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有可能改变人生的轨迹。即便微不足道,改变就是改变”

很多书,看上去无用,它们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浸透你的灵魂。很多人,渴望获得知识,却又急功近利,希望快速获得它们,殊不知,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就像有些书,即使晦涩、难懂,读过后似乎“无用”,却在关键时刻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想要守护书的猫》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男孩和祖父相依为命。祖父经营了一家古老的书店,卖得全是年代久远的经典书籍。可是,有一天,祖父心肌梗塞陡然离世,男孩伤心之余决定卖掉这件古老的书店,不再触景生情。

就在这时,一只虎斑猫闯入男孩的生活,从此男孩经历许多迷宫,开启了解救书籍的奇幻之旅。这些迷宫中的人们内心深处都热爱书籍,却对阅读有着错误的认知。男孩需要说服他们,才能将书籍真正解救出来。在辩论中,男孩逐渐发现,祖父的陪伴,看似微小,却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后一道迷宫,竟然让男孩自己改变了主意,最终留在了书店。

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在读完这本小说以后,你会忍不住开始思索起阅读这件事情。实际上,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都热爱阅读,只是他们用错了方法。就像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匆忙之间读了大量书籍,很多人盲目地追求阅读的数量,书中那些碎片化信息,盲目地追求写文章赚取的快速财富,却没有真正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经典书籍的魅力。阅读,在很多人看来,越来越功利化,又有多少人愿意真正静下心来阅读一本看似无用的经典呢?

在读完《想要守护书的猫》以后,我不禁开始思考阅读的真正作用。故事中,男孩解救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现实中经常能见到的许多人的缩影,他们都被这些错误的阅读方式所蛊惑。如果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类似情况,没有足够的智慧眼光去辨别,很容易像虎斑猫说的那样,永远困在迷宫里,再也出不来。

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阅读误区一:盲目追求阅读数量、读完一遍就将书籍束之高阁

有些人的阅读速度惊人,他们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读书这件事情上。然而,他们只顾着读书,却忽略了生活。

为了尽可能阅读大多数书籍,他们不停地在阅读未曾读过的书籍,阅读完毕就搁置一旁不再翻阅。

乍看上去,他似乎读了很多书。实际上,他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深度的思考,只是以阅读量取胜。他们却并非知识的主人,反而被知识囚禁了起来。

《想要守护书的猫》里也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每个月都要读完100本书,家里满满的书架上都摆满了书籍。他记忆力也是好得惊人。当书中的主角,也就是那个男孩问他书中的内容,他也能流畅的讲述出来。至今,他已经读完了五万七千多本书。

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可是,过于专注阅读量,却忽略了读书本身的意义。这些只读过一遍就被乱七八糟放在旁边的书籍,只是在充门面罢了。

知识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它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读书在于深度思考,阅读的价值不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使用。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脚下的路还需要自己行走。毕竟,书籍,也无法替代你独自行走的人生路。

我们在阅读书籍的时候,需要结合生活的实践,加入一些思考和感悟。不妨在阅读的过程中速度,多留出一些时间留给生活,结合读过的知识进行思考。

书籍,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是工具,人生的主人永远是每个人自己。

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阅读误区二:高效率阅读,提炼书籍核心精髓,分享碎片化信息

现代社会,每个人经历了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真正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人想读更多的书,不得不希望通过更为便捷的方式进行阅读。如何做才能有效率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可是,通过碎片化的阅读,真正能取代阅读吗?在《想要守护书的猫》中,作者对刻意分享碎片化知识的行为进行了批判。

就在第二个迷宫里,男孩一行人来到了阅读研究所,研究所里每个人都认真学习《完全崭新的读书法推荐》。研究所里的人们忙忙碌碌,所有人都是各领域的“专家”。

男孩一行来到所长室,所长介绍了他最新研究的阅读“秘籍”。所谓“秘籍”就是提炼一句话精髓,加上快速阅读。通过这种方法,研究所的人们就能将一本厚厚的名著,迅速浓缩成一分钟的概要,将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给读者。

故事中的阅读研究所的所长也非常有意思。他一边拿着剪刀,将书籍剪得支离破碎,一边开着老式留声机,听着古典音乐。他对阅读说得头头是道,除了男孩以外的其他人都早已经被他说服了。

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现在的网络上流行一种高效率读书法,就像迷宫里剪书者,大家用类似的方法高效率读着各种各样的书籍。 可是,一本书是立体的,内容远远比提炼出的精髓多出许多。

读书的过程就像登山,攀登本身充满乐趣,会使你身处深山中,看到更多的风景。也许就在咫尺之遥,峰回路转,你就会发现山间的风景变幻无常,感受到它的奇、险。

速读的方法虽然高效,可是,带着目的阅读的方法,就像坐着缆车直登云峰,你必然会错过山中央的许多景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你需要放慢步伐,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其中的细节,便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

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阅读误区三:盲目迎合大众的喜好,眼光流落于世俗

假如,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喜爱读书,是否所有人都需要放下晦涩,迎合他们的喜爱?如果,你是读者,是否需要阅读那些周围人喜爱的通俗读物,这样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才能更容易融入群体?如果你是作者,是否也要放弃自己的风格,专门阅读市面上流行的通俗读物,模仿它们的内容去写作?放弃内心深处的经典,迎合普通读者的品味?

很多文字,绝非高雅与经典,却恰恰是最畅销的。原因不在于内涵,而在于读者的喜爱。这些书籍内容通俗易懂,读起来使人感到刺激,提炼出来有价值的内容却十分稀少。人们在读了之后,没有太多收获,只能获得一时间的快感。可是,偏偏就容易使人们沉迷其中。

这样的书籍,是否值得花大量时间阅读吗?

阅读这些文章,也许能获得一时间的快感,也会让你在人群中变得有趣。可是,真正能浸入灵魂,对生活有用的内容却几乎没有。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阅读读完类似文章以后,却丝毫没有收获。就好比看了一部肥皂剧,剧情结束了,也就过去了,然后你就会忍不住追随下一部肥皂剧。

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一本好书必然是能够使人读完有所收获的。流传成百上千年的经典,必然有它的价值。阅读一本好书,能丰盈整个人生,阅读一本贫瘠的书,只能使人变得贫瘠。董卿创办了《朗读者》瞬间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由此可见,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阅读经典。

如果,你不停地迎合畅销和通俗,忽略了经典的价值,你只会渐渐变得和那些书籍一样通俗,缺乏深度的思考。经典书籍读起来虽然耗时,却值得你真正静下心来反复阅读。

阅读不在于数量与所谓的效率,而在真正静下心来品味书中的人生。它会带给你生活中的某种感悟,使你的思考变得富有深度,也会给你某种力量,在危急时刻意外拉你一把。

就像《想要守护书的猫》说的那样:“被真爱的书会拥有一颗心,一定会在它的主人遇到危急时刻赶来,成为它的力量。”

承载着岁月的老书,看似无用耗时,却在危机时刻赋予你无形的力量

《想要守护书的猫》虽然感觉衔接之处稍有生硬,情节设定略微生涩,却通过一幕幕场景,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书中一幕幕场景,带有一些奇幻的色彩,通过对话思考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真正静下心阅读经典的真实价值。世间,很多人忙碌于各种事情,真正愿意花很多时间沉浸下来阅读经典的人,少之又少。很多爱书之人,拼命阅读,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误区,他们极力追求市场,却没有真正放慢步伐,阅读厚重的经典。

《想要守护书的猫》这本书中,不停地提到许多书名,都是非常经典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又有多少人会愿意真正静下心来,将这些书籍反复阅读呢?如果你对阅读经典感兴趣,不妨读一读这本《想要守护书的猫》。这本谈论阅读经典的哲思性的书籍,也许会给你的阅读,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