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什麼要去嵩山封禪,而不去泰山封禪呢?

據史料記載,自從盤古到至今,凡是帝王興起,或改朝換代之後,或民富國強之時,天下太平之日,都要到泰山大搞封禪活動。他們認為泰山是五嶽之首,地出東方,東方為木,木系萬物之始。從三皇五帝到伏羲神農,從秦皇漢武到唐高宗之時,都到泰山封禪,這是傳統之習,歷史之規。就連武則天本人也曾隨高宗而來泰山封禪。唯有武則天執政後提出要到嵩山封禪,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武則天認為:嵩山位於五嶽之中,“中”是天地人合的象徵,日月當空是權力集中的體現。嵩山位於五嶽之中,“中”是核心,核心為軸,軸為帥也,就是說我是聖母,是國君,是一朝之主,如同嵩山一樣,是滋潤萬物之地,賦予萬物之本的主宰者。在她這種以我為中心思想的指導下,下制封嵩山為神嶽,尊嶽神為天中王,夫人為靈妃。

武則天為什麼要去嵩山封禪,而不去泰山封禪呢?

登封元年(公元696年)臘月,武則天登上嵩山,封太室、禪少室,改漢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表示她登封嵩嶽,大功“告成”。在這次封禪中,她還給嵩嶽神晉了級,嵩嶽神以前稱“天中王”,她改封為“天中皇帝”,嶽神的配偶靈妃,改封為“天中皇后”。同時自己還自撰了一篇自我歌頌的《升中述志碑》文,刻碑立於嵩山之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