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在孝庄死后37年不安葬?

我是妙女郎


孝庄太后为什么死后37年都不下葬呢?原因到底有何。

孝庄走了

公元1688年1月27日,孝庄太后离开了人世,享年75岁。当时的康熙伤心的天崩地裂,因为奶奶是她人生中最最最重要的人,幼年染天花时,是奶奶派人精心照料;

顺治死后,在皇位的继承人上,也是奶奶极力支持。

初登帝位,奶奶也精心辅佐。

可以说,没有孝庄,就没有康熙的伟业。

奶奶死了,第一件事肯定是让老人家入土为安,尤其是根据清朝祖制,孝庄应该是和老公皇太极葬在一起,皇太极的陵墓在盛京,孝庄死在北京。

虽然当时交通工具不方便,但运个尸体到沈阳去还是不难,但为何康熙当时并未下葬孝庄,而是给她盖了个“停尸间”呢?

据记载,康熙将慈宁宫东侧五间殿拆卸,然后到孝陵的红墙外,用这些材料建了一座宫殿,作为孝庄尸身的“暂安奉殿”。

大家可别小看这座宫殿,人家等级和太和殿一样,重檐庑殿顶,这是屋顶的最高等级。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对于奶奶的爱。

那么,为什么康熙不直接把奶奶下葬呢?

原来,孝庄身前有遗嘱,她说:

一、皇太极早已入土为安了,他是皇帝,尊贵,我身份低,不要再去打扰他了。

二、如果再建陵墓,劳民伤财,不愿给皇帝和百姓增加负担。

三、我最留念的就是你爸爸顺治和你,所以死了能待在你们身边就行。

由于有这三点,康熙也只能从命,所以打破祖制,在顺治孝陵旁修了“停尸间”。

对于孝庄不愿回东北和老公葬一起这点,其实还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当年她姑姑哲哲死后也是从北京运到了皇太极的陵寝合葬的,所以再打开皇太极的陵寝并不是啥问题。

因此,孝庄的下葬之谜,至今仍未解,她到底在想什么呢?


宫殿君


孝庄临终的时候有遗言,“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系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祖母。孝庄皇后是我们科尔沁的姑娘。


当初皇太极驾崩,顺治年幼,孝庄娘俩孤儿寡母的在清宫里过得十分艰难。当时正值清朝初期,大局还未稳,孝庄是个十分精明的女人,他选择了依靠辅政大臣多尔衮,虽然正史上没有记载孝庄下嫁了多尔衮,但是他俩的有关系是能肯定的,个人认为,孝庄留下了不打搅皇太极安歇,多尔衮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孝庄只是皇太极的一个侧妃,并不受宠。皇太极最爱的妃子是孝庄的二婚姐姐海兰珠,正妃是孝庄的姑姑哲哲。孝庄为大清奉献了一生,没得到自己丈夫的心,也许孝庄在多尔衮身上得到的温情都要比在皇太极那里得到的多吧。


孝庄在去世后的第三十七年,雍正年间,雍正帝为她修建了昭西陵。这个困扰了康熙30多年的问题终于被雍正给解决了。这个为大清奉献了一生的女人终于入土为安了。


拼搏1514878035


首先给大家捋一下人物关系,康熙是孝庄太后的孙子。孝庄在75岁高龄时病逝,康熙也在孝庄的精心培养下成为一代伟大的帝王。可是确实有一个问题就是孝庄死后,康熙一直没有下葬孝庄,这一等就是37年,一直到了雍正王朝时才下葬。我个人总结的原因是这样的:

孝庄自己在死前叮嘱康熙不要将自己与皇太极合葬在一起,而康熙这时就非常为难了,如果合葬了就违背了主母孝庄的遗愿;如果不合葬在一起,又违背祖上的葬礼制度(备注:大清朝的葬礼制度就是皇帝和皇后死后是必须要葬在一起的)

孝庄确实有点让人搞不懂,死了都不愿意和自己的丈夫合葬在一起,原因历史上是没有详细记载的,我们后人只能去猜测,这里我就不做赘述了。孝庄确实不容易,能将孙子康熙培养成才,可见孝庄和康熙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亲切和紧密。孝庄死后,康熙暂时在清东陵外建了一座“暂安奉殿”,将孝庄梓宫停放于此以便死后在做打算。可是这一等就是37年,直到雍正当了皇上,可是雍正也没有好的办法,总不能这样耗下去吧,于是最后在奉殿建了陵墓将孝庄安葬了。


舞动的史者



水大叔


孝庄皇后死后没应移入皇太极陵墓合葬,为什么?这是历史之谜。

孝庄辅佐皇太极的儿子福临、孙子玄烨成就满清大业,有大功于爱新觉罗家族,皇太极理应在九泉之下张开双臂拥抱她,她却未能成行。据说是生前遗诏嘱咐;丈夫安息已久,不愿惊扰,愿陪伴早逝的儿子福临(顺治皇帝)。

于是,康熙将奶奶的灵柩留在了顺治墓地,修暂安奉殿寄存,这一寄就是37年,直到康熙死也未能入土为安。

是康熙不孝顺吗?错!康熙对奶奶念念不忘感情深厚,生前曾不顾劳顿27次前往昭西陵祭拜未入土的奶奶,绝非做戏。

这就留下了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谜底浮出水面,这就起;孝庄为保住儿子顺治地位,不惜委身与当时权势熏天的小叔子、摄政王多尔衮,在当时应该不是秘密。按祖训,这样不忠的妻子无脸无资格在九泉之下面对丈夫;又按古训,母亲给皇帝儿子守陵会乱了规矩方寸,这就使康熙左右为难,不再英明,不作决断,一耽搁就是37年。直到雍正继位后,才以尊重太祖母遗愿为由,使孝庄在昭西陵入土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