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隆裕皇太后和載灃真的殺了袁世凱,北洋軍真正能造反嗎?

長春第一美男子


如果隆裕太后和再灃真的殺了袁世凱,那可真是死無全屍了!

1908年,慈禧和光緒前後腳死了。光緒留下的一個處女寡婦隆裕太后,一個社交恐懼症的弟弟載灃,還有一個3歲小孩溥儀掌權。清王朝主少國疑,眼看就要完蛋了。

好在,軍機處的三駕馬車還開得動,一個是愛攢銀子的慶王爺,一個是愛花銀子的張之洞,還有一個就是掌軍權的袁世凱。

嚴格來說,袁世凱當時已經是軍機處大臣,負責外務部工作,北洋六鎮雖然大都是袁世凱的舊部,但其實早已被載灃派親信和親戚拿走了指揮權。殺掉袁世凱,並不會立刻造成大規模兵變。

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當時只有個人依附關係建立起的軍隊,沒有地盤、沒有法理支持,可是如果載灃殺了袁世凱,這些人為了繼續拿軍餉,也不會造反搞兵變。類似的例子參考一下袁崇煥殺毛文龍,亮出聖旨來,沒人敢動!

載灃上臺後,海軍、陸軍、財政全部掌握在載濤、載澤幾個兄弟手上,殺死袁世凱就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但是,載灃並沒有殺死袁世凱,主要阻力在兩個:一個是隆裕太后,另一個是張之洞。

隆裕太后是簡配版的慈禧,雖然性格懦弱,身體畸形,可是思想謀略上一點也不差!

慈禧的託孤,和當年她老公咸豐的託孤如出一轍。咸豐把權利給了肅順八大臣,同時還要求必須有兩宮太后的副署才行。想要雙方互相牽制。同樣,慈禧的託孤,讓滿洲清貴和漢族實力派制衡,小皇帝和隆裕太后垂拱而治。如果隆裕太后放任載灃殺死袁世凱,必然導致權利失衡。再加上載灃是溥儀親爹,隆裕太后將來怎麼死,就很容易預見了。

所以,隆裕太后不允許載灃殺袁世凱。這一點在《末代皇帝》上表現十分深刻。

張之洞,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同時也是和袁世凱、岑春煊並稱的“清末三屠”。岑春煊在丁未政潮中被驅逐,張之洞也調離了湖北新軍,成了沒牙的老虎。張之洞勸載灃“你殺的了袁世凱,殺不光北洋軍!”

張之洞害怕的兵變不可能發生,但讓袁世凱的軍隊變成湖北新軍那樣的革命黨集散地。清王朝才是離死不遠了。

試想一下,如果載灃一意孤行殺了袁世凱,奪了袁世凱的軍隊,強迫段祺瑞、曹錕、馮國璋、薑桂題等人效忠清廷。最終必然的結果是,北洋軍在重壓之下與革命黨合流,清廷會在接下來的民族起義中灰飛煙滅,所有的滿人會被屠殺殆盡。

這一切,載灃自己都清楚!

所以,袁世凱不能殺!

連刺殺他的汪精衛都不能殺!

應了那句話——凡事留一線,事後好見面!

去看看指使清軍殺死徐錫麟並且取出內臟炒食的瑞澄,武昌起義中跪地求饒,頭都磕破了,最後還是被親兵抓了送個革命軍換一條活路!

背叛瑞澄的那些親兵,恰恰就是吃掉徐錫麟心肝的那些人!

袁世凱和北洋,是清廷和革命黨的緩衝,沒有這個緩衝作用的肉墊,清廷會像瑞澄一樣摔得粉身碎骨!


歷史知事


如果當時載灃殺了袁世凱?北洋軍會怎麼樣?

首先看一下當時載灃上臺之後都對袁世凱做了什麼?


第一,載灃上臺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報他哥哥光緒的仇!而此時袁世凱就是載灃第一個要除掉的人,因為此時的袁世凱不但是朝廷第一重臣還是手握重兵的將領,在朝廷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所謂功高蓋主,此時的載灃上臺正好要收權,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安排自己的親信,正好要拿袁世凱開刀!並且此時的國家都對新上任的領導班子抱有極大的幻想,相信政府!

此時的載灃是想殺了袁世凱的,但是怎麼殺,這需要藉口,袁世凱也知道自己大禍臨頭,所以一直藉故說自己身體有病,最近無法上朝,不敢正面去面對載灃,怕就怕載灃見到他後那自己是想跑也跑不掉了!


雖然不去上朝,但總不能坐以待斃啊!於是袁世凱開始要四處活動了,這時的袁世凱首先想到的就是莊親王亦匡,這位老王爺最大的愛好就是貪錢,於是袁世凱給這位親王送去了鉅額銀票,讓他在載灃面前給自己求情,這其中還有載灃他爸都被袁世凱收買了,都替他求情,最終載灃動了婦人之仁,沒有殺袁世凱讓袁世凱辭職回家養老去了?

如果當時載灃把袁世凱殺了,北洋軍會不會反,我想應該不會,為什麼?

如果北洋軍有足夠的實力,並且聽命於袁世凱,我想當時的袁世凱不會當縮頭烏龜,任由載灃處置!

然後就是,假如袁世凱反了,那你袁世凱得出師有名,不能領著部下打一個糊里糊塗的仗,這顯然名不正言不順這支部隊。

在一點,北洋軍的當時實力,雖然是國家的新式軍隊裝備先進,但才幾萬人啊,領著這幾萬人和整個大清對坑我想勝利的希望有點渺茫!

最後就是打仗需要錢,袁世凱有錢嗎,當然沒有,因為國家的海關稅收以及東南的財政收入重地都在大清的手裡,你袁世凱向誰要錢!雖然當時的清朝簽訂了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賠了很多錢,但是清朝的財政收入也在每年上升,這其中離不開國家的海關稅收!所以說清朝的實力還是不容小看的!至於說幾年後的武昌起義那是積累了無數次失敗,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才爆發的,並且當時的清朝已經不行了,載灃上臺,先是重組內閣,但是整個內閣全是滿人沒有漢人,把漢人排出權力中心,然後把海陸空三軍統帥全部交給他的弟弟哥哥來幹,沒有漢人什麼事,然後又什麼準備再推遲立憲二十年,還有四川的保路運動,民營集資卻被國家收走!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整個清朝的士大夫和各地鄉紳以及地方總督都對對清朝的主政人失望透頂,已經對他載灃不抱一點幻想和希望了,這時的武昌起義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武昌起義爆發後,然後全國的各省都督都積極響應,改旗易幟,這樣清朝就自然而然的滅亡了!

可以這樣說,武昌起義如果在載灃剛上臺時爆發,絕對很快被鎮壓,成功不了,同樣袁世凱的北洋軍如果當時反清,也同樣是成功不了的,會被很快被鎮壓!


菩提非明鏡



不會造反,當然不代表北洋軍不能,只不過他們沒必要罷了。

我們先跳開清末的歷史,說說民國時期袁世凱對北洋軍閥的控制。

籠統意義上來說,大家都認為袁世凱是因為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以後,才眾叛親離,失去了對北洋軍閥的控制。其實早在袁世凱稱帝之前,就對於北洋軍閥的控制力大不如從前,雖然他有話語權,但陽奉陰違之輩更多,他真正的能調集的軍隊是越來越少。

像為了安撫軍閥,經常是費時費錢更費力。比如為了調張勳離開南京,不得不給他創造一個巡閱使的官職玩玩,連哄帶騙的才將這個軍閥給調走,都沒有勇氣撕破臉皮,因為害怕沒多少人聽他的,到時候搞的灰頭土臉的。

這也有可能是袁世凱下決心稱帝的一個原因所在,畢竟舊時代過來的人,肯定會認為下面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應該是現行制度有問題,他們應該只聽皇帝的命令,像大總統這種職位,還不至於讓他們死心塌地的追隨,所以想要稱帝。

說道大總統這個職位呢,借用應該是電視劇白鹿原裡面的話來說,清朝滅亡以後,迷茫的人們說道換皇帝了,那麼新皇帝叫什麼呢,叫大總統。

可見在當時普通人眼裡袁世凱這個大總統就是新皇帝,可即使如此,袁世凱也沒有控制了北洋軍閥,更何況清朝還沒有滅亡之時。

假設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真的出其不意的殺了袁世凱,那麼當時北洋軍肯定不會造反,畢竟人都死了,再造反有什麼用呢。

但到了辛亥革命之時,可就難說了。

到時候沒有袁世凱壓著,北洋軍要兵有兵,要槍有槍,憑啥聽你清庭的話?

說不得還要趁火打劫。

而歷史上清庭沒有殺袁世凱,亦是基於現實的考慮的,首先南方革命黨是蠢蠢欲動,內部訓練的新軍,也是桀驁不馴,如果在這個時刻殺了袁世凱,豈不是落人口實寒了大家的心嗎?

所以清庭只是將袁世凱趕回老家,然後逐步接管北洋軍的兵權,如果放在平世這招還可以。可惜沒兩年辛亥革命就爆發了,清庭式微,北洋軍自然就更加難以調動了。

所以宋安之個人認為,清庭就算是殺了袁世凱,北洋軍也不會造反的。


宋安之


看看袁世凱身後事就知道了 袁世凱死後北洋系誰也不服誰 於是北洋軍閥混戰開始了,也就是說袁世凱是唯一鎮得住北洋這些驕兵悍將的人。

再有就是慈禧在時 北洋系就不把載灃放在眼裡

庚子事變結束後 慈禧迴鑾 北洋軍接駕時行軍禮 沒有跪拜 載灃不知輕重 欲強行讓北洋軍下跪 被段祺瑞拒絕,後來還是慈禧出來打圓場 。

載灃上臺後 欲殺袁世凱 可是北洋系的還是緊緊的掌握在袁世凱手中 這是袁世凱在北洋多年摸把滾打 費心費力的結果 袁適時策劃了場兵變 意在警告載灃 不要輕舉妄動。載灃不是殺伐果決的人,在晚清的風雲際會中 註定他是個過渡性角色。


陳哥論史


袁世凱掌管的北洋軍,並不是鐵板一塊。袁世凱對北洋軍的統御能力遠遠不如蔣對黃埔嫡系部隊的那樣嚴密的管馭。

首先,北洋軍的軍餉,不是袁世凱私人籌措,甚至袁世凱都沒有自己的地盤,北洋軍軍費是清朝中央撥款。其次,北洋軍其實來源並不是單一的小站新軍。而是小站新軍,軍校學生(包括留日學生),淮軍舊部等等組合而成。

袁世凱主要是對小站新軍出身的人,有比較強的統領能力。比如,段祺瑞,馮國璋和王士珍等人。但是,這種忠誠也看分時候,當袁世凱稱帝的時候,損害了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嫡系的利益,他們就跳出來第一個反對袁世凱。

從北洋六鎮來說,第一鎮是八旗軍改編,第二鎮是袁世凱嫡系,小站新軍的班底。第三鎮是,北洋第一鎮和第二鎮各出一部分人為班底組成。但是長官是袁世凱最親信的段祺瑞。

第四鎮是,淮軍的班底,司令是吳鳳嶺,第五鎮是,青州,德州,滄州和密雲的八旗軍,小站新軍一部分組成,司令是吳長純。第六鎮是,小站新軍,還有從南方來的張之洞自強軍為班底組建,司令是王士珍。

可以看到,如果真翻臉,殺了袁世凱,袁世凱真正的班底,是北洋第2鎮全部,還有第三,第五,第六鎮各一部分。1個全鎮與3個半鎮,才是袁世凱的嫡系。另外就是,清朝殺了袁世凱,可以給段祺瑞,馮國璋這些人多少好處和職位,也決定著這些袁世凱嫡系的走向。


深度軍事


北洋軍絕對會造反!因為清廷調撥的軍費經過層層貪汙,已經根本無法支撐8000多北洋新軍的訓練作戰所需!而袁世凱的兒女親家周學熙開設的啟新工業公司,經營範圍涵蓋水泥玻璃製造煤礦鐵路器材等行業!還有鹽業銀行大陸銀行都有袁週二人的股份!而段祺瑞馮國璋陸建章李純等將帥都是袁世凱一手提撥!以上企業所產生的利潤有70%用於北洋軍充當軍費!當時,天津津南小站軍營大帳中到處懸掛袁世凱的照片!士兵或就餐前或訓練後,有哨官棚長大聲領喊:我等吃袁宮保的飯,穿袁宮保的衣!辦事要聽袁宮保的話!而發軍餉時,袁世凱站在長桌後面,親自點名,把軍餉發給每個官兵!他如果在校場上,看到訓練成績優秀者,必要向軍官詢問他的名字,以後,如果有去外國深造軍事的機會,必定向上舉薦此人參加預科考試!而徐樹錚白堅武曲同豐等人,是段祺瑞馮國璋二人向袁世凱推薦的!後來皆為將帥之才!識人用人擺弄人,袁世凱不愧為一代梟雄!殺他?慶親王奕劻頭一個反對!因為他過65歲大壽時,袁世凱親自上門祝壽,讓僕人抬上一個檀木箱,裡邊有黃金打造福祿壽三星,眼睛為紅寶石鑲嵌!還給奕劻之子載振帶來一套四塊西洋懷錶,錶殼內繪製西洋裸體美女,一時,把載振紿看迷了!隆裕與載灃孤掌難鳴!他們下令?那誰去執行啊?就憑那幫吃喝嫖賭的巴其籽弟!


被動專家


這是個問題。但清廷不殺袁世凱不是害怕北洋軍造反,而是不會殺。這個不會是指不知道怎麼殺。

因為清朝在那個時候已經沒有能人了,他們無法想象殺了袁世凱之後會發生什麼,所以沒有辦法。這比較類似公司裡強悍的大老闆突然離職或病故了。新上任的領導比較弱,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公司裡的能力很強的原來核心的次一級的人物。沒辦法,只能把他掛個虛銜。但如果後來公司遇到大的困難了,只能靠此人來搞定,那就不得不再請他出頭,再委以重任。

其實如果新領導一上任就把這種人趕走,他手下的人並不可能都跟著走。但前提是新領導必須熟悉公司的業務,有自己的人脈等等。而清廷的所有人在慈禧之後,顯然沒有這種能力。所以他們不可能殺掉袁世凱,只能讓他回家。

中國歷史上類似清朝這樣的專制政府,運作方式其實和現在的公司一模一樣。只要熟悉公司的運作,對中國歷史裡的很多事件就都可以理解了。


會意而忘食


袁世凱是拉著一圈野馬的那一條韁繩,而且很不幸,他是唯一一條可以拉的住他們的人。

在慈禧和光緒去世以後,大清就已經名存實亡了,至於慈禧設置的攝政王載灃還有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終究只是擺飾罷了。

晚清民國初年著名政治人物徐世昌曾說:大清之亡,不是亡於革命黨,而是亡在一班“小爺們”身上。這些小爺們的帶頭大哥,正是身為監國攝政王的載灃。載灃之子、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曾經說:載灃膽小怕事,難堪大任,無法給予兒子一點保護。載灃之弟載濤評價說:(載灃)“遇事優柔寡斷,人都說他忠厚,實則忠厚既無用之別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規律,內廷當差謹慎小心,這是他的長處。他做一個承平時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來主持國政,應付事變,則決難勝任。

當然,不只是載灃被擺上了一個不正確的位置,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也是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

赫德蘭:她十分和善,毫無傲慢之舉。我們覲見時向她問候致意,她總是以禮相待,卻從不多說一句話。太后、皇上接見外國使節夫人時,皇后總是在場,但她坐的位置卻與太后、皇上有一點距離。有時候她從外面走進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後面一個不顯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她就會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我們有時候會看見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宮中漫無目的地散步。她臉上常常帶著和藹安詳的表情,她總是怕打擾別人,也從不插手任何事情。 信修明:因為她性質仁懦,不僅未受光緒的恩寵,就是慈禧太后也對她沒有特恩。在宮廷里名有六宮之權,其實上既受制於太后和皇帝,對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對太監,也不敢驕傲自尊。每日必至兩宮,早晚請安。請安完畢,只有閉宮自守,心中惴惴,惟憂鬱而已。後只率二妃在太后面前奉侍。太后對他們雖無特別管束,但禮儀之縛人,有較平民更為嚴重。每日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膽,只有與太監為伍。

通過這些評價很輕易就可以感受到載灃和隆裕太后的為人,他們是掌控不了大清的複雜局面的。

袁世凱活著的話,還有牽制的可能,袁世凱一死,必定沒有人可以管制住他們。僅憑載灃和隆裕太后,局面必定不可收拾,而那些驕兵悍將,又豈會放過袁世凱已死這個機會。


圍知歷史


殺袁世凱,就是為中華民族除一條惡狗,殺了袁世凱,就,沒有後來的軍閥混戰了,日本侵略中國,也不會發生!北洋軍也不會造反。當時,擁清的力量不小。只是清廷本身,認為自己沒能力帶領國家脫困,也不想打內戰靡爛國家,所以才下了遜位詔書,真正能迫清廷遜位的,是鎮壓不完的民主革命,袁只是冷手執了個熱煎堆而已,所以說他竊取革命果實,是完全正確的。袁世凱上臺,是各方不想打內戰而協商的結果,並不是大清指定他接班。袁世凱擁北洋自重,賣國借日本的勢力,不惜大開軍閥混戰而稱帝,是後來的事。自私自蠢,是這位清朝奸臣的真實寫照。


安平144796971


想想當年的岳家軍就知道北洋軍會怎麼做了,其實放眼世界有奶便是孃的人裡面中國人也不少,所以說如果殺了袁世凱如果好好籠絡北洋軍將領北洋軍不但不會反反而會更加效忠清廷,舉簡單例子那個單位新老總上任下面那些頭頭腦腦那個不都拼命去巴結新老闆,所以說殺袁世凱北洋軍就造反是一個偽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