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的杭州社会民生,运货走水路,西湖有捕鱼的渔民


1924年的杭州的一个夏天,一位外国女人被两位中国苦力抬着赶路,后面的一位外国女人还打着阳伞防止太阳照射。当时中国很落后,主要交通工具是轿子、马、和滑竿,主要靠人力,他们的工作很辛苦。

抬滑竿的苦力收工以后在回家的路上,滑竿是竹子做成的,他们的笑容告诉我们也许是今天的收入不错。

一个穿着长衫的妇人从拱形桥上经过,由于天气炎热,行人稀少。

1924年杭州的一条街道,街道破烂不堪,路面坑坑洼洼,一个老妇人在洗衣物。用来洗衣物的是木盆,木盆完全是手工做的,结实耐用。

相比之下,这是一条宽敞平坦的道路,道路干净,这应该是杭州城内主要道路,三个车夫拉着客人正在赶路。三轮车在当时是豪华的交通工具。

这是1924年杭州西湖,远处是没有倒塌之前的雷峰塔,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也就是在同年的9月雷峰塔倒塌。现在的雷峰塔是重新建设的。

杭州西湖,一位渔民在捕鱼,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的杭州西湖是原生态的,没有人工建设的痕迹,那时还没有门票这一说。

城墙外的护城河,两个船夫在划船,在他们前面有一对鸳鸯在游动。当时是夏天,天气炎热,大多数男人都光着膀子。

江南水乡名不虚传,船夫们带着自己的货物停靠在码头准备上岸,在当时水路很发达,运送货物主要走水路。

几位船夫在小憩,船上装满了货物,对面住的也是船家,他们靠打渔和运送货物生存。

这是城内一条窄窄的小河,河道两边住着人家,他们出行主要靠这条小河渡船,河水很干净,没有杂物,说明当时的人守规矩,不乱丢垃圾等杂物。

两位船夫运着满满一船的稻草,看他们吃力的样子,说明拉的稻草很重。

拉大锯的木匠,古人拉大锯不像今天这样方便,完全靠人力,不管做什么家具和用具,都必须先这样把一根木材锯开,费时费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