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她未能當選中科院院士,你怎麼看?

譚天論道


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其實科學院院士對於這樣的科學家而言只是褒獎。

科學院院士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2年前,當時顏寧落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當年她還遠赴普林斯頓任職。很多人說她是負氣離開。我覺得這是把顏寧想得太淺薄了。在科學界,更多人認得是成就,這就好比你知道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但是你都不一定搞得起他曾經當過哪個國家的科學院院士是一個道理。科學家以及他們的成就常常是超越世俗給予的各種頭銜而存在的,它們會成為人類文明史上極其重要的一筆。

所以,對於科學家而言,他們的終極目標其實是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對他們來說科學院院士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一定要保證自己的科研條件,有好的設備,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平臺。顏寧離開清華其實就和我們普通人換工作是一個道理,她只是想要換個環境,換個平臺。而恰恰同樣是她的母校的普林斯頓給她了這個機會。

而她這次能夠當選美國科學院院的院士,也不是她刻意追求,只是順其自然地拿到了。其實如果她一直在國內任職,那大中國科學院院士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畢竟是金子總會發光,總會有一些國家排著隊給這些成就斐然的科學家榮譽頭銜。所以,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大家也沒有必要亂猜。


鍾銘聊科學


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她未能當選中科院院士,你怎麼看?

2019年4月30日,顏寧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首先祝賀顏寧!至於顏寧未能當選中科院院士,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因為不清楚美國院士的具體評選流程及標準,也不好評判,但是作為一名理工科男,我還是喜歡從數據說:

截止2019年05月04日,美國總人口為326,766,748,美國科學院目前的院士數量將達到2347人,外籍院士487人。

中國人口總數為1,395,380,000,據2019年5月4日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780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48人,化學部126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47人,地學部128人,信息技術科學部94人,技術科學部137人;外籍院士88人。

根據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的人口總數是美國的4倍多,而科學院院士數量只有其1/3,就統計概率學而言,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難度是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難度的12倍以上。

當然抱著嚴謹的態度,當然不能僅僅以成為院士的難度來衡量一個國家科學院的整體水平。只有產出才是衡量一個團隊水平的唯一標準!目前我國發表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連續第八年排在世界第2位。截至2018年9月,中國高被引論文數為24825篇,佔世界總量的17.0%,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美國高被引論文數為72156篇,仍居第1位。中國熱點論文數為842篇,佔世界總量的27.6%,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美國熱點論文數為1629篇,仍居第1位。

對比上面的數據發現,中國科技產出數量:無論在中國高被引論文數還是熱點論文數確實比美國低,但是如果用中國高被引論文數或熱點論文數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之比同用美國高被引論文數或熱點論文數與美國科學院院士數量之比來做個對比發現,產出與院士是數量比,中國科學院院士還略微高於美國科學院院士,如果單純以論文數量來比,總體比較中國科學院院士含金量高於美國科學院院士!當然,說道這裡還是會有人噴我,說不能只比較數量,質量更重要!恕我直言,科學論文的質量,目前科學界比較統一的對比方法就是以被引用次數來判別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判別方法,完全可以拿出來討論,而不能僅僅根據國籍來判別,認為西方的就是高質量的,中國的就是低質量的,那我勸你出去看看。

最後要說一點,我知道這篇文章發出去,很多人會那諾貝爾獎來說事,說為什麼中國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比例那麼低,你還說中國科學院院士含金量高於美國科學院院士,不是胡說八道嗎?我只想說諾貝爾能把“和平獎”頒發給老和尚、美國黑人總統,有沒有問過那些在恐怖事件中死去的同胞的冤魂,有沒有考慮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幾百萬難民的感受?

我們知道“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今天我就狗尾續貂,再加一句“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家是有國界的,某些獎的評選是隻看國界的”!

最後謝謝大家,這裡是白說世界,用數學的思維,科學的方法跟大家一起對文化知識追本溯源。原創不易,如果大家對我的觀點有不同的想法,請在評論區留言交流;你若關注、我必回應,互關互動!


白說世界


很正常!

現代最大的利益集團國家體系要成為世界佼佼者,必須掌握頂級人才儲備。

米國上個世紀利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籠絡了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累積了巨大的人文儲備,各種生產方法的儲備讓米國,從軍事到經濟都領跑世界。

我國政治動盪管理混亂教育背停止,形成巨大的人才空缺期,40年前的改革讓中國快速與世界接軌,各種空缺在慢慢補齊,基礎薄弱,科技儲備薄弱,我國甚至沒有科技儲備模式。大學與企業也是改革後新生模式,都很窮,窮到沒有系統的圖書館。中國後生掌握世界前端的科研很難,都要走出去,去外國學習。管理者的戰略思維太遜色,太古板,讓中國學子不能得到應有的學位,只能感嘆我國體系的落後。

趕超世界!沒有真才實學那是妄想!我們的鄰居日本在這方面早我國發展200多年!在與西方侵略博弈,在近代從廢墟中崛起,一次次走向巔峰,其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儲備。

我國應該拋開官方建立科技獨立體系,在大學企業中建立科技儲備庫,儲備科技成功科技人才以及科技學術文本。

為以後市場需求提供第一支撐。


盈博天宇


若是一個美國人當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會很高興。

若是一箇中國人當了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會很生氣。

生氣的原因是很多很多。無外乎是讓人聽煩了的一些老調調。

比如說,由此可以證明美國好,有眼光。中國不好,沒眼光。

還有,說美國不好,中國不讓誰當院士,美國偏讓他當,噁心你中國。

再激烈一點,就該罵這個人不要臉,當什麼美國的院士,賣國。

我對上述幾種調調是煩了又煩。

我更感興趣的是,這個人為什麼被聘成了美國院士,她有什麼高見。

這才應該是我們的興趣點。

美國再混蛋,不會找一個二百五當院士吧。

我就納悶了,一些同胞的興趣點,怎麼那麼無聊。

什麼叫市儈,這就是市儈。

中國是文明古國,也是市儈大國。

市儈學大行其道,大得人心。

哪國燒了古蹟,誰得了諾貝爾獎,誰當了外國院士,都是市儈們發揮市儈作用的大好時機。

而且,市儈們的理論永遠是那幾個老調調。

無外乎別人都賣國,就他愛國。

即便當市儈,你也當出點水平來,說出點不一樣的調調來。

希望有人介紹一下這個中國籍的美國院士的“高見”。


呼籲法律


不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想說一下各個回覆中不滿中國的言論,中國是那裡對不起你們了嗎?回到八十年代,你們這些現在大放厥詞的人連飯特麼都吃不起,現在你們被餓著了麼?我就想不通了,當初鄧老他們那真是餓著肚子把原子彈搞出來的,為啥你們不想一下?咱也不能強求大家都像鄧老他們一樣偉大一樣牛逼,但是斷奶就罵娘,飯飽就掀鍋的事是人乾的?別特麼忘了,現在大多數在網上罵中國的你們特麼還是是中國人,國家有不好的地方,沒毛病!但是相比於九十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現在就特麼是天堂,六十七十年代的人用命奠定基礎,八十九十年代的人起早貪黑來發展,到了現在一個二個就要享福?沒享到福就是國家對不起你?那你們可以滾蛋,入美國國籍難但是放棄中國國籍應該還是很簡單的,你們為啥不滾啊!一群白眼狼


牛逼的名字不解釋


首先,祝賀顏寧!

科學家為人類造福,為改變世界而奮鬥。個人認為,在哪裡當選科學家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學家真是個科學家。至於為什麼在美國能當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當選?如果沒有其他更好的理由,我願意用下面的例子來說明。

據說,凡是在中國學車考不了駕照的,到美國輕鬆拿到。

據說,在中國考大學落榜的,到美國基本上能拿個研究生回家。

據說,在杭州買不起一套鋼需房,到美國可以輕鬆住別墅。

據說,在中國IPO過不了的,到納斯達克都能敲鐘。

據說,在中國想見市長一面很難,在美國想見總統很簡單。

據說,20年前,國人去一趟美國,祖宗八代引以為榮。20年後,飯後閒來去一趟喂喂鴿子…


傳媒人方哥


顏寧最近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在2017年她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也好,落選也罷,其實都算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對此事進行無端放大、惡意揣測,認為是美國的院士就應該是中國的院士,這才是不正常的。

落選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卻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顏寧不是第一個。在顏寧之前就有過多位,顏寧在普林斯頓的老師施一公就有過一模一樣的經歷,施一公回國後第一次參選中科院院士就是以失敗告終,之後施一公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施一公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後,國內有媒體曾連線美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的媒體官員,問:施一公之前落選中科院院士,但成為了美國的雙料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這是什麼原因?美國官員的回答是:這個問題需要去問中國科學院。美方的這個回答其實非常正常,並沒有暗指中國科學院存在問題,卻依然被國內一些人妄加揣測。

中國的院士評選需要候選人申報,而美國國家科學院不存在這樣的程序。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可以提名別人為院士候選人,提名後科學院會對被提名人進行仔細的審查。除此之外,美國國家科學院對被提名人的年齡沒有限制,而中國方面會對65歲以上的候選人有需要更多院士推薦的要求。另外,美國的院士只是一個榮譽,中國的院士頭銜雖然也號稱只是榮譽,卻能夠與各方面的利益有很大的關聯。中國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不同入會流程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在這裡當選,在那裡落選,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其中或許有制度方面的缺陷,但憑顏寧的經歷不能說明美國的入會標準比中國的好。


刁博


我們不能一看到院士就覺得為啥別人評她為院士,而國內就不評她為院士就感覺我們埋沒了人才,不重視人才。這是沒有可比性的東西,因為兩國院士的評判標準肯定是不一樣的。

你想一想美國只有3億人口,卻有將近3000個院士,中國人口13億院士數量卻不到800個。中國院士評判中有條標準:“應特別考慮對國家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做出突出貢獻的的人”,每年院士只有不到60個名額,所以對中國人來說中科院含金量是遠高於美國科學院的。

當然為了完善國內人才培養體系,在國內對人才的評定不僅有院士,還有長江學者、百人計劃、優青傑青、國家千人計劃、省千人計劃等等,形成一種梯度式、橫向式的人才標準。

雖然顏寧不是中科院院士,但她是長江學者,僅次於院士的人才稱謂,被稱為院士候選庫,而且其本人在2017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二輪候選人。即使在清華長江學者也是屬於頂級科學家稱謂了。人才並沒有沒漠視,沒有被埋沒。


有初有終


我個人覺得,現在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看法,都帶點怨氣,我覺得沒有必要把這事看的很重。沒有當選院士,那肯定有那方面不足,難道外國的院士就一定比中國的強嗎,也沒有必要對這事小題大作。你選擇去美國是你的事,你獲得院士是你努力的結果,恭喜你。科學沒有國界,但掌握科學的人是有國界的,你只要不做危害祖國利益的事,我想大多數人還是對你是抱有友好的態度的。我們是禮儀之邦,是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歷史的民族,授著儒家文化思想的薰陶,懂得尊老愛幼,謙虛是我們的美德,無論身在何處始終不要忘記自己根在那裡,要懂得感恩。在你出國留學之前,培養你的畢竟是你的母校。成才了長大了,始終不要忘記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是誰培養了你。只要你抱著一個良好的心態,我想你的母校也會為你敢到高興,為你祝福的。


小子專制不服


讓我更深層次理解了什麼是“公平公正”和“尊重科學”。

崇尚戲子比崇尚科學熱烈,崇尚金錢比崇尚德善熱烈,崇高不勞而獲比崇尚勞動熱烈,相信有錢能辦的事不是事,不相信客觀事實真相……

我生活在最底層,體驗和看慣了太多的“不正常”的常事,除去無奈、悲哀、苦笑之外,沒有任何辦法。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努力去適應不了的去適應,還能如何?

沒有科學就不會有創新,沒有創新一個國家就沒了希望,沒有希望的民族就會充滿怨恨……還有“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一樣,我期待我的祖國,全國人民一道做新時代追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