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01

對於老年人來說,有幾樣東西是很害怕的:一是身體衰弱、生命逝去的不安全和恐懼感,二是不被人關心的失落感,三是生活無聊寂寞無價值的挫敗感。

即使住在院舍,接受良好的院舍服務,在外人看來是“衣食無憂”的長者來說 ,同樣會有讓他們“心煩”的地方。

比如,平時我們在和長者聊天過程中,總是會聽到這樣的話語“現在就是吃好、睡好,然後等著死去的一個人;老啦,什麼都做的不了,不中用,也只能在無聊中過完一生。”

02

聽到這樣的話,無論長者是“客氣”而“無意”的一種敘述,還是真的想通過這樣的話語來表達他的所想,都代表著他們對當前生活狀態的一種“概括”。

而站在我們院舍服務人員,站在社工角度來說,要做的,不僅僅是聽完這樣的“話語”之後的一笑而過,或者幾句“沒啊,誰說你們無用”、“你們其實可以過的很有意義的”安慰話。

而應該思考的“他們是真的覺得自己無用呢?”,或者只是“用’無用論’,來表達自己無法改變略顯無聊年老生活的無力感?”,亦或是“渴望去改變現狀,過上更有意義的老年生活?”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為此,在思考這些問題後,我們設計了一個6節課“三角片”手工的小組。

而這小組所要達到的目標沒有那麼複雜,就是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參加手工小組活動,充實老年生活,從而不再想“我沒用”或者“我無聊”的問題。

03

在策劃小組、確定方案、書寫計劃書、招募組員後,在“忐忑”中,我們迎來了小組的第一節課程,到場的長者有10位。

像諸多社工專業小組那樣,起初,認識組員、玩小遊戲活躍氣氛,哪怕組員之間已經很熟悉了,我們也想透過這樣的安排,告訴參加的長者,這次我們設計的手工小組是“很認真”的。

當帶教社工小朱拿出參考樣本時,所有的長者都很“驚呆”,被這樣的漂亮的作品所吸引。

我們知道,此時我們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我們成功了吸引了參加組員的注意力和引起了她們的興趣。

接下來,手工小組協助社工啊龍告訴大家此次手工和以往的很不相同,具有如下安排和目的:

1

手工小組分為N個階段(視長者要求而定),此次第一階段為6節;

2

此次6節小組為基礎教學,初步目標每人在課程結束時,都要製作出一個成品作品出來;

3

大家要堅持、投入的參與;

4

希望未來能夠辦屬於我們手工小組的作品展,或者將作品與外界有更多的交流,甚至是賣給懂得欣賞的人。

話音還未落下,活動現場出現了一陣“騷動”,特別是大家聽到可以將作品展覽,甚至出售,大家都略帶戲謔的語氣說,“這怎麼可能”、“這想得也太長遠了”。

不過,當小朱社工將教材發給大家,叫大家如何製作“三角片”時,大家卻無比的投入,就像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又好學的學生。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04

接下來幾節課,大家投入的程度遠遠的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比如: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小組第二節課程時,通過“三角片”的橋樑,參加小組的長者和“陪伴”長者的三年級小學生志願者可以有非常好的互動,小學生志願者的動手能力和愛心與組員們對“曾孫子”輩孩子的“關愛”和“呵護”,共同創造了溫暖而又讓人感動的畫面;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為了學習和完成作品,組員們都在平時積極的“編織”三角片,學習如何用三角片“拼裝”出作品;

高漲的學習熱情,堅持而投入,讓我們明白,“無用”和“無聊”的老年生活只是一種偽命題,而更多的只是通過這樣的話語來表達渴望有意義老年生活的一種方式;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一個小小的進步,對長者都是一個莫大的喜悅和鼓舞,對我們更加是這樣的。

05

小組最後一節,在之前5節小組和平時時間的努力基礎上,長者組員們準備做最後的努力,然後完成自己的作品。

最後一節小組內容,社工小朱教大家制作底面和封頂。

於是,讓我們感動和讚揚的作品相繼完成。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她們說“無用”和“無聊”,我們就設計了手工小組,結果……

她們說“無用”、“無聊”,我們就設計了個三角片小組,結果,長者們的堅持、熱情、投入告訴我們,其實他們這樣說只是渴望更有意義的老年生活;有事可做,有所收穫,這樣他們就會很開心、很充實了。

而下個目標,要將作品展覽在銀幸頤園內,這是參加小組的組員告訴給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