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麼聰明, 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 而去幫紈絝子弟胡亥繼位?

餓死的貓


秦始皇時期起,李斯一手製定了秦朝的國家法治體制。可以說,秦朝的每一刻歷史榮光中都閃爍著李斯的身影。秦始皇死後,李斯擁護胡亥登基,可最終被腰斬。如此一生,令人唏噓。

那麼聰明的人,為什麼要幫助胡亥,不幫扶蘇呢?

有書君認為李斯根本不可能去幫助扶蘇,原因在於:

01 兩人治國理念完全不同

嫪毐之亂後,秦始皇推崇法家的治國方理念。李斯是法家學說的忠實踐行者。

於是李斯與秦始皇兩人一拍即合。不論是實行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又或是統一文字、度量衡等,秦始皇建國創制的過程中,均離不開李斯出謀劃策。甚至焚書坑儒,李斯仍然是主導者。

而扶蘇深受儒家學說影響,是典型的儒家學說倡導者。

扶蘇在治國理念上就常與秦始皇不一致。焚書坑儒事件中,扶蘇曾向秦始皇勸諫:“陛下用嚴厲的刑法處置儒生,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聽完大怒,將扶蘇發配去蒙恬的軍隊裡了。

儒治和法治大相徑庭。有書君認為這種治國理念上的對立、衝突,是李斯不可能倒向扶蘇最重要的原因。

02 李斯和扶蘇一派搞不攏

在攻打匈奴一事上,李斯與蒙恬存在過矛盾。李斯主張不要打,而蒙恬贊同攻打匈奴。最後蒙恬帶兵打跑匈奴,佔領河套地區。李斯心裡就埋下了一個疙瘩。

李斯提出焚書坑儒後,扶蘇曾極力反對。也因此,扶蘇被髮配去協助蒙恬治理北方遊牧民族。李斯一直心存顧慮,擔心扶蘇記恨自己。

另外蒙恬是出了名的文武全才,不但上馬能滅齊國、敗匈奴,下馬還能兼任頂級文官。蒙恬對李斯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威脅者。

扶蘇與蒙氏相處融洽,再加上蒙恬的弟弟蒙毅又是秦始皇最親信的侍從大臣……出於防備、嫉妒、害怕等心理,李斯遠離在扶蘇與蒙氏的聯盟之外。

由此可見,政見以及權力地位上的矛盾和關係,也是李斯不和扶蘇站在一起的一個原因。

03 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秦始皇出巡歸途中突發疾病,口授了璽書,讓扶蘇繼位。當時在場的只有胡亥、李斯、趙高三人。

這樣的局勢對胡亥相當有利。趙高和胡亥關係密切。趙高手裡還管著秦始皇的印璽,能夠偽造繼位書。三票就差一票了。

於是趙高跑去問李斯三個問題:

1、你和蒙恬,誰與扶蘇的關係更近?

2、扶蘇比較欣賞你,還是欣賞蒙恬?

3、蒙恬和你,誰對國家的功勞更大?

這三個問題,針針見血。

趙高還許諾:如果胡亥即位,你就可以一直做丞相,子孫也可以長保平安富貴。

威逼利誘下,李斯想通了其中的利害關係。

他知道要是扶蘇當上了皇帝,會重用儒學,肯定還會讓蒙恬做丞相。這樣一來,多年好不容易到手的權利地位將全打水漂,自己還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李斯也明白這時的局面實際上已經基本被趙高和胡亥所掌握。現在即使他反抗,支持扶蘇,也毫無作用。他反對的結果,或許只是以自己的一條命去搏一個忠臣的名聲罷了。更何況李斯從來考慮的都是權利地位,而不是名聲。

所以,他妥協了,幫助立胡亥為帝。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來說,李斯和扶蘇都不可能是一條船上的人,李斯不會幫也幫不了扶蘇。路是自己選擇的,李斯悲涼的結局也只能自己受著了。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秦始皇死的時候,李斯七十多歲了。

這麼一個年齡的人,應該回家抱孫子去了,嚴格來說是去抱重孫子。所以若是扶蘇上臺的話,肯定是不會讓李斯繼續當宰相的。

扶蘇一項名聲比較好,而且他很愛結交年輕有為的人。像蒙恬、蒙毅這種青年才俊,才是扶蘇結交的對象。

李斯這種人,說實話給扶蘇都是有代溝的。

他們兩個搭班的話,根本尿不了一個壺裡去,這一點李斯也是知道的。

還有扶蘇本來對李斯,就有意見。

因為秦始皇在當皇帝的時候,犯了很多錯,作為宰相的李斯,竟然選擇聽而不見,視而不聞。比如說,秦始皇大興土木,追求長生......。

這樣令扶蘇失望的李斯,肯定不會被扶蘇選擇為宰相的。

扶蘇當了皇帝,蒙恬是宰相的首選,而且趙高在勸說李斯和他同流合汙,篡改遺詔的時候,就已經問過李斯這個問題了。

李斯的回答是,無論是功勞,才華,還是個人與扶蘇的關係,他都不如蒙恬和扶蘇的好。扶蘇根本不可能選擇李斯當宰相。

雖然李斯一開始,不想和趙高媾和。

但是,架不住趙高的威逼利誘。最後,趙高拿出胡亥來嚇唬李斯。

說李斯若是不同意媾和的話,胡亥有可能滅了李斯的族。

李斯不得已,只好答應和他們一起篡改秦始皇的遺詔了。

之後,李斯就以秦始皇的名義,擬定了一道詔書,讓扶蘇自殺了。

扶蘇見了這封詔書,想都沒有想,就拔刀抹脖子了。

趙高、胡亥和李斯三人確定扶蘇真的死後,才敢返回都城繼位當皇帝的。

他們沒想到扶蘇竟然這麼輕易的相信了他們。

胡亥登基當皇帝后,實現了他當初的諾言,還是讓李斯繼續當宰相。

但是,李斯並不是笑道最後的人,可以說這三個人,在殺扶蘇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為自己挖墳墓了。

他們殺了扶蘇,也就是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先後死去了。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先是趙高誣告李斯的兒子,李由勾結陳勝吳廣。李斯受牽連被抓進監獄,然後被趙高屈打成招後,就直接滅了族。

李斯死後,趙高架空了胡亥的皇權,導演了指鹿為馬事件後,就把胡亥給殺了。緊接著就是趙高被秦王子嬰殺掉。

你看這三個人,一個比一個下場慘吧。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漢史趣聞


李斯這輩子犯的唯一一次傻,就是:秦始皇去世後,李斯與趙高合謀篡改遺詔扶持胡亥繼位、逼死英明的扶蘇!至於精明的李斯為何會犯傻到這程度,背後的根本原因在趙高身上!而李斯,之所以會在這一關鍵時刻栽在趙高手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趙高那“能把死的說成活的”的卓絕口才。


李斯在口才上是個人才,但這要建立在他沒遇到趙高之前,因為趙高在口才上,那是人才中的人才。這趙高的口才到底有多好呢,簡單說來就是:堪比四處遊說舉六國相印的張儀。古代有個著名的口才能人叫觸龍,他的壯舉之一被記錄在《觸龍說太后》中,今天,我們仿之,姑且把趙高說服李斯的故事叫《趙高說李斯》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此後,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亂,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飯,不讓外人知道死訊,按照慣例,應由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扶蘇思想傾向於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當面提過意見,惹得秦始皇生氣,把他派到西北大將蒙恬那裡。

而這時,胡亥的老師,即宦官趙高卻動起了歪腦子,他極力想讓胡亥稱帝,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大權在握了。始皇帝死時,扶蘇正在西北鞭長莫及,如此一來只要說服李斯,趙高就完全可以把胡亥扶上皇位。

但這李斯平素與趙高關係也並不密切,並且又是極富謀略之人,要說服李斯,談何容易啊!但是沒關係,趙高是誰,雄辯之才可退百萬雄兵之人啊!趙高的口才究竟有多好呢,接下來,我們回到當時來剖析一下:

這趙高去說服李斯,可以堪稱天下“說服案”的範本啊!趙高的最終目的是勸說李斯篡改遺詔,但見到李斯後,趙高並沒有單刀直入,而是採取了迂迴引導法,他開腔說:

“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於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皇帝死時,要扶蘇回來參加葬禮的這封信,沒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這封信沒有人知道,現在胡亥手裡。所以,誰繼位,全由你我說了算。這話說得高藝術啊,全程是探聽的口吻,而且也沒有透露具體,這樣說的原因是:萬一李斯不配合,自己還有退路。

果然,李斯不配合,冷冷說:“這是亡國的言論,不是人臣應該議論的。”這話一出來,估計普通人心得涼半截,意思很明確:這事我不想說!

但趙高聽到李斯的不滿後,卻有條不紊地繼續陳述,顯然,趙高此番是抱著“吃定你”的打算而來的。趙高看似無意地提到了一個關鍵人物:蒙恬,這蒙恬和太子扶蘇關係很好,也是謀臣之一,深得扶蘇的信任。

在這種時候提蒙恬,一來等緩和氣氛,二來也能引起李斯的注意:為什麼突然提這個人,他想表達什麼?於是,李斯耐著性子聽下去了。

接下來,趙高從蒙恬的才幹、功勞、謀略、人心等等入手,狠狠把蒙恬大人誇了一頓。這李斯默默聽著,在趙高卓絕口才的描述下,李斯恍然間還生出了自卑感。趙高一看李斯表情有變,立馬知道,可以拋出殺手鐧了,於是他說蒙恬和扶蘇的交情很好。其實,趙高這番話只有這最後一句是事實,其他的非常有待深究。但此時的李斯,已然動搖,甚至自覺:自己全然不如蒙恬。

就在這個當口,趙高拋出了關鍵性的一句:扶蘇繼位會立蒙恬為丞相。這是什麼意思,趙高等於告訴李斯:扶蘇繼位,對你李斯大大不利啊,因為他要立蒙恬為相,沒你什麼事啊!李斯聽到這,臉色一沉,陷入了沉思。其實說到底,趙高完全就是在靠口才“忽悠”,誰說扶蘇會立蒙恬為相啦?沒人說,但趙高卻成功用這招,讓李斯錯覺“蒙恬肯定就是未來的丞相”。

但李斯畢竟也是聰明人,轉念一想,反正不當丞相也沒事,還是堅守本心為好。於是,李斯對趙高說:你回去吧,說我是奉先帝的命令行事,聽從聖上之安排,我自己有什麼可以考慮可以決定的呢?這裡可以看出,李斯可以算得上忠臣,即使明知道扶蘇繼位自己利益可能受影響,但也依舊不改初衷。

但趙高怎麼會肯這樣就回去,他繼續卯足了勁發揮他的雄辯之才!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這話是順著李斯的話進行反駁的,目的是說服李斯接受:效忠聖上並不需要完全按照聖上的意思辦,而應以天下蒼生為要。

緊接著,見李斯似有所動,趙高馬上拋出論證,證明天下的聖人都是善變的,他還把聖人會隨機應變,不拘泥於固有這個正理搬了出來,恰到好處的駁了李斯的忠臣論。這話連起來說就是告訴李斯:篡改遺詔並非背叛秦始皇。

李斯馬上反駁說:篡改遺詔的貌似都沒好下場!趙高大喜,這說明李斯此時已經心動了,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說服李斯:篡改遺詔也不會沒有好下場。

趙高說道:“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這話就相當有水準了,趙高的意思非常明確:篡改遺詔有沒有不好下場不一定,但不篡改遺詔,卻絕對會“禍及子孫”!然後,趙高論證了篡改遺詔能得到的種種好處。

聽完後,李斯長嘆“嗟乎!獨遭亂世,既已不能死,安託命哉!”自此,李斯就已被趙高完全說服!活生生,趙高就把“黑”說成了“白”。這樣的口才,即使不是李斯,換成劉斯,周斯,結果也大約是一樣的!

所以,李斯最終捨棄扶蘇擁立胡亥,不是因為別的,而僅僅是因為趙高口才過人啊!大約,李斯最終死於趙高陰謀之下,也與趙高出眾的口才脫不了干係!看來,口才這東西,有時候比世間任何刀劍、謀略,都要重要啊!



記者李滿


扶蘇如果繼位,基本宣告李斯政治生命的徹底結束

這是一道選擇題——是天下百姓更為重要,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更為重要?

很可惜,李斯選擇了後者,因為在他決定跟胡亥、趙高同流合汙的那一刻,政治格局就已經形成了!

秦二世—趙高—李斯的三巨頭執政,就在嬴政死的那一刻開始生根發芽,他深知嬴政的選擇,而且他也明白,自己貴為丞相,如若想要顛覆趙高、胡亥並非難事,只是他沒有這個理由!

否則,他完全有能力扭轉乾坤,一舉擊潰胡亥和趙高。以丞相之名控制始皇帝親衛,將胡亥及趙高嚴密監視,隨後快馬加鞭告知扶蘇。或者,假意順從趙高秘密通知扶蘇引兵奪位,時機成熟之時,憑藉自己丞相之威望,號召天下人擁立扶蘇而非胡亥

這樣看來,勝算是很大的!畢竟扶蘇手裡有蒙恬,而蒙恬手裡有千軍萬馬!


政客李斯,終究沒有下定決心流芳千古

法家執行者李斯,是不會和有一定儒術薰陶的扶蘇成為盟友的,而且蒙恬這一類的開國功臣又不會成為自己人。所以,他選擇了看似“可靠”實則危險的盟友。他相信自己一生投機,此次也不會賠本的,可惜這一次不僅賠本,連命都陪上了!

李斯臨死前對兒子的那句話很經典

我還想和你牽著家裡的小黃狗,到蔡東門去打兔子,但是能夠實現嗎?

隨後即被腰斬並棄市的李斯,不知在他彌留之際是否後悔莫及,或者說,心思縝密的李斯為何落得如此下場?胡亥並不弱,只是對於權力的慾望並不高,但不代表他可以放任任何一家獨大,所以他需要作出制衡,以保證權力不傾斜向某個人

胡亥註定會選擇與趙高的同盟,因為內外之分,他斷然不會扶持李斯。但極度膨脹的趙高卻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而李斯也在這場博弈中,對於趙高的政治水平過分的相信

因為李斯的兒子駐守東方重鎮(河南一線),而大將章邯也是他的人,這二人是李斯的免死金牌,可李斯就是聰明過頭,他認為趙高是斷然不敢將其一鍋端的,畢竟投鼠忌器,如若李斯一死,無論是兒子或是親信,都不能允許這種狀況出現,國內大亂的情況下,東方門戶將徹底洞開,結果不言而喻

是天意還是發展的必然——陳勝們的失敗讓趙高鋌而走險

此時陳勝吳廣起義已經如火如荼,讓秦朝開始有了危機感。而項梁同志也一度也風光無限,大有重展六國雄風的勢頭。這樣來說,李斯應該會比較安全,畢竟外患尚未解決就自相殘殺的結果,趙高是知道的

或許是天意不可違,李斯註定要接受宿命的安排。項梁、陳勝的相繼被滅,讓趙高誤以為已經高振無憂,無需再擔憂東方邊關。或者說他已經等不及了,權力的慾望已經讓他失去了理智!無論是何種原因,趙高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一種最危險的方式,對李斯開刀!伴隨著權力的失衡和大亂的局勢,支持不住的趙高又以謀害秦二世的方法,來試圖挽救危局。隨後,子嬰設計誅殺趙高,結束了三巨頭統治的時代

只是為時已晚,秦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階段,面臨滅亡。其實在李斯被清算的那一刻,秦朝就已經走上滅亡之路

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的風光半世

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的李斯,早年是為郡縣小吏,學成入秦後,拜入呂不韋門下。隨後輔佐秦王嬴政滅六國,成就帝業

主張焚書坑儒,加強中央集權;參與制定律法、統一度量衡、以及小篆的敲定,李斯都盡心竭力,並作出卓越貢獻。李斯的政治主張,為中國及世界的政治制度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借鑑,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基礎

作為帝國宰相,李斯的前半生堪稱是風光無限。而品嚐了權力滋味後的李斯,更是不願意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成果。這也就是說,他為何會在扶蘇和胡亥的選擇題中,做出了“愚蠢”的選擇!

他為了自己的權力,放棄了對國家、對嬴政的忠誠。捫心有愧的李斯,試圖挽救危局,去改變由胡亥即位後的政治變化,可惜他遇到了趙高這樣的對手,不講道理、水平一般的趙高,硬是把帝國宰相李斯給解決了,用一種最決絕的方式,去敲響了秦帝國的喪鐘!風光了大半輩子的李斯,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

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李斯選擇了走鋼絲。因為他深知,師從淳于越主張儒術的扶蘇上臺後,自己將不再是帝國的權力核心

為了自己的性命無憂,李斯計劃堪稱周詳,因為他深知,如若不想一起完蛋,那最好不要對自己動手(軍事重鎮在其子手中,重要將領也是自己的嫡系)

看似走過鋼絲橋,成功著陸的李斯,卻是大錯特錯。他面對的趙高,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惜一切的亡命之徒,哪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說損一千二又何妨?權力才是最重要的

機關算盡的李斯,雖然最後的下場是悲慘落幕,但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後悔!

因為,失去了政治生命的政客就像癮君子失去了海洛因——生不如死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因為李斯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貪圖權位。

李斯是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但是扶蘇卻一直主張懷柔,所以造成李斯與扶蘇關係一直比較緊張。

因為李斯和扶蘇關係緊張,也造成扶蘇和他老婆(李斯的女兒)關係緊張,扶蘇自結婚就沒碰過李斯的女兒,後來還是李斯的女兒和李斯斷絕關係,兩人關係才有所緩和。

趙高就是拿這一點說服的李斯,他說如果扶蘇當上皇帝,李斯的丞相之位必然不保,這也就是前面為什麼說李斯是個偽君子,他為了自己的權位,所以選擇與趙高合作。

這也是他為什麼扶持胡亥的原因。

以上回答參考電視劇《秦始皇》,如與史實不符,勿噴。


瓦窯堡的碳


李斯根本就不會選擇扶蘇。為什麼扶蘇會被派往北方,實際上是因為秦始皇放棄了他。對於當時的秦始皇來說,他最重大的對手是各地的諸侯和貴族勢力的殘餘。所以秦始皇真正想推行的是郡縣制,而不是維持封建制。當時扶蘇所希望支持的是封建儒家思想,而不是後來董仲舒時代的王朝儒家思想。為什麼扶蘇接到命令後就選擇自殺,因為他已經默認他被他父親放棄的事實了。

——李斯


在筆者看來,李斯並不知道誰會獲得繼位,而真正知道的人是趙高,因為趙高是宦官,也就是當時秦始皇的秘書。那麼繼位的人肯定既不是胡亥也不是扶蘇,而應該是當時咸陽城當中的某位公子。所以如果李斯知道繼位的人是咸陽城當中的人,那麼對於李斯來說就可以直接拿著奏摺或者遺詔去擁立新君了。趙高篡改遺詔,變為了扶蘇,這樣對於李斯來說,他和扶蘇的勢力有仇,也就是和蒙氏家族有仇。那麼他馬上選擇支持胡亥也就說得通了。

——扶蘇


並且你要了解到,秦國的君主繼位大多發生於政變或者強行繼位。所以胡亥的繼位方式並不會真正造成秦朝的衰敗。而是因為秦朝內部的制度無法保持更新和維持,所以他才無法繼續發展。也就是說,秦朝捅破了貴族的圈子。想要徹底郡縣化他們,六國貴族就必然造成後來的反抗。最終雙方爆發了激烈的衝突,而最終是先通過農民起義這個點先爆發,然後導致了天下大亂。

——胡亥


真的很博通專欄


也許正是因為李斯太聰明,他才選擇了“紈絝子弟”胡亥,而不是深得人心的公子扶蘇。《史記·李斯列傳》開篇便以倉鼠廁鼠之事表現了李斯的志向,他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即李斯有著強烈的向上爬的慾望。當他在荀子處學了帝王之術,辭別荀子的時候,又說道:“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對權力、富貴喲這麼大欲望的一個人,其控制慾勢必更強。所以,他選擇了更易於控制的胡亥當秦二世,而沒有選擇有能力、有主見並且深得人心的公子扶蘇。

大臣挑選皇帝的事在後世也屢見不鮮,最典型的可能就是陳平、周勃等人蕩平諸呂之後,最先組織各路諸侯起兵,在起兵過程中立功最大的齊王劉襄令人意外地被排出在皇位繼承人的候選人之中,反而是平時最低調的代王劉恆成了新皇帝。這不是因為劉襄不適合當皇帝,而是因為他太適合當皇帝了,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後,大臣們可能就沒有好日子了。畢竟皇帝的權利與大臣的權利本身就存在這衝突啊,此消才能彼長。

所以,公子扶蘇沒有被李斯和趙高選中,也是因為公子扶蘇太適合當秦國的皇帝了,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後,與他有過節的奸臣趙高肯定要被清算,而控制慾極強的李斯也會逐漸因皇權的限制而難以把自己的慾望發揮到極致。


國史通論


這個問題在北大校友捐贈的西漢竹簡裡已經有明確的回答了。

北大校友之前捐贈了一批西漢竹簡,其中一封竹簡叫《趙正書》,北大學者們對這封竹簡的評價——

《趙正書》……部分段落見於《史記》的《蒙恬列傳》、《李斯列傳》,但文句不盡相同,可能是司馬遷撰寫《史記》時的參考之一。書中對胡亥繼位以及秦始皇最後一次巡行路線、趙高之死等事的記載與《史記》不同,提供了西漢前期人講述秦末歷史的一個新文本。它不僅為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新認識,而且啟發我們思考漢代人的秦史觀,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很高的史料價值 。

另外,學者們在論文《北大藏西漢竹書〈趙正書〉概說》裡明確說明《趙正書》成書在漢武帝之前。我個人覺得《趙正書》關於秦始皇立儲的記載比《史記》更可信。畢竟,如果不把胡亥塑造成“暴君”,漢高祖劉邦豈不是從反抗胡亥暴政的英雄變成打劫趙氏江山的強盜了?

《趙正書》關於秦始皇立儲是這麼記載的——

昔者,秦王趙正出遊天下,環(還)至白(柏)人而病,病篤,喟然流涕長大(太)息,謂左右曰:“天命不可變於(歟)?吾未嘗病如此,悲□……”……而告之曰:“吾自視天命,年五十歲而死。吾行年十四而立,立卅七歲矣。吾當以今歲死,而不智(知)其月日,故出遊天下,欲以變氣易命,不可於(歟)?今病篤,幾死矣。其亟日夜揄(輸)趣(趨),至白泉之置,毋須後者。其謹微密之,毋令群臣智(知)病。”
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復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後不勝大臣之分(紛)爭,爭侵主。吾聞之:牛馬鬬,而閩(蚊)虻死其下;大臣爭,齎(齊)民古(苦)。衣(哀)令(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議所立。”


丞相臣斯昧死頓首言曰:“陛下萬歲之壽尚未央也。且斯非秦之產也,去故下秦,右主左親,非有強臣者也。竊善陛下高議,陛下幸以為糞土之臣,使教萬民,臣竊幸甚。臣謹奉法令,陰修甲兵,飭正(政)教,官鬬士,尊大臣,盈其爵祿。使秦並有天下,有其地,臣其王,名立於天下,執(勢)有周室之義,而王為天子。臣聞不仁者有所盡其財,毋勇者有所盡其死。臣竊幸甚,至死及身不足。然而見疑如此,臣等盡當僇(戮)死,以報於天下者也。”
趙正流涕而謂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議所立。”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
王曰:“可。”

從《趙正書》這段記載看,首先秦始皇本人壓根就沒有考慮過扶蘇,不然也不會說“不奈吾子之孤弱”這種話;而且秦始皇臨死還對李斯等大臣進行敲打,擔心他們在自己死後違背自己的意願,立他不喜歡的人做繼承人。如果秦始皇準備立扶蘇的話,絕對不會用這些話敲打李斯這些大臣。

而從秦始皇遺言看,他也是有意逼著李斯等這些大臣在他面前表態,而李斯顯然是聽出了秦始皇的弦外之音,所以李斯和馮去疾當即表示應該立胡亥為繼承人。

而當李斯等人表態後,秦始皇也沒有在囉嗦,直接就認可了。

顯然從《趙正書》記載看,胡亥就是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李斯只是託孤大臣之一,他作為非秦人出身的大臣,不敢也沒有條件違背秦始皇的意願,去改立公子扶蘇。


蘭臺


趙高說動李斯的一個理由,就是扶蘇上臺會重用蒙恬而不是李斯。從功利主義角度看,扶持秦二世對李斯最有利。秦朝不講道德,講功利。通過趨利避害讓老百姓懂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而作為法家功利學說的代表李斯自然而然的會以自身榮衰為出發點考慮問題,而不是什麼誰英明誰昏庸。對自身有利才是第一位的。李斯早年在楚國當小吏時,看到老鼠生活在廁所中,老鼠看到人和狗靠近,就表現得很驚恐。而在生活在糧倉裡的老鼠,每天吃得飽,即便有狗和人靠近也毫不害怕。李斯於是發出感嘆,人好比老鼠,賢與不肖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如何。可以看出,李斯並無顏回這般居窮巷而不改其樂色的超高境界。也沒什麼道德水準與道德負擔。身居高位就是賢達,身處卑位就是不肖,是李斯的信條。


1成亮1


李斯在中國歷史上,在整個秦帝國裡,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秦朝沒有文學,唯一的一篇就是李斯的《諫逐客書》,一篇就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李斯)

他是傑出的書法家,由他寫的《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書法石刻名垂千古。

最了不起的是他的政治才幹。他不但在秦朝統一過程中,派間諜去各國離間六國君臣的關係,以實現各個擊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李斯在秦朝統一後,做了幾件卓有成效造福千古的事情: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實施郡縣制。

如果沒有統一文字和度量衡,那中國就會出現數種語言文字,只要文字語言還是各用各的,那就相當於還是不同的國家,就像當下的歐洲一樣。就算強迫把疆域統一在一起,國家遲早也要分裂。

如果沒有統一的車軌,勢必給出行帶來很大的麻煩。大家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車輪軌道不一樣,明顯是限制發展的。

(胡亥)

實施郡縣制。這一條尤其值得稱道。李斯的眼光是超前的,他能夠做到這一點,絕對是一個穿越性的人物。項羽建立西楚後,廢除了郡縣制,又改為分封制。很快,項羽就嚐到了苦果,國家分崩離析。劉邦建立漢朝以後,一半分封一般郡縣,但分封最後釀出七國之亂,直到漢武帝推恩令,才多少解除了苦果。

但是李斯的幾件惡行,卻又是非常明顯的。第一件是殺韓非。韓非本來是他的同學,其才華絲毫不亞於他。結果他慫恿秦始皇,以間諜罪把韓非殺掉。

第二件是焚書。作為一個大知識分子,自然知道書籍對於國家對民族的重要,他卻還建議秦始皇這樣做。

第三件,篡改聖旨。很顯然,他是明白秦始皇把一腔希望都寄託在扶蘇身上,派扶蘇去邊關鍛鍊,最後臨死前遺詔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但是他卻和趙高合謀,篡改聖旨,立紈絝子弟胡亥為皇帝,矯詔殺了扶蘇。

(趙高)

李斯為什麼會幹這三件惡行?說白了,他不外乎一個“私”字。因為怕韓非取代他的位置,不惜把黑手伸向自己的同學。他怕天下人提建議,改變他的那一套,才鼓動秦始皇對天下儒生方士下毒手。他怕扶蘇當皇帝后,自己不再被信任,所以才想扶持一個傀儡人物起來。

但是,李斯在用他的私心的時候,沒想到趙高的私心比他更重,惡毒比他更徹底,最後趙高用他對付韓非的辦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搞死了他。

李斯是一個悲劇,他所作所為,值得後世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