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回憶自己的童年:焦慮!你怎麼看?

明明是一名初中生,他有段時間常常感到心裡發慌,經常無緣無故感到害怕緊張。

他成績優秀,被任命為班長,這是一個好事情。明明本來就是一位好強,學習非常認真,平時和小朋友們也能夠打成一片的人。

老師任命他為班長,是對他的信任,他內心還是很開心的,但是莫名地精神上感到不安。

後來和他交談,我才發現:他一方面有些不自信。另一方面,他內心很焦慮、戰戰兢兢。

原來他在家裡排行老二,小時候由於成績較好,就轉到了縣城去上小學。他在縣城裡上學非常刻苦,經常名列前茅,但是老師覺得他是農村出來的,有點看不起他。

什麼事情都沒有他的份兒,今天的他由一個開朗的大男孩變得多疑、內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或者如果比別人好,會惹得別人生氣,心裡總是戰戰兢兢的。

現在他上了初中,人事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班主任欣賞他,讓他當班長。但由於他小學時候心中結下的癥結,他沒辦法敞開心扉,自然而然激發起了內心的焦慮。

有人說,焦慮有可能和遺傳有關。我也是一個比較焦慮的人,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我爸爸比較焦慮,所以我才遺傳了焦慮。

也有精神分析學者,認為焦慮的來源是精神內在衝突,包括本能衝動與現實原則,本能衝動和道德原則之間的衝突。

心理防禦行為時的原始衝動得不到滿足和發洩,本能衝動繼續積累到某一程度時,自我的控制能力失效。

防禦無效就變為焦慮,表現出坐立不安、激動、浮躁、緊張、失眠。


大多人回憶自己的童年:焦慮!你怎麼看?


大家都聽過杞人憂天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因為整天擔心天會掉下來砸到自己這種不切實際的事情,以至於焦慮緊張、坐臥不安。


大多人回憶自己的童年:焦慮!你怎麼看?


再看現在的社會,發展迅速,生活節奏緊張,就像現在讓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速度,十天建造一個火神山醫院,十二天建造一個雷神山,這種速度讓世界震驚,但是這種速度的背後,也是無數工人不休不眠的工作才換來的。


大多人回憶自己的童年:焦慮!你怎麼看?


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很多人為之喜悅,但很多人也因此擔心:沒有買房子,失業了,被老闆吵了……種種的壓力使人們難免會緊張不安。

很多成年人,因為自身的壓力過大,而對孩子發脾氣或對孩子提出了孩子過高的期望。

孩子的童年本來應該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可現在很多的孩子卻處於高壓狀態和焦慮情緒之中。

有些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訴苦,讓孩子覺得自己過得很難。


大多人回憶自己的童年:焦慮!你怎麼看?


家庭環境矛盾重重,父母經常爭吵;有些父母因為三觀不合,輕率的離婚;有些父母因為工作,頻繁地出差,與孩子分離,這樣都會引起孩子的焦慮。

現在學校的領導、老師們為了追求較高的升學率,常常加重孩子的課程任務,佈置大量的作業。

減負、減負已然成了一句空話,學校不能發資料,老師發鏈接讓家長自己買;學校不能加課,老師讓去外面輔導班補課…

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許多學校響應教育部門號召“停課不停學”,特殊的階段,特殊的形式,本也無可厚非。


大多人回憶自己的童年:焦慮!你怎麼看?


可是有些學校的孩子早上6:00就起床,到晚上9:30才下課,有些農村的孩子由於沒有電腦,只能對著手機來學習,且不說眼睛會熬近視,單單對著手機一天又一天,心情也不會美美噠。

現在的孩子們都很忙,他們被各種培訓班安排的滿滿的。星期一上英語課,星期二上數學培課,星期三上繪畫課,星期四上舞蹈課,星期五上國學班……孩子每天忙得團團轉,完全沒有了自己的思考時間,心情就會愈加煩躁、焦慮不安。


大多人回憶自己的童年:焦慮!你怎麼看?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非常高,對孩子的要求也很嚴苛,這樣無形中都會讓孩子出現焦慮情緒。

孩子也是生活中的人,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朋友圈。朋友之間有時候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也會整天的擔心焦慮…………

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焦慮會是一種病,直到有一天,老公說:“你每天這樣焦慮,孩子也會跟著你一起焦慮的”。後來我就刻意去觀察孩子,我發現確實如此。

既然焦慮讓我們痛苦,我們就要找到解決的方法擺脫焦慮。

1.儘可能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2.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3.必要的時候為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生活中的你們焦慮嗎?又是怎麼解除焦慮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