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生态轮养试验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生态轮养试验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属亚热带养殖品种,是世界性大型淡水经济养殖虾类,养殖水温要求在 20 ℃以上。江苏地区适宜的养殖时间为每年 5 月—10 月,仅 5个月的时间,从 10 月至第 2 年 5 月有近 7 个月的时间虾塘都呈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怎样提高池塘利用率、降低罗氏沼虾单一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对促进罗氏沼虾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前期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的有关研究,突破了克氏原螯虾秋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在此基础上,经研究发现,克氏原螯虾秋苗的养殖与罗氏沼虾的养殖在时间上可以错开。因此于 2016 年开始,在高邮市亿德家庭农场开展了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生态轮养模式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池塘

池埂坡比 1 : 2~1 : 3,淤泥厚度 15~30 cm,池塘两端分别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 0.8~1.2 m,深水区 1.5~2.0 m,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1.2 塑料大棚

采用“8332”式标准大棚,长方形,宽 8~10 m,长视养殖池口面积而定。棚内两侧要各留一道 30 cm平坎,便于生产操作。池底平坦,能够保持水深 60~120 cm。配套 0.45 kW 微孔增氧设施一套,4 kW 水泵一台。

1.3 试验时间及地点

2016 年至 2017 年,高邮市特平村高邮市亿德家庭农场。

1.4 清塘消毒

每年 10 月初抽干池水,进行晒塘、清淤整理,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彻底消毒,用量 100 kg/667 m 2 。3~7 d 后注水,注水时用 60~80 目的网套过滤,初期水位保持在 60 cm。

1.5 种草施肥

每年 10 月中下旬开始,在池塘中种植伊乐藻,采取切茎分段与塘泥搅拌后进行条块式种植,行纵间距 4 m × 6 m。在水草扎根存活后,每 667 m 2 施放经发酵过的有机肥 400 kg 左右。

1.6 苗种放养

1.6.1 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 每年 10 月底开始,在养殖池塘中投放克氏原螯虾秋苗,投放密度为 15kg/667 m 2 ~20 kg/667 m 2 ,虾苗规格 400 尾左右/kg,同时在 11~13 号池塘进行套养一定数量的花鲢鱼种试验,规格 10 尾/kg,投放密度 20 尾/667m 2 。11月—12 月底,逐渐提高池塘水位,深水区保持在1.2~1.5 m;12 月至第 2 年 3 月初,以克氏原螯虾日常养殖管理为主,参照克氏原螯虾池塘主养模式。

1.6.2 罗氏沼虾苗种放养 每年 3 月中旬至 4 月初购进罗氏沼虾苗种,按每 667 m 2 投放 8 万尾的标准,将苗种投放于相对独立的塑料大棚中进行中间培育。6 月初,当外塘水温稳定在 25 ℃左右时,选择晴天放养虾苗至外塘。放养时要拉网过数、动作轻巧,养殖池塘放养密度为 3.5 万尾左右/667 m 2 。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生态轮养试验

1.7 饲料投喂

根据池塘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或罗氏沼虾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通过施有机肥和配合饲料搭配等方式满足其生长对营养的需求。虾苗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和水生昆虫幼体,通过施足基肥、适时追肥等方式,培养适口的生物饵料供虾苗捕食。幼虾阶段,是虾的快速生长阶段,以投喂颗粒料为主,根据“两头细、中间粗”的原则,前期和后期投喂的配合料要求饲料粗蛋白在 36 以上,中期投喂饲料粗蛋白在 30 左右。4 月前、11 月后日喂 1 次,傍晚投喂;5—9 月 1 般日喂 2 次,早晚各 1 次,以傍晚为主,占 80%以上。日投喂量视水温、天气和吃食情况,一般保持在存塘虾总重量的 5%左右。

6 月中下旬至 9 月底,池塘中以罗氏沼虾养殖为主,因罗氏沼虾胃容量小、消化快,不耐饥饿,每天下午至晚上是其摄食高峰期。因此,投喂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日投饲量为存塘虾总体质量的5%~8%。

1.8 水质调控

3 月前,11 月以后一般以少量加水为主;从 5月开始,视池塘水体溶氧情况及时开启增氧设施,一般保持溶氧在 4~5 mg/L 以上。7—9 月,视情况10~15 d 换水 1 次,每次换加水 10~20 cm;每 20~30d 泼洒 1 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 10 kg/667 m 2 ~15kg/ (667 m 2 ·m);每 15 d 左右全池泼洒 EM 菌 1 次。饲养期间,保持池塘水体透明度在 30~60 cm。

1.9 水草管理

水草以伊乐藻、轮叶黑藻为主,10 月投放克氏原螯虾苗种前两个星期把伊乐藻种植好,在 3 月—4 月以后再加种轮叶黑藻。水草的覆盖率要求占池塘面积的 40%~60%,水草过多时及时清除,清除时按条状间隔进行。

1.10 成虾捕捞

第 2 年 3 月中下旬至 6 月初,使用大网眼地笼,适时捕捞克氏原螯虾上市,不间断分档出售,在6 月初前将克氏原螯虾商品虾全部捕捞干净。

罗氏沼虾开网上市前,先将池塘中的花、白鲢拉网上市销售。每年 7—9 月,是罗氏沼虾捕捞上市集中销售的高峰期。期间,根据罗氏沼虾规格大小(一般 70~80 尾/kg)和壳期适时拉网出售罗氏沼虾,待存塘量较低时,可干塘捕捞。罗氏沼虾全部捕捞工作需在 10 月初前完成。

10 月初以后,抽干池水,开始清塘、晒塘、消毒,种草施肥,投放克氏原螯虾虾苗,进入下一轮养殖循环。

2 试验结果

试验池塘 5 个,总面积 44×667 m 2 ,全部采用标准化管理。以 2016 年 10 月—2017 年 10 月为一个完整的养殖周期,克氏原螯虾的收获从 2017 年 2月底开始,5 月底之前收获 90%以上的商品小龙虾,至 6 月 15 日前完全结束;罗氏沼虾的收获从 8 月13 日开始,至 10 月 5 日完全前结束。具体养殖收获数据如表 1。

其中罗氏沼虾商品虾平均规格为 70~80 尾/kg,平均价格 40 元/kg。克氏原螯虾商品虾平均规格为40~60 尾/kg,平均价格 50 元/kg。从表 1 中可以得出,罗氏沼虾平均每 667 m 2 产量达 242.8 kg,按单价 40 元/kg 计算,每 667 m 2 产值达 9 712 元;克氏原螯虾平均产量 90.97 kg/667 m 2 ,按单价 50 元/kg计算,产值达 4 548 元/667 m 2 ;花鲢每 667m 2 产值在200 元以上。采用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生态轮养模式,每 667 m 2 平均产值在 14 000 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表 1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轮养模式收获情况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生态轮养试验

3 分析与讨论

[吉山花瑶头条号]从表 1 中可以看出,采用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轮养模式,罗氏沼虾的养殖产量不会受到影响,克氏原螯虾的产量可以计入额外增加的产值。每年的 3 月至 4 月下旬,市场上克氏原螯虾价格高,但货源很少,且大多是经过越冬的老虾,肉少,而该研究团队在繁殖克氏原螯虾秋苗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通过克氏原螯虾秋苗与罗氏沼虾实现轮养,收获的克氏原螯虾填补了这段时期的市场空白,大大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按该时期平均销售价格在 50 元左右/kg 估算,每 667 m 2 增加的产值在 4 500 元以上,养殖效益非常明显。

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在稻田养殖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小龙虾消费市场火爆,市场需求量和价格一路飚升。但春苗的养殖模式,与一些淡水湖泊的野生小龙虾上市时期重叠,容易造成大量的小龙虾商品虾集中上市,导致价格较低。对于小龙虾养殖业来说,开展小龙虾秋苗规模化繁育技术的推广也非常重要。克氏原螯虾秋苗一般在 9—12 月养殖,上市时间提前至 2—4 月,市场价格高,形成了克氏原螯虾价格的高位区。因此,推广克氏原螯虾秋苗养殖,将会促进地区乃至国内的克氏原螯虾市场供给量的平衡,抑制其价格的巨幅振荡,给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此外,罗氏沼虾的养殖一般在 10 月中旬左右结束,至下一年 5 月底,这期间池塘基本处于空闲期。如果与克氏原螯虾秋苗养成进行茬口衔接,出产期的克氏原螯虾和罗氏沼虾商品虾都处于高价区,这种轮养模式不仅增加了养殖产量,还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可谓一水双收,循环高效。因此,适时开展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生态轮养模式,不仅可以增产增收,还对推动罗氏沼虾和克氏原螯虾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