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要去嵩山封禅,而不去泰山封禅呢?

据史料记载,自从盘古到至今,凡是帝王兴起,或改朝换代之后,或民富国强之时,天下太平之日,都要到泰山大搞封禅活动。他们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首,地出东方,东方为木,木系万物之始。从三皇五帝到伏羲神农,从秦皇汉武到唐高宗之时,都到泰山封禅,这是传统之习,历史之规。就连武则天本人也曾随高宗而来泰山封禅。唯有武则天执政后提出要到嵩山封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武则天认为: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天地人合的象征,日月当空是权力集中的体现。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核心,核心为轴,轴为帅也,就是说我是圣母,是国君,是一朝之主,如同嵩山一样,是滋润万物之地,赋予万物之本的主宰者。在她这种以我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下制封嵩山为神岳,尊岳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

武则天为什么要去嵩山封禅,而不去泰山封禅呢?

登封元年(公元696年)腊月,武则天登上嵩山,封太室、禅少室,改汉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表示她登封嵩岳,大功“告成”。在这次封禅中,她还给嵩岳神晋了级,嵩岳神以前称“天中王”,她改封为“天中皇帝”,岳神的配偶灵妃,改封为“天中皇后”。同时自己还自撰了一篇自我歌颂的《升中述志碑》文,刻碑立于嵩山之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