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李斯?

管理和職場


李斯作為大秦帝國政治制度制定者的首功之臣。對於整個封建統治體系的建立,居功至偉。 作為法家大才李斯在商鞅所創立的法治體系之下,將其推廣全國,真正作為帝國的統治制度。這功績是無法被忽視和泯滅的。在統一六國之時,李斯雖然不在戰場之上殺敵立功,但李斯也在後勤和國家創制,戰略謀劃方面顯出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在帝國統一之後。對於帝國法制的建設基本也有李斯包辦。對於統一文字的規定和設計,李斯一手參與,但秦始皇死後,李斯的表現完全不像大秦第一丞相倒像是個蠅營狗苟之徒,一直被趙高牽著鼻子走的傀儡。



沙丘密謀實際上算不上密謀。因為當時的趙高,胡亥和李斯。三人之中,只有李斯握有實權。雖然趙高實中車府令掌管皇帝印信。但那也只是在蒙毅被調走之後。蒙毅在秦始皇生前掌政令文書,領皇帝書房事物。趙高在很多時候都要輔助蒙毅,也就是說沙丘密謀在開始之時。更多的是李斯在謀劃而非趙高,趙高只是洞徹了李斯內心對於自己以及國家政治的私心,並加以利用而已。 在蒙恬蒙毅扶蘇三者死後。李斯認為自己可以獨攬大權,繼續帝國文明的創制。而李斯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在基本環境穩定之下,李斯不斷上書闡述自己的治國理想。



但這都被趙高攔了下來。而此時的秦二世已經當上了真正的帝國皇帝,趙高也成為身邊寵臣,擁有了實權的這兩個人,並不是李斯所能限制的住的。當胡亥和趙高大開殺戒滿朝文武盡遭屠戮之時,身為帝國的第一首相李斯毫無還手之力。首先帝國有兩大武氏家族,王氏和蒙氏在王翦王奔先後病死以後,帝國在軍事方面,所倚重的大家族便是蒙恬。蒙恬死後,帝國對於整個國家軍隊的操控已經陷入危局。而趙高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更改秦法,當然趙高並沒有去改秦法的規章制度,因為這好時繁重。



趙高作為法學家,精通律法,對於秦政的弊端了如指掌。只更改了秦法的實施步驟,使得自己可以操控法律。只要可以給人訂立罪名,依照秦法之嚴酷無人可逃。而李斯此時依然沒有認識到秦法已經從國家之公器轉變為趙高的陰謀手段依然用自己的大政方針。當所有功臣盡皆屠戮之後,李斯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一生在秦始皇手下輔佐帝國建立,創立文明。但卻在關鍵時候變節,致使帝國大廈轟然倒塌。李斯死的不冤,冤的是那些秦國宮室是那些功臣將相。



這些人堅定地奉行了法治郡縣制,等到趙高陰謀開始以後,毫無還手之力。冤的是那些百姓本該在帝國創制工程結束之後還鄉,卻因為李斯的原因,再一次被徵,造成了起義勢力和六國貴族復辟集合。戰爭興起,六國貴族對於當時社會生產力制破壞,對於各個城市人口之屠殺。是華夏文明幾乎遭到滅頂之災。西漢之後甚至連國家動員能力都不充分,對於帝國和華夏的毀滅李斯乃首罪之人。


世界史圖鑑


投機者李斯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在秦滅六國的過程,在統一後的制度建設之中,他都起過重要的作用。

李斯從一個郡小吏做到了統一的大秦帝國的丞相,是古代的勵志典型,但最終卻落得個“腰斬於市,夷三族”的結局,這和他一生信奉的投機思想是分不開的。

讀《史記·李斯列傳》會發現,李斯的投機思想在少年時就已經形成。

李斯是楚國人,少年時候曾在家鄉上蔡擔任過郡小吏。在此期間,一件平常的小事,給年輕的李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決定了他一生的人生追求。他在做郡吏時,看見廁所裡的老鼠吃著髒東西,每當聽到人或狗經過時,就得急急忙忙逃走;而那些住在糧倉裡的老鼠,吃著囤積的糧米,也不用擔心人和狗的驚擾。李斯恍然大悟,感嘆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意思是說,一個人有出息或是沒出息,和老鼠是一樣的,是由他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所以,李斯從此認定,人生的最高目標就是做一個“糧倉老鼠”。這一觀念伴隨了他一生,成了他每一次面對抉擇時所奉行的最高準則。

李斯後來做了荀子的學生,向荀子學習“帝王之術”。荀子是一個大學問家,是戰國晚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李斯拜他為師,並不是為了學問,而是為了學到出人頭地的手段。所謂的“帝王之術”,就是幫助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李斯在為成為“糧倉老鼠”做知識和理論的儲備。

所以,他覺得自己已經學成之後,就向老師告辭,他說:“詬莫大於卑賤,悲莫勝於貧困。”他認為,人活著,最恥辱和可悲的事情就是卑微和貧困,他要出人頭地,他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糧倉”。在當時,六國的國勢都已衰微,只有秦國最為強盛,於是,李斯就西行入秦去尋找機會。

到了秦國,李斯做了秦相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郎官。這使他得到了一個遊說秦王(即後來的秦始皇)的機會,他勸秦王抓住機會統一天下,他建議秦王離間各國的君臣關係,派謀士帶著珍寶收買各國的著名人物,如果不能收買,就派刺客去刺殺,然後在派兵攻打。秦王採用了他的計謀,並任命他為客卿。

初到秦國的第一次投機行動就大獲成功,但李斯沒能高興太久。韓國人鄭國來秦國作間諜的事情敗露了,秦王發出了“逐客令”,凡是客卿一概驅逐,李斯也在其內。

李斯當然不甘心就此被趕回楚國,他決定賭一把,冒著觸怒秦王的危險,他上了一封《諫逐客書》。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出色,在歷史上也是大大有名,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裡就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這篇文章說理透徹,充分說明了“逐客”對秦國的危害。秦王被說服,廢除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豪賭取得了成功,李斯逐步得到了秦王的信任,官至廷尉。

這時,另有一人得到了秦王的關注,就是李斯的同學韓非。韓非是韓國的貴族,他繼承了荀子的學說,是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專制理論。

韓非口吃,不善言辭,但善於著述。他所寫的《孤憤》、《五蠹》、《說難》等文章流傳到了秦國,秦王讀後,讚賞不已,他說:“我要是能見到此人,和他交往,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了。”不久後,秦國攻打韓國,韓王派韓非出使秦國求和。秦王很喜歡韓非,但一時還沒有決定是否要留用他。

早在同學期間,李斯就知道韓非的才能遠遠超出自己,這時他想,如果秦王重用韓非,會不會佔了自己的“糧倉”呢?於是他就向秦王說了韓非的壞話,他說:“韓非是韓王的同族,他愛自己的國家,這是人之常情,他最終也不會被秦國所用的。如果大王把他放走,對我們是不利的,不如把他殺掉。”秦王信了李斯的話,就下令把韓非抓了起來。韓非沒有辦法,吃了李斯送來的毒藥,自殺而死。

韓非死後,李斯沒有了對手,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秦王成為“始皇帝”後,他也成了大秦帝國的丞相。這時,“糧倉老鼠”的夢想已經實現,需要做的就是看好自己的“糧倉”,不要被別的“老鼠”佔了。

為了鞏固地位,李斯不斷迎合秦始皇,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他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主張焚燒《詩》、《書》,禁止私學,主張中央集權。是非功罪,難以一言以論,總之,他的這些主張均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在王朝裡的地位也達到了巔峰,長子李由擔任三川守,兒子們都娶的是公主,女兒也全都嫁給了秦王朝的公子。有一次,李由告假回家,李斯在家中置酒,朝中百官都來道賀,門外車馬無數。李斯自己也感嘆:“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稅駕是指歸宿,李斯也清楚物極必反的道理,可惜卻不能急流勇退,讓出那個雖然可以帶來富貴,卻也能招致禍患的“糧倉”。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李斯、宦官趙高以及始皇的少子胡亥隨行。在返回的路上,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鉅鹿縣東南)。《史記》記載,在臨死前,秦始皇讓趙高寫下詔書,讓長子扶蘇回都城繼位。扶蘇因為多次直言勸諫,當時被派到上郡監督軍隊。

皇帝突然去世,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亂,不敢把消息洩露出去,就每天照常讓人送水送飯,百官也照常奏事,讓宦官在車裡假傳皇帝的命令。知道秦始皇死訊的,只有胡亥、李斯、趙高和幾個親近皇帝的宦官。

趙高做過胡亥的老師,就想讓胡亥繼位,他就可以掌握大權。他扣下了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勸的胡亥動了心。但在這時,能起到決定作用的是丞相李斯,如果李斯不同意,他們的圖謀就無法成功。

趙高成功地說服了李斯,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他早已看透了李斯的為人,知道他沒有什麼原則立場,只想長保自己的榮華富貴。他對李斯說:“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蒙恬是秦朝的大將,長子扶蘇的親信。李斯自知無論是能力、功勞、謀略,還是在扶蘇的信任上,自己都比不上蒙恬。所以趙高說一旦扶蘇繼位,一定會用蒙恬為相,李斯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李斯做出了一生當中最重大的一次投機行為,為了長保自己的“糧倉”,他和趙高合謀,假傳皇帝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書給長子扶蘇,斥責扶蘇“無尺寸之功”、“不孝”,命令他自殺,同時責備蒙恬“不忠”,也命令他自殺。收到信後,扶蘇自殺,蒙恬不肯自殺,被囚禁,最後服毒而死。

這樣,胡亥就順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李斯也保住了丞相的位置,但朝廷大權卻落在了趙高的手中。趙高慫恿二世一邊縱情享樂,一邊用嚴酷的刑罰懲治臣民。天下很快大亂,陳勝、吳廣率先起義後,各地紛紛豎起反秦大旗。

李斯為了保住地位,一直阿順二世,不敢直言勸諫。這時,他的長子李由鎮壓農民起義軍吃了敗仗,李斯害怕二世怪罪,就順這二世的心意,提出一套“督責之術”,意思是說君主對臣下要獨斷專行,要駕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響。只有這樣,君主才能隨心所欲,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穩固。二世很高興,對天下的統治就更加嚴酷了。

趙高的權位越來越高,就想取代李斯的丞相之位。他故意對李斯說:“如今天下大亂,我找個機會,你去勸勸皇上。”李斯以為趙高是好意,就去勸諫二世。趙高故意找了個二世正與美女尋歡作樂的時候,讓李斯去求見。二世很生氣,說我空閒的時候丞相不來,現在故意來擾我。趙高就趁機說李斯的壞話。李斯後來知道是趙高在算計他,就上書揭露趙高,但二世只信任趙高,趙高說:“丞相是要陷害我,我要是死了,他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於是二世就下令把李斯關進了監獄,讓趙高去審判他。趙高藉機誣陷李斯和他的兒子李由要謀反,對李斯嚴刑逼供。李斯被迫承認謀反,他想給二世上書辯解,卻被趙高扣下。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陽街市上被腰斬。他和他的次子一同被押上了刑場,他回頭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意思是說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到上蔡東門去打獵,又怎麼辦得到呢?說完之後,父子二人相對痛哭。李斯死後,被“夷三族”,家人也全部被殺。

縱觀李斯一生,從諫逐客到輔佐始皇,從陷害韓非到提議焚燒詩書,直到立胡亥殺扶蘇,他一直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在投機。這個投機了一輩子的“糧倉老鼠”最終落得了這樣一個可悲的下場,在臨死之前,他才覺得普通生活的可貴,卻是為時已晚。正像李白所感嘆的那樣:“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萬卷縱橫眼欲枯




一、良禽擇木而棲一李斯學成入秦

李斯,楚國上蔡人。起自閭巷,觀廁鼠與倉鼠之別,立志幹一番大事業。荀子門下學成後,先入楚宮,見楚王耽於安樂,轉西赴秦。恰逢莊襄王死,贏政繼位,丞相呂不韋柄國。先為呂不韋門下舍人,漸得呂賞識,升為郎。見贏政,分析天下形勢,乘六國貪圖安逸不思進取之機,鼓勵贏政利用秦國兵強馬壯的優勢,奮六世之餘烈,東出函谷統一天下。贏政十分高興,拜為長史。並聽從李斯建議,派使者攜重金遊六國,厚結各國貪財者高官;對不肯受禮者,派刺客刺殺,離間和消耗六國幹臣,隨後加之刀兵,收效很大,加封李斯為客卿。

李斯入秦,給贏政指出統一六國戰略,高六國謀士一籌,這是李斯實現志向與選擇明主的完美結合。在六國謀僚中,李斯是一個特別人物。



二、諫逐客卿,為秦統一天下奠定了用人制度。

秦國人才多武將,謀略之才多出六國。當韓人鄭國以修渠疲秦後,秦宗室激起排外情緒,呼籲一切逐客,李斯也被免職,列入逐客之列。李斯上書《諫逐客書》,列舉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5人助秦並20國霸西戎;商鞅變法強秦,張儀破六國之縱,擴疆千里等經驗;說服贏政廢逐客令,復客卿制度。這篇文章,徹底消除老秦人偏見,不僅是李斯個人復官,升廷尉,拜丞相,重要的是堅定了秦國收天下英才於秦用的人才戰略,為統一六國打下人才基礎。這是為秦統一作出的重大貢獻。



三、反對分封,首倡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

秦始皇用李斯謀,很快統一六國後,丞相王倌建議分封諸王而治,而李斯則吸取分封制度的教訓,提出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這不僅在中國,即是世界範圍內也是空前之舉。為2000多年帝制開了先河,不論分合聚散,最終都是走向統一。這也是李斯重大的歷史貢獻,也是非常人能及的貢獻,創立一個歷兩千多年不變制度,應該得到後人紀念。

四、統一中央集權制思想也是功不可磨

為統一中央集權,反對分封,李斯提出了對危害統一制度的文學《詩》、《書》和百家語者進行清理。杜絕以古非今。焚書一事,從學術角度看,令人痛心,但與當時政治形態相比,不焚《詩》《書》和百家語,會危害新生政治制度。應該根據利害輕重作出判斷。當史書危及政治時,只能犧牲一部分。所以老人家說焚書之事待商量。今天拿這點批秦始皇和李斯,應該歷史分析,合情合理判斷。

李斯臨刑前所言自己七罪,恰是李斯對秦的七項貢獻,茲不贅述。



關於李斯的悲劇原因,主要有幾點:

一是太看重名祿地位。起自平民,歷事諸侯,官至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榮耀極尊。過分看重個人地位得失,不早一點勸諫和彌補皇帝的政治過失,阿諛苟合二世和趙高,不惜犧牲重大原則以自保,是李斯被殺的主要原因。苟合趙高殺長立幼,註定自己被清理。

二是未及時進諫二世,當橫徵暴斂激起民變時才去進言,已經晚了。那麼聰明的人,卻被趙高"煬蔽",極富雄辨之才的丞相,連皇帝也見不上,還上趙高當,不在朝堂言政,而在二世燕樂之時進諫,豈有不被殺之理?

李斯是秦朝大功臣,落得五刑死,誅三族,固然是趙高作惡,但李斯計較名位,不講原則,實在是自取滅亡。論治國,多少趙高可及?論權術李斯可謂小兒科。


左說春秋


秦朝在我國曆史第一個可以被稱呼為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夏商周多為各個地方諸侯擁護共主,而在諸侯所在地,自主權相當大)。秦朝在發展過程中,不管是在前期的勵精圖治,征服六國的合縱連橫,還是說統一後治理天下等諸多方面和維度上,均對後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成就之大,世所罕見,在功勞方面,除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外,李斯位居前列,可謂當之無愧。

猜想很多人對於李斯的認識,大多較為負面。使用忘恩負義、賣友求榮之類詞語的,還屬客氣;在秦始皇去世後,與宦官趙高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無論為人還是做事,更是為人所不齒,罵上兩句“齷齪”,均可理解。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能夠對強大的朝代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力,聰明才智和能力,怎麼都算得上是上上等。而在入獄之後,奮筆上書,所寫的對秦朝的“七大罪狀”,側面看出來,李斯對個人功勞的自負,只可惜,在欲加之罪的情況下,還敢炫耀功勞,不被殺頭的話,還想怎樣?

在《史記》一書中,李斯列傳的章節,可以說太史公極其用心,特別是文采、辭藻的使用,生平事蹟的描述,栩栩如生,讀起來口齒留香。

李斯,楚國上蔡人(今河南省駐馬店市),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枚小吏,有一天,看到倉庫中的老鼠,優哉遊哉的生活著,長得胖胖的,還不怕人,心生感慨,悟透了人生真諦,成功與否,環境非常重要。

當然,從後來果斷辭職,並跟隨荀子學習帝王之術(應該類似於現在的管理學,統籌學之類)來分析,李斯應該還明白但沒有說出來的後半句,便是雖然環境很重要,然而首先要有才能。正所謂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有準備,準備啥?

李斯學成之後,對天下進行了綜合考量,也準確判斷出當時的趨勢,大趨勢是統一,民心所向是為統一。毫不猶豫的西向入秦,並且很快從同事群體中,脫穎而出。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果不其然。

李斯建立在紮實的理論知識之上的實踐行為,好似絕頂高手一般,能力源源不斷的輸出,才能成功征服君王,牢牢鎖住。職務不斷上升,最終順利位極人臣。

在客卿位置上,還以一篇《諫逐客令》轟動朝野,收買無數外來打工者(尤其是管理者)人心之餘,更堅定了嬴政用人不疑、聚天下才所用的政治規則。此文章還成為古代先賢所書文學瑰寶,進而名垂青史。

在治國理政方面,從統治階層進行改革,建立高度中央集權的決策機制,廢除分封制,避免權利的層層衰減,能者上、庸者下;在經濟方面,統一度量衡,在流通領域,全國範圍內標準劃一,減少溝通損失,節約換算成本,對流動大有裨益,此外,使用相同的貨幣,更是將鑄幣權劃歸中央,國富之基礎;在文化方面,一句書同文,意義重大且深遠,李斯作為在古代被十分推崇的書法大家,甚至被尊稱為書法始祖,從秦篆裡面,演化出小篆和隸書,成為標準的官方文字,對知識的推廣,助力無窮;在社會建設層面,通俗的說法是基礎建設,在全國範圍內修建“高速公路”和標準“列車”,當然,此項工作當年最主要的作用是為了政令傳遞暢通,只是實際使用中,客觀上方便了人員往來和物資交流。

對李斯增加極大負面影響的事件,除了毒殺師兄韓非子,焚燒六國所藏各類典籍之外,還有就是高度參與“沙丘之變”,說的嚴重些,參與到權力爭鬥,加速了秦國的滅亡。

精通帝王之術,居功自傲,可惜,還是敗給了指鹿為馬,可見遇人不淑,總是活在幻想中,真可謂人生事業發展和個人進步的大敵。

權力不可謂不大,位極人臣,託孤重臣;功勞不可謂不高,毫不客氣的說,秦始皇時代,相互欣賞、相互倚靠。秦二世,啥才能?看不出來?還不收斂的話,妥妥的震主呀。

官職已到達頂點的時候,還沒有想著,急流勇退,作為法家前身的老莊,何等聰明的人物,對後輩一直在告誡福禍之間的辯證關係。而且在春秋戰國時期,那可是距離不遠的前朝,有先例呀,盪舟西湖的范蠡。

在被趙高將其與秦二世皇帝隔離開來之後,去禍不遠矣,與不能夠再稱之為真正男人的宦官合作,翻手雲覆手雨的,可有提防之心?我看未必,除此之外,還心有不屑,居功自傲更快速的引火燒身。

只是在被處決的路上,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對著花花綠綠,心生留戀,在囚車上和兒孫輩,不禁高嘆一聲: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翻譯過來就是說:本來,我還想著和你有機會,再次回到老家,牽著常見的黃狗,一同從上蔡城的東門出去,在廣闊的平原上,打打田間獵物,看看細狗攆兔,今生看來是無法辦到了,真是可惜呀。(內心多少悔意)

李太白,曾經多次在詩句中引用上蔡典故,不過,謫仙人更推崇的還是: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上蔡蒼鷹何足道,不如秋風江東行。

真真的,何其瀟灑。


浩哥愛讀書


李斯可以說是“成也老鼠,敗也老鼠”,他從老鼠身上悟出的“處在不同的環境,就有不同的作為”的“老鼠哲學”就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人生以秦始皇去世為節點,完全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雖然貪圖名利卻充滿智慧,壯志未酬、目標遠大,幾乎是一個完美逆襲的勵志故事;後半部分,迫於胡亥和趙高,他不得不接受現實,苟且偷生,成為了毀滅自己和毀滅秦國的罪人。

△李斯

前半生:一個完美逆襲的勵志故事

公元前284年,李斯出生於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小時候的李斯和大多數人一樣,並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一切都很平淡。

長大之後,李斯在當地做了一名小吏,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生存於廁所和穀倉兩種老鼠的區別,從此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這就是李斯所悟出的“老鼠哲學”,而這也成為了他之後的處世哲學。

△李斯

於是,李斯辭去職務,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治國之術。以“老鼠哲學”為處世之道的李斯,便想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於是縱觀七國局勢後,他選擇了前往秦國。

到達秦國之後,正好趕上秦莊襄王去世,始皇嬴政繼位,善於尋找機會的李斯便去拜訪呂不韋,呂不韋對其極為欣賞,任命其為郎官。此後又利用見到秦始皇的機會,對其展開遊說,提出了“想要一統天下,就要持續衰弱六國”的戰略,從而成功獲得秦王重視,被任命為長史。

△初到秦國的李斯極善把握機會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秦國爆發嫪毐叛亂,並牽連到相國呂不韋,後又爆發韓國人鄭國以修渠名義來到秦國,實為刺探秦國情報,並促使秦國勞民傷財。此後便發生了著名的《逐客令》事件,被列入驅逐之列的李斯連忙上書,說明了驅逐他國客卿的弊端,終於說動秦始皇,還被提拔為了廷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歷經長達十餘年的滅國戰爭,秦國終於統一六國。然而在商討蓋伊何種方式治理天下時,丞相王綰建議沿用周朝的分封制,又是李斯站出來,建議推行郡縣制,實行中央集權。這再次與秦始皇的想法不謀而合,因而不久後,李斯便被提拔為了丞相。

△成為丞相的李斯步入了人生巔峰

作為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對商鞅的功業極為敬佩,並立志想要超越,如果說商鞅改變了一個國家,那麼李斯便立志要改變一個時代。

在李斯的輔佐下,秦國開始全面推行郡縣制,此後又先後對文字、貨幣、度量衡、土地制度等制度進行了改革,併力求在文化與思想上對全國進行統一,在嘗試融合失敗之後,同樣是在李斯的建議下,又展開了“焚書坑儒”事件。

李斯的前半生,雖然貪圖名利,但卻充滿智慧,他與秦始皇緊密合作,努力想要打造一個能夠萬世傳承的強大帝國。然而,秦帝國這座大廈還未徹底竣工,甚至連根基還不是很穩固的情況下,秦始皇便駕崩了,而李斯也就此走上了自我毀滅和毀滅秦國的道路。

後半生:李斯的自我毀滅和毀滅秦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歸途於沙丘病逝,隨即爆發了著名的“沙丘政變”。趙高先是扣下秦始皇寫給扶蘇的信,繼而與胡亥一起聯手,威逼李斯妥協,與他們一同炮製了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的詔書。


△沙丘政變

對於李斯投向趙高和胡亥,我倒是能夠理解。李斯雖然貴為丞相,但有秦始皇這個強大的帝王存在,李斯的根基其實並不深,尤其在軍隊的勢力實在有限。胡亥貴為皇子,趙高又是中車府令(專管皇帝車架),而負責東巡安全的蒙毅又被遣走,秦始皇死後,這支隊伍實際上已經落入了胡亥和趙高手中,如果李斯不妥協,那麼也不過是多個殉國者而已。而以“老鼠哲學”為處世之道的李斯,在這種絕境下倒向胡亥和趙高,也就不難理解了,更何況身為法家的李斯與傾向儒家治國的公子扶蘇本就存在天然矛盾。

正因為李斯是被迫投向胡亥一方的,因此胡亥更加親近趙高而疏遠李斯也就不難理解了。李斯雖然仍為丞相,但由於趙高的存在,他已經無法掌控朝政,甚至連見胡亥一面都極為困難,而醉心於玩樂的胡亥,對於李斯提出的意見,非但不予以採納,甚至還對其多加訓斥。

△李斯的後半生極為無奈

我想,這段時期的李斯應該是極為矛盾的,一方面他不願放棄丞相的尊位,另一方面卻不得不面對失勢的現狀。眼看著自己和秦始皇半生的努力逐漸被毀於一旦,為了生存,李斯甚至不得不親手參與破壞,很難想象李斯那些年經歷了怎樣的煎熬。

在胡亥和趙高的聯手之下,秦國很快就走向了崩潰,陳勝吳廣的起義最終引發了全國性的戰亂,而秦二世和趙高對此卻採取了置之不理的態度。眼看秦國就要毀於一旦,李斯只好硬著頭皮與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上書勸諫,希望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宮,減少徭役。正在玩樂的胡亥見到李斯等人的上書,惱怒之下將他們逮捕入獄。

△獄中的李斯已經徹底死心了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在獄中多次上書,卻都被趙高扣留,趙高甚至還汙衊其與兒子李由謀反,在嚴訊逼供之下,李斯被迫承認謀反,最終於七月被處死,夷三族。其子李由雖率兵在外,但在雍丘被項羽和劉邦擊敗,最終也被斬殺。

李斯的死,更是間接導致了王離和章邯的投降,鉅鹿戰敗之後,秦國徹底喪失了翻盤的希望,最終走向了滅亡。


綜上所述,李斯一生奉行自己悟出的“老鼠哲學”,而他的這種處世哲學,前半生成就了他,可後半生也同樣毀滅了他。


香茗史館


先說史書這樣評價李斯的: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蓺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再說我個人是這麼評價李斯的:一生追名逐利,想讓他知恩圖報,肝腦塗地?很困難!他才不會做一些風險大回報小的事,仁義道德在李斯眼裡真真是愚蠢的一文不值的。

李斯心中有的是對權利追逐,為了保住權利他審時度勢投靠二世趙高也是跟隨他的心在做事罷了。最後也是為了保住權利進言獻策,反而受牢獄之苦,他沒有像另外兩個人一樣將相不辱選擇自殺,而是選擇苟活,可能還想著尋求轉機。最後身受其虜也是咎由自取。


大江劉司機


李斯算的上,治世能臣,平六國功不可沒;秦統一後的中央集權,也是功勳卓著,從他捨棄大家倡導的分封制,力推郡縣制就可見一斑。有為之君秦始皇的離世把他推到了歷史前臺,在狡詐方面遠遠不足的李斯無法應付,越陷越深,最後淪為棄子。


歷史倪說


始皇在時,運籌帷幄,順應時代,能臣;始皇去時,存私利滅大義,誤國罪臣,導致天下大亂。











魚遊的海


評價一個人,要看他出生和死亡整個過程。李斯出身寒門,師從荀子,法家代表人物,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最大功臣,整個秦帝國的二號人物。提出三公九卿制,自己又做了中國第一個宰相。然而卻和趙高放棄嫡長,謀立庶子胡亥,這也行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二世登基之後,卻將李斯腰斬棄世,這也許是中國專制帝制下對相權的第一次屠戮,李斯是個奇蹟,也是個悲劇。


莊老C


政治能力很高,以前有款遊戲叫三國志什麼的,裡面政治能力最高是100,照李斯的功績,他達到99沒問題,遺憾的是遇到了一個琢磨玩弄人性的高手趙高,被趙高活活玩死了,順便坑了我數百年大秦基業,李斯也算曆史中那種改變歷史進程甚至是方向的人,沒玩過趙高,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