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唐朝的評論家眼中,歐陽詢只是二流三流甚至是四流的書法家?

字畫娛樂圈


古代的書法評論家對歐陽詢的評價其實是很中肯的,給予的評價地位恰如其份,並不低!

有不少網友抨擊這些評論家,顯然只是出於自己的評判標準!可是他唯一沒有考慮到的是,自己對書法的理解有多深?對書法史的研究有多深?

我認為,任何一個人,沒有在一個行業深耕十年以上,輕易不要發表對這個行業的相關評論!

整個書法史上,有篆、隸,草、楷、行五種書體,楷書中,又有很多種分類!歐體因為其整齊美觀迎合了老百姓的審美品味,但恰恰也是因為此而降低了其書法成就!如果不是因為其險絕多變,可能地位更差!王羲之早就說“狀如算子便不是書”!

有人認為其地位在當代高!不,歐楷在當代地位也不高……我們不妨看一下中書協的各類國展,甚至於是蘭亭獎,有幾個寫歐楷的,有,非常少,很多時候是選上一位作者作為學歐的代表!

為什麼?還是因為過於整齊美觀!這種審美只是書法最基礎的審美!即便有其險絕多變的品味,在鍾繇、王羲之楷書的獨有古韻面前則是小巫見大巫,在魏碑的自然、原生態、極盡運動勢態面前也是微不足道,在褚遂良楷書的筆法精微、動作豐富前亦輸一籌……

至於有人為了迎合大眾基礎審美情趣,借歐楷推田楷,搞得很多人認為歐楷是至尊的惡俗行為,我們這裡暫且不表!

確實有人起步寫歐後來大有成就,但你得知道人家下了多大的功夫,站在什麼樣的文化底蘊上,如何打出來且融合上什麼?





陳天哲




歐陽詢在當代被某些人用來做招生的大旗,被鼓吹成古今楷書第一,可是看了唐朝書法家寫的書法評論《書斷》,才知道歐陽詢只是二流書法家,而且在唐朝45個二流書法家中他只排到第九名。。。最要命的是他的楷書居然不能入品,也就是不入流。





在唐朝書法評論家寫的《後書品》中,歐陽詢是3流書法家中的第10名,楷書依舊不入品不入流。。。。這叫天天鼓吹“歐楷是古今第一”的初學者情何以堪?



在唐朝人寫的《墨數》裡面,歐陽詢的楷書終於入品了,可是總體等級從3流跌到了4流的第11。。。早知如此,還不如不要那個拖後腿的楷書。

當今虛假廣告氾濫成災,書法招生也不例外。建議初學者多看看書法史知識,不要被別人的吹噓忽悠蒙昏了頭。


字畫娛樂圈


歐陽詢在唐代被評為二流或者三流書法家,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唐代書法是中國書法繼魏晉南北朝以後有一個高峰,書法風格非常的豐富,名家輩出,唐代的整個風格取向更加趨向於正大的氣象、法度的嚴謹和感情的書法。

這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取向,一方面楷書風格非常的嚴謹,如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楷書,另一方面出現瞭如張旭、懷素、孫過庭這樣的草書大家。

2、進入唐代的時候,歐陽詢其實都已經65歲了,他的風格早就已經形成,但是由於他在唐朝的官方書法學院“弘文館”任教,最好的成就和影響在唐代,大家認定他為唐代書法家。

他的書法在初唐就很有影響,被稱為“初唐四家”,唐代是一個非常重視科技的朝代,歐陽詢又是弘文館的老師,在唐代就很出名了,但是你出名未必得到評論家的認可,就和現在的“二田”一樣。


3、唐代是一個名家輩出的時代,包括初唐四家、孫過庭、徐浩、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李北海、賀知章、李陽冰、韓擇木、高閒等等。

如鍾紹京的靈飛經,我們現在其實都認為很好了,可是書法史上對他也是一筆帶過,很多書法簡史上根本就沒他的事。

4、唐太宗個人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這對於書法評論還是有影響的,標準的開始不受待見也可以想到。

5、評論家自身也有侷限性,比如顏真卿的書法在唐朝也不出名,沒人知道他的書法,歷史上也沒有提到,直到宋代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把他發掘出來,影響了整個宋代書法。

6、歐陽詢的書法到了後來越來越被推崇,和他的字很適合考試有關係,科舉需要這種標準字體,很多人文人學習他,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

對於一個人書法的評價和他雖處於的時代以及評論者個人的侷限性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古人才說監聽則明。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首先我要譴責題主的這個問題太過斷章取義,自以為發現了“新大陸”,其實就是無知。其次我看到很多答題者不加思考的被順著帶偏,而不去探究原委,僅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來闡述觀點,有誤人子弟之嫌,這無疑不是一種悲哀!

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的確把歐陽詢的隸書、行書、飛白、草書列入妙品之列,把其大篆、小篆、章草列在能品之列;李嗣真在《書後品》中把歐陽詢列入上下品行列;韋續在《墨藪》中也把歐陽詢列入第十一位。但這並不是單從唐代書家中評比出來的,而是與秦、漢、魏、晉、南北朝、隋朝等書家一同評比的。


被張懷瓘列入神品的沒有一位是唐代的書家,而被列入妙品並與歐陽詢並列的則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張芝、蔡邕、索靖、韋誕、謝安、衛夫人、王僧虔、陸柬之、褚遂良、虞世南、釋智永等,而且王羲之的八分書被列入妙品最後一位,以題主的邏輯,難道王羲之是二流書家?

被李嗣真列入上上品、上中品的同樣沒有唐代的書家,而被列入上下品並與歐陽詢並列的則有衛夫人、羊欣 、虞世南、褚遂良等書法大佬,難道這些都是三流書家?

與唐代以前的書法先賢相比歐陽詢在某些書體上確實算不上一流書家,因為這些書體本身就是從他們那學的。而且在書法上我們有一個“今不如古”的共識,以此來看唐人把歐陽詢列入妙品、能品、上下品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說是對他書法的否定。反之,能與諸多先賢並列且榜上有名,恰恰說明了歐陽詢在書法上的造詣和時人對他的認可。

歐陽詢的書法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其楷書平正中見險絕,被世人稱為“歐體”,與後來的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併成“楷書四大家”,又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等。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我倒想反問一句,這是二、三、四流的書法家所能為的嗎?


書風法雨


題主的問題反映了一個書法現象:偉大的書法家和真正的經典作品都需要時間來沉澱。我舉個反例:宋朝的周越,也曾譽為當朝第一、牛轟轟了幾代人,當時誰不學周越是很不高級的表現,連米芾自傳都承認初學周越,不過米大師親自表示跟了壞時風、後悔萬分……事實是自宋以後,周越的影響力迅速衰減,淹沒在後世浩瀚的書海之中。

由時間篩選出的書法巨星是不需要置疑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也必然永垂不朽。~歐陽詢就是穿越幾個時代、跨越國界的天王巨星。

歐陽詢在書法史上是兩座橋樑的意義。一是隋入初唐,確立法度的時代,二是由唐入宋,叩響尚意的時代,他的書風在這兩個歷史性階段起到了重要的橋接作用。中國受歐陽詢影響的書家歷代皆有出眾者:唐有褚遂良、歐陽通、柳公權;五代有楊凝式;宋代有李健中,蔡襄、米芾、蘇東坡(宋四家的三位);元代有趙孟頫……近代有沈尹默、白蕉。宋黃庭堅亦云:“唐彥猷得率更真跡數行,精思學之,遂以名世。”

歐陽詢書法走出國界、在日本的影響力也是槓槓滴。兩個例子可見一斑:

1.日本三大綜合性報刊之一、全球日報發行量第二位的《朝日新聞》的報頭,是由歐陽詢的隸書《大唐宗聖觀記》碑文中集字而成,一直使用了130餘年。

2.日本政府修建、於1993年落成的明治神宮“神樂殿”三個字從歐陽詢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中集字而成。見下圖

幾個世紀的時間證明了歐陽詢的實力,影響力已經說明一切,至於當朝誰誰排名真的很重要嗎?

唐朝評論家不待見歐陽詢,如果非要究其原因,那就是唐朝的評論家還沒法評估正在發生的、關於法度的書法改革有多麼偉大,將要給後世留下多大的影響,也更沒有想到歐陽詢竟然可以影響下一代的書法改革!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當朝評論員而言,歐陽詢存在的時間不夠長!

就醬。


半日閒書道




歐楷真是二三流?

首先,我認為歐體楷書二三流的說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因為歐楷如果學得不好,點畫就好像是塗出來的,墨大於筆,因此顯得拘謹雕琢,似乎沒有上升到既不破壞法度,又能抒發感情的自由境界。

其次,歐體楷書能夠和顏柳並列,和元朝的趙孟頫能夠倒回去與唐朝的顏柳並列一樣,是有它的道理的。



從筆法來歷看,顏楷來自篆書,歐楷來自隸書,隸書運筆,本有著塗抹的成分。

從實用來說,沒有誰能夠超過歐楷的了,它那麼方正那麼工楷,一絲不苟,不管寫蠅頭小楷還是寫榜書大字,都適合,不管官方還是民間,不管專業還是外行,都能接受都喜愛。

究其實,它的抑制自我的風格,在注重張揚自我的書法界、藝術界,也是一種特立獨行的存在,藝術創作,剋制最難,含蓄最深。

再者,歐陽詢的行書,也是比較自由奔放不斤斤於美醜的,說明他並非不懂。

個性與創新,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不管怎麼說,歐陽詢從古到今是獨一份的,就是學他的,也還沒有一個學到家,更不用說超越。



總之,歐陽詢與顏柳並列,是因為他本身的分量,就楷書而論,除了顏柳,沒有比他更大的家,沒有和他不同而又能自成一家的人。進一步說,相比之下,趙孟頫雖然復古,也沒有他厚重,更不用說顏柳歐趙以外的人。

歐體美觀實用,並不意味著易學,相反,學歐是最難的,要麼學到工整嚴格的皮毛,要麼誤入歧途,以濃墨塗抹為能事。

顏真卿以前,學二王是正統,顏真卿以後,學顏是正統,所以有些人簡單否定歐陽詢,這也不奇怪。今人要做扳倒歐陽詢的文章,則務必慎重,因為古人比今人嚴謹,顏柳歐趙,已不是一個朝代,至於張懷瓘們的看法,可以視為一家之言。


大悔憶智冰


別的先不說,我就想問問如果不搜索一下的話,會有幾人認識《書斷》作者叫什麼?還有題主發的另外一本什麼書的作者叫什麼?更不用說這兩本書寫了些什麼了吧?

雖然我是“門外漢”,是對書法啥也不懂的菜鳥,但是依舊不能阻止我鄙視你們“書法界”動輒相輕的現象。

也看不懂那些“醜書”之類的東西,更理解不了它們“藝術價值”是個什麼玩意兒!

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字寫的別太難看了,所以選擇了學學書法而已,至於是歐體、顏體又或者是其他什麼的楷書我都不在乎。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評論家是什麼玩意?你的字都比不上歐,有什麼資格品論其字好壞,就是現在選秀節目在臺下給選手打分的導師也肯定是這個領域牛逼的人,不如選手還有什麼評判的價值,只能算觀眾一員,觀眾打分還要取大多數認可的呢!所以這個評論家的話可以忽略了,我雖然學得是柳體非歐體,但是覺得歐體也是古代楷體字中最優秀的字體之一,柳體也是借鑑歐體發展過來的,是經過上千年世代公認四大書法名家,歐顏柳趙,幾乎代表了後世所有文人學習書法除了二王的主流流派,其他人雖然也有寫的很好的,但是誰敢說沒借鑑過他們,不然你的字根本上不了檯面。



紫玄修行


歐陽詢在唐朝被評為二、三流書法家是時代的侷限。歷史上能在當代出名又能到後數代出名的鮮有人在,因為真正的高峰要由時間來檢驗,在文化歷史上是不是大師也需要回望才能看清。“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歐陽詢這個偉大的書法家未能在唐朝被認定,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當代人去評價當代人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很難已公允公平公正。歷來本朝的史官評價本朝人物都會有很大的侷限,會受到當時的政治主張、經濟發展、社會風尚、文化價值的因素影響而發生偏差。人們會跟著當時的權威名人專家起鬨,追逐時趨,人云亦云。藝術上也是一個道理。

有藝術天賦的人因為走在時代的前面,往往得不到時人的承認、肯定、稱讚、追隨,這幾乎是一個規律。盧梭被當時的藝術界稱為幼稚的藝術,被上流社會嘲笑。現在無人不知的天才梵高在世窮困潦倒,是死了以後人們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歐陽詢能評到二、三流書法家算是運氣不錯,王羲之王獻之沒有後來唐太宗的賞識,能有那麼大的名氣嗎?被譽為山水畫三百年來一人而已的黃賓虹在世之時也沒有名氣,當時比他有名氣的畫家多了去了,誰能想到如今他的畫能有那麼高的價值呢?



所以作為一個想真正成為書法家的人,就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你必須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鑽到藝術裡面去,認認真真的學習研究提高,不要受時風的影響,同時還要按古人說的“清心地”、“善讀書”、“卻早譽”、“親風雅”,這樣你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高培書畫琴


拿出1-2個不知所云的唐人評論就能定論歐陽詢的楷書不入流?二流?三流?先把自己評論家的王者地位確立了,再來扳歐陽詢撒。

後世公認的初唐四大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歐體字轉行書確實有難度但不代表轉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