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力高(云南)箱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高)在新平是个小太阳,向四周辐射着光芒,带着当地人走共谋发展的道路。

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丨力高的工人正在缝制女包

作为SAMSONITE(新秀丽)、VB、TARGUS(泰格斯)、DELSEY(法国大使)等世界著名箱包品牌的指定供应商、力高控股旗下重要的箱包生产基地、2018年产值9亿元的西部行业领军企业,力高在认真抓好生产管理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推进新平县就业脱贫工作。

力高的员工共有1200余人,少数民族员工就占了员工总数的84.3%,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员工占比如此高的企业,不同民族员工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是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为此,力高自2013年竣工投产以来,便把“维护民族团结,积极构建和谐力高内部环境”“做民族团结模范,创一流箱包企业”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丨力高常务副总郑贵元介绍公司情况

方针和目标有了,然而刚投产,力高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公司员工留不住。

“2013年我们公司建厂以来,一直是政府帮忙招工,但慢慢我发现员工流动性特别大,有的甚至没待几天就跑了,因为一时找不到原因,可把我给急坏了。”郑贵元是重庆人,是杭州总部派下来的公司常务副总,至今想起当年的情景他还是感慨万千。

多番思考,郑贵元发现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采用的管理方式是沿海企业的严格管理模式,第二是不懂民族语言的他缺乏和员工的沟通,导致少数民族员工与管理者产生隔阂,自然待不久。找到症结后,郑贵元意识到民族团结及沟通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员工,让员工能“留得住”“待得好”,他颇费了些功夫。

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丨富有民族特色的钱包

郑贵元首先想到了一个人——石坤灵,一位彝族教师,既有民族身份,可以与基层员工有效沟通,又是职业教师,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征得政府部门与本人的意见后,石坤灵来到了力高,负责员工培训、沟通及管理层的相关工作,充当起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桥梁”。

“我自己也开始有意识地融入到少数民族员工中去。在民族地区,就要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几年来我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从听不懂民族语言,到现在沟通无障碍;从员工“留不住”到“待得好”,郑贵元琢磨出了门道。

员工来公司前三个月为试用期,保底工资2000元,之后都是统一计件发放工资,多劳多得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全公司员工平均月工资基本维持在3000元左右。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力高给每位员工缴纳了“五险”,免费提供住宿,甚至连员工子女入学问题,公司都想办法帮助解决。

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丨力高公司的产品

平时,公司对待少数民族员工注重“乡情、亲情和友情”,成立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谈心交流室,由公司高管担任“心理辅导员”,帮助青年员工特别是少数民族员工舒解思想疙瘩,免受不良思想影响。每月十五日和二十五日,会组织各民族员工一起过集体生日,增进友谊和情感交流。平时,谁遇到了难处,谁家里有困难,谁生病住院了,同事们也都会轮流去看望。

“几个月前,我们公司一位女员工查出了重大疾病,住院期间公司依然正常给她发放工资,并且前往省肿瘤医院进行慰问。在公司带来的温暖和关爱中,这位员工特别感动,当场表态,痊愈后,将继续来公司上班。没想到,她痊愈后,真的第一时间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种敬业精神也令我们着实惊讶。”力高党支部书记石坤灵说道。

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丨力高公司的产品

就这样,力高投产至今5年来,员工之间互相尊重、团结融洽,亲如兄弟姊妹,各民族员工之间从未发生过一起因民族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在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中,除认真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外,力高还重视发挥党、工、妇的特殊作用,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和工会,以党建带群建,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民族习俗、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使员工受益。

“因为腿脚不好,前些年我都在村子里种植烤烟,全家一年的收入不到一万元。现在我们一家四口都在力高打工,一个月的总收入就能达到甚至超过一万元。2017年,我们在县城中心买了102平米的大房子,这是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的生活跟原来相比真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提到生活上的变化,52岁的支部委员、彝族员工龚兆政略显激动,眼圈发红。

龚兆政是力高的残疾人就业帮扶对象,同时,他也算得上是就业带头人。2015年来到力高,他因为工作勤奋拿到不错的工资,于是带动了妻子、儿女都来到力高工作。安定下后,又将农村里务农的弟弟及弟媳带了出来。

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丨彝族员工龚兆政讲述自身生活的转变

“弟弟一家原来跟我们一样务农,孩子有出息,一直读书还考上了大学。因为供孩子读书,每年都要跟亲戚们借钱,自从来到力高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跟别人借过钱了,这是我最大的欣慰。”说着,龚兆政拿出钱包里的粉红色饭票给我们看,“我们每顿饭6元的餐标,自己只出2.5元,其他的是公司帮忙出,住宿还是免费的,公司什么都为我们着想,我们员工也更加怀着感恩的心为公司工作!”在力高,像龚兆政一样得到安置的残疾人有38位,龚兆政的只言片语里无不流露出对力高深深的感激。

“我认为农村的扶贫不能一味‘输血’,主要还是要靠产业扶贫,动员村民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才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郑贵元说道。

力高像是一个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民族大家庭,一个民族团结的堡垒,一个正能量的团队,员工普遍有较强的民族团结意识。相信即使离开了力高,员工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依然会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力高,外来公司念起了本地的“民族经”,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虽是为谋利而生的经济主体,但在实际运营中,仍应关注地域、民族、文化等要素。将运营放在一个更宏大的社会视野之下,才能让双方受益,获得更好的发展。

新平县力高:外来公司的本地“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