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被腰斬那一刻他後悔了嗎?

有李戲說


《史記》記載,李斯行刑當日,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倶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裡面不僅包含對生的留戀,更是對之前所作所為的悔恨。李斯作為一個上蔡布衣,到秦國以後,深受嬴政信任,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秦帝國丞相,著實不易,但最因為自己的貪慾死於趙高的陰謀陷害之下。

李斯後悔當初自己沒有抵禦主趙高的威脅、利誘,屈從了趙高、胡亥,違心的與趙高、胡亥聯手,篡改秦始皇遺詔,賜死扶蘇,擁立胡亥。如果自己當時的立場再堅定一些,措施再果斷一些,堅決抵制遺詔,沒有丞相的同意,趙高擁立胡亥是斷然不會成功的。即使自己為此付出巨大代價,甚至被殺,至少不會辜負始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但是,信奉“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老鼠哲學的自己,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權勢,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以後,還是同意了趙高的陰謀,與趙高、胡亥二人篡改了遺詔。

李斯後悔自己始終沒有看清楚趙高的野心。趙高作為沙丘之變發起人,冒著族誅的危險,無非是滿足自己的野心。在政變成功後,趙高成為了郎中令,但他的野心顯然並未滿足。這時大秦帝國的二號人物李斯就成為了趙高的絆腳石。所以,趙高必然要除掉李斯。這樣,趙高為李斯精心設計了陷阱,上次安排李斯在二世最親熱的時候,通知李斯進諫,打斷二世興致,造成對李斯的不滿。等到李斯發現趙高陰謀的時候,上書回擊趙高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李斯後悔自己卑鄙的還沒有那麼徹底。雖然之前,李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也曾經把自己同學韓非殺死;在沙丘之變中,冤殺了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但他畢竟有過人生理想,特別是作為大秦帝國的參與者,看到秦二世大修陵墓、阿房宮、直道馳道,濫用民力,天下反叛者過半,大秦帝國已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於是上書二世勸諫,結果被二世責備,導致二世厭惡。在李斯被下獄後,還企圖通過上書辯白自己,他太低估敵人的卑鄙,趙高一句“囚安得上書”,就斷絕了他自我辯白的可能。

當然,他最後悔的應該還是自己信奉的“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的老鼠哲學,正是這樣的人生信條讓他在關鍵時刻首先考慮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一壺清茗品春秋


李斯為秦貢獻良多,聰明人。


李斯很聰明,作為秦相為秦貢獻良多。面臨趙高如此危險的政治投資,他還是幹了,應該是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至死不悔應該是大人物的特性,我想他不一定會後悔。所以後不後悔,還只有問他才知道!


淡忘憶


李斯那個悔啊,腸子都悔青了。

被斬之前和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倶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意思是我想和你再一次一起帶著獵犬去上蔡東門捕獵兔子,還能實現嗎?

這句話裡是對以前那種平淡的生活深深的眷戀。要是著這個時候,有個神仙突然出現在李斯面前,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回到趙高拉攏他矯詔之前,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回去改變歷史。

李斯輕敵

李斯說到底還是對權利太眷戀了,這份對權利的眷戀趙高看的很清楚。所以趙高敢拉著李斯去矯詔。而李斯則小看了趙高,他打心底是瞧不起趙高的,在他的眼裡,趙高一個太監,只能做做服侍皇帝生活的事情,哪懂什麼政治。他當時一定是認為,只要把胡亥附上皇位,那他一定會是第一功臣,可以權傾天下。

他忽略了一件事,趙高從始皇帝死後,立刻就想到矯詔,並且把所有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殺扶蘇,抓蒙恬,囚蒙毅,秘不發喪,屍體臭了拿鹹魚來蓋住味道一直回到咸陽。所有的事情做的滴水不漏,趙高看清楚始皇帝的威信有多高,這一切都在始皇帝的餘威下完成。可以說趙高的形勢的分析還是準確的。

這樣一個太監,有巨大的野心,有執行野心的膽量,這一點連李斯自己都不如,李斯卻沒看見。所以說李斯輕敵了。


另外,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胡亥很信任趙高,趙高也很瞭解胡亥,憑他對胡亥的瞭解,他一定可以知道只要胡亥登基做了皇帝,他就可以真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然,要除掉李斯這個同謀者。畢竟李斯是丞相,多年來在朝中還是有很多門生故吏,是有一定勢力的,趙高也會怕李斯把這事抖出來把自己幹掉。於是,趙高就給李斯下了套,每次在胡亥玩的最開心的時候,讓李斯進來求見,幾次下來讓胡亥很不爽。最後等胡亥真的很討厭李斯以後,找了個機會把李斯除掉了。

可以說,從趙高慫恿胡亥矯詔登基以後,李斯就一直處在趙高的鼓掌當中,李斯在臨死前,應該也是有所醒悟,才會說出想和兒子打獵的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