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诗歌容易欣赏,而现代诗歌就很难理解?

MohawkLamour


现代诗歌就是一个笑话!

确切地说建国以后的现代诗歌就是一个笑话,这主要表现在韵律方面。

韵律是诗歌的精髓,也可以说是灵魂,如果灵魂没有了何来生命的美感,就像是一个精神病,即便长得美如天仙,因为是精神病也会把自己的形象完全损毁!

没有灵魂的身体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而建国以后的诗歌就是这样一堆行尸走肉!因为,现代诗歌没有诗歌应有的韵律,也就是没有灵魂!


现代诗歌也就是新诗!

解放前的新诗还有诗的样子,还讲究韵律,比如,徐志摩的诗,那种韵律的美!

最喜那一低头的温柔,

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杨娜拉!

多么的美,为什么?因为韵律!

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这才是美的诗,也就是说,建国以后新诗就是笑话了,毫无韵律可言!

比如最著名的一句: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我认为这不是诗,倒像是格言警句!

再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去寻找光明!我认为这就是所谓诗人的无病呻吟,国家正在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些困难在所难免,怎么就成为黑暗了!

不说别的,你能再找到一个更好的制度吗?对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制度是非常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自认为自己是个破诗人就胡乱的瞎怀疑,无病呻吟,面目可憎!

另外,诗的精髓与灵魂在哪里?没有韵律叫个屁诗?

新诗发展到现在,也就是当代诗歌,完全死了!

至于脑瘫诗人那句: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也仅仅是因为脑瘫和农民的身份一些不道德的人在围观罢了!

当代诗歌已死!如果活着,也是一个笑话!所谓的诗人,就是一些垃圾文字的堆积者!


钟鼓声


犹如悬崖百丈冰



中国现代诗和传统古典诗是被历史原因割裂了,两者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

现代诗是产生在五、四文化运动中,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诗歌,对传统诗歌进行大换血,移植于西方诗的直白性、哲学性,改变了传统诗歌的意境性,尤其套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诗成为阐释哲理的文学工具,走上了形而上理性特点,失去了表现生活反映诗人情感感性的特征,使传统的"形神兼备"走向分离。在现代诗人西川的诗中"杜甫得到大多的赞誉,所以另一个杜甫肯定一无所获,”“一位禁欲者在死里逃生后变成了一个花花公子…"的哲理性太强,而且没有外在形象的附着,使诗失去形象化审美力,而在中国传统中哲理是蕴含在意象,意境中,通过"悟"才能领略到,如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得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活水寓义知识的更新,把说理融进景物中,达到形神交映,理性融进感性之中。



五.四新文化运动改良文言文为白话文,而文言文是古典诗歌最适合语言载体,简洁凝练,随着文言文在现代诗歌中消失,白话文语言上冗长和浅显,使诗使去原先语言魅力。

古代的诗人、词人都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深厚的哲学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赋予诗内在灵魂,就连一个女词人都能挥豪而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王维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没有"天人合一”的这种客观自然与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谐的哲学观,就写不出这种境界的诗。而现代人信仰却失,思想溃乏,情趣低下,现代诗没有强大思想魅力和纯净的人格感染力,诗义平淡干枯,甚至无病呻吟,如“…多想叫喊,但要尽量把声音压低,不能像谩骂,而应像祈祷,不能像大炮的轰鸣,而应像风的呼啸。"



传统诗词和水墨画都是写意性的,求"形似"不求逼真,在诗画中运用"空白"艺术,形成艺术作品的空灵性,是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写实性文艺的一大艺术特点,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用一串名词性词组罗列在一起,用一句"人在天涯"动态句点睛,使这首小首形成了语言空白,提伸了思想张力。而现化诗借植西方文化的写实性,失却传统的传承,使我们的审美出现偏差。



现代诗历经政治的宰割,外来文化冲击,百年发展历史过于曲折,甚于停滞,缺乏正常发育的文化环境。

以上这些因素造成现化诗的凋零,未能在传统诗词的根枝上繁植和延展其文学特质,使两者审美阅读上失之偏离,这需要在我们这一代要传承传统,把现代诗回归向传统大道。


梦里花落知多少718


古代诗歌,所以容易欣赏,是因为他的成就特别的高。唐诗宋词达到世界诗歌最高峰,只有西方的象征主义诗歌才可以勉强相提并论。具体的说来有这么三个特征,对读者的欣赏特别有利。

一,亲和力。古代诗歌有一套特别成熟的表达自我的方法,有一种特别强大的与读者沟通的能力。所写的事物我们并不陌生,抒发的情感并不很个性,发现的意义我们愿意认同。总之,我们感到特别亲切。比如许多唐诗中的绝句,尽管过去了1300年,就像发生在当下的事情。

二,感染力。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宋词具有音乐感,画面感,空灵感,切实感,让我们沉浸把我们提升。

三,简洁,直接,有意境。古代诗歌能从细微平凡的地方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意义和乐趣,从容的把它归结到普遍性上去。并且能够直接清晰精简地表达出来。

所以中国古代诗歌就很容易理解欣赏。中国现代诗歌也就是新诗为什么难以理解呢?

一,新诗的来源。新诗是近百年来,从西方近代现代当代诗歌移植过来的。西方诗歌是另一种诗,与中国古代诗歌有非常大的区别,与我们的文化习俗,审美习惯,心理状态,山川风物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相反。西方诗歌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表达方式,或是兴趣的重心都与我们有些隔阂。外来文化产品并与工业产品不同,外来文化产品很不容易被接 受。这是值得我们诗国国民深思的。

二,新诗的成绩。用著名新诗批评家陈超教授的话来说,新诗尚显贫乏。近百年来,我们的诗歌自然没法同英法德美大国诗歌老师相比,就连与希腊智利这样的小国的诗歌相比也我们也面含羞涩。我们的新诗始终在自己的圈子里转来转去,有才华的诗人非常多,但大都是依托青春昙花一现,很少赢得有资格的读者。甚至不同时代的诗人,对不同时代的作品与析共赏也不容易。尽管有学院里的诗人,协会里的诗人,民间的诗歌大军一起努力,也没能产生多少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佳作。这是值得我们诗国国民深思的。

三,新诗的缺憾。1.直白。言情说理写景叙事直来直去。2.平淡。很少有什么让人震撼的东西。有违常识特别幼稚的地方倒是不少。3.野蛮。语言暴力,情绪暴力,意象暴力,时隐时现。4.主观。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愿说的,目中无人,只顾自己发泄。5.混乱。技巧杂芜,形式混乱,流派纷争,没有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这是值得我们诗国国民深思的。


含真诗书画


中国的古典诗词我很喜欢 那是我们文化文明的根 参天大树没有根 长不起来 但毕竟她们属于老祖宗们的荣耀 现代诗歌 我更喜欢她是我们现在 自已 的时代 哪些过度的 晦涩难懂的 “先锋派”的“先锋”诗 我也不喜欢

读诗 品诗是美的享受 读晦涩的先锋派诗歌 比猜谜语还累 这决不是享受 是痛苦

但有部分 古典诗词爱好者 做人 就有点不厚道了 过份攻击诋毁 优秀的 所有的 现代诗 说什么 所有的(注意他们是说所有的现代诗 都不是诗 都是分行散文 又说都是 口水诗 没有一首是精品) 试问徐志摩 戴望舒 顾城 海子 余光中 洛夫 郑愁予 席慕容 周梦蝶 于坚 韩东 等等等等 他或她们的现代诗 都不是诗吗?都不算精品嘛? 您真的都认真的读懂了吗? 那么好吧 请您写一到二首 超越或者退几步来讲 请您写几首接近或者比肩他们水平的诗歌来,显摆显摆得瑟得瑟嘛!!

其实你完全可以这样吗

既喜欢古典诗 又热爱现代诗歌

哪就勾勾搭搭 大小通吃

不喜欢现代诗

大路朝天 各走半边


6063051829坐看云起时


中国古诗词是千百年传承,发展,创新,完善的结果,是优秀的文化遗产,首先它短小精炼,文雅别致,再一个诗词与音乐结合使得它有很强的音韵的美感,古诗词在唐代以后趋于完善,诗有格律,词有词牌和词谱,写诗填词的人在遵循格律和词谱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写出了很多优美的诗词,很多诗词韵律节奏感强,读起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是一种美的享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让人看出了很多文人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古诗词有时就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现代诗歌起源比较晚,是五四后的外来品,是新文化运动催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原先的现代诗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注重诗歌在外美的形式,后来现代诗歌门派众多,什么先锋派啊,意向派,把诗歌勾解的支离破碎,现代诗歌成了一些人自言自语的唠叨和废话,特别是一些叙事写实的诗歌,散文不像散文,杂文不像杂文,诗歌不像诗歌,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现代诗歌一些人非常浮躁和自以为是,把文字堆积分行就成了诗歌,没有节奏,没有美感,没有思想,成了一群小众自我吹嘘的精神鸦片。


酒干汤卖无


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而现代诗歌虽然历史不长,但流派纷呈。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但可以这样说,中国古典诗歌大多有规律可循,而现代诗并无法则可索,故出现了古典诗歌容易欣赏,现代诗难以理解之感。



诗歌是形象的语言,组成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象。在这基本单位上,古诗和现代诗就有着极大的差别。

古诗的意象具有客观性和统一性,其投影到人们心智中的影像是基本固定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1、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2、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3、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4、崔颢《七律.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6、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我们从以上的句子中可以看到,“芳草”此一意象,由古至今,在古典诗歌中,都是一个投影出“别恨”的意象。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弄懂了诗词的意象,就基本能读懂了古诗。但要弄懂古典诗歌的整个意象体系,也绝非易事,即使当下很多“专家”所写的诗词释本,也未必就懂,有很大一部份,都是将“意象”作“词汇”释义的,即使如上述“芳草”这么简单常用的意象,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举个例:

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句词中,不论“柳”和“芳草”都是离别的意象,而“天涯”一句就是化自上述例中第五的李煜句。但在当下的词释本中,仍有大半是游离了原意的,可见要真正掌握古诗意象,读懂古诗也并非易事。

再说现代诗的意象,现代诗讲究主观感受,其意象亦带有很强主观性。仍以“芳草”为例,现代诗人不受古典诗歌中意象体系的约束,其投影到作者心智中的感受是什么,其就是什么,所以芳草,可以用来赞美母亲,也可以用来歌颂爱情。甚至同一个作者,可以今日用芳草来代表文章,明天用芳草来象征友情。



所以,现代诗的意象,是不成体系的,也是没有规律可寻的。甚至同样是自由诗创作者,也未必知道对方要用此意象影射什么、象征什么,读者觉得很难理解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诗词书院


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精品率

中国古代诗歌经过两千年的沉淀,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诗歌中的精品。其实在诗歌创作高峰的年月里,所谓百花齐放,和今天的现代诗泥沙俱下是一样的,只不过经过时间的洗刷,大部分垃圾作品都已经被淘汰和遗忘,我们今天能传诵、赏析的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现代文化是优秀于古代文化的,人类是在进步的。无论从平仄韵律、写作构思、主题升华各个方面来评判,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在大范围的创作环境下的精品率未必高于现代诗中的精品。但是身处的时代不同,咱们现在看到现代诗中的垃圾,如恒河之沙,要想浪里淘金,可以说以我们现在的鉴赏水平,基本上很难做到,也许要到另一个千年之后,再次通过时间的力量来大浪淘沙。

可能在下一个世代,精美、浪漫、意象唯美、用于表达、构思奇特的现代诗传世精品能与更早的中国古诗词平分秋色。

但是我们就处在现代诗垃圾大跃进的阶段,在这种精品率极低的情况下被熏瞎了眼,虽然不是诗人的过错,但更不是我们读者的过错。中国的现代诗,就目前来看,意象紊乱、主题浅薄是主流,基本上是垃圾。

低门槛

这点谁都无法否认,现代诗的门槛极低。

前段时间出了个小孩子们的诗集。短短几句,充满童趣的想象,让成年人心中一动,体会出那种难得的淳朴感情。小孩子们的心是干净的,但你要说他们知道什么写作技巧,诗歌流派,并沉醉其中,发扬光大,那完全是罔顾事实的吹牛逼。他们是正宗的无招胜有招,我手写我心。

这说明现代诗诗心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写作技巧。心胜于巧,说明白点,现代诗由于没有平仄格律和字数、句子长短的限制,在技巧上虽然有,但是也完全可以无。只要会讲普通话,当你的心中有需要爆发的感情,那就用白话抒发出来吧,记得在适当的地方加以停顿转折。一首现代诗就出来了。

这当然是好事,对诗和美的追求本来就是无门槛的。但正是这种千人千面的写诗方法,让大众读者没有一个相对较为均衡的衡量标准来进行欣赏。和前面说到的有关,中国古诗歌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各种流派已成定式,各种赏析注解方法也不断有人在更新,读者能通过现有的常识去阅读理解,不行还可以读后来文人的注解,基本上不会产生不理解的情况。

现代诗不同,本身就是白话写成,你若读不懂遭人鄙视,你若解读错了方向遭人鄙视,读者也是有脾气的,谁知道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啊?因为创作门槛低,导致读者无所适从,这也是现代诗不好理解的一个原因。

意象乱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是有感而作,是心灵的映现,但它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本身的称谓就与古诗相对应,那么和古诗那种含蓄优美的感情表达就是要逆反的。它的语言结构灵活性,也决定了它必须有饱满充沛的感情来聚拢诗的形态。

正因为现代诗没有平仄、格式、韵脚各方面的限制,所以现代诗能够写得出挑也不容易,只能从大众都能读懂的普通话里故弄玄虚,瞎扯意象,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用得好的,自然大妙,但大都用得很差,除了诗人自身,别人根本就不了解。

由于写诗门槛低,写的人就多。要想鹤立鸡群,就需要在思想性上推陈出新,造成了现代诗个性色彩特别浓。很多作品出来之后,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那是因为诗契合了读者的心境,一起感动了。但是由于个人性太强,也就无法感动太多人。更多的人是一脸懵逼,这写的啥呢?“五彩斑斓的夜”是个什么鬼?“心如止水的波涛”又是个什么玩意?

现代诗人认为充分表达自我更重要,别人读不读得懂没关系。这是一个自我的时代,很多现代诗人不需要也不在乎和所有人都发生共鸣。

写诗门槛低,好诗太少,不注重读者感受,这些原因自然会影响到大众读者的理解,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人认为现代诗比古诗更难懂,甚至会自动忽略现代诗的存在。


我是喜欢现代诗的,但不喜欢垃圾诗。垃圾诗不分时代都有,只是古诗中的垃圾已经被大浪淘沙,而现代诗中的垃圾如当今的雾霾,避无可避。


梧桐树边羽


提问者问为什么古代的诗歌通俗易懂,现代的诗歌晦涩难懂,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第一,古代文人墨客爱好游山玩水,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只能是用相当于现代人穷游的方式,这有利于文人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体验民众生活。所以文人墨客能做到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第二,古代文人众多,你写的好,我就要写的比你更好。同时他们也有类似今天微信朋友圈的圈子,经常一起交流切磋。第三,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都是经过大浪淘沙,不好的没人理会,优秀的经典的口口相传的都是普通人能看懂的,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那为什么现代诗歌晦涩难懂呢?我觉得现代诗人基本上是闭门造车,急功近利,有的甚至粘满铜臭味,想他们能写出广大读者能看懂的通俗易懂的诗歌比登天还难。其次,现代诗人自命清高,写的通俗易懂显得自己没水平,写的晦涩难懂反而显得有大师级别的水平。读者看不懂也要装懂,以免别人小瞧了自己。于是乎现代诗人写诗晦涩难懂成为时髦,就像是医生开处方,别人看不懂没关,他们自己好嗨約。


语过添情143625792


古人写诗不故弄玄虚,务求表情达意,即使有作者炫技,字词生僻、典故繁多,只要不怕麻烦,终归可以循迹索隐。

比起古诗,现代诗难写多了。古诗,只要凑出四个有韵齐言句,就被承认是诗,内容优劣、水平高低且不论。现代诗,如何形式上象诗、内在蕴含诗意,到现在也没有共识。

现代诗草创期民国时代,有一派继承古诗技法,注重营造意境,注意词语韵律,如徐志摩、戴望舒等,当时现在受欢迎;另一派直接套用西方现代主义,如李金发、穆旦等,其作品令人费解。

四九年后的诗坛,亮点是朦胧诗,男女作者代表北岛、舒婷。环境限制,曲笔抒写,语言诗风出人意料,但没超出一般文学规律,读者先怒后喜。这一路数需要恶魔对手,随着形势减压,无敌可对,不屑转型或不能转型,他们沉寂了。

出于对朦胧诗的反动,有主张口语化,企图白话深意、俗言大义,效果却象段子和低于段子。有主张自动写作、陌生化写作、多主题写作、取消抒情等,很难理解和不能理解就指这一类作品。

自动写作,有机器人诗。

陌生化指什么?陌生题材?词语怪异?不按语法造句?

多主题行得通吗?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蛤蟆,其实是对胡乱解读的开脱,莎氏的蛤蟆只有一个。诗作者都没有主旨,读者何从抓蛤蟆,还要抓一群?有评家宣称,读诗要有专业读者;一般人没那么闲,读个诗,去学贯中外古今;便是“专业读者”,也没读出什么来,通常囫囵说一通,越说越令人糊涂。

这类诗还严重散文化,语言散淡冷漠,读来无美感,且词与词、句与句跳脱,令人抓狂,叹一丧:每字每词每句都认识,成段成篇摸不着和尚头脑。


樊虚


古代诗歌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无论是写作手法,韵律,意境,都是巅峰状态。

而现代诗歌,有些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有些偏西方。

所谓现代诗歌,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用所谓的意境出题,让你用想象回答,无论你怎么回答都是对的。

用朦胧,用走失的灵魂,用另类的思想,把你的想象扭曲,然后走入现代诗歌的森林,你的迷茫,你的似懂非懂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说看不明白,他们会说,那就是你不懂,如果你感觉不像诗歌,那是你不懂艺术,总之,诗歌的好坏都在一顶光环上。

既然你看不懂,说好就是好,有标准吗?或者说,现代诗歌本身就不是给你看的。

怎么说呢?现代诗歌都已经走入了歧途,缺乏让人信服的评判标准。

也许,再过若干年,现代诗歌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轨道,而大放光彩,我们期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