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詩歌容易欣賞,而現代詩歌就很難理解?

MohawkLamour


現代詩歌就是一個笑話!

確切地說建國以後的現代詩歌就是一個笑話,這主要表現在韻律方面。

韻律是詩歌的精髓,也可以說是靈魂,如果靈魂沒有了何來生命的美感,就像是一個精神病,即便長得美如天仙,因為是精神病也會把自己的形象完全損毀!

沒有靈魂的身體就是一具行屍走肉!

而建國以後的詩歌就是這樣一堆行屍走肉!因為,現代詩歌沒有詩歌應有的韻律,也就是沒有靈魂!


現代詩歌也就是新詩!

解放前的新詩還有詩的樣子,還講究韻律,比如,徐志摩的詩,那種韻律的美!

最喜那一低頭的溫柔,

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

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甜蜜的憂愁,

沙楊娜拉!

多麼的美,為什麼?因為韻律!

戴望舒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這才是美的詩,也就是說,建國以後新詩就是笑話了,毫無韻律可言!

比如最著名的一句: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誌銘!

我認為這不是詩,倒像是格言警句!

再有: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去尋找光明!我認為這就是所謂詩人的無病呻吟,國家正在一步步向好的方向發展,有些困難在所難免,怎麼就成為黑暗了!

不說別的,你能再找到一個更好的制度嗎?對中國來說,社會主義制度是非常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

自認為自己是個破詩人就胡亂的瞎懷疑,無病呻吟,面目可憎!

另外,詩的精髓與靈魂在哪裡?沒有韻律叫個屁詩?

新詩發展到現在,也就是當代詩歌,完全死了!

至於腦癱詩人那句: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也僅僅是因為腦癱和農民的身份一些不道德的人在圍觀罷了!

當代詩歌已死!如果活著,也是一個笑話!所謂的詩人,就是一些垃圾文字的堆積者!


鐘鼓聲


猶如懸崖百丈冰



中國現代詩和傳統古典詩是被歷史原因割裂了,兩者沒有很好地傳承下來。

現代詩是產生在五、四文化運動中,主要是借鑑西方的現代主義詩歌,對傳統詩歌進行大換血,移植於西方詩的直白性、哲學性,改變了傳統詩歌的意境性,尤其套用現代主義的表現方法,詩成為闡釋哲理的文學工具,走上了形而上理性特點,失去了表現生活反映詩人情感感性的特徵,使傳統的"形神兼備"走向分離。在現代詩人西川的詩中"杜甫得到大多的讚譽,所以另一個杜甫肯定一無所獲,”“一位禁慾者在死裡逃生後變成了一個花花公子…"的哲理性太強,而且沒有外在形象的附著,使詩失去形象化審美力,而在中國傳統中哲理是蘊含在意象,意境中,通過"悟"才能領略到,如朱熹《觀書有感》雲:“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得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以活水寓義知識的更新,把說理融進景物中,達到形神交映,理性融進感性之中。



五.四新文化運動改良文言文為白話文,而文言文是古典詩歌最適合語言載體,簡潔凝練,隨著文言文在現代詩歌中消失,白話文語言上冗長和淺顯,使詩使去原先語言魅力。

古代的詩人、詞人都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具有深厚的哲學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賦予詩內在靈魂,就連一個女詞人都能揮豪而呼:“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在王維詩云:“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沒有"天人合一”的這種客觀自然與詩人的思想情感和諧的哲學觀,就寫不出這種境界的詩。而現代人信仰卻失,思想潰乏,情趣低下,現代詩沒有強大思想魅力和純淨的人格感染力,詩義平淡乾枯,甚至無病呻吟,如“…多想叫喊,但要儘量把聲音壓低,不能像謾罵,而應像祈禱,不能像大炮的轟鳴,而應像風的呼嘯。"



傳統詩詞和水墨畫都是寫意性的,求"形似"不求逼真,在詩畫中運用"空白"藝術,形成藝術作品的空靈性,是傳統文化區別於西方寫實性文藝的一大藝術特點,如馬致遠的《秋思》:“枯騰、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中用一串名詞性詞組羅列在一起,用一句"人在天涯"動態句點睛,使這首小首形成了語言空白,提伸了思想張力。而現化詩借植西方文化的寫實性,失卻傳統的傳承,使我們的審美出現偏差。



現代詩歷經政治的宰割,外來文化衝擊,百年發展歷史過於曲折,甚於停滯,缺乏正常發育的文化環境。

以上這些因素造成現化詩的凋零,未能在傳統詩詞的根枝上繁植和延展其文學特質,使兩者審美閱讀上失之偏離,這需要在我們這一代要傳承傳統,把現代詩迴歸向傳統大道。


夢裡花落知多少718


古代詩歌,所以容易欣賞,是因為他的成就特別的高。唐詩宋詞達到世界詩歌最高峰,只有西方的象徵主義詩歌才可以勉強相提並論。具體的說來有這麼三個特徵,對讀者的欣賞特別有利。

一,親和力。古代詩歌有一套特別成熟的表達自我的方法,有一種特別強大的與讀者溝通的能力。所寫的事物我們並不陌生,抒發的情感並不很個性,發現的意義我們願意認同。總之,我們感到特別親切。比如許多唐詩中的絕句,儘管過去了1300年,就像發生在當下的事情。

二,感染力。古代詩歌尤其是唐詩宋詞具有音樂感,畫面感,空靈感,切實感,讓我們沉浸把我們提升。

三,簡潔,直接,有意境。古代詩歌能從細微平凡的地方發現這個世界的真相,意義和樂趣,從容的把它歸結到普遍性上去。並且能夠直接清晰精簡地表達出來。

所以中國古代詩歌就很容易理解欣賞。中國現代詩歌也就是新詩為什麼難以理解呢?

一,新詩的來源。新詩是近百年來,從西方近代現代當代詩歌移植過來的。西方詩歌是另一種詩,與中國古代詩歌有非常大的區別,與我們的文化習俗,審美習慣,心理狀態,山川風物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相反。西方詩歌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表達方式,或是興趣的重心都與我們有些隔閡。外來文化產品並與工業產品不同,外來文化產品很不容易被接 受。這是值得我們詩國國民深思的。

二,新詩的成績。用著名新詩批評家陳超教授的話來說,新詩尚顯貧乏。近百年來,我們的詩歌自然沒法同英法德美大國詩歌老師相比,就連與希臘智利這樣的小國的詩歌相比也我們也面含羞澀。我們的新詩始終在自己的圈子裡轉來轉去,有才華的詩人非常多,但大都是依託青春曇花一現,很少贏得有資格的讀者。甚至不同時代的詩人,對不同時代的作品與析共賞也不容易。儘管有學院裡的詩人,協會里的詩人,民間的詩歌大軍一起努力,也沒能產生多少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佳作。這是值得我們詩國國民深思的。

三,新詩的缺憾。1.直白。言情說理寫景敘事直來直去。2.平淡。很少有什麼讓人震撼的東西。有違常識特別幼稚的地方倒是不少。3.野蠻。語言暴力,情緒暴力,意象暴力,時隱時現。4.主觀。寫自己想寫的說自己願說的,目中無人,只顧自己發洩。5.混亂。技巧雜蕪,形式混亂,流派紛爭,沒有統一的價值評價標準。這是值得我們詩國國民深思的。


含真詩書畫


中國的古典詩詞我很喜歡 那是我們文化文明的根 參天大樹沒有根 長不起來 但畢竟她們屬於老祖宗們的榮耀 現代詩歌 我更喜歡她是我們現在 自已 的時代 哪些過度的 晦澀難懂的 “先鋒派”的“先鋒”詩 我也不喜歡

讀詩 品詩是美的享受 讀晦澀的先鋒派詩歌 比猜謎語還累 這決不是享受 是痛苦

但有部分 古典詩詞愛好者 做人 就有點不厚道了 過份攻擊詆譭 優秀的 所有的 現代詩 說什麼 所有的(注意他們是說所有的現代詩 都不是詩 都是分行散文 又說都是 口水詩 沒有一首是精品) 試問徐志摩 戴望舒 顧城 海子 余光中 洛夫 鄭愁予 席慕容 周夢蝶 于堅 韓東 等等等等 他或她們的現代詩 都不是詩嗎?都不算精品嘛? 您真的都認真的讀懂了嗎? 那麼好吧 請您寫一到二首 超越或者退幾步來講 請您寫幾首接近或者比肩他們水平的詩歌來,顯擺顯擺得瑟得瑟嘛!!

其實你完全可以這樣嗎

既喜歡古典詩 又熱愛現代詩歌

哪就勾勾搭搭 大小通吃

不喜歡現代詩

大路朝天 各走半邊


6063051829坐看雲起時


中國古詩詞是千百年傳承,發展,創新,完善的結果,是優秀的文化遺產,首先它短小精煉,文雅別緻,再一個詩詞與音樂結合使得它有很強的音韻的美感,古詩詞在唐代以後趨於完善,詩有格律,詞有詞牌和詞譜,寫詩填詞的人在遵循格律和詞譜的基礎上自由發揮,寫出了很多優美的詩詞,很多詩詞韻律節奏感強,讀起來聲情並茂,抑揚頓挫,是一種美的享受。古詩詞所表達的意境讓人看出了很多文人的家國情懷和歷史擔當,古詩詞有時就是中華文化的發展歷史。現代詩歌起源比較晚,是五四後的外來品,是新文化運動催生的一種文學形式,原先的現代詩也注意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注重詩歌在外美的形式,後來現代詩歌門派眾多,什麼先鋒派啊,意向派,把詩歌勾解的支離破碎,現代詩歌成了一些人自言自語的嘮叨和廢話,特別是一些敘事寫實的詩歌,散文不像散文,雜文不像雜文,詩歌不像詩歌,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幌子,現代詩歌一些人非常浮躁和自以為是,把文字堆積分行就成了詩歌,沒有節奏,沒有美感,沒有思想,成了一群小眾自我吹噓的精神鴉片。


酒幹湯賣無


中國古典詩歌,歷史悠久,形式多樣。而現代詩歌雖然歷史不長,但流派紛呈。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但可以這樣說,中國古典詩歌大多有規律可循,而現代詩並無法則可索,故出現了古典詩歌容易欣賞,現代詩難以理解之感。



詩歌是形象的語言,組成詩歌的基本單位是意象。在這基本單位上,古詩和現代詩就有著極大的差別。

古詩的意象具有客觀性和統一性,其投影到人們心智中的影像是基本固定的,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1、楚辭《招隱土》:“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2、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

3、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4、崔顥《七律.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5、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6、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我們從以上的句子中可以看到,“芳草”此一意象,由古至今,在古典詩歌中,都是一個投影出“別恨”的意象。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弄懂了詩詞的意象,就基本能讀懂了古詩。但要弄懂古典詩歌的整個意象體系,也絕非易事,即使當下很多“專家”所寫的詩詞釋本,也未必就懂,有很大一部份,都是將“意象”作“詞彙”釋義的,即使如上述“芳草”這麼簡單常用的意象,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舉個例:

蘇軾《蝶戀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句詞中,不論“柳”和“芳草”都是離別的意象,而“天涯”一句就是化自上述例中第五的李煜句。但在當下的詞釋本中,仍有大半是遊離了原意的,可見要真正掌握古詩意象,讀懂古詩也並非易事。

再說現代詩的意象,現代詩講究主觀感受,其意象亦帶有很強主觀性。仍以“芳草”為例,現代詩人不受古典詩歌中意象體系的約束,其投影到作者心智中的感受是什麼,其就是什麼,所以芳草,可以用來讚美母親,也可以用來歌頌愛情。甚至同一個作者,可以今日用芳草來代表文章,明天用芳草來象徵友情。



所以,現代詩的意象,是不成體系的,也是沒有規律可尋的。甚至同樣是自由詩創作者,也未必知道對方要用此意象影射什麼、象徵什麼,讀者覺得很難理解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詩詞書院


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精品率

中國古代詩歌經過兩千年的沉澱,流傳下來、膾炙人口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詩歌中的精品。其實在詩歌創作高峰的年月裡,所謂百花齊放,和今天的現代詩泥沙俱下是一樣的,只不過經過時間的洗刷,大部分垃圾作品都已經被淘汰和遺忘,我們今天能傳誦、賞析的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最高水平。

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現代文化是優秀於古代文化的,人類是在進步的。無論從平仄韻律、寫作構思、主題昇華各個方面來評判,優秀的古代詩歌作品在大範圍的創作環境下的精品率未必高於現代詩中的精品。但是身處的時代不同,咱們現在看到現代詩中的垃圾,如恆河之沙,要想浪裡淘金,可以說以我們現在的鑑賞水平,基本上很難做到,也許要到另一個千年之後,再次通過時間的力量來大浪淘沙。

可能在下一個世代,精美、浪漫、意象唯美、用於表達、構思奇特的現代詩傳世精品能與更早的中國古詩詞平分秋色。

但是我們就處在現代詩垃圾大躍進的階段,在這種精品率極低的情況下被燻瞎了眼,雖然不是詩人的過錯,但更不是我們讀者的過錯。中國的現代詩,就目前來看,意象紊亂、主題淺薄是主流,基本上是垃圾。

低門檻

這點誰都無法否認,現代詩的門檻極低。

前段時間出了個小孩子們的詩集。短短几句,充滿童趣的想象,讓成年人心中一動,體會出那種難得的淳樸感情。小孩子們的心是乾淨的,但你要說他們知道什麼寫作技巧,詩歌流派,並沉醉其中,發揚光大,那完全是罔顧事實的吹牛逼。他們是正宗的無招勝有招,我手寫我心。

這說明現代詩詩心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寫作技巧。心勝於巧,說明白點,現代詩由於沒有平仄格律和字數、句子長短的限制,在技巧上雖然有,但是也完全可以無。只要會講普通話,當你的心中有需要爆發的感情,那就用白話抒發出來吧,記得在適當的地方加以停頓轉折。一首現代詩就出來了。

這當然是好事,對詩和美的追求本來就是無門檻的。但正是這種千人千面的寫詩方法,讓大眾讀者沒有一個相對較為均衡的衡量標準來進行欣賞。和前面說到的有關,中國古詩歌在兩千年的發展中,各種流派已成定式,各種賞析註解方法也不斷有人在更新,讀者能通過現有的常識去閱讀理解,不行還可以讀後來文人的註解,基本上不會產生不理解的情況。

現代詩不同,本身就是白話寫成,你若讀不懂遭人鄙視,你若解讀錯了方向遭人鄙視,讀者也是有脾氣的,誰知道你到底要表達什麼啊?因為創作門檻低,導致讀者無所適從,這也是現代詩不好理解的一個原因。

意象亂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是有感而作,是心靈的映現,但它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本身的稱謂就與古詩相對應,那麼和古詩那種含蓄優美的感情表達就是要逆反的。它的語言結構靈活性,也決定了它必須有飽滿充沛的感情來聚攏詩的形態。

正因為現代詩沒有平仄、格式、韻腳各方面的限制,所以現代詩能夠寫得出挑也不容易,只能從大眾都能讀懂的普通話裡故弄玄虛,瞎扯意象,以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用得好的,自然大妙,但大都用得很差,除了詩人自身,別人根本就不瞭解。

由於寫詩門檻低,寫的人就多。要想鶴立雞群,就需要在思想性上推陳出新,造成了現代詩個性色彩特別濃。很多作品出來之後,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那是因為詩契合了讀者的心境,一起感動了。但是由於個人性太強,也就無法感動太多人。更多的人是一臉懵逼,這寫的啥呢?“五彩斑斕的夜”是個什麼鬼?“心如止水的波濤”又是個什麼玩意?

現代詩人認為充分表達自我更重要,別人讀不讀得懂沒關係。這是一個自我的時代,很多現代詩人不需要也不在乎和所有人都發生共鳴。

寫詩門檻低,好詩太少,不注重讀者感受,這些原因自然會影響到大眾讀者的理解,久而久之,越來越多人認為現代詩比古詩更難懂,甚至會自動忽略現代詩的存在。


我是喜歡現代詩的,但不喜歡垃圾詩。垃圾詩不分時代都有,只是古詩中的垃圾已經被大浪淘沙,而現代詩中的垃圾如當今的霧霾,避無可避。


梧桐樹邊羽


提問者問為什麼古代的詩歌通俗易懂,現代的詩歌晦澀難懂,我發表一下我的看法。第一,古代文人墨客愛好遊山玩水,由於古代交通不便,只能是用相當於現代人窮遊的方式,這有利於文人親近大自然觀察大自然,體驗民眾生活。所以文人墨客能做到有感而發,不無病呻吟。第二,古代文人眾多,你寫的好,我就要寫的比你更好。同時他們也有類似今天微信朋友圈的圈子,經常一起交流切磋。第三,古代流傳下來的詩歌都是經過大浪淘沙,不好的沒人理會,優秀的經典的口口相傳的都是普通人能看懂的,能與讀者產生共鳴的。那為什麼現代詩歌晦澀難懂呢?我覺得現代詩人基本上是閉門造車,急功近利,有的甚至粘滿銅臭味,想他們能寫出廣大讀者能看懂的通俗易懂的詩歌比登天還難。其次,現代詩人自命清高,寫的通俗易懂顯得自己沒水平,寫的晦澀難懂反而顯得有大師級別的水平。讀者看不懂也要裝懂,以免別人小瞧了自己。於是乎現代詩人寫詩晦澀難懂成為時髦,就像是醫生開處方,別人看不懂沒關,他們自己好嗨約。


語過添情143625792


古人寫詩不故弄玄虛,務求表情達意,即使有作者炫技,字詞生僻、典故繁多,只要不怕麻煩,終歸可以循跡索隱。

比起古詩,現代詩難寫多了。古詩,只要湊出四個有韻齊言句,就被承認是詩,內容優劣、水平高低且不論。現代詩,如何形式上象詩、內在蘊含詩意,到現在也沒有共識。

現代詩草創期民國時代,有一派繼承古詩技法,注重營造意境,注意詞語韻律,如徐志摩、戴望舒等,當時現在受歡迎;另一派直接套用西方現代主義,如李金髮、穆旦等,其作品令人費解。

四九年後的詩壇,亮點是朦朧詩,男女作者代表北島、舒婷。環境限制,曲筆抒寫,語言詩風出人意料,但沒超出一般文學規律,讀者先怒後喜。這一路數需要惡魔對手,隨著形勢減壓,無敵可對,不屑轉型或不能轉型,他們沉寂了。

出於對朦朧詩的反動,有主張口語化,企圖白話深意、俗言大義,效果卻象段子和低於段子。有主張自動寫作、陌生化寫作、多主題寫作、取消抒情等,很難理解和不能理解就指這一類作品。

自動寫作,有機器人詩。

陌生化指什麼?陌生題材?詞語怪異?不按語法造句?

多主題行得通嗎?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蛤蟆,其實是對胡亂解讀的開脫,莎氏的蛤蟆只有一個。詩作者都沒有主旨,讀者何從抓蛤蟆,還要抓一群?有評家宣稱,讀詩要有專業讀者;一般人沒那麼閒,讀個詩,去學貫中外古今;便是“專業讀者”,也沒讀出什麼來,通常囫圇說一通,越說越令人糊塗。

這類詩還嚴重散文化,語言散淡冷漠,讀來無美感,且詞與詞、句與句跳脫,令人抓狂,嘆一喪:每字每詞每句都認識,成段成篇摸不著和尚頭腦。


樊虛


古代詩歌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無論是寫作手法,韻律,意境,都是巔峰狀態。

而現代詩歌,有些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有些偏西方。

所謂現代詩歌,我的理解就是,一個人用所謂的意境出題,讓你用想象回答,無論你怎麼回答都是對的。

用朦朧,用走失的靈魂,用另類的思想,把你的想象扭曲,然後走入現代詩歌的森林,你的迷茫,你的似懂非懂都是他們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說看不明白,他們會說,那就是你不懂,如果你感覺不像詩歌,那是你不懂藝術,總之,詩歌的好壞都在一頂光環上。

既然你看不懂,說好就是好,有標準嗎?或者說,現代詩歌本身就不是給你看的。

怎麼說呢?現代詩歌都已經走入了歧途,缺乏讓人信服的評判標準。

也許,再過若干年,現代詩歌會迴歸到一個正常的軌道,而大放光彩,我們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