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失眠、情緒不穩…開學倒計時,家長要重視孩子出現的表現

新學期就要開始啦,開心了一個暑假的“熊孩子”又將回到學校!不過,這段時間家長們要注意啦,如果孩子有焦慮、失眠、情緒不穩、不願上學、身體出現各種毛病等表現,一定要引起重視。


因為TA可能患上了“開學綜合徵”。離新學期的開始還有一週,家長、學生應如何防患於未然?

焦慮、失眠、情緒不穩…開學倒計時,家長要重視孩子出現的表現


環境變化了 情緒易焦慮


“開學綜合徵,其實就是適應障礙,跟環境變化和學生自身心理素質有關。”醫生表示,每年開學季,醫院都會接收到不少家長和學生的諮詢,學生的主要表現為焦慮、厭學等,且以小升初、初升高這樣轉換學校環境的學生為主。


學生在面對新的學校環境、新的人際關係時,可能存在無法適應的情況,有些學生心理素質較差,適應能力也比較差。壓力超出了其個體的承受能力,將導致厭學等問題。如果父母瞭解到孩子在開學前後存在焦慮、失眠、情緒不穩、不願上學、恐於社交等情況,應加以注意。


有些學生可能面對從走讀到住宿的生活轉換,也會導致一些心理問題,如果孩子頻繁地往家裡打電話,父母應及時瞭解孩子心理狀態並諮詢相關醫生。


焦慮、失眠、情緒不穩…開學倒計時,家長要重視孩子出現的表現


醫生建議,學生可以從三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溫馨建議:

①學生應該自己擺正心態,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對開學後的生活。

學生可多與同學聊天,增強熟悉感,以便在開學後更好地開展社交活動。

為了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學生可在開學前多看書、預習課本。課本知識的把握,有利於減輕學生在學習上的焦慮。


此外,家長的及時鼓勵和陪伴,是“開學綜合徵”的最佳解藥。在他焦慮時,家長應及時給予安慰和引導,同時,家長莫將自己的要求強加於小孩身上。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如果父母雙方關係不和諧,可能會導致孩子在校時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受到影響;也沒有辦法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引發情緒問題。

焦慮、失眠、情緒不穩…開學倒計時,家長要重視孩子出現的表現


不同年齡段 應“對症下藥”


“開學綜合徵”在中小學生群體內相當普遍,家長需要格外警惕。相關症狀在上學一兩週之後就會消除。


家長在孩子調整階段不能心急,要以引導、鼓勵和親情互動的方式誘導。而且對於不同年級和年齡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

低年級的小學生

由於年紀小,適應性較差,無憂無慮的暑假生活和開學後的緊張的學習節奏會形成鮮明的反差,很容易讓小學生產生巨大的心理反差。因此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督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時就餐,保證孩子將精力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


初一、高一學生

他們剛剛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加上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都有巨大的改變,心理和習慣上都難以很快適應新的學習階段,容易產生焦慮、煩躁、倦怠心理,因此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做好銜接過渡,幫助孩子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初三、高三學生

面臨著中高考的壓力,學習任務重,心理壓力大,也是“開學綜合徵”的多發人群。如果不及時給予干預,學生可能遲遲不能進入備考狀態,進而阻礙整個複習進度,影響中高考成績。


醫生提醒

中小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有限,需要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對孩子的“開學綜合徵”,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一段時間的過渡期,及時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