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生活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是資源化回收再利用,我們如果追溯生活垃圾的來源的話就會發現,生活垃圾最初是用各種資源~樹木、糧食、礦石、石油等等,通過紛繁的工藝生產出各類生活用品和消費品,在消費過程中這些產品都逐漸進入到生活垃圾的行列。

垃圾分類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垃圾的精細化分離,垃圾精細化分離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的終極方案,日本和以色列等資源匱乏的發達國家對垃圾的精細分離和高效資源化利用一直被各國津津樂道。但各類生產和消費過程的複雜度累積,造成了生活垃圾中的絕大部分是難以被直接分類回收利用的,這也是垃圾分類難以推進的根源所在。

調研顯示國內目前生活垃圾的直接回收利用率不到1%,確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不過簡單分類對法解決目前垃圾圍城難題的作用非常有限,即使是日本變態似的執著也就只能回收利用5%左右的生活垃圾。

日本東京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的案例分析

兩篇關於日本東京垃圾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的報道讓垃圾精細化分離的“神話”基本破滅了,一篇報到《日本的垃圾再利用技術和效率讓世界驚歎》中引用的日本東京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成果顯示:“據調查,東京2014年回收了11萬噸玻璃、4萬噸塑料、1萬5千噸鋁製品、11萬噸紙製品。”,文中這些引以為傲的分類回收利用垃圾的總量為27.5萬噸,粗略估計僅佔其年產垃圾總量的3.9%; 另一篇報道:“據東京環境局數據,2014財年,東京共計回收近11.2萬噸的玻璃容器,4.51萬噸的PET食品級塑料瓶,1.55萬噸的鋁罐和容器,564噸的紙包裝,11.5萬噸的瓦楞紙及1.07萬噸的黑色和白色食物盤”。文中這些回收利用的垃圾總計為29.9萬噸,估計僅佔其年產垃圾總量的4.3%。

東京的人口為1350萬,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保守估計每年的垃圾產量在700萬噸以上,其中易分解的生物質垃圾應該在350萬噸左右,其它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塑料、橡膠、玻璃、電子垃圾等應在百萬噸級。以上兩篇報道均顯示其2014年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總量不足30萬噸、回收率不到年產總量的5%,如果這已經代表了目前世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最高水平,那我國即使在加大推行垃圾分類的力度,垃圾圍城的困境恐怕也難有根本性改觀。

國內紹興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的案例分析

看一下國內的實際情況,紹興上虞區2017年回收利用生活垃圾126噸,這應該是紹興市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值得驕傲的成績了。如果我們用數字和比例評估一下,可能會看得更明白一些:我國目前人均垃圾產生量為1.12公斤每天,上虞區的人口約77.9萬,因此該區生活垃圾日均產量為872噸,年均產量為318280噸,因此可計算出2017年上虞區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約為:126/318280=0.04%。這與日本東京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約4%)的差距非常明顯,說明日本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水平確實比我們高很多。不過即使我們的垃圾分類回收做得跟日本一樣好,我們仍會有超過95%的城市生活垃圾不能被回收利用。我國大中城市普遍面臨著垃圾圍城威脅的事實,已經證明簡單的分類法只能非常有限地緩解垃圾圍城的壓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垃圾圍城難題。

垃圾分類值得鼓勵和提倡,甚至收費、立法都無可厚非;但若把垃圾分類從手段變為目標,甚至認為“分類”等同於“資源化”,那就本末倒置了。

大禹治水的成功經驗說明,治水要疏堵結合,洪水光靠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同理,垃圾圍城的問題靠一味的“處理”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要有高附加值的“資源化利用”產生的疏導作用,才能徹底解決垃圾圍城問題。

生活垃圾分類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