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兄弟同心預追欠,奈何康熙難如意

小說:兄弟同心預追欠,奈何康熙難如意

追比國庫欠款是九子奪嫡的開篇,也是康熙佈局的開始,布什麼局?第一集第一分鐘就是太子胤礽與康熙妃子鄭春華偷情被康熙撞見,只因皇室家醜不可外揚,就已經意味著太子胤礽的路已經走到頭了,接下去就是追比國庫欠款,轉這麼大個彎,不是佈局是什麼呢?這個局就是謀劃新的繼承人。

本來追債這種小事怎用得上親王貝子親自來落實,一道聖旨一下,誰不還殺誰唄?康熙能平三藩,這點手段都沒有,誰信啊?偏偏康熙就沒這麼做,大張旗鼓的讓皇子貝子們來挑,一來看誰真正為朝庭辦事,二來從中發現人才,尋找合適繼承人。還是鄔思道有眼光,看準了康熙的用意,為促四爺胤禛接手。

胤禛此時保舉十三爺共同追債,康熙未準。這就有講究了,誰都知道四爺與十三爺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親如同胞而出,是鐵桿兒兄弟啊,啥時候都是一起去一起來,這下卻讓四爺當個孤臣,是何用意?

一,追債事小,卻複雜多變,尤其得罪人。康熙知道追債的事不大,但涉及人員多,成因複雜,尤其還得罪人。誰都知道,十三爺俠義風範,古道熱腸,讓他跟著追債,估計債沒追著,還要倒搭身家,魏東亭找他訴苦說情,不就差點把自己的一點積蓄倒貼出去了嗎?像魏東亭這樣的人朝廷還有很多,十三爺要是一心軟,答應人家都暫時先欠著,那老四這差鐵定辦不下去了。所以,康熙不準十三爺參與,就是怕他壞了四爺的事。儘管這事最後不了了之,但胤禛實心辦差的形象已經留在康熙腦中了。康熙要的不是追多少債回來,而是從追債的過程看辦事的人。

二,磨鍊胤禛的才幹和能力。前面說了,康熙此舉不為追多少錢回來,而是發現人才。胤禛接了這活,這活看起確實不大,但著實磨鍊人,一個追債人,又不是皇帝可有斬殺大權,可以拿刀逼著那些厚臉皮官員還,只能苦幹加巧幹,做思想工作來擺平,搞不好還出大問題,逼死魏東亭後,康熙制止了追債,算是為胤禛擦了屁股。但經此舉,胤禛剛果決斷的才幹和能為凸顯。康熙晚年為不從心的吏治和新政願景沒有這股果敢堅韌如何實現推行呢?

三,另找機會磨鍊十三爺心性。康熙知道,這兩兄弟最鐵,現在就把十三爺搭進這件小事中太不值當,老四追債很罪了不少人,包括太子,如果再把十三爺扯進去,就算以後把位傳與老四,誰來頂他呢?所以先把十三爺撇開,至少還可以讓他以後在頂老四的時候少一些敵對力量。加之那時十三爺還年輕,政治上還很不成熟,捲進追債這麼件小事中難以磨鍊他的心性,不如讓他暫時遠離時非,尋找更好的機會煅煉他。

因為追比國庫欠款只是康熙出給眾皇子們的一個考題而已,老十三根本就是老四的鐵桿兒追隨者,康熙不需要對他進行格外的考驗。連張五哥都知道老十三不適宜當皇帝,何況千古一帝的康熙,在這裡,康熙讓老十三出局,恰恰是給與他最好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