。

抑鬱症患者,本身性格內向,喜歡逃避,心理素質差,容易抑鬱。有的是產後抑鬱,是激素異常導致的。有的是長期的受到不良事件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形成的。

因為帶孩子脾氣暴躁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是鬱悶。不是抑鬱,不能隨便對號入座。


離姜心理諮詢


暴躁不會是抑鬱症,因為在發洩,就怕默默地忍受,會導致抑鬱。但暴躁說明已受到較大壓力了,需要有人關愛和幫助了。


友益多


我覺得這並不是抑鬱症的前兆,我媳婦兒在家帶孩子也是,脾氣變得暴躁,特別是輔導孩子作業時,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一般般,有時候我們需要耐心,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差點也情有可原,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孩子調皮搗蛋是他們的天性,很少有孩子像大人一樣的懂事,不是孩子不聽話,有時候確實是我們對他們要求的太多了,沒事的時候不妨帶著孩子去外面玩玩,放鬆一下心情。


謝八毛說事


脾氣暴躁很正常,不要凡事往抑鬱症想哦,你也許只是累了,只是沒人幫你分擔一下照顧孩子的壓力,慢慢來,孩子不急著長大,你也不需要急著催他,就這樣慢慢地心平氣和地陪他長大不好麼,即使地板髒一點孩子哭久一點自己的狀態差一點家務少做一點,生活依然在一點點前進,不是麼


當時明月在深山


哪有啥抑鬱症,很正常的反映,別急。錮在家裡,就會這樣,把職業女性的風采讓渡給了丈夫和孩子,一段可以,不可久留。【發作】的頻率和強度,與丈夫的理解和回應有關,如果他不屑於,那就不必點破(傷感情),找人帶孩子,迴歸職場——工資全用在托兒費上,賠本賺吆喝,都值!


紅酒入杯不喝浪費


有這個危險,不過提前干預,心理調整。多找人傾訴等,看看情況如何。現在這是個普遍現象,人們見怪不怪,其實不代表沒事,會造成身體的受傷,健康很重要。


請聽世界的聲音


躁鬱症的路過,你這最多就是抑鬱情緒,離抑鬱症還遠著呢,我要是你,我都想喝藥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