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火爆的STEAM教育,千億級的“焦慮”市場

瘋狂火爆的STEAM教育,千億級的“焦慮”市場

最早的一批90後已經站在了30歲的關口前瘋狂試探,縱然社會晚婚率提升,生孩子意願下降,但還是有不少的90後早已成為了孩子家長。經歷過教改、減負的一代,在為人父母之後,能否以一種全新的育兒方式,打破過去傳統的教育理念呢?

現實似乎與想象差距甚遠。


瘋狂火爆的STEAM教育,千億級的“焦慮”市場


90後養娃也並不全然都是放飛自我,經濟能力的提升,養娃的焦慮也在升級。

從目前可查詢的公開資料看出,80、90後家長對於教育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對於教育的焦慮愈演愈烈,學習成績、校園安全、電子產品成癮、學區房等因素成為焦慮的主因。

K12教育在國內發展時間較長,目前已形成一定規模,相伴著AI技術的發展,將有更多的創新性技術滲入到在線教育領域,如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應用,能夠更好的解決被教育者的需求,提供精細化教學方案。

近幾年,在少兒教育中孵化出了一些細分賽道,不僅備受家長青睞,也吸引資本大規模進入,其中STEAM成為熱門選擇。

少兒教育紅海已久 STEAM教育為何大獲青睞?

STEM 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 (Mathematics)英文首字母的縮略語,最早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出,目前已在多國具有較為成熟的發展體制。

美國已經推出“Hour of Code”活動,其slogan為“Do not just play on your phone program it”,可見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未來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這種綜合能力的鍛鍊和思維邏輯的培養,讓不少家長對於STEAM教育趨之若鶩。

隨著 STEM 教育在國內的快速普及,STEM 也有了很多不同的擴展,其中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


瘋狂火爆的STEAM教育,千億級的“焦慮”市場


AI領域的發展,編程行業的吃香,社會人力資源的短缺,多重因素作用成為對於高級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成為主要驅動力。

STEAM 教育區別於傳統教育的一大特點即是高新技術的應用。

有別於傳統的線下補課,一二線城市的家長更青睞選擇這樣的新科學教育。

目前較為主流的開源編程工具Scratch和國內首款少兒編程語言Kitten已經成為不少孩子的新玩具,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化的發展,編程學習也不僅限於PC端,而是轉向移動端,實現了“隨時隨地編程”的願望。

而如樂高公司的 WeDo 套裝則進一步開發了機器人課程,小小少年也可以玩轉極客世界。

相較於傳統教育的“重理論不重實踐”方式,STEAM更加重視兒童的思維教育和素質教育,能夠從更多層次激發孩子的學習好奇心與成就感,激發兒童在科學教育領域的潛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少兒培訓通常以內容、師資和社區三大板塊組成,企業最終交付給用戶的是一套完整的產品和服務方案。

目前行業還未形成壁壘,各家企業也處於打磨產品和豐富客戶體驗階段,正式的市場爭奪戰還沒正式吹響號角。

STEAM在國內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行業規模接近百億,其中少兒編程市場規模大概在30-40億,用戶規模為1550萬,滲透率約為1.5%。艾瑞諮詢預測,未來五年內,少兒編程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00億,實現十倍的增長。作為教育領域的新藍海,國內STEAM行業未來預計突破千億級市場規模。

近些年,編程行業的整體發展向陽,“碼農”更是成為高薪行業的代表,作為技術型人才的培育學科,自然也更受到教育領域的追捧。

高端人才的緊缺推動了STEAM教育的快速滲透。

以信息技術行業為例,我國目前信息產業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050萬人。

其中,電子信息產業913萬人,電信業137萬人。每十萬人口中信息產業從業人員達到790人。根據國際經驗,合理的軟件人才結構應該是藍領技術人員、軟件工程師、軟件架構與分析師並存的金字塔形狀。人才基數由大到小,形成梯次,它們之間的比例應該是6:3:1。我國IT產業的人才結構的比例約為 7.2:2.4:0.4,中低級人才所佔的比重偏大,處於高端的高級人才相對來說還很短缺,限制了產業的擴張以及整體水平的提升。

而最具有發展前景的人工智能領域還充滿了想象。

在2018年,人工智能整體市場規模達330億,工信部預測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有行業分析師認為,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將成為未來教育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


瘋狂火爆的STEAM教育,千億級的“焦慮”市場

除了政策導向與人才需求外,資本的賦能也為STEAM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規模性擴張。

教育巨頭順應潮流,積極拓展業務範疇,籠絡一大批國內外優質教育企業,從早期開始佈局STEAM教育。

2018年就已經已有160餘家少兒編程公司,其中約50家公開過融資情況,紅杉資本、經緯創投、高瓴資本、真格基金等知名基金均已入場。

資本的風往哪吹,市場的風向便隨之而動。據IT桔子統計,目前市面上已有超200個少兒編程類創業項目與公司。

政策加持,風向利好,STEAM乘勢起航,迎來行業高速增長期。

90後家長成STEAM教育主力軍 二胎時代養娃焦慮升級

由於國內STEAM起步比較晚,受眾也相對年輕,以80-90後家長為主,加上二胎政策的開放,從另一面也促進了科學教育的發展。

當前 80、90 後逐漸成為家長主力軍,新時代家長的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更加關注素質教育。

在中國,教育水平與消費能力有著天然的關聯性,在消費升級的宏觀背景下,現在的家長在教育方面的經濟投入意願也隨著消費提升而有所增長,素質教育有望迎來消費紅利期。


瘋狂火爆的STEAM教育,千億級的“焦慮”市場


相較於傳統教學方法,STEAM更強調思維的過程,給了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間,並不是一板一眼的教導孩子每一步應當怎麼做,而是幫助他們思考,下一步要怎麼做。

現在市面上STEAM類的玩具多種多樣,很多家長一見到STEAM字眼就已經剋制不住剁手的心情,覺得買回了家就能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了。

但不少“剁手”過的家長表示,目前STEAM玩具大多是設定好了遊戲方向,引導起來相對簡單,實實在在鍛鍊小朋友的思考能力,還是需要從思維模式上進行鍛鍊。

這也道出了STEAM教學的核心思想——在於培養思維,而不是教導步驟。

當孩子能夠理解“是”和“否”,能夠明白“指令”與“結果”,開始學會主動思考,才能將知識吸收轉化,提高理解問題、處理問題、創造性的使用多學科的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素質教育低齡化相伴而來的則是家長的高度焦慮。

新浪教育發佈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整體上處於比較焦慮狀態,孩子在幼兒園、小學階段最為焦慮,進入初中、高中、大學階段則依次出現下降趨勢。

有近九成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軟實力”比分數更重要,更加在意孩子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未來適齡兒童的家長對於STEAM教育的認可度還會有所提升。

伴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適齡人口數量的增長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少兒科學教育的發展,作為孩子綜合能力培養的STEAM教育也將迎來發展契機。


瘋狂火爆的STEAM教育,千億級的“焦慮”市場


我國現階段校內STEAM課程開設較少,這也由幾方面原因造成,專業師資力量不夠,傳統課程安排飽和等。

STEAM教育的深入實施一定需要全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學校、社會團體等都從不同的角度貢獻力量,構建協同創新的科學教育生態體系。

近兩年,STEM 教育被納入國家戰略發展政策,2016年國務院發佈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 年)》強調指出,在高中階段要 鼓勵探索開展科學創新與技術實踐的跨學科探究活動。2016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

2017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建議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嘗試STEM教育。

隨著編程教育進入教學大綱,有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感受到了來自時代的壓力。

義務教育階段,對於教學研發經費投入有著嚴格的規定,相對而言,學校(以公立學校為主)推動STEAM發展的過程較為緩慢,主要以政策驅動為主。

目前STEAM教育還是以校外教育為主,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STEAM教育的重要性,伴隨著線下教育行業進入成熟期,校外培訓體系化也在逐步完善,

目前市場上的STEAM培訓模式分為線上培訓、線下培訓及工具和平臺類培訓,超半數項目以線上培訓為主,具體模式有像一對一、小班課等在線教程。

伴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於教育行業的規範越來越細緻,被稱作“史上最嚴監管”的靴子落地,對線下辦學資質、教師資質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有不少少兒教育培訓因此受到波及。

由於目前STEAM教育處於非應試教育範疇,是否會對孩子造成課業壓力也成為家長焦慮的因素之一。

不同於過去的奧數、英語這種對於升學考試能起到加分作用的課程,少兒編程還沒正式享受保送或降分錄取的“特權”,目前只有教育部現行的《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辦法》針對高中生有相關政策。

焦慮的家長們難以選擇,要增進家長對編程的認知和理解,還需要進行漫長的市場教育。

師資力量不足更是直接影響了科學教育在校內外的發展步伐。

目前全國高校有76所院校開設科學教育專業,作為教育學專業的一個分支專業,又與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等其他分支學科有著明顯的差異。

根據《科學教育藍皮書:中國科學教育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教育部共批准76所高校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其中7所院校已撤銷。對比來看,大部分學校招生人數呈呈逐年下降的趨勢。數據顯示,重慶師範大學招生人數從2010年的60人降低到2015年的30人,贛南師範大學僅招生2年,之後沒有再招生。

“很多東西都要學,但學得又沒有同學院其他專業得深。”是該專業學生的普遍感受,過於明確的就業方向限制了職業發展,根據調查顯示,約有75. 7%在讀生對該專業感覺一般和不滿意。不看好就業前景成為制約該專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專業人才的緊缺並沒有阻礙STEAM教育在國內的火熱發展。目前北京校外培訓機構的科學教育任職教師是固定的,不過就是在幾家競品機構之間來回跳動。

這樣掩耳盜鈴的做法也並不會影響到一心投入在STEAM教育上的家長決策。

行業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限制性發展因素仍處在摸索階段,STEAM教育距離紅海可能還需要等待合適的契機。

《中國STEAM教育白皮書》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未來家庭STEAM教育趨勢研究報告》 艾瑞諮詢

《中國少兒編程行業研究報告》 艾瑞諮詢

《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 智課教育聯合新浪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