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清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老兵东雷


开头先更正一下,古典中国并不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利,中央不得干涉地方的自治,如果古典中国真是封建社会就好了,那么中国近代化改革就不会如此费劲了。

准确点说,古典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简单点说就是朕即国家,马克思称之为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在近代之所以没像印度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君主专制带来的大一统;第二是清朝打下的江山地盘足够大。这两点原因不能分开说,得合起来说。

为什么君主专制会带来大一统?这个大一统说直白点就是一体化,即全国一盘棋,也就是一个领袖(君主)、一个价值取向(儒教)、一个思想(忠君)。所以整个古典时代虽然坐江山的总在变换,但是这个江山却从来没有因为改朝换代变过色。

相反印度则不同。印度境内土邦林立,而且各个邦国的领主再领地没完全是各自为政,莫卧儿王朝不过是这些土邦里的老大而已,各个土邦只是承认莫卧儿王朝的苏丹是他们的共主罢了。在莫卧儿王朝鼎盛时期尚不能完成对印度的一体化,那么在其衰落之后就根本无法控制各个土邦。

所以英国采取了两条线路来殖民印度:第一,通过建设殖民据点来维持其在印度次大陆的影响力,并扶植利益代言人。这是欧洲列强经常玩的套路,而且每次都能取得成功,毕竟只要一块土地上存在着多个政治中心,就难免会存在矛盾,只要存在矛盾,就会被第三方势力所利用。英国就利用这种方法,通过设立殖民据点来施加影响力,并争取一部分土邦的支持,打击那些不服从的土邦。第二,通过对各个土邦,包括莫卧儿王朝进行政治渗透,让英国人或者是英国利益代言人来掌握政治话语权,进而达到对印度的控制。其结果也很明显,就是印度逐步被英国分化瓦解,最终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的殖民有多成功?即便是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也依然有大量的印度土邦以及贵族、平民效忠于英国,镇压起义的英印军队大部分都是印度本土部队。

那么英国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是印度洋航路的中转站,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一定要吞并印度的原因,因为通过控制印度英国可以控制印度洋航路,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同时,英国佬也是讲究盗亦有道的,在控制印度洋航路抽取商业利益的同时,又给印度上层贵族带来了不小的红利,因此印度贵族也愿意和英国合作,毕竟利益是忠诚的有利保障。

所以,由于古典中国的大一统,外力很难对中国进行分化瓦解。而且,古典中国由于长期实行小农经济,基层基本都采取宗族自治的管理方式,宗族自治不同于社区自治,具有相当大的封闭性,因此使得洋人很难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渗透。

再者,由于清朝鼎盛时期对于财政的调整以及放宽对商品经济的限制,为清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红利,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清朝在进入近代之前大规模开疆拓土,打下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并对内地和边疆区进行整合,实现了对边疆区的实际控制,使之成为内地的缓冲区。与此同时,清朝由于放松了对民间的管制,再加上合理的税收以及发达的商品经济,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口也大幅增加,到了鸦片战争以前清朝人口在三亿以上,在生产力有限的古典时代,如此庞大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巅峰。

这就增加了洋人殖民中国的难度,如此庞大的国土和人口让洋人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同时殖民地巨大的改造成本也让洋人负担不起。对于英国人来说,改造一个印度都让英国付出了巨大的财政,而且还没改造彻底。如果再来一个比印度还大的中国,英国岂不是得大出血。

所以,洋人很明智的把中国作为倾销商品的市场来攫取商业利益,并且通过殖民据点来作为倾销商品的桥头堡,以及培植利益代言人,并没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打算。而清朝也适时在列强之间玩起了平衡,通过引入外部势力使列强在华利益达到平衡,从而使列强之间相互牵制,来维持中国的主权独立。

所以还是要感谢清朝打下了如此庞大的国土,让中国在近代有更多战略转圜的余地。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英国用了250年的时间才将印度吞并,1840年进入“大一统”的中国时,面对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欲殖民对象和新的国际环境。

(1)英国用了250年的时间,才彻底吞并“一盘散沙”的印度

英国在1600年代逐步入侵印度。经过两个世纪的殖民,在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管理殖民地,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正式结束。

在250年的历史中,英国通过与部分土邦合作打倒另外一批的方式,逐渐控制印度。印度历史统一时间较短,更多的只是文化统一,历史共同记忆不多。

再加上,种姓制度的桎梏导致精英阶层臣服国家也就臣服了。印度相对更容易占领。

(2)中国则具有“儒家思想下的大一统思想”基础,对于外敌有着天然地抗拒

与印度不同,中国则因为有儒家思想两千年的统一流传,使得民众对清廷的认同感要比印度强得多。虽然,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但自康熙中后期,清廷就继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传统统治方式——汉人聚居地采用儒家、各少数民族采用原有宗教的思想统治。在乾隆朝开始就已经对清廷具备认同感。

义和团运动就是典型代表,还有如“捻军”也仅是传统的反官府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受到众多人的认同,但在曾国藩等人看来“民族是没有儒家思想”重要的。

(3)中国人的反抗,各列强间难以达成统一意见,使得我国免于印度的悲剧

1840年进入中国之后,各列强相继而入,英国已经没有时间在殖民中国了。加上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令人眼花缭乱地权力合作与战争,其各方矛盾正可以成为我方利用。

美日两国在当时都属于新兴帝国,其实力都还不行。例如美国主要实力放在拉美地区,日本更是在打赢了沙俄才真正成为只有区域地位的世界级列强。因此,在殖民问题上两国都是以英国马首是瞻。

中国的统治阶层虽然以妥协投降苟安为主,但底层民间的反抗却有思想领导者。还要说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虽然他们的问题不少,但在反对外敌侵略上却高度统一。由此,使西方侵略者认为:与其自身殖民倒不如清政府“以夷制夷”。

由此,英法等既得利益国家愿意维持清廷的一定统治。特别是英国,在经济上,获得了最大的蛋糕因此不希望打破这种平衡。而“平衡”是英国维持“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主要方法,而这使其与德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坐古谈今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再加上中印有长达1700多公里的领土接壤,许多人往往不自觉的将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比较。比如在近代,印度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同一时期同样饱受列强欺凌的大清,却没有像印度一样成为列强的领地,为何会这样呢?

中国和印度

首先,中国和印度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虽然我们往往将中国和印度视为两个文明古国,但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始终没有断绝文明传承的文明古国,而印度的所谓文明古国,真的只能在古籍中寻找了。

印度的历史对于原住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悲催的被征服史,不断有外来民族征服印度次大陆。最神奇的是,印度这块土地上还滋生了独一无二的种姓制度。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原住民们十分顺从的服从着外来统治者的压榨。

因此,印度最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对于印度人而言,来自海上的英国殖民者,与之前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等外来统治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而真正比较凶残程度的话,似乎英国人还要好于游牧民族。因此,印度人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反抗。

其次,虽然在当代,印度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但是在印度脱离英国殖民者之前,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只是一个地理名词罢了。即使在印度古代最鼎盛时期,依然未能有一个王朝统一南亚次大陆。

殖民地时期的印度

因此,居住在印度各地的各个民族,也从未有过国家的概念。自然,他们也就没有为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争取独立的可能了。根本就没有国,又何来为国牺牲呢?

中国则截然不同,中国作为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早已形成,中华民族的骄傲也已深入骨髓。因此,即使清朝的愚民政策、文字狱等措施打断了中国人的脊梁,但中国人依然从未放弃反抗。

时局图

面对列强的侵略,面对当年我们视为蛮夷的西方人,中国人民也从未屈服。对于列强而言,如果真的妄图征服中国,且不说列强彼此之间的矛盾,单就征服中国所需要的代价,就远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

所以,虽然列强一次次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定了势力范围,但是他们的极限也就是在中国获取特权,扶持利益代言人。想要直接统治中国,化中国为殖民地,却几乎不可能。犹如古代王朝,权倾天下的权臣比比皆是,但掀翻傀儡皇帝篡位成功坐上皇位的,却寥寥无几。

列强瓜分中国

最后,则来源于人民的反抗意志。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就从未停止,也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虽然中国人民的反抗并为击败列强,但是也极大的增强了以列强征服中国的难度。

而印度人却很少有大规模反抗。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得益于种姓制度,印度人逆来顺受的承受能力的确超强。也因此,印度成为英国诸多殖民地中收益最大,统治最为顺利的地区。


鸢飞九天2018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今天太阳挺大,晃的老梁晕晕乎乎,搞的俺心情也不错。转头就刷到了题主的这个问题,老梁乐了。

印度,三哥啊,好久不见。接着就让老梁想到了他那嘎达,慢悠悠横穿十字路口的牛,飘着各色动植物尸体的恒河,一边整一口美滋滋的恒河水,一边用左手抓着咖喱往嘴巴里塞的人,还有那多如牛毛的宗教,超级让人不安的治安……

啊,转过头来,老梁就想问一下题主,你是咋想的咱大清是上不了台面,但也不至于和这么一个玩意比吧。

好吧,既然你的问题已经出来了,老梁就勉为其难的回答你一下。

印度为什么沦为殖民地

毫无疑问三哥就是个问题儿童,印度这大个蹲在南亚次大陆上,貌似现在是那嘎达最大的国家。但老梁要说的是,这哥们过去根本就不存在,印度这俩字代表的不是国家,而是一个地区的字号,咱说的再明确一点这俩字就是地理词汇而已。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要反驳了:“老梁你快别扯犊子了,人家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瞅见没有里面有个国字。大统一王朝有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你是装看不见,还是眼睛咋的拉?”

印度文明,那全称叫印度河文明,两城市统治一百多个村子。这俩城市老大了,方圆五公里。很奇葩的是,这国家让这两城市轮流作为都城,也就是说这都城你做两年,下一轮我来做两年,很民主的。

至于您说的哪倆大统一王朝,事实上他仅仅统一的是北印度,而且这时间还不算长,所以说印度在过去的时候,仅仅是个地区的代名词,没毛病。

三哥将印度俩字变成一个国家,这完全依靠外来物种约翰牛英国佬。那将整个印度连接起来的铁路,约翰牛修的,就那铁路线都用到了现在。还有那政治体制约翰牛实在看不下去了,也是为了提高约翰牛自己对印度的管控,捂着脸帮着印度那帮子高种姓建立起来的。对,还有那放在全世界都相当完备的教育系统,约翰牛帮忙组建的。到了现在印度那帮子高种姓都拒绝说印度本土语言,人家扯着嗓子吼英语。

咱转过头来说说殖民的目的是为了啥?说穿了就是为了钱和资源。所以约翰牛为了这两样东西,通过殖民将一个散乱的印度给统一起来,方便管理,方便约翰牛更加高效的收集印度的钱和资源。在这种扶持下那些个所谓的高种姓权利更加的稳固了。

对于双方来说,一个要的是权利,另一个要的是钱和资源,双方一拍即合,这殖民地就产生了,当然苦的是社会底层的印度老百姓。

为啥中国仅仅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这么说吧,亚洲这嘎达,扛着欧罗巴文明口号,实质是强盗文化的白皮肤的家伙们,只有三个地方没有被殖民,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小鬼子,再有一个是泰国。

中国实在是是太大了,文化的根基让咱这国家抱团抱的紧。小鬼子个子不高但敢跟老毛子对怼,拽着德国佬的尾巴上家伙,一帮子强盗怂了。最后一个泰国这就是个滑头,到现在都聪明的紧。

咱把话题扯回来对应着印度说说题主的问题

咱大华夏,被满清拽着后腿硬生生拖了小三百年,衰败是衰败了点,但好歹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咱大华夏自打有文字记录以来,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那是每一个领导阶层终极目标。

您试试想把咱大华夏给肢解了,您就得试试您的脑壳够不够硬,身上的肌肉够不够大。

当年满清就剩下喘气功能的时候,美国来的驻华公使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这嘎达蹲在上面的领导都是一帮废物,那些帮忙搞管理的当官的都已经无知到了愚蠢的程度。但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民却很勤劳,而且很聪明。一旦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层,一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大家伙都知道,被自己人欺负一下,还说的过去,这要是被老外欺负一下,反抗的程度是相当激烈的,不然也不会出现义和团这样的民间组织。而且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了,满清小三百年的统治,民间的反抗他就一直存在,没断过,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有一点中国的土地真的很大,而且民间的向心力真的很强,一个国家想把中国吞下去,基本不可能,几个国家来分,他又分赃不均。

咱又回到了老话题上,殖民的目的是什么?钱和资源。

那么放弃殖民,扶持一个听话的对象,让他代理去管理收集钱和资源。显然满清是符合这样的要求的,只要你满清不服气,持有欧罗巴文明的强盗们,就给你来一家伙。得,你这满清就拿出一笔不小的钱,而且还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条约来收集钱和资源。

很简单的方法,很管用,结果更好。

所以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这符合强盗们的需求。

转过头来,咱说说大华夏子民为啥凝聚力很强呢?咱应该感谢秦始皇,这位统一了文字,统一了钱币,统一了度量衡,用了郡县制统一国家。在漫长的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咱大华夏的子民从心底里认为,咱都是一个种,统一那是应该的,不统一那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所以文字,文化结合形成的精神让我们团结在了一起,而且汉族自始至终都是主体民族,这很重要。

大华夏的人口多,土地多,但咱自认一个人孔子,自认一本书儒家,外边的神是多,但咱自认自己的祖宗。

强大的文化根基是民族再次复兴的基石,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是无根的浮萍,能飘到哪里谁知道呢?

咱瞅瞅印度三哥,那片土地上光语言就有两千种,形成的文字系统有五十五种,官方定下来的语言就有十九种之多,从精神上就散乱的,不殖民他殖民谁呀。就算是现在被老毛子敲,被美国佬诈,宗主国约翰牛还捎带着捞一笔。为啥会这样的呢?因为他们心里就没有国家这个概念。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中国和印度是两种社会,中国不会像印度一样被侵略者变成殖民地。

原因有两点: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不同

对于侵略者来说,印度简直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殖民地。

为什么呢?

因为在英国人之前,“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印度从未统一过,南亚次大陆上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统一过印度,直到英国人的出现。

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和“五代十国”一样,是若干个小国的几个。什么孟加拉、旁遮普、吉拉特,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小土邦,在印度的土地上犬牙交错,互相没有统属关系,也不认为对方跟自己是一个国家。

从17世纪英国势力进入印度开始,英国人用了超过两百年,才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将“印度”首次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带到了历史舞台上。


而英国人的殖民政策也非常高明,英国人并非鲸吞,而是步步蚕食。而且,英国人也没有一味依靠武力,而是通过拉拢印度的上层阶级又打又拉。从整体上看,英国征服印度的过程中,没有爆发什么波澜壮阔的战争,始终处于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这和印度的分裂状态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印度人对英国人也并不反感,因为对于印度人来说,殖民者真是太多了。

印度在历史上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挨打的地位。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什么雅利安人、莫卧儿人、大月氏人、塞人、波斯人、蒙古人等等等等,基本处于谁见谁打的状态,对于中亚和西亚的势力,要是没打过几次印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亚洲强国。

而英国人相比于其他殖民者来说,已经算是文明多了,至少大规模屠杀比较少。而且英国人为了让印度的资源外运,还下血本给印度建立了基本官僚体系和铁路系统,所以很多印度人对英国人真的是感恩戴德。

而中国,跟印度是完全不同的。

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人就接受了大一统的基本观念,统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由于统一,让中国拥有了统一的政府,无论这个政府有多么孱弱,多么腐败,他终究有一个底线——维护自己的统治。

清政府哪怕再腐败,如果列强要彻底推翻他,他也一定会和列强拼命的。

所以,当列强进入中国时,他们面对的不是一盘散沙的小土邦,而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这就意味着步步蚕食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远比印度人更富有反抗精神。印度人受种姓制度控制,只要控制了印度的高种姓,就等于控制了印度。而中国人从来就富有反抗精神。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义和团,中国人对于强权和压迫的反抗从未停歇。

尤其是义和团,义和团虽然战斗力很差,却让列强深深的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知道了靠武力政府这个大国是不可能的,八国联军的首领,德国的瓦德西元帅就曾经跟各国公使说——“先生们,除了现在的中国政府之外,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统治这样一个四万万人的国家”。

中国和印度的外部环境不同

中国之所以没被征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这只羊,面对的狼太多了。

还真别笑,殖民者太多,也是一种优势。

英国人入侵印度时,世界上的殖民国家屈指可数,踏入印度的只有英国一个。英国人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有人阻拦,没有人掣肘。

而鸦片战争之后,盯上中国这块肥肉的国家太多,谁也不允许对方多吃一块。

仅仅一个东北,就有俄罗斯、日本两个大玩家,英国、法国两个小玩家。日本想占领辽东半岛,还要被英、俄、法三国干涉,强行让日本退出。

想要在中国身上割块肉,需要其他几个玩家的统一,而分赃不均是世界上所有的犯罪团伙都要面临的问题。

李鸿章就是靠着八国联军内部的矛盾,才能让《辛丑条约》只赔款不割地的,中国在列强的鸡蛋上跳舞,才能一直坚持到二战。如果当时中国身边只有一个侵略者(比如日本)的话,恐怕中国很难挺过那场殖民大潮的。


小约翰


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亚洲的大国:印度是南亚最大国家,而中国则是东亚的巨无霸。

在近代,印度和中国一样,都遭遇了列强的入侵,但是结局却差异很大:印度最终被英国灭亡,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而中国,则在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为止。


事实上,在遭遇西方殖民者最初,印度莫卧儿王朝在军事上并非不堪一击,甚至武器配置上,要领先于同时期的大清帝国——因为莫卧儿王朝连年和波斯打仗,为了满足战争需要,莫卧儿皇帝专门从西洋请来火器设计专家——换而言之,莫卧儿王朝在武器上,实际上和欧洲差距不大。而当大清帝国遭遇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由于几十年不和西洋各国打交道,武器上已经出现代沟了。

这就蹊跷了:怎么武器先进的莫卧儿王朝灭亡了,武器落后的清朝却得以保持半独立状态?是殖民者大发善心了?

其实还真不是。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且打算按照势力范围瓜分中国,如果殖民者这个计划得逞,那么,中国也会灭亡。

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近代史上,中印两国命运差异那么大呢?

个人感觉原因如下:

政治制度方面。

中国在古代,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那就是从秦朝以后,几乎每个王朝都追求大一统,并且实现大一统以后,皇帝也可以统治几乎和整个欧洲大陆大小差不多的土地,而且是有效统治(和神圣罗马帝国不同)那种。

这种大一统在近年被许多网友诟病,但是,不能否认,这种大一统可以有效整合古代中华帝国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

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时期,莫卧儿皇帝事实上不过是印度各土邦公认的共主,其号令在各个土邦很难得到贯彻,而这种情况下,莫卧儿王朝遭遇英国殖民入侵,也无法真正有效把人力物力资源动员起来,因此最终是被英国逐个击破,最终瓦解、吞并。

而巨无霸的中国,让任何一个列强都没有那么好的实力来吞并。


文化方面。

中国自古以来奉行儒家文化。而汉族先民对于外来入侵者的态度很简单:奉行华夷之辨。

比如说血统是汉人的,如果不奉行儒家思想、华夏文化,那么就没资格在中国建立统治,反之,如果是少数民族血统,但如果奉行儒家思想、华夏文化,那么,就可以做中华天子——因此,历代能够在中原建立长期统治的少数民族王朝,都是建立在尊孔基础上的。

而印度则不然。

印度主体民族是什么?

相信很难有人会说清楚。实际上印度有十多个大民族,规模都是相等的。而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人的信仰也五花八门无法整合,这种情况下,印度人对外来入侵者的文化认同,也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而在中国,西方殖民者推行的西方文化,很快遭到了民众抵制,并引发了义和团运动。而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也让西方殖民者认清一个事实:任何一个列强打算在中国直接建立统治,都要和四亿多中国百姓打持久战,而这个战争成本,是任何一个列强都无法承担的。



民族性方面。

印度人的民族性,总的来说是逆来顺受——比如说种姓制度存在几千年了,印度人压根没谁想过去推翻。

而这在我们中国是难以想象的:知识分子里面,有黄巢这类对朝廷科举不满,而做出武装反抗;而劳动者里面,则有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惊天一呼。


而从这不难看出,其实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背后,还隐藏着刚烈。

这种刚烈也让殖民者深感忌惮,殖民者也意识到,中国不同于其他被征服国家,因此不能直接吞并中国。


藤树先生


一半是实力,一半是运气。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所谓的近代史也是一部半殖民地史。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0年的庚子事变之后,清廷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的工具。

而印度则是在1818年的时候,完全被英国控制。之前还有不少可以抵抗殖民者的力量,比如马拉塔联盟。

1858年,印度大起义被镇压之后,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统治,直接任命总督统治印度。至此,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一直到1947年。

两国命运之所以不同,跟国情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关。

一、国家能力不同

印度的民族和宗教非常复杂,很多民族自古就保持着自治传统,也就意味着印度的割据状态很严重。

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治,虽然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但并不彻底。

帝国向被臣服的地区派出总督,总督权力虽大,但要依赖当地的王公或者宗教领袖来治理。因为宗教、民族都不同,语言也不一样。

18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已然分裂,对抗英国殖民者的是各地的王国。但这些王国之间互相征战,削弱了对抗殖民者的力量。

从国家层面来说,印度是不具备抵抗侵略的国家能力的。

马克思有过一段分析:“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将他们全部征服了。”

相比之下,清朝一直保持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权力非常集中,内部也没有宗教冲突。这种国家能力,使得清朝有相当的实力抵抗侵略者。清朝一直在试图自救,比如搞洋务运动。


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本身的变化

18世纪的时候,西方殖民主义还处于重商主义阶段。所谓的重商主义就是以垄断贸易、掠夺资源、积累资本为目标。比如荷兰垄断贸易导致的英荷战争,西班牙掠夺美洲的金银,英国对孟加拉金库的掠夺。

到了19世纪初,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的西方国家,对外扩张演变成了占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以前的垄断贸易变成了自由贸易。

19世纪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向殖民地移民,拓展工业和农业。

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这种趋势加剧。荒无人烟的地方,只要有矿产都成了各国抢夺的对象。

印度由于国家能力弱,在重商主义阶段就已经沦陷,英国利用垄断贸易排斥了其他殖民者,独占了印度。

清朝由于国家能力相对较强,则挺过了重商主义阶段的殖民扩张,也就是说当时没有殖民者能够独占,后面自由贸易阶段也就没有机会了,因为自由贸易阶段竞争者多了,不太可能出现独占者。

20世纪的帝国主义阶段,自由贸易时期的商品输出转变成了资本输出。列强竞争加剧,谁想独占,就会遭到其他列强的攻击。比如日本一直试图独霸东亚,但总会遭到西方列强打压。

总而言之,在面对殖民者侵略时,不同的国家能力决定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strong>


迷蝶梦文史社


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词。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丘吉尔语)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而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始终基本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没有分裂。

晚清末年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说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显然,雄狮般的中国人民不愿意成为殖民地的奴隶。



再一点就是国土广大的中国,根本无法被一个国家所占据。几个国家瓜分又得不偿失(也有分赃不均的原因。)中国自古就是大一统王朝,向心力十分强大。意图分割国家根本不现实。再就是西方国家通过战争就可以从满清政府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利益。比自己殖民利益更大。所以就放弃了殖民统治。


还有就是,满清落后只是军事和政治制度落后,但国家架构比西方国家还要完善,随着时间的推进,满清已经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殖民化中国已经不现实。而通过不公平贸易,金融经济却可以更加合法性掠夺财富,这样岂不美哉?也就是说,不殖民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殖民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最关键在于,殖民统治地,首先就必须要彻底消灭这个国家文字与文化,因为文字与文化是这个国家的根基与文明基因,是民族自我认同和精神归属,西方国家要在文字和文化上消灭中国文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文化是中国免于被殖民的最大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如今这个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邻居印度,两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在一百多年前,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大清则是帝国列强的半殖民地,都是亚洲大国,命运却为何不同?

大清及以前,基本上是统一的国家,不好直接控制。而印度,以前不是国家,只是地理概念,所以容易完全控制



华夏五千年历史,自秦以后,大部分时间处于大一统时间,虽说也有五胡乱华南北朝,也有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时间相对较短。二千年左右的统一,让国人对国家概念,统一概念理解更深。对于外族入侵,很多中国人都有本能地反对和抵抗。所以反抗意识更强烈。

八国联军入侵后,曾经有国家提出瓜分大清土地,但被另外一些国家持以反对态度,理由是:瓜分容易,控制和改造很难。因此,对于大清,间接控制,帝国列强选择了半殖民地方式。

而印度,在英国侵入之前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区域概念,并不算是一个整体。印度的古代历史,就是一部分裂的历史,小王国到处都是,各地区长时间依靠的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至于语言,则是多达几十种,而宗教更是遍地林立,数目众多。

有人说了,那么印度的各个统治王朝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并不复杂,所谓侵入的各帝国王朝,非常表面,占了几个城市,几条商道,就开始称王称霸了。实际上,帝国在印度就是孤岛。



从十八世纪开始后,大英帝国侵入印度地区,战胜莫卧儿帝国,开始逐渐渗入。英国人很有耐心,一个州一个州慢慢吞并,花了整整二百多年,终于统一了印度,叫“英属印度”。

对于英国,早期的印度人并不排斥,因为这个“来客”,帮助建立经济秩序,帮助建立政治体制,帮助军事建设,而所谓的暴力行为却不多,于是印度各地先后就“从”了英国。

英国统一印度,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直到二十世纪,印度的民族主义精神的民族自尊感才提升。

正是因为,早期印度对于英国排斥度很低,因此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没有统一的文化,好统一。中国文化太深厚,难控制



印度阿三们,各小王国之间,各自为政,各过各的。语言是互相独立的,文化也是互相独立的,曾经的印度区域没有统一的文化,这就导致了面对外来入侵,互不干涉,互不帮忙,因此印度这片大地,先后被雅利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英国人等控制。

没有统一的文化,就很难有整体凝聚力,就很难形成战斗力,所以眼睁睁看着外族人一遍遍地侵入。

随着被不同的帝国侵入,印度人早就见惯不怪了,谁当政都不要紧,只要有饭吃就可以。



而中国,自秦始皇以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慢慢的就有了统一的文化,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虽说后面也有蒙古、满族的入侵,但两者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中华浩瀚的文化当中。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元朝、清朝采取和使用了汉族文化,采取了儒家思想。

这是战争失败的民族影响了战争胜利的民族,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同化。

即使这样,元朝统治不足百年,而清朝统治虽然有二百多年,但康乾盛世时,基本全盘汉化了。到今天为止,实在看不出,满族和汉族有何大的区别。

外国人无疑是会研究的,对于早期印度,英国采取了逐步蚕食,慢慢控制,让其成为了殖民地。而对于中国,外国列强很清楚,中国文化深厚,打败容易,控制却难,因此外国列强采取了间接控制,让大清成为了帝国列强的半殖民地。



综合来看,印度曾经不是统一的国家,所以成为了纯粹的殖民地,而中国不管如何,是个统一国家,所以成了半殖民地;印度的文化曾经不统一,所以统一更容易,因为抵抗少,而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导致想整体控制,难上加难。


蓝风破晓


印度在历史上是和中国有很大差别的,印度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统一的状态,在我国唐代著名探险家“玄奘”西学印度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印度是存在许多国家的。

印度人不善战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偌大的地区被一个公司打败,也是印度在历史上的一个耻辱。在普西拉战役中印度军队被克莱武所率领的东印度公司的人击败,失败的原因是内部人员的倒戈,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印度人没有中国人的团结。

印度的国力也是远远比不上中国的,中国领土面积是印度的数倍,印度多国林立没有集中优势力量,这也是印度所面临的现实。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中国也不是一个国家一口能够吃掉的,和中国相比印度根本没有可比性。

印度人基本是食素民族,一般食肉民族的战斗力是比食素民族的战斗力高,体力也好。印度的沦陷也开始了清朝的悲剧,征服印度后英国相继征服尼泊尔,将尼泊尔作为侵略我国西藏的跳板开始入侵清朝。

我国之所以没有成为全殖民地,还有一部分是国内一部分仁人志士、有志青年通过各种措施挽救祖国。中国能够摆脱半殖民地是因为中国自己的力量驱赶强敌,而印度则依靠是英国二战衰弱后无力继续统治印度。如果没有袁世凯的一时糊涂“称帝”的话,作为那个时代最有作为的人物,中国必定会繁荣富强,也没有后来的“军阀混战”和“北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