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一不小心,你就被落在了人群的最後......

人民網一項調查顯示,在有子女的被調查者中,92.8%的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存在焦慮。

《@所有人》演講者張釋文說:“城市越來越大,家長的焦慮已經從高考下沉到了小學、再到幼兒園,逐年下沉。”

1、看不見的教育,看得見的焦慮

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在2020年羅振宇跨年演講中,小幫就聽到這樣的段子:

兩個北京海淀的家長聊天,一個問:“我們家孩子4歲,1500個英文詞彙量夠不夠?”另一個回答:“在美國夠了,在海淀不夠。”


調侃之餘,是家長們無處不在的焦慮。

因為經常接觸學生和家長,看到的、聽到的全是馬不停蹄帶孩子穿梭培訓班的故事。

緊張孩子的每一次表現,一次成績失誤,就如驚弓之鳥,腦補出“考不上初中,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學,沒有好工作”一系列恐怖內容。

大家把焦慮投射在孩子身上,忍不住攀比,動輒批評斥責,輔導作業崩潰,考試未達預期立馬翻臉……

不用躲,你肯定也是這樣,不是的話,你肯定有這樣的父母。

2、時代變了,“考二代”已進場

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天天聽到這樣的事,小幫還沒孩子呢,就已經很焦慮了。但是,這個焦慮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早幾十年也沒這樣啊。

小幫聽到很多種解釋:

比如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沒有名校的畢業證,社會的好多門你都敲不開;


還有人說是因為經濟發展了、教育工具多了,軍備競賽當然就升級了;


也有人說人工智能要替代人類,把這一代家長嚇著了。

但是,最開腦洞的一個解釋是:

因為當年那些高考的受益者,被高考、被大學教育改變命運的一代人,也開始養育孩子,這些被稱為“考二代”的孩子,衝進了教育市場。


他們最相信教育改變命運這條道理。因此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了這條賽道。讓下一代重複這個過程。

就像玩遊戲,突然有一批付費玩家集體上線,競爭怎麼可能不激烈。

歸根結底,教育這個焦慮是解決不了的,我還不能勸你別在意。哈佛前校長,德里克·博克不是說過嗎?假如你覺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然而,反觀我們身邊,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發點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

但是培養目標是盲目的、教育觀念是滯後的、教育方法是隨意的、教育知識是貧乏的。

長此以往,你家孩子拿什麼拼過別人?!

3、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小幫參加過不少家長們組織的座談會,裡邊最低調的往往就是清華北大這類國內頂尖學府的學生家長。

臉上沒有寫滿焦慮,也沒有超群的智力,但為了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出路,會堅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

以下就是一位清華家長,在家長會上分享的“三種基本教育理論”,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父親,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班主任。

小幫讀來受益頗豐,希望也能幫助大家一同進步!

01最近發展區理論

★別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

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

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

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我常說的“看起點,比進步”。

每個孩子知識能力、情商智商有差別,每個孩子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

我們多縱向比,孩子自己多與自己比,今天與過去比,只要現在的自己超過過去的自己,就應該肯定自己,鼓勵孩子。

總成績不夠理想,單科在進步也要肯定,這塊知識不行另外一塊知識相對過去解決了也應該肯定。

奮鬥目標讓孩子目前看得見,夠得著,才有希望去努力,跳一跳摘桃子。

不要老是關注分數,而是多關注名次的變化,只要年級的名次在進步就行,沒有進步也要冷靜分析而不是武斷全盤否定。

每個孩子只要盯著下一個目標,每次小步快走就行。

每個孩子的起點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的發展也是不一樣的,不能拉得一般長,提一樣的要求。

不要橫著比,人比人,氣死人。

02、壓力與績效理論

★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大壓力

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壓力與工作績效成一個倒U型的關係。

壓力太小不利於激發人的動力,壓力過大又使人被壓抑,導致不能得到高的績效,所以要有適當的壓力才能有一個好的工作績效。

北大清華誰不願意上?但並非北大清華人人都能上。

在努力中實現,在實現中找到成功的感覺,不斷的增強自信,才會不斷進步。適度的壓力是動力,不當的壓力是反動力,並非壓力越大動力越大。

學會因人而異,適當加壓或減壓。

我們許多孩子之所以成績不穩定,要麼是家長加壓過度,要麼是自我加壓過度,都會造成盪鞦韆。

過山車的成績也不是家長需要的,這種狀態看電影很刺激,看孩子就要命。

每次給孩子提奮鬥目標要切合實際。

03、教育的先天論和後天論

★雞窩是飛不出金鳳凰的,醜小鴨原本就不是鴨蛋孵出的

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對人素質的影響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人的主觀能動等等。

先天論強調遺傳,強調先天的遺傳因素在人認知發展中的作用。後天論強調環境、教育、後天主觀努力對人認知發展的重要作用。

之所以我提醒先天論不是強調絕對性,而是告誡家長:雞窩是飛不出金鳳凰的,醜小鴨原本就不是鴨蛋孵出的,是誤落在鴨窩的天鵝蛋。

孩子走多遠,家長先審視自己,當年的讀書狀況,現在對生活的努力狀況,爹媽都不一樣,何況孩子!

不再把超越的希望一股腦兒壓在孩子身上。

學會加壓,適當減壓,不能沒壓,科學用壓,不要把三代的壓力交給孩子。

我們在坐的家長年齡都差不多,目前發展的都不一樣,為何要求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一定要一樣呢,甚至必須超過別的孩子呢。

但是我們對孩子的努力可以縮短差距,一代比一代強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先天不足可以靠後天努力也能成功,先天過人的,經過後天的影響也有可能墮落!

所以當前學生有個別差異性,大多智商都一樣,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不少,小聰明一時走運,大智慧一生走運,大智慧是什麼,就是後天不懈的努力。

當今世界很多穩穩成功的,都是看起來比較笨、比較賣力、比較吃虧的那些人。

做人如此,讀書也是如此。

有時我們作為家長的,總有攀比心,讓自己的孩子與別家的孩子比,結果鬧得兩代關係緊張。

我奉勸家長,你怎麼不自己也與別的家長比呢?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將希望寄託在下一輩子上,指望孩子給自己翻本?有點太自私吧。

所以現在,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約束自己,自己也要成長。比如生活態度積極、熱愛工作、喜歡學習新知識等等。

自己成天牢騷滿腹、東溜西逛,指望孩子努力拼搏積極進取,這種教導沒有說服力。

如果孩子的暫時發展狀況沒有我們期待的好,我們沉住氣,多正面鼓勵,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對他的失望,不然他洩氣、破罐破摔的速度比你還快!

焦慮!“考二代”已進場:不會學習的父母,再難帶出名校孩子

莫言說:“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天賜的,而是父母用心血與智慧耐心澆灌出來的,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做個別人家的父母,這樣也能減少點焦慮。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家庭教育裡,深藏著孩子的未來。

聲明:文章整理自公眾號教育關注,小幫尊重版權,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煩請聯繫協商稿酬等事宜,轉自教材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