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研究历史和喜欢历史的同学,都应该知道史学二司马,司马迁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两位对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司马迁那是活跃在每一位中小学生作文里的人物,熟悉的很!相对来说,司马光就差强人意了,不是研究历史的,对其了解,也就停留在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上了。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实际上,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个人设很可能是崩塌的,以纵横对司马光的了解,他不可能想到砸缸的办法来救人。

司马光砸缸救人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据说小光是一个天才少年,七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左氏春秋》,小光并没有因为是神童而成名,而是因为在和小同伴玩耍的时候,“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一下子轰动京城,成了人人都夸的别人家里的孩子。

司马光砸缸放水救小伙伴这件事,和教材中《乌鸦喝水》《曹冲称象》这几个故事是一个类型的,在《乌鸦喝水》中,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将石头沉入瓶底,使得水溢出;在《曹冲称象》中,曹冲通过用船称石头来计算大象的重量。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喜欢玩水的人都是有智慧的!

前不久收藏家马未都提出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就是宋朝时期并没有制造大缸的技术,而且真正的大缸并不是一个七岁小孩用石头就能砸碎的,这一点,在农村生活过并且见过缸的同学,应该也有一定体会。

马未都给出的观点是司马光砸的可能是瓮,不是缸。

不管砸的是不是缸,透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小光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知道把缸砸碎了救小伙伴,而不是想着从缸上面捞落水的小伙伴。

中国古代最强人设,智慧与诚实并存

对于司马光的智慧人设,一直都是我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实际上除了砸缸彰显智慧,还有一个关于司马光“诚实”的人设。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小光在砸缸前,喜欢吃胡桃,他自己不会剥,他的姐姐没有帮他剥下来,后来他家的佣人帮舀来一碗开水,把胡桃用开水泡一下皮就容易剥开了。

小光的姐姐看到小光把胡桃剥开了就问他怎么剥的,小光骗他姐说是他自己想到的用开水泡一下就好了,小光的父亲看到后斥责了小光撒谎,从此小光就再也不撒谎了。

据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五六岁的时候,砸缸的事发生在七岁,嗯,我没有说小光砸缸是他自己说的谎,你们不要诬陷我。

从司马光的人生经历来看,司马光是一个缺乏变通的顽固之人

为什么说司马光的人设是崩塌的呢?从司马光的人生经历来说,司马光当年做的官主要是言官,不是通判就是史官,干的就是清流,讲的就是一个耿直。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司马光最大胆直谏的一次就是嘉佑元年连续上书三封建议仁宗立储君,仁宗脾气也是好,没把这个当回事,嘉佑三年回到中央后,担任过起居舍人,主要干的还是那件事就是让仁宗早点立储。

仁宗为什么不立储,因为仁宗没有自己的孩子,赵曙是养子,仁宗想拖一拖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有个孩子,仁宗最后一个孩子还是个丫头,没办法只能立赵曙为皇太子了。

反正,清流就是这个性格,总有自己的理由,皇帝也不敢得罪,不然在史书里说你点坏话,你也就遗臭万年了。

嘉佑七年的时候,仁宗提拔司马光掌管起草诏令,司马光连上九个奏折说明自己不适合担任此职务,颇有一股我就是不想干,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气势。

赵曙即位后是为宋英宗,从这方面来说,司马光力谏赵曙当的皇太子,按理说是居功至伟的人,但是司马光是言官,得罪人是必须的,英宗即位没多久司马光因为得罪人太多在朝中的地位差点不保。

司马光不但做官如此,写书的时候亦是如此,通过大量的史料,穷首皓经,汇编写成《资治通鉴》,也是一部史家之绝唱。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资治通鉴》讲的是通过对历史上政治得失的总结来应对当下的统治,“以史为鉴”的确可以明得失,但是“以古治今”则有点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写了四百万字,真正到自己用的时候,一条也没用出来。

所以,司马光的人生是守旧的、偏执的、较真的人生,根本就不符合变通的人设。

从司马光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来看司马光的顽固实力派

对于王安石这样的改革派,我们是给予正面支持的,真正学习历史的时候才知道,司马光竟然是王安石变法最大的反对派。

讲变法必然要讲保守派,任何变法的失败,保守派都是罪大恶极之流,在这里司马光也不能幸免,在讲王安石变法的材料里,保守派被说的一文不值。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特别庞大,让纵横觉得他可能是穿越过去的,但是归根结底就一点“祖宗之法不可守”,通过改变宋朝冗兵、冗财、冗官的现象,达到变法以富国强兵。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然而,变法其实是个比言官更得罪人的活,言官得罪的是某一个人,变法得罪的是某一个阶层的人,所以,反对王安石的人远远超过司马光。

其中反对王安石最凶的人就是司马光,反对变法已经上升到党争的地步,将宋朝的朝政搅的是天翻地覆。

王安石下台之后,司马光将新法比作毒药,坚持将新法全部废除,随后在司马光的主持下,司马光完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彻底将宋朝的变法成果打回原形。

王安石的《伤仲永》伤的可能不是仲永,而是司马光

王安石在中学教材中也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五岁就无师自通,能够提笔写诗,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你再对照一下司马光的童年,背诵《左氏春秋》,懂得变通砸缸救人,方仲永和司马光是何其相像。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中国古代最崩塌的人设,司马光竟然会想到用石头砸缸救人!

按照道理来说,方仲永这样的神童以后发展必然不可限量,结果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矣”,最后还是当起了农民。王安石的解释是,方仲永是先天聪明,后来培养不足。

从这一点来说,王安石的《伤仲永》很可能是映射司马光。

那么,是什么导致七岁时候能够懂得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到长大后,竟然变得一点变通都不会呢?

纵横的看法是,估计司马光是读史读多了,入戏太深已经忘了这个世界。

我们读的从来都不是历史,而是道理,不懂得从历史中洞察道理,你读的历史就像喝的假酒,喝多了也会醉,但是伤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