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對業績異常爆雷公司應採取特別措施

在證監會主席剛剛換屆後,A股上市公司出現了大批量的業績爆雷潮,自1月29日以來,不到3天時間滬深兩市共有75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下發的監管函。有人梳理發現,這75家收到監管函的上市公司如果參考預告淨利潤上限,2018年預虧金額超過1億元的有70家,預虧超過10億元的56家,預虧超過20億元的有21家,其中,天神娛樂、龐大集團、*ST凱迪和堅瑞沃能這4家預虧金額超過50億元,而且最誇張的是有一批公司的預虧幅度竟然超過了自身的市值,虧了個底朝天,投資這類公司的投資者自然是踩了大雷。對此,監管部門絕對不能視而不見,尤其在“科創板+註冊制”推出之際,權力核准制下的上市公司竟然出現如此集中的爆雷,這不是一個正常現象,需要監管部門高度重視。

從這批業績異常爆雷的公司情形來看,預虧的原因大量集中在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比如目前暫居“虧損王”寶座的天神娛樂(002354)公告顯示,2018年預計虧損73-78億元,其市值目前還不到40億元,其虧損幅度超出了正常人的認知,如果再讓這類公司矇混過關,則投資者自然苦不堪言;再比如人福醫藥(600079)公告顯示2018年預虧22-27億元,其中擬計提商譽減值損失以及無形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約30億元,這是一個典型的集中計提商譽減值的案例;還有一個典型案例華聞傳媒(000793),公告2018年預虧38-48億元,但該公司在2017年還盈利2.77億元,目前類似於華聞傳媒集中業績爆雷的公司不在少數,如果監管部門不採取特別措施,若繼續觀望的話,估計年後A股市場會出現更大面積的業績爆雷,畢竟A股市場將面臨近1.5萬億元的商譽減值風險,又會再一次對股市狂轟濫炸,但如果有些上市公司藉此來攤銷往年的財務窟窿,或故意財務洗大澡、人為操作調節利潤的話,就堅決不能放縱,此口一開股民又會被割一茬韭菜。從這次業績集中爆雷的時間點來看,這些公司顯然是有備而來,一是乘證監會主席剛剛換人,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摸不著頭腦;二是春節前夕利用人們放長假弱化對市場和輿論關注的特點集中釋放,讓過春節的氛圍來沖淡這些爆雷的社會影響;三是在大面積爆雷之際穿插其中渾水摸魚和賭法不責眾之嫌;四是一些公司在借商譽減值和壞賬計提等來人為財務洗澡,尤其是在目前股票跌成這個狀況,他們就集中釋放財務利空,然後在2019年再洗白。如果說上市公司大股東出現股權質押爆倉,僅僅只是大股東的行為,理論上並不影響上市公司的運行,除非是這些大股東挪用、佔用、持續財務造假,才會讓大股東股權質押爆倉的危機轉嫁給上市公司,否則上市公司業績不至於出現火燒連營的景象。如果這些業績爆雷的上市公司存在上述動機,監管部門如果視而不見,眼睜睜地看著讓其損害投資者權益和踐踏市場規則的話,A股市場的投資者信心恢復會再次延遲。要想提振A股市場信心,監管執法部門就必須要對這些妖魔鬼怪進行剷除和特別處理,否則A股市場這1.45萬億元的商譽減值(涉及2072家上市公司)需要至少數倍市值來對沖,其對A股市場的衝擊可見一斑。

既然A股市場商譽減值如此瘋狂,那麼當前對於那些惡意計提或者真的出現商譽大幅減值的公司和併購標的方要進行必要責任追溯機制,如果在併購時標的方涉嫌誇大商譽和包裝商譽評估的機構應進行必要的刑事責任追究,這明顯涉及到詐騙了,畢竟那些涉及對賭的、拿走高估值、高商譽值的併購標的方從股市捲走了真金白銀,如果再縱容這樣現象持續發酵,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就太惡劣了,當然這也是市場持續低迷之後的併發症。

對於上市公司的商譽或許很多人並不是特別理解,但大規模的商譽減值卻在真實傷害著A股市場的投資者。商譽(goodwill)是指未來期間能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在企業合併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因為對企業未來充滿美好願望,而願意付出的超額對價。商譽主要發生在企業併購重組的時候,但奇怪的是這批業績集中爆雷的公司裡有些併購對賭似乎已經完成了,但也進行了商譽減值的計提,只能說明業績對賭中充滿了水分和有財務做賬的成分,如果上市公司收購的標的非上市公司大股東的關聯資產,上市公司應該勇敢地站出來揪出那些套走高溢價、高商譽值的人,必須通過司法追溯的方式來追回上市公司蒸發的商譽,不能讓投資者無辜買單。

其實在2018年11月,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明確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和披露要求,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年末不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並且被併購的標的出現:經營不及預期(被收購方未實現承諾的業績)、行業產能過剩、技術被淘汰、核心團隊發生不可逆的變化、特許經營權無法接續、市場投資報酬率在當期明顯提高、匯率風險等七種情形的,應及時進行商譽減值測試,這一測結果測出了個業績集中爆雷,很多上市公司索性借坡下驢來一個一次性釋放,本來一些前幾年參與併購的上市公司如鯁在喉,業績對賭無法完成,只能拙劣地通過粉刷業績來兜著,結果證監會強行要求暴露,但又沒有出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缺乏相應的預判,導致進行集中爆雷。

當務之急,證券監管部門應該儘快制定商譽減值的監管措施和責任追溯機制,應該將那些併購環節的詐騙者和粉刷財務數據的主要負責人、審計評估機構應該繩之以法,以及採取必要的投資者賠償和集體訴訟,對於行為比較惡劣的應該進行退市處理。如果沒有嚴刑峻法,A股註冊制開了之後,像商譽欺詐、財務造假、欺詐上市等現象會屢見不鮮,因此監管部門必須要對資本市場裡的這些歪風邪氣及時採取特別措施,別讓再繼續蔓延。

蘇培科簡介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CTV財經評論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和特約財經評論員。

歡迎與作者蘇培科交流:[email protected]

蘇培科財經文集:http://blog.sina.com.cn/spk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pk

騰訊微博:http://t.qq.com/supeike

——歡迎互動、收看作者《財經每日評》的更多視頻節目、專欄文章、獨家點評,請拿起手機微信免費訂閱《財經每日評》微信公眾賬號:cjmrping微信公眾賬號上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