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上市快跑與“敗走”中國

商业志 | Airbnb上市快跑与“败走”中国

觀點地產網上市,對Airbnb來說不是個新鮮的話題,這個國際在線短租巨頭在2017年已經對外放聲有IPO計劃,此後還透露要在2020年之前實現上市。

如今又有新的說法,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近日報道,Airbnb首席執行官 Brian Chesky(布萊恩·切斯基)在接受採訪時表態,公司正在做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IPO。

“從那之後的任何時間點,你們都有可能會看到我們。”這位首席執行官這樣表示。不過,關於具體上市時間,意向融資規模以及公司估值等其他信息,他並沒有披露。

Airbnb成立於2008年,是全球最大的短租在線服務商,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較為外界熟知的是,另一家在線網約車企業Uber總部也位於舊金山,也是在今年提交IPO申請。

攜帶著共享經濟新概念,這兩家舊金山企業分別在2013年與2015年進入中國市場。不過走的路線不太一樣,後來的命運也不太一樣。

在燒掉20億美元之後,Uber被滴滴合併,從此退出中國舞臺;Airbnb經過兩年不溫不火的發展後,開始加碼中國市場。

只不過,以途家、小豬短租為代表的本土短租平臺還在不停跑馬圈地,它們並沒有給外來者留下太多的喘息機會。想要複製海外成功經驗,Airbnb道阻且長。

Airbnb上市快跑

“偉大的想法一開始聽起來很傻。”Airbnb的前身是Airbedandbreakfast.com,顧名思義,就是“空氣床+早餐”,來源於兩位創始人的奇思妙想。

從全球最負盛名的藝術和設計學院之一的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之後,Brian Chesky和他的好友Joe Gebbia來到了舊金山創業。那時,他們沒有穩定的全職工作,突然增長的房租讓這兩位年輕人迫切需要找到快速獲得現金的方法。

恰好,一個北美工業設計會議在舊金山舉行,吸引了大批的工業設計師前來參與,附近的酒店很快就被預訂一空,當然還有很多設計師可能還沒訂上房。

“這些設計師來開會總要找地方住”,Brian Chesky心想。但這兩位年輕的設計師沒有錢,只有三張充氣床,“設計師的床和早餐”——為其他來參會設計師們提供一個休息的地方,這個想法應運而生。

這是Airbnb的雛形,但此後的發展也稱不上順利,在Chesky和Gebbia的創業故事裡,除了最初的“床+早餐”,為了籌措資金,還有為人熟知針對2008年美國大選的兩位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設計的“政治麥片”。

直至2009年,這家初創企業吸引了硅谷著名創業投資及加速器 Y Combinator的注意,拿到了2萬美元的融資,在Y Combinator的幫助下,Airbnb才真正邁開了發展的步伐。

2017年3月,Airbnb完成了新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至此,Airbnb自成立以來已經完成了近十輪、金額逾40億美元的鉅額融資,外界盛傳其總估值高達310億美元。

也就是在這一年,Airbnb實現了首次盈利。據彭博社報道,2017年Airbnb實現利潤9300萬美元,營收26億美元。Brian Chesky開始對外表態,Airbnb上市流程的週期約為2年,可能會在2018年上市。

到了2018年2月份,Airbnb首席財務官宣佈離職,業內普遍這將會導致IPO進程受到影響。果不其然,在這一年裡,Airbnb並沒有兌現上市的承諾。

不過,在這一年接受媒體採訪時,Airbnb聯合創始人、中國區主席柏思齊也曾提及上市的畫圖:“Airbnb IPO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於投資者,而是來自於員工和房東,尤其是持有公司股份的大部分員工。”

上市,初創企業員工最大的期盼。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到,此前Chesky曾向員工承諾,將在2020年部分員工的股票獎勵到期之前,讓公司實現IPO。

2019年也許是兌現承諾的一年。今年一月份,Airbnb就對外表示,不包括某些費用在內,該公司已經在2018年實現連續第二年盈利,目前正在準備IPO,並任命最新的財務官。

中國市場“入鄉隨俗”

與Uber一樣,企業不斷擴大的過程中,中國這個擁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巨大蛋糕自然也不能錯過。在Uber進行燒錢大戰的2015年,Airbnb宣佈正式入華。

在前兩年,Airbnb將拓展的重心放在了中國出境遊客的海外住宿市場上,因此與它在全球的知名度相比,這家國際短租巨頭在國內存在感微弱,只聞空響不見水花。

更為重要的是,Airbnb的盈利模式延續著美國的習慣。一方面,它們對房東收取3%的預訂費,另一方面對房客收取的6%-12%的服務費。但在中國,消費者並不習慣為額外的服務費買單。

再加上Airbnb較為糟糕的在線預訂體驗以及緩慢的公關回應,林林總總,這家入華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在諸多方面呈現出水土不服的現象。

轉折點出現在2017年,在3月寒意未退的上海,Airbnb舉行媒體發佈會,首次將英文名漢化為愛彼迎,Airbnb宣佈進入中國市場兩年來首推中文名字,

與此同時,Airbnb宣佈擴充中國本土團隊,為了更貼閤中國消費者手機移動化的預定方式,Airbnb接入微信、支付寶支付方式。

推動本土化的政策還在進一步深入,半年後,Airbnb宣佈調整中國區服務費率,將房東的服務費率從3%上調至10%,租客服務費率從平均13%下調為0,一改以往房費+服務費的顯示方式,直接顯示房費即最終費用。

Airbnb在一步步“入鄉隨俗”,但本土短租平臺帶來的挑戰也在加劇。在2017年,併購了螞蟻短租和攜程系的公寓民宿業務的途家,房源量達到了80萬;小豬短租也擁有了15萬套房源,Airbnb僅有8萬餘套房源。

新的角逐力量也在不斷殺入,愛彼迎前全球副總裁葛宏創辦了民宿預訂平臺“悅宿”,王興帶領著美團,創立榛果民宿,似乎又想在短租市場進行一番拼殺。

Airbnb做出的應對策略是組建更為多元化的本土團隊,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到,中國是Airbnb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唯一一個擁有獨立的運營團隊和產品團隊的市場。

同時,Airbnb還將客源市場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Airbnb中國國內業務增長近3倍,增長最快的客源市場為成都、重慶、武漢、西安、天津、長沙、蘇州等。

不過,過快地增長同樣暴露出管理上的弱點,最新的新聞報道稱,在青島一家Airbnb民宿中,住客在無線路由器內發現攝像頭。

儘管Airbnb回應稱對任何侵犯隱私的行為秉持零容忍,並已永久性移除涉事房源,但大眾的顧慮似乎仍未消除。

商業志 | 傳統正在被改變,變化與融合中的商業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