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記憶你還有多少?說出一種代表你的時代?

我是接線工


記憶裡最深刻恐怕就是那些回不去的童年了,小時候沒有現在的智能手機啥的,照相機都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很多事情只能靠回憶了,有以下幾方面:

一、割麥子。那時候沒有收割機,都是清一色的鐮刀。爸爸媽媽姐姐和我,每人承包幾壟小麥,看誰跑得快。(自己頂多就是不割麥跑的快點),完事了捆紮起來裝上“老車兒”(木質平板車那種)拉到一個本來是耕地,後來被石滾碾壓瓷實的地頭邊(叫麥場啥的記不清楚了)。所有小麥捆紮好堆在那裡等著打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旁晚時分在捆紮的麥堆裡打滾睡覺了,不知不覺夕陽西下。

二、上棉花地活捉棉鈴蟲。那時候棉襖都是媽媽做的,棉鞋也是媽媽做的,每年家裡都會種植棉花。最有趣的就是捉棉鈴蟲了,小不知道害怕。反而覺得那些蟲子🐛特別可愛。握在手裡不停的蠕動,就跟按摩似的。由於手掌不大。不一會雙手就塞滿了,手指頭縫隙裡面都是棉鈴蟲。現在自己回憶起來,我是不是傻。太噁心了。

三、樓頂曬玉米,掰苞谷。那時候玉米都是自己上地掰的,拿著籮筐裝滿了就卸載木質平板車上。堆在院落裡,晚上了扯一根電線一個燈泡💡。帶上小馬紮就開始剝玉米了(主要是看爸媽和爺爺奶奶忙碌)自己瞎轉圈,外加搗亂。特別時躺在玉米堆裡,那種熟悉的味道,起來時滿身的玉米鬍鬚。

轉眼,這些場景再也看不到了。可能某一天在電視劇裡也許會看到。人啊,失去的總是最美好的。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鄉下小河


本人就出生在農村,十五年都是在農村長大的。要說對農村的記憶還是滿多的!記得七歲那年我剛上小學,放署假時正趕上運河防洪,十里八村的壯勞力都去修河堤。家裡為了賺點零花錢,母親就蒸饅頭讓我去河堤上賣,父親還給我批發了一罐臭豆腐一條香菸。我一手提罐子,一個胳膊胯筐子,脖子前面還掛一條香菸。放現在七歲的小男孩能幹什麼?那個年代的孩子都聽父母的話,叫幹啥幹啥。到河堤後一邊走一邊喊:金槍的菸捲,一千一合!(一千元一張的紙幣,合現在一角錢)去的次數多了,民工們都認識我,我一去民工就喊:金槍的菸捲,一天一合!喊完哈哈大笑。父親也修河堤,他看到堤下高梁地裡有不少民工拉的大便,他就讓我弄個筐去地裡撿,撿一堆後父親再用推車推回家。(村離河堤很近,大約三里地)當時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依然可以回憶起小時撿糞的味道!


用戶正言


農村的很多事情記憶猶新,想起小時候農村最忙的還是人力勞動時_收麥子,石磙碾麥.

小麥熟了家人用鐮刀收割,抓起一把麥子鐮刀呲拉一下割起,臉朝黃土北朝天,火辣辣的太陽汗水掉地上摔八瓣,一家人會排起橫隊比賽割麥子。一堆堆捆起來裝架車子上拉回場上。(小時候每家都有曬麥場,一般是比較平整的地,用石磙碾平,有條件的人用水泥倒一片平地)。然後攤平曬乾,用石磙在上面碾,一圈圈滴轉來回碾壓這個最累人,每次都累的滿頭大汗,麥子在石磙的碾壓下從殼裡脫落。一遍兩遍.....麥穗上麥子都碾下來了再把麥秸挑出,麥康揚出。留下乾乾淨淨的麥子曬乾就可以去打麵粉房打面,機器分離出麵粉和麥麩。打麵粉農民就可以饅頭和擀麵皮吃了,麥麩就可以餵雞鴨牛羊了。

現在都用機器了,收割機過一邊小麥子直接裝袋了。




玲兒生活錄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於兒時的記憶很深刻,畢竟兒時的我很頑皮,爬樹掏鳥窩,偷別人地裡的黃瓜,還有灌田鼠,抓青蛙,打架啊啥都幹,記得比較深刻的是有一次放學玩扇卡片,玩到六點了還沒回去被老媽拿竹子抽打我的腿,全部起痕了,然後我發火了就跑到我家老房子裡躲起來,那個時候老房子已經塌了一部分,我就蹲在塌下來的木頭搭起來的地方躲到晚上十一點多鐘才回去,想想還挺害怕的萬一再塌了,我估計現在就不能在這裡回答問題了,



瑤鄉二哥


這簡直不要太多了:打彈弓.跳繩.丟沙包.老鷹捉小雞.彈溜溜蛋.……太多太多了。我自己最喜歡彈溜溜蛋,而且很厲害,我家大門口很敞亮,記得小夥伴們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帶好自己的溜溜蛋到我家門口集合,時間長了在我家門口挖的到處都是一個洞眼,一個洞眼的,因此不知挨我媽多少大,可就是改不了,夥伴們一喊就又跑出去了。在當時,溜溜蛋對我們來說很寶貴,感覺有了它不讓我們吃飯都可以,因為對它的喜愛,每次出去我都捨不得多拿,一次最多就只拿五個,輸就不玩了,到了第二天才能再拿五個,我一般都會輸,除非遇到比我還厲害的高手,就這樣慢慢的變得多了起來,最多的時候五千多……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好懷念以前無憂無慮的時光,就像歌曲裡唱的那樣:那時的我們擁有 沒有汙染過的清晨,滴滴答答的秒針卻留不住一個黃昏……





小哥在鄉村


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很是懷念以前的生活。庭院青青,兩隻貓兒在瓦摞堆間歡快地追逐著,鵝黃色的小雞仔尋覓著吃食,小羊兒時不時歡唱幾句……

小夥伴們聚在一起,暢談著自己的夢想。暖暖的陽光照在坐在門口大青石上的奶奶身上,盤著腿的奶奶在飛針走線,嘴裡橫著不知名的古曲……

櫻桃樹下,燕子呢喃,蝴蝶飛舞。滾著鐵環的弟弟圍著櫻桃樹跑了一圈又一圈,熱氣騰騰的臉上洋溢著少年的稚氣……

扎著紅頭繩的妹妹,啃著一小撮饃饃,滿足得砸吧著嘴,身邊的小狗🐶時而靜時而動的與小主人互動……

過年火紅的燈籠在夜色中星星點點的閃耀……我的生活,我的時代。


櫻桃🍒肉


那就多了,我記得讀小學時,只要一放學,我那時候是寄讀,五天回家一次,就會和一些小夥伴在學校後面玩彈珠,挖三個小洞,把彈珠彈進洞裡,小時候覺得特好玩,還有就是跳皮筋,男孩女孩一起玩,分關級,一關在腳跟那裡,兩個人繃緊橡皮筋,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在中間跳,然後逐漸升高,最後一關是到頭頂,就會越來越難。比如鬥機,用普通話不知道怎麼說,就是兩班人,個佔一方,每一方分別放一個石頭,然後搬著自己的腿撞像對方,搶到對方石頭為勝。還有就是滾鐵環,在學校經常玩,學校也會組織比賽,看誰時間最久,堅持的時間長為勝,有時放暑假了也會和同村小夥伴相約一起滾鐵環,跟著鄉下毛路滾。我最怕的就是丟沙包哈哈,因為我不會唱歌,性格比較內向






緣來就是你133659487


我小時候在農村養過長毛白兔子,身上長著長長的白毛,長到一定時候可以剪下了賣錢,眼睛是紅色的。每天下午放學去地裡挖一筐野菜回來給它吃。我還養了一隻小羊,我把小羊訓練的不用牽繩子,一吹口哨它就跟我走了,太好玩了。那時候是生產隊我們學校一到割麥子的季節就放假,幫助生產隊撿麥穗,生產隊為了獎勵我們給買許多鉛筆、本子、鉛筆盒發給我們。秋天幫助生產隊收地瓜,然後生產隊把地瓜分給每家每戶擦地瓜幹曬。其時還有很多就講到這吧。


用戶3125529411962剛


攸攸歲月、難以忘懷的是上世紀火熱的大集體年代。

那時老師教育我們學習雷鋒好榜樣、爭做好人好事不留名、下午放學回家丟下書包就跑到曬穀場幫助社員收稻穀,我村的穀場可大了、稻穀要收攏三五堆、在夕陽餘暉的映襯下、一堆堆金黃稻穀顯的特別耀眼。我哥是糧食保管員、他還沒有放工時、我就替他把糧食蓋上石灰印。石灰印是一個小長方形木合子、底部有我隊名稱是挖空的、上面再鋪上小細鐵絲網、裝上石灰、往糧堆上一按.黃色的稻穀便留下白色的我隊名稱做標記、誰要是夜晚偷了糧食石灰印上的字跡就會消失或變形。通常一堆要蓋上十來個印記,我就喜歡蓋石灰印了、可好玩了,早上還要去查看石灰印還再沒再、變形沒變形。我總是為我哥有糧食保管員這個稱呼而高興自豪、他保管了全村二百多人的口糧、從沒出過差錯、深受社員們的放必和喜愛、也讓我在他身上學到了辦事認真負責的態度。


鄉村夜語


上個世紀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和背景,當時的辦事方式是很細分的,每件事情都有專門的辦事處,很多事情想要辦理只能去專門的地方辦理,所以有很多的辦公機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很多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雖然現在的機構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留下的,不過還有很多也是當時的機構繼承下來的,它們的功能也相差無幾。上個世紀的“七站八所”,你還記得嗎?現在還剩下哪些呢?

七站指的是農技站,農機站,畜牧獸醫站,計劃生育服務站,文化廣播站,種子站,食品站。這些都是和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民也離不開這些辦事處,所以大部分出現的場所集中在農村,不過城市也有食品站,計劃生育服務站等必須用品場所。現在留下來的就沒有多少了,很多都被劃為民有,或者是私人在辦理,不再專門由政府機構來統一組織農民才能夠買賣。像計劃生育站更是不再存在了。

八所指的是派出所,土管所,郵電所,司法所,變電所,地稅所,國稅所,工商所。這些就和人們的民生有關了,當時只有辦公事的場所才能夠稱為什麼所,農民也覺得被稱為所的都是公家的機構。這些機構在農民的生活中雖然不常出現,農民也很少用它們,不過在農民看來這些場所掌握農民的很多信息,辦理的事情也很關鍵。

現在這些所是留承下來最多的了,很多所我們現在都耳熟能詳,像派出所,地稅所,國稅所,工商所等,現在依然還在執行著他們的職能,為農民繼續服務著。

我國的社會發展十分迅速,也改變了一些政策,不再像原來一樣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國家掌握,涉及到一些買賣方面的就由私人承辦,自由的進行買賣,所以“七站”留下來的很少,不過他們的所涉及的很多方面現在還能夠找到替代的職業。但是“八所”留下來的就很多了,像我們熟知的派出所等,現在和我們的生活也依舊聯繫密切,而且國稅地稅分開也一直流傳到現在。“七站八所”仍然在不同的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