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來自農村,不習慣住城市的房子,老了該怎麼辦?

海藻微視野


你好!

媽媽不習慣住城裡的房子,這事很正常但也面臨兩難的事,放棄事業回家照顧老人,讓老人獨自生活,都不現實。我認為一家團聚才是最理想的,我覺得改變老人生活習慣得一步一步來。

一、媽媽的大半輩子都在農村,早已熟悉那裡的一草一木,生活習慣也已紮下了根。就算是我一下也適應不過來,得有個過程,不能心急。

二、農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天都在忙碌之中。你得讓媽有事可做,養花老人可能沒這個喜好。買上幾個花盤帶上農村的菜種,在陽臺上給媽媽一個空間,讓媽種上點菜。

三、農村人普通熱情見人都稱叔伯嬸的,時不時會一起嘮家常。媽到城裡可就是孤單一人只盼著你們下班孫子放學。你要帶著媽到有父母的朋友家串串門,多認識幾個老人,說不定他們之間能談得來也就能解決媽一個人的苦悶。


四、農村早起早睡這個習慣媽肯定是改不了,起床後有響動又怕打擾你們,很是不自在。你應花點時間陪媽早起到小區內溜溜或有條件的話到公園走走,慢慢的可能就會習慣自己活動了。晚間你可在自己睡房上網或看電視,別讓老人受到干擾。我媽70多了現在每天晚飯後都得到小區走步半小時。


五、兒孫滿堂是老人最喜歡的,休息時帶上妻兒挽著老人街上走走公園看看,其樂融融的一家人,讓老人感覺這就是家她是家中不可缺的一員。

六、實在不行只要老人身體健康就讓她回農村生活,你多抽時間帶上家人回家陪伴老人。

其實父母想要的很簡單,只要兒孫過得平安幸福就會心滿意足的,慢慢的可能就融入到城裡的生活。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歡迎留言討論指點,謝謝


簡單生活fang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那個年代獨生子女好,政府來養老。後來,獨生子女好,政府幫你來養老。現在,遠親不如臨近。真的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特有的特點,像父母年輕的時候想要接老人來家裡一起住,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故土難離,畢竟家裡還有孩子,跟哪個孩子住一起都好。

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媽主動就跟我說,我兒子以後去哪兒我就跟著去哪兒,看到你這個問題,說實話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幸福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管父母想在哪裡,如果是獨生子女,我們就陪伴他們就好了,畢竟我們能陪父母走過的時間還是有限的,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有時間的,不要等以後後悔。


淺談養花


我感覺你的情況應該是在城裡安頓下來了,把母親接到城裡來生活,可是母親不喜歡城市生活。

任何人到一個新環境都會不習慣的,所以一開始你可能要多花點心思,帶媽媽出去走走,告訴她哪裡可以買哪些東西,帶她認識小區裡的同齡人,這樣她無聊的時候有地方可以去,有人可以聊天,興許會好很多。

如果習慣了一個月,媽媽還不是不習慣,還是想回老家,你就和媽媽好好談談,跟她分析,在城裡可能暫時不習慣,慢慢會好的,而且我們都在你身邊。如果回農村,是有地有鄰居,但是我們分開了,會想念,也不方便照顧她。讓媽媽去權衡,去選擇。

因為我瞭解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農村人對土地的感情,對農村風土人情的習慣。如果媽媽堅持要回去,就讓她回去吧!

只有放假的時候多回去看看,有時候人老了會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我們能做的是希望她們發自內心的開心,而不是強加給她們我們自己認為的孝順。

最後,希望最後的處理方式讓你和媽媽都開心😬@ @頭條三農





聚鄉村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遇到這個問題,我遇到了,現在比以前好多了,但是還是母親還是不習慣,也許永遠不會習慣,時時刻刻想著農村的家,因為那是爸爸媽媽自己的家。

媽媽並不是住不慣城市的房子,而是不能適應城市的環境。那老了怎麼辦呢。

1.現在農村的地少了,不想以前,家家有地,必須得種,媽媽還年輕的時候就讓媽媽來城市住,家裡沒事就把他們接過來,住段日子,最少待一個星期,然後想回就回去。

2.給媽媽找事情做,因為農村裡幹活幹習慣了,要讓她們無事可做,她們可真受不了。

3、熟悉城市的環境,沒事多帶他們到處走走,她們自己想出去的時候也知道去哪裡轉轉。

4.讓媽媽有愛好,我們這的廣場都有跳廣場舞的,媽媽也喜歡,每天晚上都去和大家跳會舞。成了每天必須得事情。

4.認識可以說話的人,跳舞認識了好幾個人,沒事她們就相互約下,晚上一起跳舞,交流,聊天。

5.最好小區也有同村的人,沒事大家可以串門聊天,因為白天都上班上學了,家裡每人,她們就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

6.想回去了就回去,農村城市輪流住日子。週末了帶他們出去到處走走看看。

總結:開始媽媽是一點都不適應的,一個星期就像回去,後來一個月,現在我覺得適應了,畢竟農村有許多的不方便,不過要讓她們完全習慣,不再想回家那是不可能的,做兒女的應該儘可能滿足她們的願望!


鄉村阿朝


這個是現在很多70後和80後在城市裡面買房定居之後面臨的一個關於親情方面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1、 老家農村以後徹底是不回去了,成家以後就在城市裡面定居,打算把母親接到城市裡面一直養老生活;

2、 老家農村還是會回去,只不過是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母親到了城市裡面只是暫時照顧孫子或者是暫時的在子女跟前生活一兩年時間,時間一過還是會回到農村裡面養老的。

題目當中所說的:“媽媽來自農村,不習慣住城市的房子”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城市裡面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而農村裡面則是大院子,街坊鄰居;城市是陌生人的社會,而農村就是熟人之間的關懷。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

1、 當母親到了城市裡面,作為子女的要帶母親熟悉周邊的環境,找到老人所喜愛的事情,這是很重要的,但是農村的老人,與天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猛然到了城市裡面住在樓房裡,難免會有陌生感與不習慣。

2、 當子女平時上班之後,家裡面就只用老人一個人,好的話還有一個小孫子可以照顧,最為兩全其美的就是還有老伴兒同時來到城市子女跟前來生活,這樣更好,可以互相解悶兒。

3、 在做飯上母親可能不習慣,農村裡面一般都是柴火灶,而城市裡面就是天然氣煤氣灶和家用電器比較多的,那麼作為子女的需要很耐心的教會母親使用這些東西,就像你小時候母親教你使用筷子的一樣,要不厭其煩。

4、 我想還有現在的“婆媳關係”也是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家常問題,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大多數就在於“婆媳關係”上面,把這個能夠處理好的話,母親和媳婦就會很好的和諧相處,母親也就會多一份在城裡面一直待下去的信心。

總之,我身邊村子裡面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母親去城裡面一般都是去照看孫子,想的是少給子女添麻煩,儘管城市的生活沒有村子裡面那樣具有熟悉和鄰里鄉親的感覺,但還是會耐心待下去,作為子女的一定要照顧老人的感受,讓老人舒舒服服的,要孝順老人,作為丈夫的要處理好婆媳關係,作為兒媳的,要讓著母親,循循善誘,都是一家人,家和萬事興!


寧寧說的話


這個問題不是隻有這一代人面臨的問題,代代人都會面臨這個問題,等這一代人老了,下一代人總不能回到農村照顧老人,城裡的孩子不管不問吧!

這是一個大矛盾,農村儘管已經脫貧了,但是這個問題想要徹底解決,不是那麼容易的。儘管大多數的人都是上一代是農村人,這一代都是在城裡待不下去,農村不回去的人,在下一代就是成為了真正的城裡人,更不可能回農村了。

孩子和自己的父母都要照顧,現在就面臨著城鄉之間的問題,到底是留在城市裡,還是回農村,更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想要推卸責任,只是到了這種地步,都是無奈的。

父母習慣了農村的生活,在城裡住不慣,這不能怪子女,畢竟每個人都想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但是孩子不能領著回農村讀書、工作吧,不可能往自己半途而廢。在城裡有正式工作的人,那也要熬到退休才可以。而在城裡打工的,有條件的也會回到農村,這也算是繼續留在農村了。





微觀農人


對於作者的問題回答一些看法:

這是目前是一個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很多來自農村的一些啊姨出到城市的第一反應就是不適應。突然從開門打招呼,有事大家互相幫忙的一個環境住到一個關上門就自己一個人的空間,多多少少都會在內心有一些不舒服的存在,這是人的一個正常心理反應。

像很多農村的叔叔啊姨,大部分時間都在勞動生產,突然停下來會覺得渾身不舒服,就像我外公一樣。城市生活不需要過量的勞動力付出,慢慢的就會出現一種心理疲勞感。

中國有一句老話:落葉歸根,不管年輕的時候在哪裡奮鬥,到老了,內心還是希望回到自己的故鄉,這就的中國人。

媽媽如果真的喜歡城市的生活,我希望能遵從媽媽心裡的想法,心情愉快對媽媽的身心是有利的。勉強媽媽在城市生活只會對媽媽的心理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利於老人家的健康,在老家經常活動也是有好處的。加上國家對老人關懷政策,大幅度保障農村老人的健康生活管理。

子女白天上班工作,對於剛到城市的老人家來說,時間是難熬的。人生地不熟,無法更好的打理多餘時間。建議和媽媽談談心,聊聊天看看老人家的想法。


安生農民


母親呆不慣城裡房子,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我們年輕人還待的慣農村嗎?能長期待嗎?

1.住房構造。農村房子一般是平方或者2-3層,當然,年輕人不在家時,二樓三樓幾乎空置,父母只住一樓,抬腳就能出門。而城市房子幾十層,進出都要乘電梯。

2.環境。居住環境:農村養點雞鴨,打理下菜園。屋子裡待不住了也可以去菜園除個草;城裡百十個平方,陽臺也放不下什麼。人文環境:農村喜歡串門,做盤餃子也要鄰里相送;而城裡注重個人隱私,關門各過各的日子。對於老人是不能理解的。

3.語言。對於老年人鄉音是最熟悉的,到城裡我的語言你聽不懂,你說的我不瞭解。找不到共同語言。

4.關係。如果有婆媳,必然有婆媳矛盾。本來環境就陌生,老人在城裡也空虛,當婆媳觀念衝突時,老人的失落感變強,存在感變弱。會更想回家,從而儘量避免家庭內部摩擦。

總上而言,母親不願待城裡,一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適應,二是不願成為孩子的累贅。就像我們回老家,已經不適應“東家長西家短”,也不適應滿院子雞鴨糞便。

只要老人身體健康,沒必要接到城裡,孝順不是隻有帶在身邊這一種方式。現在新農村建設非常好,交通也有改善,老人在家鄉自給自足,子女定期給生活費,再拜託鄰里照看著,假期時帶著孩子回家小聚。雙方保留各自的空間,又能增進感情,未嘗不是孝順的體現?





黃小和生活記


先帶她在城市附近轉轉,公園,超市,菜市場,帶她熟悉熟悉環境,教她坐車,什麼車是到哪裡的,如果回老家該坐什麼車又快又方便。儘量找幾個同齡的老鄉讓她們聚聚,聊聊天,有空出去玩。如果老家沒什麼什麼人了,你還可以跟她說,她在可以幫你什麼忙的,比如你有飯吃,衣服有人洗,還不會孤單寂寞。作為一個母親應該都不會忍心拒絕你,她會學著慢慢習慣的,最主要是最開始對城市的陌生感,沒有安全感。一個人到新領域環境不熟悉都是這樣的,要考人引導。如果實在不適應回老家,就拜託鄰居們多照應咯。😊


秋宅女


作為兒女,首先雖然可以說對媽媽好,幫媽媽從農村接到了城市,城市雖然很好,但是父母還會特別習慣於農村的生活,考慮媽媽的感受,如果有能力的話,有時間的話,還是陪母親在農村生活比較好。那才是他們喜歡而習慣的生活。

但是這種情況也是非常的普遍,母親在城市裡呆不了。出於某種原因,將母親接到城市裡來。母親習慣了農村的自由自在逍遙散漫。冷不丁將他關在樓裡她是非常的難受的。雖然他也可以出去溜達溜達看一看,但是侷限性是非常大的。再說在農村的時候自由自在逍遙散漫已成習慣。到城市裡以後每天都關在不大的樓房裡。沒有鄰里相識的互相問候。

以我的看法就是,如果你有條件的話,帶上父母回到農村去生活。那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