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普通老百姓也能學習舌診,學會後可以隨時觀察自己的舌象

日觀舌象,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中醫的診斷手段中,舌診是比較好學的。

舉個例子,大家看自己的手,能看到裡面肌肉的顏色嗎?不能,為什麼呢?因為肌肉外邊包裹的是皮膚,皮膚分很多層,把肌肉的顏色都擋住了,所以你看到的是黃白色的皮膚,看不到肌肉的顏色。但是舌頭很特殊,舌頭肌肉外邊包裹的是黏膜,黏膜是半透明的,黏膜裡面又有很多毛細血管。肌肉裡邊氣血充盈的時候,尤其是在血液充盈的情況下,透過半透明的黏膜是可以觀測到的。所以血液豐富時,皮膚就呈淡紅色,血液不充足的話,顏色就開始減退了。

(1)看舌苔、舌質,隨時保證身體不出問題舌頭就是這樣的一個器官,可以通過半透明的黏膜觀測到體內血液充盈的狀態。這在舌診中,叫觀察舌質。能夠反映我們身體的正氣是否充足。

比如,人體血液足,舌質就變淡紅了,血液不足,舌質就變淡白了;體內整個溫度在下降,它變白了,溫度上升,它又變紅了……通過這些觀察,我們會了解身體是否健康的很多信息。

舌苔反映的是人身體狀態,如果身體功能正常,舌頭正中間鋪的是薄白的舌苔,身體功能低下,舌苔就向兩個方向發展,要麼變厚或變密,要麼消失。比如溼氣重,則舌苔滿布、變厚;如果痰溼重,則舌苔變厚、變粘膩。

所以,如果我們能學會看舌象,那麼基本上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瞭解身體大概的好壞。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真正的健康並不在醫生手裡,而在我們自己手中。隨時知道自己的狀態如何,隨時調整,隨時改善,就能夠達到真正健康的狀態。而如果學會了舌診,日常生活中就能給自己和身邊的人進行健康篩查,既能未雨綢繆,發現疾病的苗頭,避免發展成慢病、大病,更能避免過度體檢、過度醫療之害。 我曾經看過一本法國的有關健康養生的書,讓我很吃驚。

作者是一位女士,電視臺的主持人。

她特別忙碌,身體一塌糊塗,幾近崩潰,後來她就找了一位用自然方法進行健康調理的專家,專家看了她的舌頭以後說你身體營養代謝出了問題,然後她就按照醫生的建議調整,之後身體的狀態變得特別好。她覺得舌診太了不起了,就跟專家學習,現在成了著名的西方保健醫學專家。

(2)什麼是“聞、問、切” 在中醫診斷的四診中,診脈屬於“切”的內容。大家如果仔細觀察中醫診脈,會發現其實這是一個很微妙的過程,很不直觀,因為你不能打開血管看它是怎麼跳動的,你要通過手指頭去感受。

大家知道,每個人手指的感應靈敏度是不同的。如果是經常幹活的人,這裡的皮就厚,摸別的東西就可能不靈敏;天天打籃球的人,手指的感應也不靈敏,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學起來就更費勁了。所以,中醫形容脈診,有句話叫“心中了了,指下難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在古代,人們還是比較重視診脈的,古代很多醫生是切脈如神,一切脈就知道病人怎麼回事,但現代中醫裡這樣的高手少了,原因是師承學習的人越來越少,所以診脈的技術流失很嚴重。望、聞、問、切四診中的“聞”是聽,古代指的是聽聲音,不是現在說的聞氣味,古代把聞氣味叫嗅。聞是聽你說話的聲音、聽咳嗽的聲音等,但這方面內容,至今我們也研究不夠。

古代高明的醫生一聽人說話的音調、音律,就可以判斷這個人身體的狀態如何,這個方法在《黃帝內經》裡有所記載,但後世瞭解的人不多。 大家知道,張景嶽是明代有名的中醫,據說他在遼東的時候,聽到老百姓在田間唱歌,一聽那悲涼的音律,就知道將要亡國,所以他趕快回家了。

張景嶽寫《類經》的時候,就很重視《黃帝內經》的這部分內容,但是也不知道如何解釋,可見其內容之難。 另外,古人還可以通過“聞”一個人說話的尾音,來判斷他的中氣是否充足,比如中氣不足的人尾音會低。這樣的內容有很多,但是歷代都研究得較少。後來聞診還增加了新內容,就是聞氣味,通過聞患者身體的各種氣味來判斷其病情。

四診中,“問”就是問病史,張景嶽就在《景嶽全書》中寫過《十問歌》,這是問診學裡一個比較詳細的內容,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比如孩子咳嗽,那麼我們家長就需要清楚孩子咳嗽的聲音是什麼樣的?一天咳嗽幾次?每次咳嗽多少聲?痰成塊不成塊?是黃的還是白的?濃的還是清的?清到什麼程度等信息。這樣,才能為醫生診斷提供最準確的信息,這也是大家學習中醫知識的意義之一。

我們普通老百姓學習舌診也很方便,學會後可以隨時觀察自己的舌象。

為什麼要隨時觀察舌象呢?因為舌象是動態變化的,比如你身體不舒服去看醫生,醫生往往看到的是一個特定時間的舌象。比如你一大早沒吃飯去看,舌象就跟你飯後是不一樣的。你剛喝完了一杯牛奶,舌苔全是白的,這時醫生看到的就是生活的一個片段。

你喝了兩杯水,吃完東西以後,舌苔變了,醫生不知道,他只能觀察到你這個時間片刻的狀態。 所以,我們老百姓自己學會舌診以後,可以隨時觀察,觀察多了,就知道什麼舌象最能反映身體的什麼情況。這樣,不但自己心裡對身體的好壞大概有數,一旦生病去看醫生時,也能為其診斷提供更多、更準確的信息。醫學知識並不高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一些,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延伸閱讀:舌頭的不同部位對應不同的臟腑 舌左側對應肝,右側對應膽;舌尖到其中部之間位置對應心、小腸、肺;舌中間的部分對應脾胃;舌中間到根部的位置對應的是腎、膀胱。

羅大倫:普通老百姓也能學習舌診,學會後可以隨時觀察自己的舌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