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創業的社會下:為什麼你還是賺不到錢?

我們經常聽身邊的人抱怨,說現在錢越來越難賺了。其實啊,不是錢難賺了,而是賺錢的邏輯變了。作家水木然在《跨界戰爭》這本書裡就表示,現在中國進入到了“資本經濟”時代,你必須得有點“資本思維”,才能賺到錢。

全民創業的社會下:為什麼你還是賺不到錢?

水木然說,從賺錢的角度來說,今後社會上就只有三種人:資源者、配置者和資本家。這三類人分別通過出售資源、配置資源和掌握資本這三種方式來獲得財富。任何一個人想要賺錢,總得成為這三類人中的一個。

首先來看第一種,資源者。這類人通過出售自己的資源來獲得財富,比如時間、體力、外貌等等。咱們大多數人,包括普通工人、白領、職業經理人、甚至到當年的“打工皇帝”唐駿以及各路明星,都屬於“資源者”。罪犯其實也屬於資源者,他們冒著坐牢的風險去偷去搶去騙,出售的資源是風險。這些資源者要麼出賣時間和體力、要麼出賣外貌來賺錢,獲得的財富非常有限,迄今沒聽說過有誰靠打工發大財對吧?

第二種呢,是配置者。這類人不直接擁有資源,但是他們通過配置和優化資源來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人。那資源來自哪裡呢?就來自前面說的第一類人——資源者。不過,你可千萬別以為,什麼人都能當上配置者,他們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力、機遇和資本。配置者是社會中最重要的一個群體,他們的素質和數量決定了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產力水平。

第三種是投資人,也就是資本家。資本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說了吧?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但是為什麼叫“資本”主義社會,而不叫“自有市場主義”社會呢?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資本”是度量和決定一切的標準。

全民創業的社會下:為什麼你還是賺不到錢?

大家都知道,企業家賺錢多,但資本家賺錢更多,他們之間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舉個例子,孫正義投資了馬雲,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馬雲是企業家,而孫正義就是資本家。孫正義手裡有好多個像馬雲這樣的企業家,所以成了日本首富。

說到這兒你可能就明白了。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當老闆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攀爬到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他們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智慧,人身和經濟都實現了自由。

同樣的道理,為什麼很多企業家都熱衷於投資、入股、併購、重組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二類人努力變成第三類人。一旦你變成了第三類人,比如你有了一億元的資本,你就可以花一千萬僱上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一億變成兩億。你什麼也不用幹,躺在床上數錢就行了。

全民創業的社會下:為什麼你還是賺不到錢?

這樣的進化過程,每個人都在玩兒命探索。那問題是,到底怎樣才能完成從第一種人到第三種人的進化呢?說起來挺簡單的,只需兩步,一是進行資本積累,二是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

  • 首先來說資本積累。你打工也好,自己做產品也好,先完成資本積累是最重要的。比如說,你可以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炒股票、開工作室、賣肉夾饃,等等等等。總之,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
  • 接下來就是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呢?問你們個問題: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淨賺1萬;如果僱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淨賺2千。你怎麼選擇?

普通人往往就選擇自己做廚師,每個月賺一萬。但是,善用資本的人就不會這麼做,他們會選擇僱一個廚師。這樣雖說飯店賺得少點,但你卻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然後可以用賺的錢去開下一個飯店。這樣,等你開到100多家飯店的時候,每個月就能淨賺十幾萬,這時候,你就成了第三種人:資本家。說白了,你用資本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這就叫善用資本。

你看,奴隸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人,封建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而資本時代呢,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只有搞懂了資本思維,做到善用資本,你才能完成從資源者到配置者,最終再到資本家的人生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