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有可能改變人生的軌跡。即便微不足道,改變就是改變”

很多書,看上去無用,它們卻在不知不覺之中,浸透你的靈魂。很多人,渴望獲得知識,卻又急功近利,希望快速獲得它們,殊不知,很多東西是潛移默化的。就像有些書,即使晦澀、難懂,讀過後似乎“無用”,卻在關鍵時刻給予你無窮的力量。

《想要守護書的貓》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男孩和祖父相依為命。祖父經營了一家古老的書店,賣得全是年代久遠的經典書籍。可是,有一天,祖父心肌梗塞陡然離世,男孩傷心之餘決定賣掉這件古老的書店,不再觸景生情。

就在這時,一隻虎斑貓闖入男孩的生活,從此男孩經歷許多迷宮,開啟瞭解救書籍的奇幻之旅。這些迷宮中的人們內心深處都熱愛書籍,卻對閱讀有著錯誤的認知。男孩需要說服他們,才能將書籍真正解救出來。在辯論中,男孩逐漸發現,祖父的陪伴,看似微小,卻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最後一道迷宮,竟然讓男孩自己改變了主意,最終留在了書店。

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在讀完這本小說以後,你會忍不住開始思索起閱讀這件事情。實際上,很多人的內心深處都熱愛閱讀,只是他們用錯了方法。就像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匆忙之間讀了大量書籍,很多人盲目地追求閱讀的數量,書中那些碎片化信息,盲目地追求寫文章賺取的快速財富,卻沒有真正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經典書籍的魅力。閱讀,在很多人看來,越來越功利化,又有多少人願意真正靜下心來閱讀一本看似無用的經典呢?

在讀完《想要守護書的貓》以後,我不禁開始思考閱讀的真正作用。故事中,男孩解救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現實中經常能見到的許多人的縮影,他們都被這些錯誤的閱讀方式所蠱惑。如果我們在現實中遇到類似情況,沒有足夠的智慧眼光去辨別,很容易像虎斑貓說的那樣,永遠困在迷宮裡,再也出不來。

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閱讀誤區一:盲目追求閱讀數量、讀完一遍就將書籍束之高閣

有些人的閱讀速度驚人,他們將大多數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讀書這件事情上。然而,他們只顧著讀書,卻忽略了生活。

為了儘可能閱讀大多數書籍,他們不停地在閱讀未曾讀過的書籍,閱讀完畢就擱置一旁不再翻閱。

乍看上去,他似乎讀了很多書。實際上,他在閱讀過程中缺乏深度的思考,只是以閱讀量取勝。他們卻並非知識的主人,反而被知識囚禁了起來。

《想要守護書的貓》裡也有這樣一位學者,他每個月都要讀完100本書,家裡滿滿的書架上都擺滿了書籍。他記憶力也是好得驚人。當書中的主角,也就是那個男孩問他書中的內容,他也能流暢的講述出來。至今,他已經讀完了五萬七千多本書。

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可是,過於專注閱讀量,卻忽略了讀書本身的意義。這些只讀過一遍就被亂七八糟放在旁邊的書籍,只是在充門面罷了。

知識的真實意義是什麼?它們需要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讀書在於深度思考,閱讀的價值不在於讀了多少,而在於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使用。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也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腳下的路還需要自己行走。畢竟,書籍,也無法替代你獨自行走的人生路。

我們在閱讀書籍的時候,需要結合生活的實踐,加入一些思考和感悟。不妨在閱讀的過程中速度,多留出一些時間留給生活,結合讀過的知識進行思考。

書籍,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是工具,人生的主人永遠是每個人自己。

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閱讀誤區二:高效率閱讀,提煉書籍核心精髓,分享碎片化信息

現代社會,每個人經歷了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真正閱讀的時間非常有限。很多人想讀更多的書,不得不希望通過更為便捷的方式進行閱讀。如何做才能有效率呢?網絡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捷。

可是,通過碎片化的閱讀,真正能取代閱讀嗎?在《想要守護書的貓》中,作者對刻意分享碎片化知識的行為進行了批判。

就在第二個迷宮裡,男孩一行人來到了閱讀研究所,研究所裡每個人都認真學習《完全嶄新的讀書法推薦》。研究所裡的人們忙忙碌碌,所有人都是各領域的“專家”。

男孩一行來到所長室,所長介紹了他最新研究的閱讀“秘籍”。所謂“秘籍”就是提煉一句話精髓,加上快速閱讀。通過這種方法,研究所的人們就能將一本厚厚的名著,迅速濃縮成一分鐘的概要,將最有價值的內容展示給讀者。

故事中的閱讀研究所的所長也非常有意思。他一邊拿著剪刀,將書籍剪得支離破碎,一邊開著老式留聲機,聽著古典音樂。他對閱讀說得頭頭是道,除了男孩以外的其他人都早已經被他說服了。

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現在的網絡上流行一種高效率讀書法,就像迷宮裡剪書者,大家用類似的方法高效率讀著各種各樣的書籍。 可是,一本書是立體的,內容遠遠比提煉出的精髓多出許多。

讀書的過程就像登山,攀登本身充滿樂趣,會使你身處深山中,看到更多的風景。也許就在咫尺之遙,峰迴路轉,你就會發現山間的風景變幻無常,感受到它的奇、險。

速讀的方法雖然高效,可是,帶著目的閱讀的方法,就像坐著纜車直登雲峰,你必然會錯過山中央的許多景象。在閱讀的過程中,你需要放慢步伐,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其中的細節,便會有著不一樣的收穫。

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閱讀誤區三:盲目迎合大眾的喜好,眼光流落於世俗

假如,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喜愛讀書,是否所有人都需要放下晦澀,迎合他們的喜愛?如果,你是讀者,是否需要閱讀那些周圍人喜愛的通俗讀物,這樣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才能更容易融入群體?如果你是作者,是否也要放棄自己的風格,專門閱讀市面上流行的通俗讀物,模仿它們的內容去寫作?放棄內心深處的經典,迎合普通讀者的品味?

很多文字,絕非高雅與經典,卻恰恰是最暢銷的。原因不在於內涵,而在於讀者的喜愛。這些書籍內容通俗易懂,讀起來使人感到刺激,提煉出來有價值的內容卻十分稀少。人們在讀了之後,沒有太多收穫,只能獲得一時間的快感。可是,偏偏就容易使人們沉迷其中。

這樣的書籍,是否值得花大量時間閱讀嗎?

閱讀這些文章,也許能獲得一時間的快感,也會讓你在人群中變得有趣。可是,真正能浸入靈魂,對生活有用的內容卻幾乎沒有。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自己閱讀讀完類似文章以後,卻絲毫沒有收穫。就好比看了一部肥皂劇,劇情結束了,也就過去了,然後你就會忍不住追隨下一部肥皂劇。

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一本好書必然是能夠使人讀完有所收穫的。流傳成百上千年的經典,必然有它的價值。閱讀一本好書,能豐盈整個人生,閱讀一本貧瘠的書,只能使人變得貧瘠。董卿創辦了《朗讀者》瞬間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由此可見,很多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閱讀經典。

如果,你不停地迎合暢銷和通俗,忽略了經典的價值,你只會漸漸變得和那些書籍一樣通俗,缺乏深度的思考。經典書籍讀起來雖然耗時,卻值得你真正靜下心來反覆閱讀。

閱讀不在於數量與所謂的效率,而在真正靜下心來品味書中的人生。它會帶給你生活中的某種感悟,使你的思考變得富有深度,也會給你某種力量,在危急時刻意外拉你一把。

就像《想要守護書的貓》說的那樣:“被真愛的書會擁有一顆心,一定會在它的主人遇到危急時刻趕來,成為它的力量。”

承載著歲月的老書,看似無用耗時,卻在危機時刻賦予你無形的力量

《想要守護書的貓》雖然感覺銜接之處稍有生硬,情節設定略微生澀,卻通過一幕幕場景,給人以更深層次的思考。書中一幕幕場景,帶有一些奇幻的色彩,通過對話思考的方式,讓讀者感受到真正靜下心閱讀經典的真實價值。世間,很多人忙碌於各種事情,真正願意花很多時間沉浸下來閱讀經典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愛書之人,拼命閱讀,卻陷入了一個又一個誤區,他們極力追求市場,卻沒有真正放慢步伐,閱讀厚重的經典。

《想要守護書的貓》這本書中,不停地提到許多書名,都是非常經典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又有多少人會願意真正靜下心來,將這些書籍反覆閱讀呢?如果你對閱讀經典感興趣,不妨讀一讀這本《想要守護書的貓》。這本談論閱讀經典的哲思性的書籍,也許會給你的閱讀,帶來不一樣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