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雍正为何将葬礼办得规格极高,自己的登基却异常草率,是因得位不正心虚吗?

青灯问史


雍正当皇帝一直成为清朝悬案,主要原因就在于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神秘很异常,不禁让人产生若干联想。

康熙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随即即位。雍正即位后,为自己的父皇办了一场冠绝古今的葬礼,从仁孝的角度讲,高规格的葬礼体现的是后代的尊崇,说起来也不为过。问题在于,新皇帝登基同样也是一件大事,但是雍正却草草收尾,对比之下,让人不得不产生联系,难道真的是因为雍正得位不正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康熙的葬礼。

第一件事,关于康熙的庙号。对于庙号的定夺涉及后世的看法,对于皇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古往今来的成例,始祖或者开国之君才有资格成为“祖”,后继有德之君方可称为“宗”,一个皇朝是很少有俩“祖”的。然而,康熙以前已经封了努尔哈赤清太祖,福临清世祖,已经有了俩“祖”了,不能再有第三个“祖”了。但是雍正坚持要用“祖”,并且用银针刺破自己的手指,亲书“圣祖”二字,令人十分动容。

第二件事,以“绝食”威胁,坚持为康熙守孝三年。康熙的遗体在乾清宫停放了20天,雍正则守了20天。当然,雍正并非滴米未进,只是将绝食的样子做到头,让百官下不来台,只好请他早登大宝。史载雍正变通守孝方式,以日异月,服孝27日,替代三年27个月方罢手(古历)。康熙棺材移出的时候,奉移礼规模之大,空前绝后,雍正每日三次到寿皇殿祭祀上食,坚持了一个月。

第三件事,建制守灵常设机构,土葬康熙。雍正建立了一个高规格的守灵常设机构,这是以前没有的。满族以火葬为本,但是雍正却土葬康熙,让康熙成为满清第一个土葬的皇帝,这也是超越祖制的做法。

第四件事,为康熙立了两块碑,一满文一汉文。一般皇帝都只有一块碑,因为顺治的碑早就立好,康熙作为儿子,他的碑是不能比父亲更大的,但雍正不管,最后超出规格,给康熙立了两块碑。

以上四件事都是超出规格的举动,令满朝文武愕然。按照雍正的说法,是因为自己要尽孝,然皇室有规定和制度,突破规定和制度,本是皇室所忌讳的事,雍正为什么不惧怕呢?

相对较康熙的葬礼,雍正皇帝的登基礼仪却异乎寻常的草率,莫不是他要掩盖自己得位不正?

新皇帝登基,也是一件大事,有一个专门管礼仪的部门叫礼部,就是做这些事的,礼部有一整套专门的制度和规定明确新皇帝登基应该怎么做。按照雍正的说法,是因为康熙去世,心中悲痛难忍,所以一切从简。那么,雍正都简化了哪些政正常的礼仪程序呢?

一是从侧门出乾清宫。按照规定,新皇帝应该从乾清宫月台乘坐轿子,出乾清宫正门。但是雍正说:乾清宫安放着康熙的梓宫,我是不忍心从正门处的,你们让我从侧门出去。

二是太和殿登基大礼之后,按照要求有“列座赐茶”的仪式。但是雍正也给免了,说是父皇死,本来就悲痛,难道你们也喝得下去?

三是移交皇帝玉玺,这件事够大吧。按照规矩,捧玉玺的人应该由乾清宫御路中行。但还是给雍正否了,总之就是一个理由,悲痛不忍心,让捧玉玺的人改从甬路旁边行走。

最后一项,百官朝贺。雍正还是以这个理由给免了。

真是一朝君子一朝臣,雍正对父皇的葬礼大操大办,对自己的登基草草了事,他的目的何在?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1.表明自己是康熙指定的继承人。史载自康熙死去到安葬,前后举办了数十场丧礼,每一次,雍正都在表明一个主题:他是康熙指定的继承人,他的来路是正的。要知道,康熙后期因为继承人的问题闹得朝野不安,谁能荣登大宝一直是一个谜,让人意想不到的胤禛出奇登位,在很多人心里还充满疑惑。雍正就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目的。

2.证明他是一名合格的继承人。康熙生前以诚孝作为选择继承人的基本标准。雍正超规格表现出的孝义,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3.打压不服从之人。越是将康熙葬礼规格办的越高,越表现出自己继承合理,凡是有不依从的,雍正就拿死去的康熙说事儿。比如皇八子胤禩,当时被封为总理大臣,却因为存放康熙遗体的宫殿有点异味,被雍正罚跪在康熙灵前一夜,还以此打压胤禵。

4.表明自己说了算,自己已是皇帝。无论是抬高康熙葬礼的规格,还是草率举办自己的登基大礼,都不能忽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雍正要坚持的,他这么做,无异于试探满朝文武大臣及那些不服者:他雍正就是说一不二的皇帝。

雍正的目的达到没有呢,显然是达到了。清宫档案记载,很多大臣上书表示拥护雍正,勿伤龙体。至于说雍正是否因得位不正而如此做作,我想他没有这个必要,毕竟自己已经成为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