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今日科技資訊

1、重磅!華為巴龍5000基帶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2、小米AIoT戰略底氣十足:全球AI專利排在第11名

3、江西省出臺5G發展規劃:2023年全省5G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4、上海交大破解“量子通信”作者有潘建偉學生

5、雲米科技發佈“航天動力級”AI油煙機AirBot

6、菜鳥驛站智能櫃全面開啟“刷臉取件”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重磅!華為巴龍5000基帶

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華為、安立兩家公司聯合宣佈,在5G一致性測試上的合作聯調取得重要進展,華為巴龍5000 5G基帶使用安立的一致性測試系統,在業內率先完成了NSA非獨立組網模式、SA獨立組網模式下一致性測試用例的調試。

這標誌著,5G SA模式的整體進度大大加快,進一步縮小了與NSA模式的差距,對SA模式縮短開發週期、儘快實現試商用有重要意義。

巴龍5000是業界標杆的5G多模基帶,在全球率先同步支持SA、NSA組網方式,單芯片支

持2G/3G/4G/5G網絡制式,Sub-6GHz頻段下載速度最快達到4.6Gbps,是業界平均水平的2倍,而在毫米波頻段最快達到6.5Gbps,如果疊加LTE雙連接的話則最快達到7.5Gbps,是4G LTE可體驗速率的10倍。

根據華為的實際測試,在現有條件下,巴龍5000設備的峰值下載速率可以達到3.29Gbps,平均速率3.22Gbps,也就是大約400MB/s,三秒鐘就能下載超過1GB的高清視頻,實時看8K超清視頻也不會卡。

巴龍5000還全球率先支持Sub-6G 100MHz*2CC帶寬,滿足運營商多種組網需求,實現頻譜資源利用最大化,並且業內首次支持NR TDD和FDD全頻譜,可有效利用頻段資源。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立公司的ME7873NR在GCF(全球認證論壇)已經註冊為TP250平臺號的5G NR射頻/RRM測試平臺,並在2019年1月的CAG會議上獲得了全球首批5GNR Sub-6GHz NSA一致性測試的GCF認可。在未來贏得SA獨立組網與毫米波頻段認證將在5G早期商業部署中發揮關鍵作用。

5G NR射頻一致性測試系統ME7873NR是執行3GPP TS38.521/TS38.533定義的5G NR射頻/RRM測試的自動化系統,支持5G NR SA、NSA模式,與安立的5G OTA暗室(CATR)配合可覆蓋所有5G頻段,包括Sub-6GHz和毫米波頻段。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小米AIoT戰略底氣十足

:全球AI專利排在第11名

小米集團副總裁、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援引了日經中文網公佈的全球15家AI申請專利的企業名單,他喜氣洋洋的表示:“小米在AI上的投入巨大,專利數從去年的排名85升到了現在的11。”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小米的AI專利申請數量名列前茅,也讓小米堅定不移的執行AIoT戰略提供了底氣。

什麼是AIoT?雷軍表示,對外我們講的是AI+IoT,即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

眾所周知,小米在IoT領域具體領先的優勢,在去年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雷軍透露,小米 IoT 消費級物聯網連接設備數已經達 1.32 億臺(不含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支持超過 2000 款設備,擁有 5 臺以上小米 IoT 設備的用戶近 198 萬。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但是在AI領域,除了已知小米AI 智能語音助理小愛同學的月活躍用戶超過了 3400 萬這一數據之外,似乎小米在該領域的優勢並不是很明顯,畢竟中國人口數量太多,哪個手機大廠商稍微一發力,也能達到那個水平,小米的AIoT戰略變得不穩固起來。

然而在今天的AI專利排行榜上,小米躍居全球第十一名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即使沒有國家電網、百度高,但是在中國手機廠商中卻排在第一名,也就意味著小米在AI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也難怪小米雷軍敢在年會上稱要在AIoT領域5年投入超過100億。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江西省出臺5G發展規劃

:2023年全省5G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e公司訊,近日,江西省制定了5G發展規劃(2019-2023年)。規劃要求重點落實以“6431”為核心的5G發展總體佈局,即:推進5G與VR、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和智慧醫療6大類融合應用。到2020年,5G商用步伐走在全國前列,力爭將贛江新區核心功能區打造成為全國5G網絡建設的標杆,基本實現全省重點區域和重點應用場景5G網絡覆蓋。到2023年全省5G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上海交大破解“量子通信”

作者有潘建偉學生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近日,一篇在預印本arXiv上發表的文章顯示,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經過研究和試驗,成功發現目前被讚譽為“幾乎不可破譯”、廣泛應用在量子通信中的QKD量子密鑰分發方法並不完美,存在理論上的可攻擊漏洞,他們將具有不同種子頻率的光子注入激光腔來改變激光頻率的方法,進而觀察注入光子的半導體激光器的動態,最終居然獲得高達60%的信息盜取成功率。這一結果(如果屬實)或將量子通信幾近完美的安全可靠性“拉下神壇”。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雲米科技發佈“航天動力級”

AI油煙機AirBot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3月13日晚,互聯網家電品牌“雲米”發佈了新款產品AI油煙機AirBot等近60款新品。其中,AirBot從航天發動機的空氣動力學獲得靈感,研發出空旋離心裝置、搭載AI圖像識別技術,能夠實現23m³/min的強勁吸力,將99.9%的油煙分離。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菜鳥驛站智能櫃

全面開啟“刷臉取件”

華為率先完成5G射頻一致性測試

從昨日開始,國內所有帶攝像頭的菜鳥驛站智能櫃均已經開通刷臉取件功能,消費者可以在櫃子上自主選擇、授權,使用刷臉取件功能。據悉,菜鳥智能櫃已覆蓋北上廣深杭等大中城市。

除刷臉取件外,菜鳥驛站智能櫃還在業內率先把選擇權還給用戶,用戶通過在智能櫃、客服或者手機淘寶菜鳥驛站官方號等方式進行自主設置功能,如果不同意將包裹存放櫃子,快遞員將無法打開櫃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