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其中一个

海叔说春秋

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情的时候,都用了非常简短的话语,不同于现代社会,当时的文字简洁干练,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就能完全将事情的原委说清楚,甚至还包含了在看待这件事情时,记录的人所持有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武圣关羽就非常喜欢读春秋,也在春秋的故事中悟出了很多的东西,就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记录非常简练,需要后人慢慢的揣摩与解读。

有这样几件事情可以充分体现出春秋故事的微言大义。第一件事情是较为经典的“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故事,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其中一个

郑庄公姬寤生

这里的郑伯指的是郑庄公姬寤生。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姬掘突,是周幽王的堂弟。提到周幽王,就必然会提到犬戎入侵,在这场保卫周王室的战争中,姬掘突表现突出,与其他几个诸侯国共同抵御了犬戎,得到了周王室的褒奖,同时也得到了申国国君的青睐,将女儿嫁给了姬掘突,这个女儿就是后来的武姜。成婚后不久,武姜和姬掘突就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姬寤生。但是姬寤生这个名字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不是很好,因为寤生也有难产的意思,武姜在生姬寤生的时候,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也或者是觉得姬寤生的出生并不是很好,所以在取名字的时候,就取成了姬寤生,用来说明当时武姜生下姬寤生是有点不情愿的,这也是故事的导火索,在姬寤生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里面,武姜都不是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而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自己的二儿子段身上。

春秋故事,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其中一个

武姜

段的出生很顺利,没有让武姜受到什么痛苦,而且段在小时候就长得很好看,所以武姜的注意力就慢慢的转向了自己的小儿子段,母爱也就更多时候放在了段这里。这样偏颇的事情并没有随着他们的成长而消逝,反而越来越严重。武姜很想将郑国的一切给段,就经常在郑武公的耳边叨叨,想尽一切办法为段争取更多,甚至要郑武公将未来的君主位置给段而不是寤生。郑武公一直比较清醒,以不和传统为由拒绝了,死后也将君主的位置传给了寤生。而武姜却不依不饶,缠着自己的大儿子寤生要将制地封给段,不过制地位置非同一般,制地也就是后来的虎牢关位置,要是将制地给了段,段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为所欲为,就算是姬寤生到时候想要讨伐也不一定能够胜利,所以寤生拒绝了,但是却将京邑给了段。而后段在京邑培植势力,同时也紧密联系武姜,让武姜作为内应,意图夺取郑国国都,把持整个郑国。

春秋故事,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其中一个

掘地见母

当然,段失败了,而这失败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因为太过想要夺得郑国的权力,有一部分是武姜的溺爱,从小到大,武姜都将所有能够争取到的利益放在了段这里,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姬寤生,作为哥哥,从一开始就在布局,到二十几年后的段的反叛,姬寤生都没有制止段的行为,而是继续放纵,直到有一天有了充分的理由,才将段击败、击溃,一忍二十几年,姬寤生的忍耐力也是够强的。

所以春秋在记录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用了短短几个字“郑伯克段于鄢”,不称姬寤生为郑庄公是因为对寤生不作为的讽刺,克是因为寤生与段虽为君臣,但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郑国的两个国君,而段也并没有在这场战斗中死掉,而是逃走了,由此可见春秋的微言大义中文字的简练与直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