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墓葬發現了現代同款玻璃杯,是穿越者帶過去的嗎?

李秋橙


一件穿越了2000多年的神器,一隻出土於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的水晶杯震驚了世界,咱們下面先還原一下這件水晶杯的出土過程:

那是在1990的某一天,在杭州的半山鎮石塘村工農磚瓦廠,幾個工人和往常一樣在取土做磚坯,在挖土的過程中,突然鎬頭“當”的一聲,工人們發現在泥土中有一件樣貌非常奇怪的物件,雖然這些人不認識此物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但他們知道,肯定可以拿到附近的文物市場上賣個好價錢,結果他們趁著其他人不注意的時候溜出了廠子,很快這件器物被一家古玩店老闆看上了,隨後變現了不少“銀兩”。正當這幾個工人喜滋滋的喝酒慶祝之時,公安人員卻找上了門,他們賣寶之事原來是被舉報了。

隨後,隨著他們的招供,考古隊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很快的來到了出土地點進行勘察,就這樣,一處戰國的貴族墓葬被發現了,隨著考古的深入,從古墓的形制和規格上看,考古隊員推斷墓主人應是戰國時期杭州本地的行政長官,由於級別較高,其隨葬品也是琳琅滿目,不少珍貴的瓷編鐘,瑪瑙飾品,鎏金器物均有出土,當然最牛最匪夷所思的文物還是今天的主角“戰國水晶杯”,筆者曾經專程到杭州博物館探尋到了它,下面是實拍的照片。

很多人看了此物後,都不相信這是一件來自戰國的水晶杯,都以為他是現代的產品。其實筆者第一眼看到此物時,沒看文物標牌前也誤以為是宜家的水杯呢,當年這個水晶杯出土後,也確實被懷疑成盜墓者的遺留物,為了科學的鑑定它,將其送至北京科學研究所測定年代,最終被證實它是來自於2500年前的戰國,是由一整塊天然水晶製造而成,至於古人是如何打造出來的,至今還是一個謎團。


老豬的碎碎念


1990年10月杭州半山鎮在整個考古學家徹底出名了,這裡竟然出土了一個2000多年前戰國墓,而且裡面竟然有一隻玻璃杯,和現代的玻璃杯相差無幾。當時直接把這個杯子拿到了北京去鑑定。當時鑑定人員一看到就直接說出了:曠世國寶!幾個字。這不是玻璃杯嗎?還是國寶嗎?

其實這個根本不是玻璃杯,也不是項少龍帶過去的,這就是一個水晶杯,這個水晶杯被工作人員處理好之後,兩千多年了依然是晶瑩剔透,而且沒有損壞,外面也沒有任何的紋飾,就和現在一般的玻璃杯差不多。

一些工作人員經過鑑定也是發現了這是一個完整的水晶塊製作而成的,我們都知道水晶的硬度很高,但是很脆。其實關於水晶的考古發現在很久就有了,也是發現了在遠古時候人類就知道水晶這個東西的特殊性了,但是一直沒有加工,因為水晶太硬了。到了商周時期的時候,水晶加工手藝是慢慢的成熟了。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樣的一個杯子在我們現在來說是很常見,但是在古代水晶杯加工出一隻來可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到現在考古人員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古人是如何加工水晶的,因為古代沒有現在的那麼多工具和堅硬的材料來加工水晶。所以這個杯子肯定也不是用來喝水的,很可能是王室祭祀或者一些重大場合才會用到的。

這一切的謎題都還有待解開。但是這樣的工藝,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還有中國古代的工藝水平到底是達到了何等的高度。現在這個杯子被收藏在杭州博物館。


中國歷史研究所


乖乖,終於找到我媳婦送給我的杯子了。原來是我在考古挖掘現場弄掉了。哎,真是大意。

我當時我和媳婦剛結婚不久,我把我媳婦送我的杯子就一直待在身邊,我不僅拿來喝水,也拿來刷牙漱口,也拿來放各種筆。因為長期在外出差,考古,挖文物。尤其常年都呆在野外,尤其是那些人跡罕至,鳥不拉屎的地方。這個杯子就成為了我對媳婦的思戀,也很實用。



我記得那天在杭州,我和我同事發現了一個戰國時期的古墓。我們都非常興奮,因為我們好久沒發現一個“硬貨”了,我們幾個兄弟都嗨了。我們通知了領導,領導讓我們就地儘快挖掘。我們幾個沒日沒夜的挖,挖啊~~我們吃住都在挖掘現場,累了就在地上躺會,餓了就在旁邊搭個架子,弄點乾孃充飢。渴了就掏出我媳婦哪個杯子喝水。經過幾十天的日夜奮戰,我們重要挖掘完了。我們都凱旋而歸。但是回去後,我發現我的杯子不見了。

後來聽說在我們挖掘的那個古墓發現了一個現代的杯子,我就一直好奇,我們當時咋沒發現呢?難道是我弄丟的杯子?

現在重要又見到它了~。說是屬於古代的,都是瞎扯!還我杯子

<strong>


康康讀書


2011年,河北省挖掘安祿山墓,就曾在盜洞中發現了一卷80年代的英語磁帶,盜墓賊在實施盜竊行為時,還在努力學習英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哪怕處於人生最低谷,也不要放棄學習,更不能放棄希望O(∩_∩)O對於盜墓賊丟三落四的毛病,估計考古工作者們在痛惜古物流失的同時也習以為常了吧。當然,摸金校尉們丟三落四,只是發現玻璃杯後人們的一種猜測,我們拉回主題。

玻璃杯,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經過600多度的高溫燒製而成。

而還有一種外觀上較為相像的材質就是水晶杯,本題所說的就是這個杯子,它是禁止出境參展的。

這隻水晶杯出土於戰國墓,在搶救性挖掘進行中,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反光物,繼而發現了一隻玻璃杯,疑似盜墓遺失物,但現場缺乏檢測條件,所以交由專家對實物進行考證。最終證實,這個杯子的材質為水晶,此水晶杯的既非穿越,也不是盜墓賊的遺失物,他是真正的古物。

上圖為,現代工藝兩種杯子的對比圖,大家稍作觀察就能判斷出真正的水晶杯。

我們可以看出,水晶杯相對玻璃杯來說,在顏色上更為飽滿,說的再簡單些就是看著就那麼漂亮,這個杯子的工藝高超至極,因為以其表面拋光的技術來說,現代工藝也很難達到

於技術而言,中國曾經出現過,有實物,但技術本身失傳的東西非常多,比如武則天賜予法門寺的金絲帕,專有的名字為,

法門寺簇金繡,其金絲的細度,超過現代日本工藝3倍多,超過中國現代工藝12倍左右。

西安出土的銅戟,其銅防鏽技術,到1950年,才由英法科學家合力研發出來。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越王勾踐劍,吹髮立斷,我就不再過多佔用篇幅了。所以不必過度迷信所謂現代工藝,讓古人做個電視機他是不行,但是古已有之的物件,現代工藝未必就行。

在大家驚歎古代工藝的同時,僅就這個水晶杯而言,他其實並不是個例,年代也說不上早,因為在周口店北京人的發現過程中,就有水晶製品的存在了......看來我們中國,從來就不缺乏工匠精神,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注:所謂安祿山墓是一種預先假定性質的簡略稱呼,曲陽田莊大墓是安祿山墓的說法是沒有實證支持的,這個稱謂是根據河北省博研究員和綜合大多數學者、專家的考證意見,推測出來的,所以安祿山墓的說法,僅僅是一種觀點,並沒有被官方認定。


古今通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事老梁知道!老梁頂著一個大臉蛋子十分認真的告訴你,很肯定非常確定的回答,這是真的,比俺家那鑽石打造的玻璃杯都真!想當年,項少龍懷揣著一玻璃杯,就到了戰國,他就想著把這玻璃到地頭以後就給賣了,然後過上啥都不愁的生活,畢竟那時候地是論畝算,不想現在香港那疙瘩買個房子還論尺算。只是沒有想到,這玻璃杯還沒有出手,這人就整到了秦始皇繼位的事情裡,一直都沒有抽出身把這事給辦了,最後啊……

“啪!”話頭扯到這裡,估計有些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掄圓了胳膊就給老梁一大耳光:“傻了吧!這大耳光真不真,你逗大傢伙樂呵呢?沒毛病吧你?”

不是!這不怪我,俺就是順著題主的意思胡咧咧,這題主他就是個大傻帽,這問題都能提出來,誰還一眼看不出,題主在胡說八道呢!這就是老梁的根本意思!

您這大耳光應該給題主留著,俺老梁招誰惹誰了這是?

不胡咧咧了,咱這進入正題。

這是1990年的十月份,杭州那疙瘩有個叫半山鎮的地方,裡邊還有個石塘村,這村子裡還整了一個工農磚瓦廠。

這廠子也沒啥高科技,就是一幫人挖點子土,搞個模具,將這土加點水弄成泥巴,塞到模具裡,搞一個四四方方的模型出來,下邊點把火可勁的燒,這就燒出咱蓋房子用的半頭磚。

這天這幫人推著小推車,揮舞著大洋鎬砸土,其中一個人一鎬頭下去,“啪!”的一聲,好懸沒把胳膊給撅折了。

大傢伙蹲地頭上一瞅:“這地咋出現一個洞?”

瞅著洞,嗖嗖的往上灌冷風,把大傢伙吹的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老鼠洞?”

“你家老鼠洞有臉盆大?”

“不會是盜洞吧,下邊是個墓地!”這話說的靠譜,因為半山鎮這疙瘩從八十年代開始,幾乎年年都能發現秦漢時期的墓葬,所以這幫人會有這樣的認識。

這洞來的也突然,所以這幫人就將這事給上報了。結果這事就落到了文物部門的手裡,一大幫人帶著文物專家這就跑現場。

好傢伙,一傢伙下去,發現這就是一個窖藏,可文物專家們認為,窖藏不會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推斷這附近應該有一個大範圍的遺址存在。

所以這又擴大了挖掘面積,沒多久這就在附近找到了一座大型的戰國墓。專家同志這就對這墓進行了挖掘,挖到大約一米的地方時候,一個亮晶晶的東西出現了,專家就用毛刷開始刷,這頓刷要是一般人可就刷吐了,好在是專家在刷,經過半個小時的刷,一個完整的玻璃杯就出現在了大傢伙面前。

瞅著這玻璃杯,大傢伙心裡那叫個哇涼哇涼的。

玻璃杯這東西在戰國時期是沒有的,出現在這裡很大肯能,這盜墓賊比大傢伙早了一步,這地方空了。

可轉念一想,你說一個盜墓賊他整一玻璃杯帶到下邊喝水,這不是有病啊!你整個帶蓋的塑料瓶子都比這方便啊!

大傢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於是就決定將這玻璃杯送到北京舉行更高級別的鑑定。

這鑑定下來之後,全場的人都高興壞裡,這是一支——水晶杯。

咋說呢?

這杯子利用的水晶純度極高,咱中國這地據說就找不出能產這麼高純度的水晶,而且個頭還這麼大。最難得的是這杯子被拋光了,你說你拋個外面這沒啥問題,但問題是這杯子的裡邊也拋光了,上邊好說,下邊是咋拋出來的?就那平整度,不是馬馬虎虎拋的好嗎!這手指頭都伸不進去!

再有這杯子的芯是咋取出來的,這都成了一個待解的問題。

據說這杯子已經成為了,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了,平時都寶貝的不行!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一直以來,這款杯子和西漢末的王莽合成為“穿越界”的兩大鐵證。而王莽已經被證明是個空談搬照典籍的復古書生。同樣,這一點不得不承認,杯子不是穿越者帶過去的,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與手藝。



杯子有碎裂的痕跡,賣相大方簡潔,遠觀是純白色,似乎無異於普通玻璃杯。但走近一看,杯子略帶淡琥珀色,拋光處理過。材料不是硅酸鹽複鹽,是水晶。

水晶主要是二氧化硅,在歷史上也較為珍貴,別水玉,似水的一種玉,又有水碧、水精、石英、黎難、眼鏡石等多個稱呼。現有春秋的水晶瑪瑙串飾、東晉高悝夫婦墓出土水晶飾品、唐朝的《水晶八曲長杯》、北宋的《水晶項鍊》、南宋的《水晶獅形佩》、明朝的《水晶環》、清代的《水晶帶鏈花籃》等等水晶製品。

(春秋水晶瑪瑙串飾)

最早出現的記錄在1935年發現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出土的所有石製品當中,水晶所製成的佔百分之四點八。屈原也在他的《九章》裡寫道:

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所以杯子是水晶杯。穿越者不可能帶個這樣材質的杯子穿越吧?更有甚者,盜墓賊子也不可能隨身攜帶,然後遺留下吧?這隻能是戰國晚期時候的工匠製作而成的。


它的主人具體在是何人?杭州博物館館長杜正賢猜測說是楚滅越戰後,楚國遣派去的最高官員(或長官)。公元前306年,攻齊不成反攻楚的越國被楚懷王所滅,為安撫,故而遣派一個人去吳越之地。這款水晶杯就是他隨身所帶的。那時冰涼的水晶杯可止渴,能夠實用,又有某種信仰。所以,成了陪葬品。

至今,水晶杯的製成都是個問題。水晶硬度較高,摩氏硬度7(鋼鋸條6,金剛石是10,差不多比肩翡翠),怎麼鑽的孔?怎麼加工的斜壁(杯子上寬下窄)?怎麼對杯子內部進行的拋光處理?

等等,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偉大的。


史小二記


在杭州博物館中,有這麼一件藏品,外形與現代的玻璃杯極其相似,幾乎可以說是同款了,可這“玻璃杯”卻是在戰國時期的墓中發現的,名為“戰國水晶杯”,其外形令人不禁會想到:這難道是穿越者帶過去的嗎?<strong>

在1990年,杭州半山鎮石塘村工農磚瓦廠的工人在挖取燒磚的土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直徑大約一米的洞口,當地文物部門得到消息後便動身前往,並在附近找到了一座戰國大墓,在對該墓進行挖掘時,便發現了這戰國水晶杯。

初時,由於其長得與現代的玻璃杯太過相似,考古人員甚至還以為這是盜墓賊不小心遺留在墓中的玻璃杯,後來將其送往北京,專門組織了專家學者對它進行了反覆的鑑定和研究,最終確定這所謂現代同款“玻璃杯”乃是製造於戰國末期的水晶製品器皿,是貨真價實的戰國水晶杯。

該戰國水晶杯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現出喇叭狀,杯身通體透明,表面有經過拋光,略顯淡淡的琥珀色。其實在我國古代,很早便掌握了水晶製品的製造技術,水晶在古代稱之為“水精”,即水的精華,長久以來,因其晶瑩透明、溫潤素淨而被人們視為聖潔之物,是吉祥之象徵,所以常將其加工成工藝品。而在以往的考古中也發現了許多春秋戰國乃至更早的水晶工藝品,諸如水晶串珠、水晶環、水晶杯等等,而這件杭州發現的這件戰國水晶杯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因其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和歷史意義,在2002年,國家文物局將戰國水晶杯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成為了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64件國寶之一,足可見國家對它的重視程度。

<strong>

關於這戰國水晶杯,也有許多疑問,首先,因為它是用整塊的天然水晶打磨製造而成的,且純度十分高,我國疆土內並沒有這麼大塊且純度這麼高的水晶,所以這塊水晶的來源仍是一個謎。其次,就是拋光問題,在戰國時期,拋光技術還沒有那麼成熟,且水晶杯內部也很難打磨到位,那時候的人們是怎麼將內外壁都打磨得如此平整光滑呢?最後便是取芯的問題了,由於水晶硬度較高,且古代工器具不發達,該水晶杯又是斜壁形狀,其取芯工藝會更加複雜,這就非常考驗古人的技術了。

當然,也由於這戰國水晶杯形狀長得與現代的玻璃杯極其相似,所以也有一些人認為它是穿越帶過去的,許多人認為新朝皇帝王莽是個穿越者,那麼這戰國水晶杯會不會也是穿越帶過去的呢?對於此,許多人議論紛紛,也給這戰國水晶杯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不過,雖然此水晶杯身上還有許多疑點,但是關於其是穿越帶過去的說法可信度並不高,作為閒暇之餘的談資便好了,不必深究。<strong>

關於這戰國水晶杯是否是穿越帶過去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麼說,這件出土的戰國水晶杯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其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皆是不可估量的,堪稱國寶。不知各位讀者有何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鄧海春


近來對考據古代生活有些興趣,不妨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古人的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是出人意料的,就像這問題問的,相信大傢伙都有同感,玻璃這玩意感覺上應該是近現代產物,戰國古墓中怎麼會有玻璃杯呢?

一定是穿越穿過去的。

其實不然。

玻璃算不上近現代產物,它是個挺古老的東西。

關於玻璃的起源,有個古老的傳說。說三千多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貝盧斯河旁邊,有一塊美麗的沙洲。一天,一艘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大塊的天然蘇打經過這裡,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在了河口沙灘上。

無奈,船員只好等海水漲潮以後再啟程。中午,有個船員提議在沙灘上做飯,於是他們從船上扛下來幾塊天然蘇打,支鍋用。

就是這不經意的一個舉動,奇蹟出現了。吃飯時,一個船員猛然間發現剛才拿來支鍋的蘇打變成了晶瑩剔透,從未見過的東西。

這東西就是玻璃。

它是怎麼變出來的呢?支鍋用的蘇打(碳酸鈉)和沙灘上的石英砂在高溫下發生了化學反應,這個化學反應就是玻璃誕生的過程。

無意間發現這個秘密後,腓尼基人便開始用特質的爐子,把石英砂和蘇打放一起熔化,煉出玻璃液。

有了玻璃液,再製玻璃球、玻璃珠,乃至玻璃器具就不難了。

後來,這個秘密傳到了古埃及,古埃及人開始用這個辦法制造玻璃,玻璃製品就這樣相繼出現了。

據考古學家證實,最古老的玻璃出現在古埃及,時間在公元前3000年至4000年。

透過這一段小傳說、小歷史,我們能看到什麼?熔鍊玻璃根本不是什麼近現代高科技,本質上它沒什麼技術含量,僅僅需要幾樣常見原材料和一個巧合,人類就能掌握這種工藝。

無比聰明的中國古人發現不了這個?

根據考古發掘資料證實,我國最遲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就已經掌握了玻璃製造技術。1974年在河南洛陽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發現的白色料珠和1975年在陝西寶雞茹家弓漁夫墓中出土的上千件西周早中期的玻璃管、珠,經專家鑑定,它們是一種鉛鋇玻璃,這與西方的納鈣玻璃屬於兩個不同的玻璃系統,但原理一樣,原材料不同罷了。

戰國古墓中出現玻璃杯,似乎驚掉了我們的下巴,其實我們發掘出的戰國玻璃物件遠遠不止一個杯子。

越王勾踐劍上就鑲嵌有玻璃飾物。

隨縣曾乙侯墓中也出土過上百顆玻璃珠,這種玻璃珠氧化鉀含量很高,在同期西方的玻璃中也是十分少見的。

另外,在河南固始、山東臨淄、湖南長沙等地也都有類似玻璃出土。

從中國燒製陶瓷器的悠久歷史看,中國古人鼓弄出玻璃更不是什麼難事。

因為在陶瓷器上上釉時所用的天然原料,和熔鍊玻璃的原料是相同的。

腓尼基人發現熔鍊玻璃的秘密是一次意外,中國古人鼓弄陶瓷器是家常便飯,眼皮子底下的小秘密,聰明的中國人能發現不了。

目前,我國公認的最古老的玻璃是長沙楚墓出土的玻璃壁、玻璃印章。

本問題提到的這個杯子,據說最後經專家考證是水晶的,但說不準哪天就冒出個玻璃的。

但有一點也必須承認,年代久遠一點,中國的玻璃器具的確罕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古玻璃以鉛鋇為主,這種玻璃燒成溫度低,雖具有絢麗多彩、晶瑩剔透的優點,但易碎、不耐高溫、透明度差、不適應驟冷驟熱,因此在裝飾品、禮器、隨葬品中能見到,但作為生活器具用的不多。

可是隨著水上交通的日益發達,以及絲綢之路的不斷繁榮,西方的納鈣玻璃器具很快就傳入了中國。

魏太武時,大月氏 商人到山西大同來傳授燒製玻璃的技術,這是外國人來華傳授玻璃技術的最早記載。

晉時著名制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說過:“外國作水精碗,實為合五種灰以作之。”

所以說呀,一個玻璃杯,根本不用穿越,古法做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比現在的還牛叉。

好像馬未都也展示過一個古代玻璃杯,據說他找玻璃廠仿製,因為工藝難度大,很多都不敢接這活,也不願費這個勁。


黑句本


“寶貝啊!國寶啊!”

這是考古泰斗蘇秉琦先生初見這隻“玻璃杯”時的讚歎。據赴京鑑定的工作人員回憶,當時蘇老曾手著這件國寶反覆察看了四十多分鐘,最終認定大家口中的“玻璃杯”實際上是戰國時代的文物。

問題中的文物,於1990年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按照當時的考古發掘和文物鑑定水平,工作人員對這件戰國墓中所出的杯子,著實充滿了各種疑惑。由於杯子的造型、透明度幾乎儼然與現代玻璃杯如出一轍,故而覺得可能是底層擾動或是盜墓者遺留下的物品,並不敢斷言其為戰國文物。

然而,就現場發掘情況來看,墓葬又沒有發現明顯的盜擾痕跡。因此,考古隊在將信將疑之中,派人赴京請專家鑑定。1990年秋,時年三十歲的杜正賢,帶著杯子與考古隊的種種疑惑和期許,登上了發往北京的綠皮車。

沒想到,當蘇秉琦先生見到這件文物後,竟然也極為吃驚,故而連連感嘆,稱其為“國寶!”“寶貝!”憑藉著多年的考古發掘與文物鑑定經驗,結合墓葬發掘情況,蘇老最終認定,這件水杯就是戰國時代的文物。

有了蘇秉琦先生的鑑定意見之後,研究人員又再次對文物進行了實驗檢測,最終認定,杯子的材質實際上是天然水晶,而絕非是玻璃。如此一來,考古人員得以肯定,這件出土於杭州戰國墓葬的水晶杯,竟然是我們先人在兩千多年前所製造的。

然而,由於整個水晶杯的造型、款式與透明度,同現代玻璃杯極為相似,還是令不少人覺得十分驚奇。近年來,隨著網絡熱詞的不斷出現,開始有人用“穿越”一詞來形容這件國寶,戲稱其為穿越者帶到戰國的。

不言而喻,穿越固然是不存在的。那麼,這件水晶杯又是如何加工的呢?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和推測,杯子應該是用一塊大型的水晶,經切割、打磨和拋光加工等多道工序後,才製成的。水晶杯通高15.4釐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略呈喇叭狀,圓底,圈足外撇。杯體光滑透明,沒有紋飾,略成琥珀色,表明經過了精細的拋光處理,看起來如同玻璃杯一般。

這件戰國水晶杯反映出戰國時極為先進的技巧與工藝水平,因而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原藏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現藏杭州歷史博物館,為該館的鎮館之寶。2002年時,水晶杯又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名單,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之瑰寶。


史海爛柯人


這個戰國墓發現的現代同款玻璃杯名為“水晶杯”,現如今藏於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處,能藏放於此,肯定不會是穿越者帶去的,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主要是因為這個水晶杯實在太像現在的玻璃杯。

【圖為水晶杯:高15.4釐米,敞口,斜壁,圓底,圈足外撇】

1990年10月份,從杭州半山鎮石塘村工農磚瓦廠的一座戰國土墩墓裡,人們發現了這個水晶素光杯,當時考古人員挖掘一米多深後,突然發現裡面閃出一點晶瑩光芒,他們小心翼翼的清理。

這個水晶杯通體透亮、平素,也沒有任何紋飾,仔細看略帶了一點點淡琥珀色,最主要是開經過拋光處理,中底部有絮狀體,是水晶的自然結晶。

起初考古人員還驚訝,這難不成是現代盜墓賊帶進來的玻璃杯?直到被送往北京作鑑定時,考古學界的泰斗蘇秉琦先生讚歎“這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水晶杯,製作工藝和技藝都令人驚歎,絕對的國寶級別文物”。

自從這圖片流傳到網上,更多的網友始終不肯相信這是這的,有人開玩笑說“這不就是家裡喝牛奶的杯子嗎?”“超市裡買牛奶飲料都會送!”

從這裡延伸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戰國時期真的有水晶製品嗎?竟然能夠製造出如此工藝的水晶製品。

經過專家介紹,中國實用水晶的歷史已經非常悠久,中國本就是世界主要水晶產地,水晶的使用可以追溯到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墓葬也頻繁出現水晶製品。

商朝之後,水晶製品的製作工藝也逐漸精細生動,春秋時期還有生肖雕刻,戰國時期,玉器的製造工藝既不,水晶的製作工藝也隨之提升,不過這次出土的水晶杯還是非常罕見的,因為在整個戰國出土的文物中,似乎沒有如此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的,手感舒適,又方便實用。

其實除了這個水晶杯,戰國時期還有類似現在的刷牙杯,這些文物也有手柄,但是這些東西在當時應該不是用來喝水的,而是財富的象徵,現如今被列為中國64件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之一。

時至今日,依然很少有人相信,他們始終認為這是近代盜墓賊盜墓時帶進去的,很多人都爭相前去杭州博物館觀看,慕名而來,也再次使得這個戰國水晶杯成了杭州博物館名氣最大的一件寶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