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瓷器你了解吗?

胡帅波


官瓷是中国陶瓷艺术高超技艺的标志,其中,宋代的官窑瓷器在陶瓷史上的地位也是后世难以企及的。宋代的官窑瓷器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虽然宋代瓷器中官窑瓷器只占极少数,但是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1:宋 汝官釉琮式洗;成交价:RMB  49,450,000;尺寸:高180px;口径220.00000000000003px;底径325px;成交时间:2016-10-25;拍卖公司: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宋代有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其中“汝、官、哥、钧”为官窑,“定”为民窑。官窑与民窑在经营性质上是有根本差别的,“民窑”属于生产性商品,如北方的磁州窑,南方的景德镇窑等,可以相互模仿和竞争,故能迅速发展成各种瓷窑系统;但是,“官窑”属于非商品性的保守生产,不能有创新和个性化制作,需要根据宫中要求来烧制与停工,所以很难形成系统。

图2:宋 汝窑葵口洗;成交价:RMB  34,880,000;尺寸:高127.49999999999999px;直径330px;成交时间:2018-09-29;拍卖公司:英国皇室贵族拍卖有限公司。

为了满足宫廷的需求,宋代官窑瓷器的烧制,需经过严格地挑选,优良者送入宫中,次品打碎集中掩埋,以防残片流散。所以,宋代官窑瓷器对制作流程、工艺、保密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图3:宋 汝窑赏瓶;成交价:RMB  29,187,000;尺寸:高480px;口径140px;成交时间:2016-06-12;拍卖公司: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宋汴京官窑的青瓷,在工艺、釉色和形态上都与汝窑有相似之处,釉色有淡青色、粉青色、灰青色多种色调,釉质莹亮润泽,满釉裹足支烧。

图4:宋 哥釉四方瓶;成交价:RMB  30,555,000;尺寸:高882.4999999999999px;成交时间:2017-07-05;拍卖公司:中国艺海展览拍卖有限公司。

南宋官窑是北宋汴京官窑的延续,南宋早期的青瓷产品,为薄胎薄釉青瓷,胎薄质细,釉色以粉青色为主,兼具青灰色、青黄色和炒米黄等色调;南宋后期的官窑青瓷追求玉石质感,所以采用厚釉工艺,制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质如玉石般的晶莹润泽,尤为奇妙。

图5:宋 官窑天青釉双耳瓶;成交价:RMB  22,683,750;尺寸:高585px;直径250px;BD175px;成交时间:2013-10-27;拍卖公司: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如今,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这和当时宋代官窑瓷器私密性生产有很大关系,所以导致了流传下来的珍品稀少,较多的都是仿制品。因此,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宋代官窑瓷器的特点,以便大家能更好地辨别。

图6:宋 哥窑梅花洗;成交价:RMB  20,203,775;尺寸:高362.5px;直径262.5px;成交时间:2010-12-30;拍卖公司: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在釉质方面,宋代官窑瓷器釉质厚重,光彩油酥,有玉质手感。釉下的气泡大而亮,并密集累积;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居多;清雍的仿宋官窑瓷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有的釉色接近亮白色,与青色相差甚远。

图7:宋 定窑紫釉修内司御用款御题凤首壶;成交价:RMB  5,333,600;尺寸:高600px;成交时间:2018-12-01;拍卖公司: 艺流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

在纹片方面,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大开片纹痕长而壮,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居多。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图8:宋 钧窑双耳罐;成交价:RMB  9,573,120;尺寸:直径187.5px;高400px;成交时间:2018-01-17;拍卖公司:香港荣盛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在底足方面,宋代官窑瓷器有和足根露胎垫烧和满釉裹足支烧两种,前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较粗糙,底部无款识,后者器底有支钉痕。

“芝麻开门收藏网”专注古玩收藏鉴定估价,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意见!


芝麻开门收藏


宋官瓷不应与宋代五大名瓷等同。根据冯先铭先生的[中国陶瓷]中的定义,北宋汴京官窑和南宋修内司与郊坛下官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宋代官窑,在传统的宋瓷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中排第二,是五大名瓷之一,而非全部。因此,不应以明清官窑瓷器的概念套用宋瓷,此官窑非彼官窑也。

虽然其他宋瓷,特别是汝瓷,也由官府烧制,或作为贡品而官用,但不宜通用宋官之名,以免混淆。此外,宋瓷带款者,极为罕见,有款的多为近仿,不可不防。

汴京官窑瓷器仅在北宋时期烧制,南宋时已见诸于文献记载。窑址应是在汴京附近,由于黄河多次泛滥而埋在泥沙之下。重新发现其窑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南宋官窑,又分郊坛下及修内司,后者窑址已在杭州郊外老虎山发现。与北宋官窑不同,南宋官紫口铁足,胎土不同。

存世宋官瓷多为故官旧藏,现为两岸故宫博物院藏品,民间偶有所见。主要特征是单色釉,天青、米黄等,大开片,没有金丝铁线。

二十世纪初修建京汉铁路时曾发现一批宋官瓷器。当时市场上突然出现久不见踪迹的宋官瓷,大多数人以为是日本人的仿制品,未予以重视,导致这批官瓷大部分流向欧美。这恐怕是日本人在搶夺中国古董上唯一输给欧美的一次。这批瓷器大多经伦敦的几个知名古董商,包括日商龙繭堂,在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年代流入欧美私人藏家之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近年来偶然在拍卖市场上得见。这批官瓷,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

元、明时均有仿制宋官瓷的,与真正宋官有时很难鉴别,故传承有序成为一个鉴识标准。以下几件有南宋官瓷特征的传承有序的藏品就反映出这个问题,即使顶级大拍行的专家,在断代上也留有余地。第一件为上个月纽约苏富比拍品,标为宋至明,成交价35万美元,第二件为佳士得拍品,标为宋/元,成交价1.5万(这件上手时手感明显重,元的可能性大,反映在成交价上)。其余几件均由拍卖得来,六、七十年前的记录均定为宋。但断代也有一定空间,最后一件是明或以前的。











卓然堂


宋代官窑器: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基本上,收藏爱好者都认可,可是,也有一些争论不休,比如说,柴窑:柴窑特指柴世宗瓷器,有传说无实器,民间所收藏的,也不备人认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古代的瓷器,都是用柴火烧造,都叫柴窑,两个"柴"指的不是一码事。再比如说,汝窑:数量很少,很少有人上手,但是民间藏友有很多,有的说汝窑是官窑,现在又有专家说有临汝窑。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我有我的看法,我觉得汝瓷,也分官窑和民窑,因为我也上手过汝窑官窑瓷器,有落款,并写有产地青凉寺。再说官窑,哥窑:有人说官哥不分,窑址到现在都搞不清,我个人觉得官窑哥窑可能有某种联系,但是,官窑与哥窑分旳很清楚,官窑有官款,有的还有,宋徽宗的金体字。本身官窑与哥窑,开片也分的很清楚。总之有很多窑口,专家藏家争论不休,有待遇最后的总结,我觉得还是要以实物为证。谢谢大家,共同学习,个人平论意见,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