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麼聰明, 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 卻要幫紈絝子弟胡亥繼位呢?

餓死的貓

首先來看李斯是什麼樣的人。

李斯的同學是韓非子,韓非子是什麼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李斯的老師是荀子,那是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李斯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之一,而李斯之所以能在秦國得到重用,就在於秦國是以法家思想立國的國家。這才是重點。

扶蘇的師傅是儒生,因此持蘇最後成為儒家思想代言人,自然是大概率事件。一旦扶蘇上臺,必然會打壓李斯這樣的法家路線人士。

再來看胡亥,胡亥的師傅是趙高,趙高也是法家人,打小和秦始皇一起學習法家思想,自然教授胡亥學習法家思想,胡亥自然也會成為法家思想代言人。

二、

經由以上分析,很容易得出結論,秦國是以法家思想立國的國家。

那麼喜歡儒家思想的扶蘇肯定會被秦始皇排除在接班人行列的。有人問,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我們來看,呂不韋為秦國丞相期間,也曾向秦始皇建言,應該在法家思想之外,加上些仁政的思想,作為治國的補充。而秦始皇是是堅定的法家路線主義者,呂不韋找人編寫了《呂氏春秋》一書,企圖讓仁政思想在秦國形成既定事實。秦始皇震怒之下,毀書罷相,後迫使呂不韋自殺,向天下宣示秦國會堅定推行法家思想治國路線。

以秦始皇的鐵血手腕,是絕對不會讓扶蘇走修正主義路線,改變秦國的基本國策的。因此扶蘇必然會被排除在接班人行列的。

秦始皇晚年把扶蘇放到長城邊上,就是為了讓他遠離朝局,放逐於外,不讓他在咸陽拉幫結派。至於有人說是為了讓他掌握兵權,別意淫了。秦國是法家思想立國的國家,沒有皇帝的命令,就算是蒙恬也調動不了軍隊,何況是扶蘇。

到了秦末大起義的時候,才有起義軍為了搞亂秦國,以扶蘇的名義起兵。這個其實更搞笑,扶蘇已經死了,難道你打著扶蘇的旗幟,扶蘇就會活過來了嗎?不過利用扶蘇來宣告胡亥得天下來路不正而已,藉此來搞亂秦國。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欺騙一下世人罷了。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時,漢武帝是一個極度自私、狂妄自大的主,自然不會允許司馬遷為秦國說好話的。為了爭權奪利,漢武帝連做丞相田玢舅舅也不放過,自然也不會愛惜一個小小的司馬遷。司馬遷要想讓自己著作流傳下來,只有抹黑秦朝,說扶蘇是冤枉的,胡亥是一個小人無賴。

選哪個人當接班人是秦始皇的事,李斯是不可能有權決定的。

而且李斯也是法家學派的,不可能支持一個信奉儒家的扶蘇,同樣秦始皇也是一樣。

胡亥也不可能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包括趙高也不可能會是一個奪權的人,太監有什麼好奪權的。奪了權又能做什麼?

秦國的滅亡,是六國後人長期努力的結果。也是秦始皇強行推行秦國政治的結果,過於急於求成,想把秦國的制度迅速在六國開展,最終引起了社會動亂,被六國貴族利用,最終秦國快速滅亡。

劉邦只有證明秦國應該滅亡,胡亥是個壞人,才能向世人宣告自己得位順應天理。同時劉邦為了證明自己是天子,還說自己的母親和龍睡覺了,然後生了他,結結實實的給劉太公戴了頂綠帽子。

漢人修訂的秦史中有太多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方,破綻百出。連自己太祖劉邦的歷史都敢造假,不知還有哪個人敢說漢人沒有抹黑秦人?


新知傳習閣

首先必須承認,李斯的確很聰明。

在中國歷史上, 李斯絕對是草根奮鬥成功的絕佳代表。他初為楚國郡裡一小吏,專管倉庫。有一次,巡查倉庫時,被兩隻老鼠刺激了一番,從此洗心革面,決定重新活過。

兩隻老鼠,一隻肥得流油,一隻又瘦又髒。那隻肥得流油的躺在倉庫頂上吃米,見人也不怕。那隻又瘦又髒的在下水道里吃著不潔的東西,見到人就嚇跑。

李斯昂頭嘆息:人生若鼠,我為何要當那一隻又瘦又髒的一見到人就嚇得瑟瑟逃跑的老鼠呢?

他決定辭職,前往蘭陵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在春秋戰國時期,荀子是僅次孔子孟子的儒家大師。數年後,學成出關,他沒有前往六國求職,而是將目光放在了西邊的秦國。

巴菲特說,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其實,兩千年之前的李斯只懂得這個基本的職場道理。六國人才眾多,土地肥沃,經濟文化發達。而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對人才都是求賢似渴,從未中斷。 而一部秦國史也證明,那些在六國混得不如意的士子,進了秦國都有一翻大作為。

他自認為,他必然是其中那一個。

李斯初入秦國時,只不過是呂不韋屬下的一個門客。 然而,他這樣胸懷大志之人, 會當一輩子的門客麼?

周星馳說,你可以罵我是跑龍套的,但你不可能永遠都罵我是跑龍套的。世人都以為李斯一輩子都不過是個門客時,他卻悄然以門客為跳板,見到了年輕的秦王贏政。

當時的贏政,如果從秦孝公算起,他已經是王七代了。贏政不似他後來的幼子贏胡亥,只覺人生虛無短暫,能多享受就多享受。反而,他也是胸懷天下之人 , 而他那隻狠銳的眼睛裡已透出,他此生必建史上空前之功勞。

一個傳大的君跟一個偉大的臣的相遇,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呢?猶如長天之上 ,閃電與雷電的和響。人都說, 君臣相戀,猶如男女情愛,總不知道哪一天誰要被對方拋棄。

但是,秦王贏政跟李斯之間的相戀,儘管之間出現了逐客令的波折,但是李斯對秦王之情,如黃河之水,滔滔滾滾。 他給秦王上書,秦王贏政被他感動,廢除逐客令,李斯終於留在贏政身邊,從此倆人不離不棄。

一個人臣之子,最高夢想是什麼?當然是丞相。

在贏政由秦王變為秦始皇時,李斯從最初的被拜為上卿,到廷尉,又到丞相,成功而又完美地實現了逆襲。

在秦始皇暴崩之前, 李斯的政治達到了巔峰。

據《史記》記載, 在秦始皇崩之前, 李斯長男李由當三川郡太守,別他男的都取秦室公主,而他的女兒,全都嫁秦室諸公子。

這種繁華到頂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呢?有一年,李斯長年李由告歸咸陽,李斯在家置酒待客,百官皆來長賀,門前車騎千數。

這樣的一個繁華場景,連李斯都憂心嘆息:我的老師都說了,物禁大盛,而我的位置已經到了人臣之至,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未來在哪裡呀。

物極必反, 泰極否來, 這是事物發展的最基本道理。

其次,正是因為李斯活到頂,他必須保住這富貴之門,所以後來不得已跟趙高合作,扶持贏胡亥。

秦始皇生前,沒有立皇后,也沒立太子。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多多。但總之,他很喜歡幼子贏胡亥。於是在他巡遊天下之時,唯帶贏胡亥以及他的老師趙高出行。

這似乎是一種命運的暗示麼?

不知道。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秦始皇的暗示害了他的王朝。

後來,秦始皇巡遊路上駕崩。據說,還給扶蘇特別給了一封書。這時候嗅覺靈敏的趙高,馬上叫贏胡亥扣壓詔書,而他親自前去跟李斯談判。

他問李斯,你的功勞比蒙恬還大麼?

李斯如實說,不敢。

趙高說,扶蘇上臺以後,肯定賞識蒙恬的,還有你的未來麼?

李斯無話可說。

趙高又說,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聯手起來把他們搞掉呢?

李斯先是推辭,後來終於抵不住趙高的恐嚇,終於軟下來,跟趙高狼狽為奸,扶持贏胡亥上位。

為什麼李斯經不住趙高的恐嚇呢?

因為害怕!

他害怕什麼呢?

他害怕失去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這才是問題所在。

古往今來,多麼豪傑英雄,當他們爬到富貴頂峰之時,都是拼命保住 ,而不是激流勇退。李斯如此,後世的霍光也是如此。

於是悲劇發生了。

李斯以為,滿朝以上, 就他跟趙高說話了算,他以為,只要他跟趙高聯合一起,富貴無疆。

他卻沒料到,趙高是一個想吃獨食,不想跟他共享天下的人。

之前李斯對趙高還懷有幻想,當他最後又打破幻想的時候,決定上密奏告趙高。

聰明真被聰明誤啊。

須不知,當時趙高為了得天下,早就想方設法把那個虛無主義者的贏胡亥給架空了 ,滿朝能說話的就他一個人。而李斯的密秦,趙高早早看了,但是趙高不露聲色,繼續表演。

趙高有備而來,倒告李斯一狀: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郡守,楚國造反軍陳勝等皆從旁縣而過,過三川,李由守城不肯出就罷了,還聽說他跟起義軍有文書來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必須查。

之前,李斯因為陳勝造反,而李由沒有前往鎮反,怕被問責,不敢聲張,只得瞞著前線問題繼續拍秦二世馬屁。沒想到,拍了半天,自己還被踢了一腳。

趙高奏書一下來,身為趙高學生的贏胡亥似乎挺配合,點頭說:必須查,這個事那就讓趙老師查吧。

他把審查李斯的任務,交給了趙高。

事情可想而知。

趙高在後宮忍辱負重二十多年,就等這一天出人頭地,決不會跟任何人分享天下。

於是,趙高馬上派人審查李斯。

最後,李斯被腰斬。

腰斬之前,李斯腸子都悔青了。

但也無可奈何。

之後,三族被夷,一生的奮鬥,都煙銷雲散了!

總結:李斯成功就在於不放棄對功名的追逐,而他的被誅也在於對功名的追逐與迷戀,被趙高利用,才淪為三族被夷!

悲乎也哉!


月望看歷史

扶蘇如果繼位,基本宣告李斯政治生命的徹底結束

這是一道選擇題——是天下百姓更為重要,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更為重要?

很可惜,李斯選擇了後者,因為在他決定跟胡亥、趙高同流合汙的那一刻,政治格局就已經形成了!

秦二世—趙高—李斯的三巨頭執政,就在嬴政死的那一刻開始生根發芽,他深知嬴政的選擇,而且他也明白,自己貴為丞相,如若想要顛覆趙高、胡亥並非難事,只是他沒有這個理由!

否則,他完全有能力扭轉乾坤,一舉擊潰胡亥和趙高。以丞相之名控制始皇帝親衛,將胡亥及趙高嚴密監視,隨後快馬加鞭告知扶蘇。或者,假意順從趙高秘密通知扶蘇引兵奪位,時機成熟之時,憑藉自己丞相之威望,號召天下人擁立扶蘇而非胡亥

這樣看來,勝算是很大的!畢竟扶蘇手裡有蒙恬,而蒙恬手裡有千軍萬馬!


政客李斯,終究沒有下定決心流芳千古

法家執行者李斯,是不會和有一定儒術薰陶的扶蘇成為盟友的,而且蒙恬這一類的開國功臣又不會成為自己人。所以,他選擇了看似“可靠”實則危險的盟友。他相信自己一生投機,此次也不會賠本的,可惜這一次不僅賠本,連命都陪上了!

李斯臨死前對兒子的那句話很經典

我還想和你牽著家裡的小黃狗,到蔡東門去打兔子,但是能夠實現嗎?

隨後即被腰斬並棄市的李斯,不知在他彌留之際是否後悔莫及,或者說,心思縝密的李斯為何落得如此下場?胡亥並不弱,只是對於權力的慾望並不高,但不代表他可以放任任何一家獨大,所以他需要作出制衡,以保證權力不傾斜向某個人

胡亥註定會選擇與趙高的同盟,因為內外之分,他斷然不會扶持李斯。但極度膨脹的趙高卻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而李斯也在這場博弈中,對於趙高的政治水平過分的相信

因為李斯的兒子駐守東方重鎮(河南一線),而大將章邯也是他的人,這二人是李斯的免死金牌,可李斯就是聰明過頭,他認為趙高是斷然不敢將其一鍋端的,畢竟投鼠忌器,如若李斯一死,無論是兒子或是親信,都不能允許這種狀況出現,國內大亂的情況下,東方門戶將徹底洞開,結果不言而喻

是天意還是發展的必然——陳勝們的失敗讓趙高鋌而走險

此時陳勝吳廣起義已經如火如荼,讓秦朝開始有了危機感。而項梁同志也一度也風光無限,大有重展六國雄風的勢頭。這樣來說,李斯應該會比較安全,畢竟外患尚未解決就自相殘殺的結果,趙高是知道的

或許是天意不可違,李斯註定要接受宿命的安排。項梁、陳勝的相繼被滅,讓趙高誤以為已經高振無憂,無需再擔憂東方邊關。或者說他已經等不及了,權力的慾望已經讓他失去了理智!無論是何種原因,趙高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一種最危險的方式,對李斯開刀!伴隨著權力的失衡和大亂的局勢,支持不住的趙高又以謀害秦二世的方法,來試圖挽救危局。隨後,子嬰設計誅殺趙高,結束了三巨頭統治的時代

只是為時已晚,秦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階段,面臨滅亡。其實在李斯被清算的那一刻,秦朝就已經走上滅亡之路

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的風光半世

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的李斯,早年是為郡縣小吏,學成入秦後,拜入呂不韋門下。隨後輔佐秦王嬴政滅六國,成就帝業

主張焚書坑儒,加強中央集權;參與制定律法、統一度量衡、以及小篆的敲定,李斯都盡心竭力,並作出卓越貢獻。李斯的政治主張,為中國及世界的政治制度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借鑑,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基礎

作為帝國宰相,李斯的前半生堪稱是風光無限。而品嚐了權力滋味後的李斯,更是不願意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成果。這也就是說,他為何會在扶蘇和胡亥的選擇題中,做出了“愚蠢”的選擇!

他為了自己的權力,放棄了對國家、對嬴政的忠誠。捫心有愧的李斯,試圖挽救危局,去改變由胡亥即位後的政治變化,可惜他遇到了趙高這樣的對手,不講道理、水平一般的趙高,硬是把帝國宰相李斯給解決了,用一種最決絕的方式,去敲響了秦帝國的喪鐘!風光了大半輩子的李斯,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

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李斯選擇了走鋼絲。因為他深知,師從淳于越主張儒術的扶蘇上臺後,自己將不再是帝國的權力核心

為了自己的性命無憂,李斯計劃堪稱周詳,因為他深知,如若不想一起完蛋,那最好不要對自己動手(軍事重鎮在其子手中,重要將領也是自己的嫡系)

看似走過鋼絲橋,成功著陸的李斯,卻是大錯特錯。他面對的趙高,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惜一切的亡命之徒,哪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說損一千二又何妨?權力才是最重要的

機關算盡的李斯,雖然最後的下場是悲慘落幕,但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後悔!

因為,失去了政治生命的政客就像癮君子失去了海洛因——生不如死



置身黑白的精彩

李斯一輩子一直再推行法家學說,用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幫助始皇帝統一六國。秦朝滅六國後李斯輔佐秦始皇鞏固秦朝政權,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當時秦始皇出遊,病死於沙丘,並留下遺囑讓公子扶蘇回來發喪繼位。此時的李斯因為始皇帝死於外,害怕公子們出來爭權,導致天下大亂,於是就採取了秘不發喪的方式。可以看到,此時的李斯還是心繫大秦安危,一心為大秦著想。

秦始皇在去世前,曾經將後事託付給丞相李斯與太監趙高。趙高身為胡亥的親密好友,支持胡亥上位可以理解,但身為丞相的李斯難道不知道扶蘇才是繼承帝位的最佳人選嗎?為何還要幫胡亥而不幫扶蘇呢?

秦始皇死的過於突然,趙高想著如果扶助扶蘇登基,那麼他的日子就到頭了。要知道,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他可沒少得罪扶蘇,況且扶蘇一旦繼位一定會重用蒙氏家族,自己還有什麼盼頭呢?但是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偽造遺詔的,因為這李斯的篆體沒有人可以模仿出來。

於是趙高找到李斯,先是恭維了一番,又是陳明利害,大致意思是你李斯為了個人的私慾當初害死韓非子、害死白起,這可都是滅族的大罪。如果扶蘇登基,一定會徹查此事,你的結果可不美好啊。

李斯被趙高的一番言論說的心驚肉跳,自己的榮華富貴不保這或許是一個小事,被滅族這可是大事了。趙高又說,只要立了一個無能的公子,他們不但可以保住富貴,還可以繼續操縱權柄,李斯的榮華富貴都可以保住。

李斯當時就嚇破了膽子,答應篡改遺詔,更為惡毒是命令公子扶蘇自裁。這公子扶蘇接到聖旨,不得不當場自刎。如果說趙高是趙國遺留在秦國的間諜,或許這一切都不難理解了。

李斯也沒有好結果,被趙高誣陷打進了大牢,並且欺騙他只要認罪可以保住性命。這李斯之後認罪,結果是連同自己的親人都被腰斬了。

趙高獨攬大權,連秦二世也不放在眼裡,對秦始皇的兒孫們展開了大屠殺,這些平時養尊處優的公主、公子被趙高以最殘忍的方式殺死。最後搞的本來風雨飄搖的大秦王朝一蹶不振,而他本人在殺死了秦二世之後,也被其他公子殺死。

李斯一心只想要富貴,為了富貴不惜昧著良心說假話,不惜出賣對你有恩情的秦始皇。你吸引來的,當然也是一心只想要富貴的人,這些人為了富貴,也不惜昧著良心說假話,也不惜出賣別人。你為了利害可以出賣別人,難道別人就不會為了利害而出賣你?為了富貴,和這群小人聚集在一起,每天陰謀算計別人,你憑什麼覺得這群小人就不會陰謀算計你?跟這樣的一群人混跡在一起,你怎麼可能會有好下場?天下有這樣的好事嗎?沒有這個道理!我們究竟要如何才能交往到理想的朋友,讓我們真正趨吉避凶呢?


蠔尾

這個問題在北大校友捐贈的西漢竹簡裡已經有明確的回答了。

北大校友之前捐贈了一批西漢竹簡,其中一封竹簡叫《趙正書》,北大學者們對這封竹簡的評價——

《趙正書》……部分段落見於《史記》的《蒙恬列傳》、《李斯列傳》,但文句不盡相同,可能是司馬遷撰寫《史記》時的參考之一。書中對胡亥繼位以及秦始皇最後一次巡行路線、趙高之死等事的記載與《史記》不同
,提供了西漢前期人講述秦末歷史的一個新文本。它不僅為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新認識,而且啟發我們思考漢代人的秦史觀,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很高的史料價值 。

另外,學者們在論文《北大藏西漢竹書〈趙正書〉概說》裡明確說明《趙正書》成書在漢武帝之前。我個人覺得《趙正書》關於秦始皇立儲的記載比《史記》更可信。畢竟,如果不把胡亥塑造成“暴君”,漢高祖劉邦豈不是從反抗胡亥暴政的英雄變成打劫趙氏江山的強盜了?

《趙正書》關於秦始皇立儲是這麼記載的——

昔者,秦王趙正出遊天下,環(還)至白(柏)人而病,病篤,喟然流涕長大(太)息,謂左右曰:“天命不可變於(歟)?吾未嘗病如此,悲□……”……而告之曰:“吾自視天命,年五十歲而死。吾行年十四而立,立卅七歲矣。吾當以今歲死,而不智(知)其月日,故出遊天下,欲以變氣易命,不可於(歟)?今病篤,幾死矣。其亟日夜揄(輸)趣(趨),至白泉之置,毋須後者。其謹微密之,毋令群臣智(知)病。”

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復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後不勝大臣之分(紛)爭,爭侵主。吾聞之:牛馬鬬,而閩(蚊)虻死其下;大臣爭,齎(齊)民古(苦)。衣(哀)令(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議所立。”
丞相臣斯昧死頓首言曰:“陛下萬歲之壽尚未央也。且斯非秦之產也,去故下秦,右主左親,非有強臣者也。竊善陛下高議,陛下幸以為糞土之臣,使教萬民,臣竊幸甚。臣謹奉法令,陰修甲兵,飭正(政)教,官鬬士,尊大臣,盈其爵祿。使秦並有天下,有其地,臣其王,名立於天下,執(勢)有周室之義,而王為天子。臣聞不仁者有所盡其財,毋勇者有所盡其死。臣竊幸甚,至死及身不足。然而見疑如此,臣等盡當僇(戮)死,以報於天下者也。”
趙正流涕而謂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議所立。”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
請立子胡亥為代後。
王曰:“可。”

從《趙正書》這段記載看,首先秦始皇本人壓根就沒有考慮過扶蘇,不然也不會說“不奈吾子之孤弱”這種話;而且秦始皇臨死還對李斯等大臣進行敲打,擔心他們在自己死後違背自己的意願,立他不喜歡的人做繼承人。如果秦始皇準備立扶蘇的話,絕對不會用這些話敲打李斯這些大臣。

而從秦始皇遺言看,他也是有意逼著李斯等這些大臣在他面前表態,而李斯顯然是聽出了秦始皇的弦外之音,所以李斯和馮去疾當即表示應該立胡亥為繼承人。

而當李斯等人表態後,秦始皇也沒有在囉嗦,直接就認可了。

顯然從《趙正書》記載看,胡亥就是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李斯只是託孤大臣之一,他作為非秦人出身的大臣,不敢也沒有條件違背秦始皇的意願,去改立公子扶蘇。


蘭臺

儒法異道,相位不保

關鍵在於扶蘇身邊有蒙恬和蒙毅,如果扶蘇繼位,扶蘇深通忠孝仁義之道,典型的儒者之風,這和李斯的執政風格大相徑庭,受到重用的必是蒙恬和蒙毅,而不是李斯。

如果不能成為輔佐帝王的重臣,那麼他的下場就會十分可悲,況且古往今來,所有法家大師的結局都不好,李斯是很清楚這一點。

胡亥趙高,無能之人

在李斯看來,胡亥者,無能之輩,趙高者,宦官小人兒。我李斯才學冠蓋天下,門生故吏遍佈朝野,怎麼會輸給這兩個人呢?李斯認為胡亥無能很好控制,自己不僅不會因為胡亥的繼位而受到影響,反而會更進一步,成為實際上掌控天下的權臣。


始皇帝嬴政在位時,李斯儘管位居相位,但只不過是一個輔佐之人,而不能真正的操控全局。胡亥繼位,自己有擁立之功,治國之能,必然權傾朝野,國中大小事務皆由自己決斷。

輕敵逐利,萬劫不復

因此,李斯實際不是選擇了胡亥和趙高,而是選擇了自認為最有利的方式,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權力,以求李家萬事安穩,自己達到權力的頂峰,但他的選擇卻是錯的。

過度的自信,是李斯最後慘遭滅族的原因所在,他輕視趙高,最終才一步步陷入趙高的陷阱,被趙高借胡亥之手所殺,一代權臣李斯悲慘落幕。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這道選擇題對於李斯來說,是不存在的。正是因為李斯聰明,因此他更不可能會投效公子扶蘇,他幫扶蘇等於找死,李斯會蠢到自尋死路?可是幫胡亥的話則可以保全自己的權勢與利益,功名利祿,人所求也。

此外,所謂的“英明的扶蘇”並不見得是真的英明。


李斯與扶蘇分屬兩個相互對立的政治利益集團。

李斯曾經只是楚國的一位“小吏”,應該是臨時工,主要負責巡視糧倉。當時的李斯是如何從臨時工蛻變為始皇帝的左膀右臂的呢?李斯是個很感性的人,看到廁所裡的老鼠與倉庫裡的老鼠的“境遇”宛如雲泥,瞬間發出引吭高歌:我們不一樣,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李斯心想不能這麼頹廢下去了,“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分別”,於是拜荀卿當老師,李斯跟著荀子學什麼呢?帝王之術!這“帝王之術”可不是想學便學的,當然,以李斯的聰明,荀子最終收了這個學生。李斯學得“帝王之術”以後,眼觀諸國局勢,最終決定去投效秦國。於是李斯來到秦國,然後以“帝業”遊說嬴政,獲得了嬴政的賞識,後來又熬過了逐客令,最終輔佐秦始皇盡取山河,成功走上人生巔峰。這簡直是赤裸裸的勵志故事啊!

然而,人生總會有跌宕起伏的時候。讓李斯意想不到的是,秦始皇竟然死於東巡途中,當時有個極為重要的人物在場,那便是胡亥。秦始皇臨終前留下“遺詔”給扶蘇,讓他將兵權交給蒙恬,然後回咸陽主持秦始皇的後事。秦始皇這份遺詔的用意很清楚,讓扶蘇繼位當皇帝。可是,李斯與趙高,甚至說胡亥,會讓扶蘇如願?顯然不會。

當時,李斯對於反抗秦始皇意願這種“不臣之事”是牴觸的,可是當時趙高諱莫如深地看著李斯說了句:“扶蘇即位以後,肯定會讓蒙恬當丞相,到時候你可要告老歸田了。”

李斯聽完立即洩氣了,好不容易位極人臣了說告老歸田便可以放得下如今的權勢?李斯的功利心這麼重,是不可能看得這麼開的,可見趙高很瞭解李斯。

於是篡改詔書讓胡亥即皇帝位,然後考慮到扶蘇不死必是後患,於是順便用“詔書”賜死了扶蘇。


李斯為什麼害怕扶蘇即位,他的權勢便不保?因為李斯與扶蘇分屬兩個相互對立的政治利益集團,他們的利益是相背的。李斯對此也很無奈,他學的是“帝王之術”,學的是法家學說,行政原則以凌厲和霸道著稱,可是扶蘇呢?扶蘇學的是儒家學說,講究仁義,他們是不同的政治陣營,扶蘇更因為所謂“焚書坑儒”而視李斯為人民公敵,如果扶蘇即位,李斯肯定會遭到扶蘇的清算,輕則罷官流放,重則人頭落地。

罷官流放,李斯肯定接受不了,因為他的功利心非常非常的重。他在辭別荀子去秦國時,曾說:“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彊行者耳。”意思是說地位卑賤卻又不肯努力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那就是行屍走肉,浪費生命!他更視地位卑賤為恥辱,視窮困為悲哀,這樣的李斯他會接受罷官流放?人頭落地更不用說了。

李斯只能向胡亥靠攏,因為胡亥是趙高的學生,既然趙高謀求與李斯建立政治聯盟,那麼便等於是加入了胡亥的利益集團。當然,讓李斯決定投入胡亥陣營的原因還有,胡亥也算是法家的,胡亥跟著趙高學習法律,這讓李斯本能地以為胡亥與他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政治主張應當也是一致的。李斯的“人臣”觀念以及功利心讓他的目光幾乎投給了胡亥,卻忽略了胡亥旁邊的趙高,最終被趙高設計陷害。

事實上,李斯倒向胡亥,秦始皇也間接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秦始皇自己以李斯為相,以法家治國,可是到了扶蘇,秦始皇卻又讓扶蘇接受儒家的教育,從而導致了扶蘇與李斯的政治理念的矛盾與分歧。秦始皇讓扶蘇學習儒家的用意,也許是因為想讓扶蘇即位以後,可以讓法家的李斯與他相輔相成,形成更好的治國理念,只是沒想到卻起了反作用,將扶蘇與李斯推向了對立面。


“英明的扶蘇”是真的英明嗎?

史書上對於扶蘇的記載很少,可是從這極少的敘述中卻可以發現扶蘇並不“英明”,世人對他的評價則幾乎“為人仁”。

趙高主導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內容既包括讓胡亥即皇帝位,也包括賜死扶蘇和蒙恬。當遠在上郡修長城的扶蘇收到這份已經被篡改的詔書,並且讀完以後,直接哭著嚷著要自殺,難道他對這份突然送來的“賜死詔”沒有半分懷疑嗎?或者說,對於秦始皇的健康狀況他難道毫不知情?蒙恬在勸阻扶蘇自殺的時候也幫他分析說:“始皇帝去旅遊了,也沒有立太子,我和你也領軍在外,現在有人送了詔書來,你便立刻自殺,如果是陰謀怎麼辦?你還是回封信給你老爹,好好問問,如果真是你老爹讓你死的話你再死也不晚啊!”可是扶蘇不聽,仍然執意要死,當時的蒙恬得有多麼無奈啊!

從扶蘇的“自殺事件”中,怎麼看也看不出扶蘇的英明吧?反而看到了一個行事堪稱“迂腐刻板”的扶蘇。這並不是說扶蘇愚蠢,但肯定不是英明。

當然,以扶蘇的仁義以及他在士人中的名望,經歷過秦始皇時期的“暴政”,這時讓扶蘇即位以緩和社會矛盾與恢復民生的話,秦朝應當不會二世而亡了。


吾與吾國

關於秦漢的史料存世比較少,照搬單一史料很難得出準確的定論,只能是依託史料大略推測。

——支持胡亥,更加符合李斯的利益。

——扶蘇和胡亥都有機會繼皇帝位,甚至很有可能始皇帝更加屬意胡亥。支持胡亥,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

——扶蘇繼承皇位的可能性,以及扶蘇本人的才幹,極有可能是被人為拔高了

按照《史記·李斯列傳》的說法,李斯選擇支持胡亥,主要是趙高遊說的結果。其中最打中李斯痛點的是,趙高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

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簡而言之,如果扶蘇當了老大,肯定要讓蒙恬當丞相,讓李斯靠邊站。到那個時候,不光榮華富貴打了水漂,能不能得善終都是兩說的事情。考慮到這一點,李斯最終倒向了胡亥一方。

我們不能說《史記》中的說法不正確。依據常理推測,趙高在關鍵時刻遊說李斯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李斯不太可能僅僅因為趙高的一番話就決定支持胡亥,這種很傻很天真的人設,不太符合一個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牌政客。

事實上,從各種情況分析,就算沒有趙高這番話,李斯很大概率也會選擇支持胡亥,而不是扶蘇。

首先,李斯與扶蘇的政治主張和施政理念大相徑庭。李斯是不折不扣的法家,而扶蘇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其政治主張也非常接近儒家,至少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儒家成分。扶蘇之所以被“發配”去修長城,就是因為主張對儒士寬容而觸怒了他爹。

其次,李斯與扶蘇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李斯集團主要是文法吏,而扶蘇的基本盤大體是以蒙恬為代表的開國軍功集團。李斯就算願意用自己的老臉去貼扶蘇,基本也就是貼上人家的冷屁股。這麼淺顯的道理,李斯身為一個老牌政客是不可能看不明白的。

最後,在一個政客眼裡,一切問題歸根到底都是“成本+收益”。支持胡亥,起碼能撈個擁立之功。支持扶蘇,八成狗屁不是。何況支持胡亥當皇帝的政治風險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甚至有可能是完全沒有風險)。

扶蘇是長子,但不是太子,這其中的差別是很大的。如果扶蘇已經被冊立為太子,選擇支持胡亥,著實要有殺身成仁的覺悟,因為希望太渺茫了。

始皇帝終生沒有立儲,發給扶蘇的信也只是說“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這話本身很模稜兩可,有些人把它解讀為讓扶蘇回到咸陽繼承皇位。但從字面意思看,就是一道簡單的“調令”,把修長城的士兵留給蒙恬管理,回咸陽替你爹奔喪。

而且從各種跡象看,扶蘇是始皇帝心目中的儲君,這件事本身就有存疑之處

始皇帝於公元前210年駕崩,時年49歲,扶蘇身為長子,考慮到古人“早婚早育”的優良傳統,他這時至少是三張了。如果始皇帝真的屬意扶蘇為儲君,30多年都沒有正式冊立為太子,這本身就很不符合常理。

扶蘇被派到上郡,當了蒙恬的監軍,這個安排也不符合儲君的培養慣例。依據先秦的政治傳統(之後的政治傳統也大抵如此),儲君或者有意培養為儲君的皇子,輕易是不離開京城的。離開京城,一般都是貶謫之意,也就是失去了成為儲君的資格。舉個例子,唐代太子一般都是封為“雍王”,“雍”指的就是京城。而且,兵者不祥,儲君身份貴重,通常太子不會參與軍隊管理事務,更何況是領著幾十萬人去幹苦工。

有人說,始皇帝派扶蘇去軍中是為了保護和培養他,是有意立其為儲君的意思。這種說法其實經不起推敲。

始皇帝在位期間,特別是統一六國後,軍政大權獨攬。如果扶蘇真的是儲君,或者是儲君候選人,只要不是他爹想殺他,身在京城才是最安全的。更何況立儲之爭,在始皇帝還活著的時候,絲毫看不出有多激烈,保護扶蘇完全沒必要把他弄到上郡去。

封建王朝,皇帝最要提防的就是儲君,培養儲君政務能力很好理解,培養儲君在軍中的勢力是很難理解的。身為儲君,跟將領走的太近,都是要掉坑的(你爹還沒死,你就想染指槍桿子,你想幹啥?),還能主動讓你去監軍,給機會培植軍中勢力?

如果按照常理來推測,始皇帝屬意胡亥為儲君,都比屬意扶蘇更說的通。皇帝巡遊,帶著有意培養為儲君的皇子在身邊,考察其言行,言傳身教其政務處理能力。這是符合一般政治慣例的,也體現了始皇帝對胡亥的喜愛。

胡亥跟趙高的關係也是一個旁證。趙高擔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從職責上說是始皇帝的機要秘書,管事二十餘年。應該說是始皇帝的“體己人”,最有可能掌握始皇帝的思想動態。以趙高之心機深重,在探知領導有意培養胡亥為接班人以後,而刻意與胡亥交好,既符合一般常理,也符合趙高的基本人設。

整件事情如果是這樣,可能比《史記》的說法要更加說的通。始皇帝本來就屬意胡亥為儲君,所以帶著胡亥一同巡遊。始皇帝沙丘暴斃以後,李斯和趙高順水推舟,擁立胡亥為新君。因為是順水推舟,又可以獲得擁立之功,李斯當然不會拒絕這種機會。

至於說處死扶蘇和蒙恬,是胡亥的本意,還是趙高和李斯慫恿的結果,甚至是始皇帝為替新君掃平潛在危險,而有的想法。這幾種可能性都存在,確實就不太好說了。

扶蘇被人為拔高,不是今天的事情。陳勝吳廣起義打的就是扶蘇的名號。《史記·陳涉世家》記載

陳勝曰:“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名正,則言順。為了具備政治合法性,獲得更廣泛的支持,起義軍當時打出了扶蘇的旗號,且開始有意渲染“扶蘇英明神武”、“當為天子”、“胡亥得位不正”之類的說法。

其後,因為扶蘇政治主張上傾向於儒家,且其“仁愛恭讓”(按照《史記》的說法,一紙假詔書,手握30萬人馬,都能嚴格遵守“君要臣死,父要子死,不得不死”,這種行為堪稱楷模了)的形象符合儒家禮教,而被歷代儒士推崇,也變相拔高了其形象。

最後補充一點,在胡亥手裡秦帝國崩塌,李斯本人也丟了性命。這是事後結果,依據結果簡單反推,就說李斯當初支持胡亥是愚蠢的行為,有點“事後諸葛亮”的意思。

而且李斯並不是沒有做準備,他的佈局可以說是比較縝密了。軍隊裡有心腹章邯,槍桿子至少能握住一部分。自己的親兒子鎮守東方重鎮,相當於守住了退路。

在這個老牌政客的概念中,趙高是不會輕易翻臉的,因為翻臉基本就等於翻桌子,砸了鍋誰都沒飯吃,這不符合政治遊戲的基本規律。而且胡亥稍微有點帝王心術的話,也會在兩人之間找平衡了,畢竟一方被徹底幹滅了,皇帝的位子也就坐不穩了。

李斯失算的地方在於沒想到“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趙高是沒想按正常套路玩,胡亥是沒能力按正常套路玩,結果把按正常套路玩的李斯給玩死了。


月下沒有花

在秦朝的歷史上,李斯絕對稱得上絕頂聰明的人,論能力無人能敵,論才幹無人比肩,他是一個學識和本領結合得最好的頂尖人才,當時確實無人能出其右。

李斯,字通古,楚國人,早年為郡小吏,後從學於荀子,學成入秦,歷任郞官、長史、廷尉、丞相,曾助秦王政滅離間諸侯、滅六國、成帝業。秦滅六國後,他與馮劫、王綰議定尊秦王贏政為皇帝,制定相關的禮儀制度,銷天下兵器,焚書坑儒,加強中央集權,並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了車軌、文字和度量衡。

李斯的經歷和作為,與北宋初年宰相趙普極為相似,他像趙普一樣,是奪取天下的參與者,是穩定天下的策劃者,而與趙普比較起來,李斯功勞更加卓著的一點,他更是秦朝制度的奠基者,也是中國二千年封建制度的創造者,他於秦有功,於封建體制的發展與完善,也功不可沒。

那麼,李斯這樣一個聰明的人,他為什麼不幫助英明的扶蘇, 卻要幫助紈絝子弟胡亥繼位呢?

首先,李斯的關注焦點在治國理政,對同僚間的權謀與爭鬥,缺乏應有的預防和警醒。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焚書坑儒,制定法律,統一文字,千頭萬緒,日理萬機,這除了聰明之外,還得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時間都用在這些事情上面,哪裡還會關注陰謀和爭鬥?

其次,李斯被趙高的陰謀所蠱惑。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東巡途中,李斯一門心思處理善後,且秘不發喪,要趙高發出詔書召扶蘇速歸咸陽時,趙高卻在一旁開始了陰謀。趙高找到李斯說,今日皇上駕崩,他的遺囑,外人不知,江山傳給誰,也全憑你我,不如設法傳位於胡亥。因為,如果胡亥當上皇帝,你還是丞相,如果扶蘇當上皇帝,丞相肯定是扶蘇所最信任的蒙恬的,那時,就沒你什麼事了,一番蠱惑,因擔心危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李斯終於同意扶胡亥當皇帝。

再次,李斯對趙高缺乏防範,他不知道自己扶了胡亥當皇帝后,趙高對蒙恬更加狠毒。後來,趙高為了自己能出任丞相,決定消除李斯這聲攔路石。於是,他在皇帝胡亥面前屢進讒言,他對胡亥說,李斯企圖封王,願望沒能實現,有謀反動向,必須趕快除掉這個危及皇帝的叛亂分子。

結果,李斯被下獄,落得個碎屍萬段的結局。而這,卻又是李斯咎由自取,假設他不參與這個陰謀,趙高和胡亥或許沒有除掉他的實力,不但他的命運完全改變,歷史也將完全改變。然而,遺憾的是,歷史就是在一連串的意外中前進的,沒有假設。


帝國的臉譜

就是因為李斯聰明,所以他才不幫助扶蘇。

要知道扶蘇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而且扶蘇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有識之士,像蒙恬、蒙毅這種文武全才,扶蘇身邊要多少有多少。

你不要看李斯的才能很大,就他還是入不了扶蘇的法眼的。這一點恰恰也是李斯知道的。

為什麼我們說扶蘇看不上李斯呢?這也是有根據的。

秦始皇死後,趙高為了說服讓李斯一起篡改遺照,他就問李斯,拿你的關係和蒙恬與扶蘇的關係來比,他是比較欣賞你?還是欣賞蒙恬?

李斯想都沒想,就說了當然是蒙恬了。

趙高又問李斯,拿你的才能以及為秦國做的貢獻來比,蒙恬和你誰的功勞更大?

李斯說不如蒙恬,因為蒙恬幫助秦始皇打了統一中國的戰役,事成之後又在北邊收復河套等地,趕走匈奴,嚇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馬,還修建了萬里長城,這些無論那一個都是個頂個的大功。

所以,趙高告訴李斯,若是扶蘇登基,你的宰相位置肯定就不保了,到時候的宰相之職,肯定會換成蒙恬的。

這些話恰好也擊中了李斯的軟韌,他竟然無言以對了。最終,他還是妥協了幫助趙高篡權,立胡亥為帝。

還有一點就是,秦始皇死的時候,李斯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一個老人了,這樣的人還在朝中擔任宰相之職。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就衝著李斯的年齡,若是扶蘇當了皇帝也是會撤掉他的職位的。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很正常的。

最主要的是李斯知道,他的很多作為在扶蘇看來都是為扶蘇所不齒的。當年秦始皇做的很多事,都是李斯建議的,那些建議在扶蘇看來是不人性的,是反人類的。

比如說焚書坑儒,就是李斯提出來的建議。

秦始皇因為這件事殺了大量的無辜之人,扶蘇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就去勸解秦始皇,讓秦始皇多做一些深入民心的事。不要整天打打殺殺的。

但是,秦始皇不聽,為此還特意把扶蘇給趕到了祖國的西北,蒙恬的身邊做監軍起了。

這是秦始皇對扶蘇的一種懲罰,扶蘇肯定會忌恨李斯的,因為所有的事端都是從李斯這裡開始的。

李斯肯定也是清楚這個的。一旦扶蘇稱帝后,秋後算賬自是少不了的事。既然幫扶蘇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為什麼還要幫助他呢?

況且趙高也答應了李斯,只要李斯幫助二世胡亥稱帝,二世就會保他的榮華富貴和宰相之職。

這些對於李斯來說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當時的二世已經拿到了玉璽。玉璽是皇位的象徵,有了他就可以號令天下。

在那種情況下若是李斯還敢反對,說不定二世就會舉起劍來,找個理由把李斯給幹掉。

綜合各種理由來看,李斯別無選擇了,他只能幫助二世胡亥了,畢竟古人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