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过女儿国这关时到底有没有动情?

Fuzhou大大悦


看过《西游记》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唐僧一行四人,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中,遭遇到很多非常棘手的麻烦事,而且最有意思的事是唐僧还遭遇了形形色色的艳遇。

一般我们说艳遇不能说是遭遇,为什么要用“遭遇”呢?因为遭罪啊!这些艳遇有的是真的可能结婚,有的是变着花样要造孽,有的是逗他玩,也有的是动真格的。

所以我们要说唐僧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艳遇中,排头一号的艳遇那就是遭遇西凉女儿国的国王。

那么问题来了,唐僧过女儿国这关时到底有没有动情?

唐僧当然对女儿国国王动心、动情了。而且西凉女儿国国王在整本《西游记》中,是让唐僧最为心动的一个。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一点连意志坚决、一心取经的唐僧也不例外。

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情是毫无疑问的事实,这个事实从以下几方面就可以证明。

1、初遇就一见倾心

世界上男追女很正常,女追男就极度不正常,而且女的还是个国王就更不正常,女王陛下还要追个和尚就是超级不正常。

但是,诸多的不正常居然在小说中就变得正常了。

唐僧第一次觐见女儿国国王,当时女儿国国王什么表情?电视剧中表现得很明显,女王一下就入迷到呆住了!唐僧自报家门三次,声调一次比一次高,女王才逐渐缓过神来。

唐僧回到驿站怎么样,女儿国国王居然亲手画了一副唐僧的肖像画送给他。什么意思呢?我喜欢你呗!

那么,唐僧看到女儿国国王是什么感觉?被电着了一样!

唐僧一路走来见过很多妖怪变化的漂亮女子,一直都能不为所动,但是和女王对视后却很慌张,不敢直视女王。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双方都是一见倾心。

2、女王攻势热烈,唐僧心动难言

既然锁定目标,唐僧有自己的身份问题,他要去西天取经,所以主动权只能是女王。

这女王是怎么做的?应该说有三步棋。

第一步棋:同游御花园

女王约唐僧到御花园同游,女儿国国王一口一个“御弟哥哥”,先说:“御弟哥哥,今日身体可好些了吗?”

你看这感情。

第二句:“御弟哥哥,你看那鸳鸯戏水双栖双飞,难道不快乐吗?”

这句有点暗送秋波的涵义。

第三句:“御弟哥哥,不取经行不行?你留我这儿能行不能行?”

所以电视剧中,那段歌词写得特别好: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你看这个女王连抛三句“御弟哥哥”,唐僧又不傻,他很明白,但是他没法回答,所以他避开不答。

女儿国国王有点不高兴,就问:“为什么世间还有我们这样的孤男寡女不能成双成对?为什么御弟哥哥甘愿伴孤灯伴古佛?单宿单飞?”

女儿国国王虽然是怨恨地问,但是也体现出了一片柔情。

第二步棋:以托国之富求婚

御花园同游,女儿国国王实际上已经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尽管唐僧没有动心,但是女王没有罢手。先派太师去向唐僧求亲得到许可,再摆驾出城迎接,礼数很周全。

所以你看求亲的情节,天竺国国王企图招唐僧做驸马,那个态度很傲慢,若再推辞让锦衣官推出斩,这是恐吓。

女妖们那就更直接,直接捆上OK了。

在西凉女儿国这儿,你看女王极其尊重唐僧的意见,直到太师求亲成功回奏,女王还加了一句:“御弟再有何说?”

你看,女王是尊重唐僧的感情的,这说明西凉女王一直是很理智很冷静的。

第三步棋:柔情的镇国之宝

求婚不成,女王便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咱们再看看我们国家的镇国之宝吧”。

结果就把唐僧骗到了寝宫,这就很明显了——色诱啊!这段书上的描写很精彩,女王说:“难道在御弟哥哥眼里,我还算不得国宝吗?”

唐僧没有说话,但是从唐僧慌张的眼神我们可以看出来,此时的唐僧已经很矛盾,女王叫他睁开眼,他不敢睁一直冒汗,可见他的紧张。

到底喜欢不喜欢?唐僧说了一句实话:“贫僧已许佛门,由于答应大唐天子取经承诺在先,望陛下见谅,来生若有缘再续。”

你看,还是动心动情了吧!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那个可恶的蝎子精把唐僧掳走,你想,说不定就有了一夜情。

3、临别唐僧的拱手礼细节暴露动情证据

西游记里对唐僧身份有一个颠覆性的描写,这段描写虽然文字不多,但关系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此后的唐僧还是唐僧吗?或者说唐僧还是和尚吗?也就是唐僧到底结婚没结婚?

话说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在这一回中师徒四人定下了假结婚的计划,骗去了女儿国国王的通关文牒。

假结婚的计划是孙悟空提出的,唐僧本来是不同意的。但是,他禁不住所有人这一番劝,结果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紧接着就见日不如撞日,马上由太师主持,当下就安排了酒席。

古人结婚不像我们现在要领个结婚证,只要有媒人,有证人,请亲戚朋友吃了喜酒,两人就算是合法夫妻了。

而唐僧和女王呢,很明显这些条件都是具备的。

女王把他们送出城外的时候,悟空、八戒、沙僧高喊着要告别,这个时候唐僧是怎么做的呢?书中写到:

唐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贫僧取经去也。”

这个细节非常重要,什么呢?就是拱手。要知道唐僧是和尚,他给人行礼从来都是双手合十,或者是单掌立起,嘴里得念叨着:阿弥陀佛!这也是古往今来当和尚的标志性动作。

而拱手礼那是典型的俗家礼,一般都是双手搭个拱形像个“人”字,其实也是一种古礼。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知道,中国人是最注重礼节礼仪的,正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人行什么礼,而且礼和身份也有关系,这不能错。

但是在唐僧这里偏偏错了,你别看这小小的拱手礼道别,实际上反映了唐僧内心的真实状况——内疚。

他暂时放下了和尚的身份,潜意识里把自己当做一个俗家人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换句话说,在我们平常人眼中,唐僧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正式结婚了。虽然最后还是要走,但是他的心情还是不由自主的有所变化。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他的拱手礼。

他说:你回吧,我去取经了。他没有不承认这段感情和婚姻,从这点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唐僧和女王的婚姻关系是成立的。

唐僧一路走来,应该说在女儿国受到的礼遇最为隆重,但是他却要一走了之,让人觉得很不公平。

当然女王的反应也很强烈,女王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愿将一国之富招你为夫,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我愿为君之后,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却又变卦?”

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两人除了夫妻关系之外,也有了比较好的感情基础,可以说不论是原著中,还是电视剧中女儿国国王与唐僧的爱情故事都表现得浪漫温情。

对于这段感情,不单是西凉女王十分留恋,唐僧也是时刻留恋。

临别时女王那份伤心欲绝、无奈失落的深情,写满了她美丽的脸庞。而此时此刻的唐僧也是无可奈何,最后快马加鞭而去。

此时的唐僧,与其说是在逃避西凉女王,还不如说是在逃避自己脆弱的内心。

在整个西游记中,理智的敢爱敢恨那也就是西凉女王了。

而唐僧虽然一直不忘西天取经,但在他内心深处当然也对女儿国国王动情了。

虽然唐僧与西凉女王的跨国之恋有头无尾,但依然不失为人间的千古佳话。

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一生中也会碰到许多的诱惑,但是西凉女王识大体、明大义、顾大局,最后把爱情当做一种憧憬,一种追求,一种享受,从而进入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有头无尾虽然遗憾,但是遗憾的背后是一种美,是一种让人久久难忘的一种美。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唐僧是人,不是佛。他要取真经,要成佛,需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需要舍弃人的一切情感,包括爱情。



唐僧见到美丽窈窕又情深意切的女儿国国王时动情了。他不像猪八戒那样,掬着嘴,饧眼观看那女王,却也是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我们看看女王的容貌: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 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唐僧心乱如麻,以四大皆空来稳定自己的狂躁的内心;以念阿弥陀佛,来坚定自己取经的信念。温柔乡是最容易动摇一个人的信念的。

小说与电视剧不一样,电视剧里的唐僧动情了。



女儿国国王看穿了唐僧,她说唐僧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若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不敢睁眼看我,还说什么四大皆空呢?

唐僧软弱地许诺:来世若有缘分……女儿国国王打断了唐僧,我只想今生,不想来世。

除了今生真的没有来世!来世唐僧已成佛,眼里只有芸芸众生,她女儿国国王只是其中之一,他们之间不会有瓜葛。

唐僧也想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佛教清规戒律告诉他,必须洁身自律。这一次唐僧把持住了心猿意马的自己,他衣不解带,身未沾床。

小说里唐僧表面没有动情,只是意乱情迷了。女王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

唐僧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书里写唐僧应付女王是悟空的计策,为了得到通关文牒。

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 并头谐伉俪;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上文写唐僧没动情。不过润杨倒觉得,唐僧动摇后,又坚定了取经的信念才更能感染人。



唐僧碰到的灾难都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都是用来测试唐僧取经的心是否真诚,是否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唐僧过女儿国,度情劫,就是观音菩萨的一个测试,还好,唐僧通过了考试。

情劫很多人难以通过。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没有度过情劫,他后来被康熙皇帝废掉。

唐僧顺利度过情劫,后来取得真经。成为“旃檀功德佛”。


润杨阆苑


怎么可能不动情呢?唐僧也不过是一介凡人,面对那么娇艳美丽,明媚热情的女儿国国王,怎么可能不动情??


只能说唐僧是个极度理智的人,是个有着非常人所能及的坚强毅力的人。在他心里,虽然对女儿国国王有所动情,也可能有那么一瞬间想留在女王身边,与她花前月下,相爱相守。但是跟他心中的梦想一比,他的理智让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梦想。

不管前途有多少惊险多少苦难,他都毫无畏惧,始终带着自己的初心,勇敢前行。只为了那伟大的梦想能够实现,能够取到佛经,普渡众生。



爱笑的小丫头2009


原著《西游记》中,唐僧过女儿国是在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这部小说的叙述里,唐僧的前世是如来佛的二弟子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被贬下凡间。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得道高僧玄奘法师。

纵观整部《西游记》,以及第五十四回过女儿国的详细文字叙写,我认为唐僧没有动过儿女私情。下面,详细说一下唐僧没有动过儿女私情的理由。

一、唐僧一进入女儿国,就已先对三个徒弟谆谆教导。

话说三藏师徒别了村舍人家,依路西进,不上三四十里,早到西梁国界。唐僧在马上指道:“悟空,前面城池相近,市井上人语喧哗,想是西梁女国。汝等须要仔细,谨慎规矩,切休放荡情怀,紊乱法门教旨。”三人闻言,谨遵严命。

唐僧虽然没有降妖伏魔的神通,但有着求得真经普度众生的大爱,一心秉持佛门戒律,所以一进女儿国就教导三个徒弟“谨慎规矩,切休放荡情怀,紊乱法门教旨。”实际上,唐僧作为典型的佛门中人,是不可能破戒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不是世俗意义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的文化基础与背景是正统的佛与道。

小说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是对佛学或道学中的劫数的诠释,这种劫数的学说,是一种“业力”的具体。唐僧的女儿国劫数,多数人认为是淫欲戒律的挣扎与考验,但是于唐僧所具有的修行中,他早已过了这种考验。一如在第五十五四中,猪八戒曾说过的一段话:

八戒在旁掬着碓挺嘴叫道:“太师,你去上复国王: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快些儿倒换关文,打发他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赘,如何?”

这段话,倒是猪八戒色心不泯想在女儿国招赘下来,但猪八戒也说了“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所谓久修得道的罗汉,这罗汉在佛教中,是一种修行果位的称呼,达到罗汉的果位,就意味着摆脱了六道轮回束缚,就已了脱了生死。要达到罗汉这种果位,断绝淫欲是必需条件之一。罗汉境界就是自度,若再能自度而度他,就是菩萨境界了。

因此,从猪八戒口中可以得知,唐僧早已到达了罗汉境界,是不可能再有儿女私情或者淫欲的。唐僧之所以下凡间,在上面已叙述过,他前世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被打下凡间历劫。再者,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法师,他西行取经,其实是为求大乘佛法。实际上,他对小乘佛法已经炉火纯青修到了罗汉境界。这点上,作者吴承恩肯定是了解的。

二、原著中,唐僧假装与女王成亲过程的文字叙述,看不出唐僧有半点动过情。

很多人认为唐僧动过情,是受电视剧的影响,电视剧中的各种表演镜头,让人存在着这种误会,实际原著中,并非如此,文字与电视剧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我们且看原著中是如何来描述当时的情景。

先是孙悟空献计说,先假装答应成亲骗得通关文牒,唐僧也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但那情景是怎么样的呢?

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

接着唐僧是“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孙悟空一番劝说之后,唐僧更是“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止不住落下泪来。”可见唐僧为弄到通关文牒,听从孙悟空的假装成亲,是多么的无奈与委屈。

接着是假装成亲的情景描述了,这是原著与电视剧差别最大的地方,也是让观众误会最大的地方,我们且再继续去看看。

同携素手,共坐龙车。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这种文字的叙写,其实也是文学表达手法,将儿女私情与佛门的剧烈矛盾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矛盾越激烈,文字的可读性就越强,越吸引人,同时也通过这种矛盾衬托唐僧的坚定之心。这种文字表达手法,无论是出于文学角度,还是出于小说主题的衬托,可以说,都是非常的高明与精彩。

在原著第五十四回的最后,并没有如电视剧中所谓唐僧与女王“依依不舍”“脉脉含情”之类的叙写,这也是让只看电视剧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存在着误会的地方。

唐僧最后骗得通关文牒,去到城门送别三个徒弟时,猪八戒唬了女王“我们和尚家和你这粉骷髅做甚夫妻!放我师父走路!”然后吓得“那女王见他那等撒泼弄丑,唬得魂飞魄散,跌入辇驾之中。”

接着唐僧被路边的一妖怪变成的妇女给劫走了。然后小说就进入了第五十五回。在这回的章节中,是这样来描绘女王的:

慌得那西梁国君臣女辈,跪在尘埃,都道:“是白日飞升的罗汉,我主不必惊疑。唐御弟也是个有道的禅僧,我们都有眼无珠,错认了中华男子,枉费了这场神思。请主公上辇回朝也。”女王自觉惭愧,多官都一齐回国不题。

一句“女王自觉惭愧”就已点明了,女王的痴情是悔醒的,是尊重“唐御弟也是个有道的高僧”,她不会存在什么长长久久的所谓痴情,这样写她也是明白事理的人。


三、我们要明白原著的意旨,不加以无聊的臆测。

《西游记》作为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它的立意是幽默的,正面的,浪漫的。有人说它是佛与道之争,因为之前有部《封神榜》,被认为是针对佛教,所以就出现了《西游记》针对道教。这些都是大众的臆测。

其实,我们撷取的是它的文学价值,这部小说的文字是极其幽默又浪漫的,而且文学手法也非常高明。再者,我们学习的也应是孙悟空的果敢,猪八戒的幽默,沙和尚的敬业,还有唐僧的不折不挠及大慈大悲的精神。

关于唐僧与女王的风月猜测,可做为饭后茶余的侃聊即可,但作者吴承恩是不可能有这种立意的,不管是出于小说的文学价值还是对佛教、道教的尊重,都不会有这种“唐僧对女王动情”的可能性。


我就是竹韵


86央视版《西游记》里的唐僧,的确是动了情的。

一个人的嘴巴再硬,眼睛是不会骗人的。

仔细看《女儿国》这段故事,唐僧在见到国王前前后后,眼神一共发生过三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是唐僧内心的松动。

先看这张图。

在这张图里,女儿国的丞相来到唐僧居住的驿站,充当媒婆给国王说亲。当丞相说到:“国王情愿一国江山让与唐僧,并以身相许。”唐僧当即表现出拒绝之色,并低下头掩饰内心的担忧。

此时,唐僧并没有见到国王。可是,内心深处对“佛法”的追求,使他非常坚定自己的信念:到西天取经。

在丞相再三请求之后,孙悟空发现了其中端倪。倘若今番不答应,怕是连觉都睡不成,这丞相是铁了心要唐僧“倒插门”给国王的。

于是,孙悟空除了个主意,假意让唐僧与过往成亲。待骗得通关文牒之后,再使定身法离去。

孙悟空这个心猿,对人性的把握,在取经团队里是最老练了。

猴子非常清楚,唐僧命中当有此难。以女儿国国王的倾国之姿,唐僧若是能够顶得住,日后便不用担心他被女色侵袭了。故而,猴子才会是:“那就要看师父的道行了。”猴子言指的道行,当然是唐僧的定力了。

初见国王

与国王对视

上面这连续三张图,是丞相将唐僧引入国王寝宫之后,唐僧第一次见到国王,他的眼神的变化。

始一进门,唐僧立马表现出惊讶的表情,眼珠圆瞪。这个表情非常奇妙,唐僧此举,无疑是被国王的容貌镇住了。

此时的唐僧,内心一定像是有十万八千鹿在乱撞一样,起伏难定。国王走出珠帘,显露出真容时,唐僧内心的起伏更加剧烈,干脆将头扭过去,不敢直面国王的双眼。

就如国王说的:“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

国王的潜台词是,“既然你诚心向佛,为什么都不敢看我一眼?分明就是心虚嘛!”到底是一国之君,对于人心的把控,竟是如此之准。国王只此一句话,直接点透了唐僧的虚伪。

内心的小九九被看穿,唐僧再也不敢听任国王摆布了。于是,就像这两幅图里所看到的那样,唐僧干脆紧闭双眼,坚决不看国王一眼。

刻意的回避,便是心虚的表现。若不心动,何苦心虚?看他额头流的那些汉,不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吗!

看到唐僧如此不识趣,国王是真的着急了,竟然使出毕生绝学:霸王硬上弓。

看看唐僧娇羞的样子,可不就是小处男动心了嘛!

在女儿国国王这个老司机的带领下,唐僧内心的防线逐渐崩塌。国王实在是太会玩儿了,唐僧与她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此时的唐僧虽看似坚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刚刚还不断回避国王的眼神,如今干脆坐在床上,任由国王调戏了。

可惜,蝎子精出现了,及时拯救了唐僧,让他免遭“红粉骷髅”之祸。

孙悟空把唐僧解救出来之后,国王最后送唐僧一程,并目送他离去。

唐僧最后纵马一跃,准备奔腾之前的回眸,真真点睛之笔!唐僧的眼神非常复杂,包含了厌恶与不舍,而国王的眼睛里唯有秋波。

唐僧为何会有厌恶之情呢?所谓爱之深、恨之深。

在女儿国这里,唐僧唯一一次动情,差点儿就破了“元阳”之体,坏了他取经大业,你说唐僧能不恨吗?可是,唐僧这种人,动情是非常困难的,既然有此心思,内心就一定会流下一滴泪的。


原著版的《西游记》里,唐僧一直都是非常决绝的,一点儿心思都没动。

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唐僧作为如来的第二个弟子,他虽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有一点他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因破戒到不了西天,没人可以救他!他的下场不会是一死了之那么简单。

央视版《西游记》对原著的篡改,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至少在女儿国这一回,改的非常有人情味儿,我很喜欢!


祗树


谁怪高僧动凡心,谁能无情拒痴情

对于唐僧来说,后有唐皇的重托,前有如来的召唤,心有苍生的寄托。即使这样,仍然无法面对女儿国国王的痴情。

仓央嘉措曾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唐僧也曾不舍道:来世有缘,必然相见。

局外人的透悟,局中人的挣扎,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谁怪高僧动凡心,谁能无情拒痴情。

尤其是最后勒马回眸,全是不甘、不舍、不能。

在我理解,那就是:深情藏眼中,恐扰心中佛,长待怕迷离,佛变女娇娃。

多待一秒,也许就会改变主意;多待一秒,心中的佛就会变成娇娃!!!



听不烦的乡里乡亲


希望这个答案不会被骂,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是动了情的。

当女儿国的国王把自己当做“国宝”,让唐僧看的时候。

唐僧根本就不敢直视,他只是低着头,念着“阿弥陀佛”,称自己“四大皆空”。

可是女王一句话就戳穿了唐僧的心思:你若真的四大皆空,为何不看着我。你若真的看着我,我就不信你真的会两眼空空。

女王的这个激将法果然见效,当唐僧睁开眼看到女王的时候,他确实心动了。

唐僧虽然动了情,但却不能为情所困,留在女儿国。

唐僧《西游记》中,在取经的途中,此时他并不是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而是一个东土大唐派去西天求取真经的高僧。

他一生坎坷却心怀慈悲。他就连强盗,妖怪都显露出了同情,所以他对女王是不可能没有情的。但是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没有办法答应女王留在这里。

所以他只能说:我今生已许身佛门,来世若有缘份……

我相信此时唐僧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是动了情的。

唐僧希望来生能与女王,再续今生缘。

那是因为在《西游记》中,他并不是一个真正“四大皆空”的佛,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僧。

他动了心,也不是因为他看上了女王的权利,地位和金银财富,锦衣玉食之类的身外物。

他动了心,是因为他确实是喜欢女王这个人本身。

但是他又能抵抗住这些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诱惑,这也说明了唐僧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并且有信仰的,不畏艰险的,称职的取经人。

看来,观音菩萨确实没有选错取经人。


早晨从下午开始


86版电视剧《西游记》堪称经典,影响深远,三十多年来一直被重复播放,然而电视剧的部分情节与原著却有所出入,比如第十六集《取经女儿国》就对原著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略作改动,让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碰出了感情火花。

原著中唐僧面对女色诱惑,从头到尾不曾迷失,虽听从孙悟空之劝将计就计,假意允亲以倒换关文,但言语行为却看不出有丝毫动情思欲,也没有描写内心挣扎,唯有“忧惶惶只思拜佛”。

书中女儿国国王初见聪俊风流的唐朝御弟,就心欢意美,“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但却没有提及唐僧此时的内心和行为,反而借猪八戒之眼刻画了女王的袅娜艳丽赛过貂蝉西施,而后猪呆子“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但唐僧在女王主动近前拉扯耳语时,却唯有恐惧“战兢兢立站不住”,随女王走时“止不住落下泪来”,让读者看到一副被强迫的模样。

相比原著的中规中矩,电视剧的情节或许更迎合观众的内心想法,剧中唐僧明显动了情,他惊艳于女王的绝世容颜,唯恐自己把持不住,于是紧闭双眼自欺欺人,但内心却如同吹皱了一池春水,怎么都止不住,是以才会大汗淋漓,最后与女王告别时,唐僧居然还说了四个字“若有来生”,可见情思一直藕断丝连。

应该说,电视剧的处理也是可以接受的,唐僧取经时只是凡人身份,也有七情六欲,到女儿国时还是气血旺盛的青年,经历“情劫”而动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成“佛”须觉行圆满,然不入其中终不知真味,即便是释迦牟尼也尚且经历娶亲生子,唐僧动情又有何不可?

其实,世人都会遭遇“情劫”,一念折磨,一念无我,唐僧最后能做到斩情再无牵挂,如换成您,是否也可以?欢迎大家展开讨论。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关注。


六甲番人


《西游记》播了三十几年,唐僧和女儿国国王之间隐隐约约的情感线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其中,唐僧不时羞涩地望向女儿国国王;唐僧驾马离去前的再回首,那深情一望;唐御弟回眸远望,对女儿国国王道一声“请回吧!”,也被观众解读为是古时妇人送别丈夫上朝时的离别之礼……让大家更加坚信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是动了凡心的,毕竟体贴貌美的妻子、享不尽的富贵、唾手可得的王权谁又能拒绝?在大家看来唐僧的离去,有几分“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无奈。



去年的贺岁档《女儿国》是女儿国国王(赵丽颖饰演)和唐僧(冯绍峰饰演)的定情之作,观众们也因此更加坚信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了真心。

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童话终究是童话,君不见《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的原作是多么暗黑和丑陋。

女儿国是什么国

《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出现,满足了大多数世间男子的淫思,自然而然地相信这女儿国里的女儿应是个个貌美如花、声似黄莺,娇俏含羞如二八芳华的处子。

女儿国是唐僧师徒西去之路上必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之一,可见这女儿国的凶险,这女儿国的女儿又怎会是声甜语糯的解语花?怕不是吃人不吐渣的粉骷髅!



唐僧师徒四人误饮了子母河的水,动了胎气,腹痛难忍,到了村舍的一位婆婆家,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老婆子笑道:“爷爷呀,还是你们有造化,来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们也不得囫囵了!”八戒哼哼的道:“不得囫囵,是怎么的?”婆婆道:“我一家儿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那个肯放你过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

看见了吗?那婆婆说:“我一家儿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休了……”

婆婆的意思是若不是我娘儿几个上了年纪了,不然少不了你们苦头吃的。要是放到其他人家,就要与你交合,假若不肯,就害你性命,更要将你们身上肉做成香囊。

拿男人尸身做香袋儿,想象得到的重口味。

女儿国子民如何看待唐僧师徒

在唐僧师徒四人治好腹痛、散尽胎气之后,走进女儿国,原著中描述:

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人。正在两街上做买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01.

女儿国里的子民都是妇人;

02.

女儿国国土上,鲜少有男子踏上;

03.

女儿国的子民看到师徒四人,一众鼓掌,整容欢笑:“人种来了,人种来了!”从这句可知,在女儿国子民的眼中,男子充其量不过是生育的机器。

看到这里,我不明白了。

子母河里的河水可以使女儿国的子民怀孕,绵延子嗣,为什么女儿国的子民见到男子是这般欢呼雀跃???

女儿国国王真温柔端庄?

87版《西游记》中,饰演女儿国国王的朱琳,在荧屏上表现得温柔似水、善解人意,但是实际上,原著中的女儿国国王可是举止言谈皆有些放浪形骸。



在见唐僧第一面时,原著是这么写的:

女王不觉淫情汲汲,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


女儿国国王第一次见到御弟哥哥,她连寒暄几句都没有,而是直奔主题,第一句是“占凤乘鸾”,第二句是“匹配夫妇”。虽然当时的唐朝也是很开放的,但是女儿国国王这般赤果果的白日宣淫无异于欲求不满的妖妇。

唐僧在后续的描写中,用到的词语也是“战战兢兢”“强整欢容”,更别提什么爱慕之情倾慕之意了。

唐僧师徒怎么看待女儿国

唐僧

女王派使者向唐僧师徒说媒时,孙悟空调笑师傅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不如留在女儿国,让他三人西去取经好了。

难道唐长老真没有一丝丝的心动?您别说,还真没有。面对徒弟的调笑,唐三藏的第一反应是:

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你这猴头,弄杀我也!怎么说出这般话来,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唐三藏非但不觉得孙悟空的玩笑很好笑,反而觉得是在“弄杀我也!”,后续的“我就死也不敢如此!”说明在唐僧看来,女儿国是个比地狱还可怕的地方。

八戒

那么好色成性的八戒总该欢喜留下来吧?但是很出奇的是八戒不仅发了疯似的闯到殿前嚷嚷,还骂女王是“粉骷髅!”:

八戒发起个风来,把嘴乱扭,耳朵乱摇,闯至驾前嚷道:“我们和尚家和你这粉骷髅做甚夫妻!放我师父走路!”

菩萨的敲打



在这里结合一下前情,解释一下原本好色的猪八戒为什么那么反常:

小说的第二十三回,在流沙河,唐僧师徒路过小富之家,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寡妇和三个漂亮女儿,这富足之家更有良田千顷、牛羊无数。

寡妇有招婿的意思,邀请师徒四人共享荣华。唐僧、孙悟空、沙僧拒绝得很坚决,唯有八戒动了凡心,还跟姑娘们玩起“抓新娘”的游戏。结果是猪八戒在树上被吊了一夜,唐僧师徒这才知道这寡妇和女儿四人是菩萨们变来考验他们的。

菩萨们临走前还在墙上留下一句话:“从此静心需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意思是师徒四人西行路上若再生色心,则路途会越来越艰难。


结合女儿国剽悍凶狠的民风,再加上之前菩萨们的敲打,唐僧当下想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能否逃出生天。谁知道这次的美艳佳人是不是又是菩萨们变的?唐僧他又怎敢对女儿国国王暗生情愫?


金思雅


唐僧面对千娇百媚的女儿国国王,的确动情了。但此情非彼情。

虽然电视剧将唐僧与女儿国国王拍得郎情妾意、缠绵悱恻,但一心向佛的玄奘,并无半点儿女私情。

佛家修的是空门。世间万物,七情六欲,无非是梦幻泡影。恩爱憎怨,父母妻儿,不过是宿业孽债。繁华红尘,名利沉浮,只是人们的颠倒梦想。

根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的一切,从未产生也未发生。大乘佛法,就是要救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脱离虚假的苦海,到达清静的彼岸。

唐僧作为如来钦点的取经人,道心坚固,非常人所能想象。牺牲自己,帮助别人,甚至以身饲虎,对唐僧来说都非难事。这种无我的境界,又怎会对所谓的爱情动心呢?

但是,佛家讲普度众生,慈悲为怀。面对女儿国国王的痴情一片,唐僧也动情了。只不过动的是慈悲之心。这种怜爱之心,与扫地不伤蝼蚁命,并无太大的区别。

多情即菩萨。菩萨是菩提萨缍的翻译。本意就是多情的觉者。还未成佛的玄奘,自然有一颗仁爱之心。这种爱是大爱。不同于简简单单的儿女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