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20%高考生存在考前焦慮綜合徵 心理名師為你支招!

【情緒管理】20%高考生存在考前焦慮綜合徵 心理名師為你支招!

高三學生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每個學生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心理狀況。焦慮、疲倦等情況往往在這時候出現。想要在高考這場關鍵性考試中贏的漂亮,心態是基礎。那麼怎樣才能化壓力為動力呢?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考前綜合徵”究竟該怎麼破解。

根據調查顯示,高考生中約有20%的學生會患上“考前焦慮綜合徵”,焦慮的源頭既來自於學習的壓力,也來自於父母的高期待值。那麼 “考前焦慮綜合徵”究竟該怎麼破解呢?

考生案例

在老師的眼裡,小迪(化名)自尊心極強,每次考試成績都格外重視,成績稍有不滿意就會立刻表現出煩躁、易怒。好在平時小迪學習很好,幾乎每次考試都排在前三名。

因為成績優異,小迪也成為了母親的驕傲,每次孩子考完試小迪母親總要挨個跟鄰居親戚說個遍,吹噓女兒有多麼多麼的好。

可是,就在不久前一次高考前的模擬考試中,小迪卻發揮失常,班級排名掉到二十名之後,自此小迪情緒變得很不穩定。

以前不愛說話的小迪經常跟父母吵架,父母極為平常的一句話都可能引起她歇斯底里地喊叫,複習狀態也時好時壞。

心理分析

小迪對父母態度的改變其實是自己內心衝突、矛盾的轉移。

由於太要強,小迪接受不了考試失誤,又因為母親總是對外人吹噓自己的成績,久而久之在小迪心裡面形成了成績至上的想法,認為只有成績好才能夠證明自己,才能得到母親的肯定。

因為這樣考試失誤後,小迪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失去了信心沒了學習的後勁。因此藉此將自己平時對父母的不滿全都發洩出來,其實這是將自己的內心衝突轉嫁的一種表現。

臨高考前,因為考試失利出現情緒問題的考生並不少見。這段期間考生對於外界給與的壓力也很敏感,父母對於他們成績過多的期待很可能轉化為考生的壓力,一旦這個壓力超過考生能夠承受的度,就會影響到考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阻礙考生考試的發揮。

專家支招

【情緒管理】20%高考生存在考前焦慮綜合徵 心理名師為你支招!

1考生要有計劃 家長不要營造緊張氛圍

專家提醒,要想避免情緒受成績的擺佈,考生在整個備考階段要制定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關注點應該放在“我如何完成”而不是“我能不能完成”,這樣即使某次成績不理想也可以從計劃內找出原因,適時地調整學習計劃。

作為考生家長,要引導孩子對成績、升學有正確的認識,而這種引導不是依靠臨考前幾句安慰的話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長久累積起來的。

雖然家長緊張高考的心情能夠理解,不過還是要提醒家長應該保持“外鬆內緊”,即不要營造出對高考過於緊張的氛圍,而且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內心,要了解哪種關心是孩子能夠接受的。

【情緒管理】20%高考生存在考前焦慮綜合徵 心理名師為你支招!

2體育鍛煉、聽音樂、冥想有助於緩解焦慮

雖然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不過彭健老師認為即使從現在做起也能夠改善考生考前焦慮的狀態,有助於高考的發揮。

第一點,端正對於高考的態度,應該把高考看做是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第二點,考生及家長都要認識到高考前緊張是必然的,要學會接受緊張,不要一緊張就變得慌亂。

第三點,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也是一個自我放鬆的過程,即使在高考前也不要把100%的精力全放在學習上。

第四點,學會放鬆性冥想,學習勞累時閉目幻想下藍天、海風海浪、草地等美好的畫面,來緩解心裡的壓力。

第五點,在學習間歇可以聽些舒緩放鬆的音樂。

第六點,出現焦慮、抑鬱、煩躁等情緒時如果自己無法緩解,應及時向專業的心理老師或醫生尋求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