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鄉村振興建設開局良好 農業農村經濟保持平穩態勢

今年以來,江蘇全省各地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生產穩中調優,鄉村產業蓬勃發展,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鄉村振興十項工程和各項硬任務有序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種植結構調優,

複合生產模式增多

今年各地以保障口糧供給為前提,進一步調減非優勢區低效糧食作物面積,突出加快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調優品種佈局和品質結構,大力推進耕地輪作休耕、稻田綜合種養等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推動了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農情調度顯示,預計全省夏糧面積3578萬畝,比上年減173萬畝,秋糧意向面積4410萬畝,比上年減少約51萬畝,2018年秋播全省共開展耕地輪作休耕面積超110萬畝。

盱眙縣小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由該縣黃花塘鎮五星村回鄉創業青年——北大學子段德峰聯合校友創辦,集蝦稻種養、貿易、深加工、科研與技術服務為一體。“我們有1950畝的蝦稻綜合種養基地和2萬畝的合作農場,按照溯源體系模式的要求,對水質、產品質量進行全程監控,畝產稻穀500公斤、龍蝦100公斤,龍蝦米每公斤銷售價格最高可達30元,畝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段德峰說,公司注重聯農帶農,租賃土地並完成前期基礎建設後再將土地反租給合作農戶,只收取80%左右的租金,養殖全程的飼料、藥物等由公司墊資,後期在蝦款中抵扣,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與指導,出產的蝦按照前一年龍蝦平均價收購,確保合作農戶經濟收入,對於養殖好的、出產高的農戶給予獎勵。

“盱眙龍蝦”品牌價值超過百億元。盱眙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朱耀介紹,該縣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創立“種草養蝦、養蝦有稻,稻法自然、生態循環”綜合種養模式,全力推動蝦稻共生,不僅擴大了龍蝦養殖面積,還培育出盱眙龍蝦香米優質品牌,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相關人士介紹,今年我省將推進糧食結構優化,創新推廣一批稻田綜合種養、水稻+N、玉米+N等綠色高效多元複合生產模式,進一步調減非優勢區低效糧食作物面積,力爭調減200萬畝左右,稻田綜合種養面積超120萬畝。

人居環境整治,

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今明兩年“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今年初,省委農辦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表示,農業農村部門將按照方案總體部署,主動擔當,積極會同相關部門,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急需解決的村莊環境衛生難題,以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糞汙等農業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為重點,開展集中整治,著力解決農村環境“髒亂差”問題。同時,切實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清理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大力實施農村地區道路環境綜合整治,力爭全省建成1000個左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示範村。

走進邳州高新區果園村,牆上是色彩豔麗的手繪畫、房前是錯落有致的籬笆菜園,小巷曲徑通幽,大路寬敞整潔。然而就在兩年前,村裡違章搭建遍佈,池塘汙水橫流,因爭搶公共空間引發的鄰里糾紛層出不窮。

2016年,邳州開始醞釀“公共空間治理”行動。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程,行動目標是通過治理實現鄉村“村莊整潔、宅田界清、路通河暢、水清塘淨、溝渠相連、阡陌相通、林網成格、集鎮規整”。治理工作開展以來,村幹部帶頭將自家侵佔的“公家”地讓出來,清理路障、拓寬道路、拆除違建、壘建景觀牆。原本髒、亂、差的果園村遊人漸增,成了休閒觀光的“打卡”勝地。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瞭解到,今年以來各地強化鄉村規劃引領,高水平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持續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推進農房改造、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農村“髒亂差”面貌改觀初顯。

“春花經濟”崛起,

三產融合發展加快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產業振興的優勢和潛力所在。近年來,我省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蓬勃興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不斷豐富創新,為農村創新創業開闢了新天地,也為農民就業增收打開了新空間。

一季度,我省全省新增休閒農業園區景點超百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量達6000萬人次,綜合經營收入超180億元。

木屋、小院依山而建,一幢幢民宿黛瓦青磚,每到週末,位於宜興市湖氵父鎮洑西村的籬笆驛站常常“一房難求”,這是100多農戶以住房入股打造的連鎖民宿。

“我們借鑑連鎖酒店經營模式,家中有閒置老房的村民自願加盟,所有加盟的農家樂統一使用‘籬笆驛站’品牌標識,統一裝修、統一經營、依次編號,實行標準化、規範化的現代連鎖企業運營模式。”籬笆園農莊總經理黃亞雲說,除了發展休閒旅遊,為了利用好村裡荒廢的山地,農莊還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市場”模式成立了大地春農產品合作社,147戶農民聯合起來,採取土地入股、農莊溢價收購的方法,融入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生產經營服務。升級版農家樂,又進一步促進了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我省,休閒農業正朝著“春觀花,夏納涼,秋採摘,冬農趣”的常態化方向發展,遊客在任何時節到鄉村都能樂享田園生活、品嚐農家美食、品味農耕樂趣、品讀鄉土文化。

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相關人士表示,隨著農村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快速改善,現代信息技術向農村快速滲透,農村發展二三產業的時空限制明顯改觀,具備了很好的發展條件。在這種形勢下發展鄉村產業,要把依託種植、養殖、林業和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發展的二三產業,儘可能留在縣、鄉、村,把整個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儘量留給農民。 (吳 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