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公益课堂送进村 德清破农村早教供给难题

亲子公益课堂送进村 德清破农村早教供给难题

下塘村开展第二次公益早教课程。图为陆海霞(中)教小朋友们古诗《悯农》。

最近,德清钟管镇下塘村村民姚子文觉得小孙子有了些许不同:平时3分钟都坐不住的人,如今竟拿着画本自己乖乖看起了图画书,甚至还主动念叨起要跟小伙伴们一起上课。

“我家孙子下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总担心他不习惯幼儿园生活。”56岁的姚子文说,儿子媳妇工作忙,自己和老伴又没有这方面教育经验,一直很着急。解除全家烦恼,让小孙子有了改变的,正是德清县妇联2019年十大妇女儿童家庭公益创投项目之一的公益早教幼儿成长项目。

近年来,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改善,早教需求日益激增。而农村却没有专业的机构与人士,成了家庭教育的一块短板。

“我们看到了群众的这一需求,从今年开始,我们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机构联手,直接将亲子公益课堂送进农村文化礼堂,力图补足这块短板。”德清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计划用一年时间,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姚子文所在的下塘村就是4个试点村之一。每个试点每个月都会开展2次公益课堂,想要参加课程的家长提前报名即可。

就在前两天,下塘村幸福邻里中心“携幼亲·伴成长”第二次公益课程热热闹闹开始了。村里10名还未上幼儿班的小朋友在家长陪同下跟着城里的专业老师学古诗《悯农》、做贴纸画、开展“运送粮食”游戏等早教活动,一起度过了愉快的2个小时。

亲子公益课堂送进村 德清破农村早教供给难题

学完古诗后,小朋友们直接去室外现场感受农民劳动场景,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我们综合先前调研和家长需求,开设了创意绘画、模拟实践、亲子互动等课程,涉及礼仪品格、安全教育、隔代沟通等多个方面。考虑到小朋友情况,每个课程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中间休息时还会穿插发放小点心和做运动。”德清彩虹桥社工陆海霞已从事幼儿早教12年,她告诉记者,在课程中她不仅重视提升幼儿成长的各方面能力,也同样关注家长的表现,一旦家长出现隔代溺爱、过于包干等行为也会及时引导纠正。

亲子公益课堂送进村 德清破农村早教供给难题

小朋友们在做农民劳动的贴纸画。

承接项目的德清县彩虹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去年在德清城区已有过家庭早教项目经验。“去年第一批参加课程的50多个孩子现在基本都进入幼儿园了,家长普遍反映,孩子的适应和学习能力都表现很好。”彩虹桥负责人、县商会大厦妇联主席郑国芳说,如今资源共享了,农村家庭教育也将迎来新发展。据了解,接下来,彩虹桥相关项目社工除了在每个季度开展回访,根据教学现场及家长反馈情况做及时调整外,还将同步对4个试点村常驻社工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以实现农村早教活动的专业化和常态化。

亲子公益课堂送进村 德清破农村早教供给难题

小朋友正在游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