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年突然冒出十几位“天皇”,到底谁才是“正统”?

1945年9月,二战结束后,盟国决定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战争罪犯进行审判。

日本民众普遍认为,曾经支持侵略战争的天皇裕仁这次恐怕躲不过东京审判。

就在日本民众捉摸不定时,美国《星条报》上的一条新闻,让日本人大为震惊。

这位“天皇”不是裕仁

1946年1月18日早晨,美军的机关报——《星条报》像往常一样来到了美军军官的手里。

这些军官一边喝着咖啡、吃着早餐,一边翻开了报纸。

头版头条的图片新闻让他们大为吃惊。

照片上是为一位身穿和服的老者,站在一幅大型帷幕前,而在和服和帷幕上,都印着一副特殊的徽章——十六瓣菊花。(注:“十六瓣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

而这条新闻的大标题却更让人震惊:

“他才是真正的天皇!”

众军官拿着报纸仔细一看,此人并非当朝天皇裕仁,为什么说他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呢?

当众人还在一头雾水的时候,这件事很快便传遍了日本的大街小巷,并迅速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根据文中报道,照片中的老者名叫熊泽宽道,当年56岁,是名古屋市一家杂货店的老板。

熊泽宽道声称自己才是“正统的日本天皇”,是真正应该继承皇位的南朝直系子孙,而当时在位的裕仁不过是篡位的北朝血统的遗留,所以现任天皇裕仁应该退位,将皇位还给南朝血统。

一时间,日本人搞不清楚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就在此时,美国的《生活》杂志又隆重地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对此事进行了详细报道,给日本的皇位之争再添一把火。

这一切到底是一个玩笑,还是如熊泽宽道所说,他才是天皇真正的正统血脉?

日本那年突然冒出十几位“天皇”,到底谁才是“正统”?

熊泽宽道在自家杂货铺前接受采访


谁才是“正统天皇”?

下面简单说说日本天皇正统之争的历史来源。

首先,先把历史对焦在日本的“南北朝时期”——公元13世纪末期,日本的国家实权掌握在镰仓幕府手中,由他来安排皇族内两派天皇的轮流上台——持明院派(后深草天皇是这一派的首领)、大觉寺派(以龟山天皇为首)。

但是这种均势是非常不牢固的。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318年,大觉寺派的后醍醐天皇即位,韬光养晦,于1333年剿灭了镰仓幕府,一度恢复了天皇亲政。但是好景不长,武士首领足利尊氏谋反,拥立持明院派的丰仁亲王

为天皇,史称光明天皇。后醍醐天皇遭到囚禁。

1336年,后醍醐天皇趁着看守松懈,男扮女装逃出京都,潜入南面的吉野山,再立朝政。从此以后,光明天皇在京都的朝廷被称为“北朝”,后醍醐天皇在吉野山的朝廷被称为“南朝”,双方都自称正统,称对方是“伪政权”,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立。

1392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写信给南朝后龟山天皇,建议南北统一,条件是让后龟山天皇将象征皇权的三神器(玉、剑、镜)和皇位让给北朝,今后皇位由皇室两派交替继承。

不久,后龟山天皇答应了足利义满的条件,返回京都将神器交给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至此,对峙半个世纪的南北朝统一了。

统一后,足利义满并未兑现当初的承诺,皇位仍由北朝天皇把持,后龟山天皇则大呼上当。

1410年,后龟山天皇逃出京都重建南朝,开始继续争夺皇位,其子孙也不断开展军事斗争,就这样持续了将近100年。怎奈大势已去,一切变成徒劳。此后的天皇都出自北朝后裔。

熊泽宽道主张自己正是“南朝血统”,原本该继承皇位(至少也是轮值天皇),是因为幕府将军和北朝天皇不守信用,才导致了自己“遗落在草莽”。

日本那年突然冒出十几位“天皇”,到底谁才是“正统”?

熊泽宽道成了当时日本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件事曝光以后,又有熊泽宽道的三个亲戚也相继站出来,加入了争夺皇位的队伍之中。

不仅如此,仿佛雨后春笋一般,日本各地竞相冒出来十几位“天皇”,都称自己才是正统的天皇,比如下列几位:

1、“外村天皇”(爱知县)

2、“三浦天皇”(爱知县)

3、“长滨天皇”(鹿儿岛县)

4、“佐渡天皇”(新县)

5、“横仓天皇”(高知县)

………

于是,在美军控制的日本岛内,上演了一出十几人争夺皇位的闹剧。

好了,看到这场闹剧,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个问题:

是谁导演了这出闹剧?目的是什么?

日本那年突然冒出十几位“天皇”,到底谁才是“正统”?

熊泽一家


美国人导演的闹剧

事情追溯到1945年9月——熊泽宽道给刚刚抵达日本的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递交了一份陈情书,信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认为现任天皇裕仁在二战中支持和发动了战争,早已不配继续享有皇位。

这件事引起了麦克阿瑟的注意。

此时的麦克阿瑟,正在致力于参照美国的模式改造日本社会,为了对日本的政界和皇室施压,熊泽事件便给了他大做文章的机会。

麦克阿瑟专门派出手下军官,赴名古屋探访熊泽,并安排《星条报》头版头条将此事捅了出去。

果然,此事曝光后,日本报纸竞相报道(此时的日本已经开始民主化改造,遂解除了报禁),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日本皇室内部也非常紧张。普通民众纷纷猜测,麦克阿瑟是不是要用熊泽替换当时的天皇裕仁?

日本那年突然冒出十几位“天皇”,到底谁才是“正统”?

麦克阿瑟当时被称为日本的“太上皇”

在对日本天皇的处理过程中,麦克阿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华盛顿的政策影响下,麦克阿瑟最终决定,不将裕仁送交东京审判,并保留日本天皇制度,但会修改日本宪法,并大大削弱天皇的权力,促使天皇人格化。

1946年元旦,裕仁在驻日美军的强大压力下发表《人间宣言》,第一次表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从而否定了日本一千多年来把天皇奉为神祗的传统,标志着日本天皇“平民化”“礼仪性”的转变。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在接到美国政府的指示后,精心策划了日本天皇巡游活动。

1946年2月,在天皇“皇位之争”发展到高潮时,裕仁天皇开始巡视全国,所到之处受到日本民众的热烈欢迎——这种变相的“民意测试”,让各盟国看到了天皇在日本民众中的崇高地位,也坚定了华盛顿庇护裕仁、保留天皇制度的决心。

日本那年突然冒出十几位“天皇”,到底谁才是“正统”?

裕仁仍是美国人认可的“正统天皇”

至此,裕仁躲过了在东京法庭上受审的命运,而皇位之争的闹剧也就此偃旗息鼓。

很快,“熊泽天皇”便被美国人抛弃。

1966年5月11日,熊泽宽道在东京板桥医院因胰腺癌悄然病逝,终年76岁。日本天皇正统之争最终尘埃落定。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