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後,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五四”?

思響哥薦:

100年前,五四運動爆發了。在很多人眼中,它只是一段被留存的記憶,但作為彰顯民族精神的歷史運動,毫無疑問,它是激勵100年後的中國繼續奮勇前進的思想財富。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的最好方式,莫過於回顧歷史,從而激發我們更大作為的鬥志

今天,思響哥推薦閱讀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齊衛平一篇文章,與你一起重溫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更好地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一起來看!


來源 |《學術前沿》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

作者 |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齊衛平

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深遠影響”,“安排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目的是重溫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當下,深化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有助於我們激活歷史記憶,挖掘歷史資源,從而

為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增添不竭的動力

體現近代中國人民的

偉大覺醒


100年後,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五四”?

1840年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中國人民品嚐到民族恥辱的苦澀。從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始,各種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壓得中國人民喘不過氣來,山河破碎、經濟凋敝、生靈塗炭、國弱民窮,中國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之中。中國人民在屈辱中抗爭、在苦難中奮鬥、在危機中擔當,五四運動是表現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意志的標誌性事件。

沉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那個年代,國外稱中國是一頭“睡獅”,對中國人民來說,如何從睡夢中醒過來是個沉重的話題。近代中國人民不是一下子覺醒的,而是有一個由弱到強、由淺及深的過程。誠然,反侵略鬥爭中無論哪一種覺醒形式都表現了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英勇氣概,但表現形式不同,覺醒的表現在程度和意義上有所差別。

概括地說,五四運動之前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基本上還處於被動反抗、急促應對、行動自發、目標茫然的狀態,主要侷限於社會部分群體和少數仁人志士的範圍,形不成鬥爭合力,缺乏整體性的覺醒。一些先進中國人對這樣的局面深有感觸。孫中山先生曾形容中國猶如一盤散沙,沒有覺醒起來形成團結的力量。

五四運動的一個重要歷史意義是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整體性覺醒,這不僅表現在全國規模的範圍上,更表現在覺醒的形式上。五四運動表現的愛國主義不是被動地反抗,而是主動地抗爭,是為國家地位和民族尊嚴而戰,體現出近代國家和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

五四運動體現近代中國人民偉大覺醒表現在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組織化程度提高。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一次集體行動,參與其中的不僅有起著先鋒隊作用的青年知識分子,而且有極大熱情的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城市居民以及農民群眾。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鬥爭於北京發生,蔓延到全國各地,形成聲勢浩大的規模抗爭。這樣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如果缺少有序的組織引導是難以開展起來的。

北京學生五四示威遊行的消息傳到上海後,復旦學生舉行集會,決定組織上海學生聯合會,5月19日,該聯合會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各校派代表分赴外埠,聯絡全國學界,並在罷課後組織演講、散發傳單、調查日貨、組織義勇團等活動。各地報紙紛紛加入鬥爭的行列,發揮媒體輿情宣傳的作用,連續報道五四運動進展的消息。學界、商界、新聞出版界等團體通電全國,要求釋放學生,拒籤和約;組織遊行;抵制日貨。雖然五四運動不是在哪個領導機構或哪種政治力量主體的組織下開展起來的,但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

五四運動的社會動員組織性、抗爭行動組織性、方法步驟組織性等特點

五四運動體現近代中國人民偉大覺醒還表現在反帝反封建鬥爭具有徹底性。毛澤東指出:“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

五四運動使中國人民開始清醒地認識到了帝國主義的本質,打破了對外國侵略者的幻想,同時使中國人民進一步看清了封建統治階級成為帝國主義附庸的面目,開始認識到必須推翻他們的統治。認識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思想深化,是五四運動超越歷史的表徵,有了這個基礎,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迎來中國革命形態的

歷史轉型


100年後,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五四”?

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其歷史意義顯示的又一個向度。

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起中華民國。這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創造的偉大業績。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獲得新生,中華民族仍然沒有擺脫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桎梏。孫中山先生認識到革命尚未完成,要求同志仍須努力,一些激進民主主義者在實踐的反思中對曾經奉為法寶的西方近代民主主義思想產生了懷疑和動搖。

辛亥革命的夭折事實上宣告了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短命,它的內在邏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決定了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力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勝利的使命。撞上了牆、碰破了頭,就要尋覓新的路,中國革命形態轉型成為必然要求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五四運動迎來了時機,知識分子的思想變化印證了這個時機的到來。

五四運動前,思想處於激進狀態的知識分子儘管對“共和其名、專制其實”的中華民國強烈不滿,但還是束縛於仿效英美國家的目標

五四運動後,先進知識分子將目光轉向了俄國,走十月革命的路成為新的選擇。李大釗發表了多篇文章評論俄國十月革命,頌揚它是“新文明之創造,新生命之誕生”“開闢了人類新紀元”“實十九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變動之表徵”,揭示中國向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毛澤東與新民學會會員討論改造中國的出路問題時說,“至於方法,啟民主用俄式,我極贊成。因俄式系諸路皆走不通了新發明的一條路,只此方法較之別的改造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質為多”。這些歷史資料清晰反映了中國革命面臨形態轉型的思想動向,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難以再按照老的樣式進行下去了。

五四運動之所以成為新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分水嶺,是因為它顯示了革命形態轉型的徵兆。這場運動發生於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世界革命格局的新形勢下,發生於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新情況下

,這就使中國革命的屬性內涵、鬥爭特徵和發展趨向都發生了變化。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指出:“在五四運動以後,雖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繼續參加了革命,但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已經不是屬於中國資產階級,而是屬於中國無產階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徹底打擊帝國主義的,因此它不為帝國主義所容許,而為帝國主義所反對。但是它卻為社會主義所容許,而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國際無產階級所援助”,他強調“這是一個絕大的變化,這是自有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以來無可比擬的大變化”。近代中國革命這樣的變化從五四運動開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形態轉型顯示了五四運動特有的歷史意義。

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仍然以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為使命,但革命屬性和形態的變化使它能夠創造出與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天壤之別的歷史場景。五四運動揭開了新的歷史扉頁,深刻的社會變革使中國人民前進道路上的天塹變通途,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因為有了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其反帝反封建鬥爭取得徹底勝利才得到了保證。新民主主義革命從五四運動出發,打開了奪取全國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通道。

形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

思想契機

100年後,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五四”?

五四運動不僅在近代中國政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思潮的第一波轉向是擺脫封建傳統文化束縛,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

第二波轉向是用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思想替換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五四運動以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成為近代中國社會思潮第二波轉向的歷史標識。

馬克思主義早期傳入中國,有幾個特點。一是介紹雜亂零碎,大多是片言隻語,甚至斷章取義。二是流傳範圍窄小,僅限於知識界的少數人。三是獵奇性明顯,興趣集中在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經濟學、哲學和歷史學的某些具體觀點上。這樣的介紹沒有與中國社會變革的需要相聯繫,因此還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

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到中國,外部原因是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內部原因是中國社會自身的理論需要。中華民國初年混亂不堪的糟糕實踐,實際上宣告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破產。救國救民需要新的思想武器,變革中國產生了新的社會需要。五四運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構成近代中國思想嬗變的一個環節。

從19世紀末開始介紹,到五四運動後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登場中國的局面改變是因為這一新思想進入了中國社會需要的關切之中。如果說五四運動前的中國人介紹馬克思主義還只是把它作為新的學術觀點加以認知的話,那麼,五四運動後的中國知識分子則開始把它當作新的救國方案進行定位,從而使尋求先進理論指導的社會需要與救國救民道路探索的重新選擇掛上了鉤。當先進中國人從救國武器的角度發現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時,近代中國思想史就翻開了新的一頁。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製造了新的歷史鏡像。首先,馬克思主義得到系統的宣傳。1919年9月,《新青年》第6卷第5號出刊,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專號”,發表了7篇研究馬克思的文章,集中宣傳放大了傳播的社會效應。其次,馬克思主義成為流行社會的新思潮。“五四時代,大家爭著談社會主義”,“及‘五四’運動後,社會主義的學說盛極一時,很受一般青年學子的歡迎”,在“觸醒了空泛的民主主義的噩夢”後,“學生運動倏然一變而傾向於社會主義”。

再次,各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層出不窮。有研究者統計,五四時期各種宣傳新思想的刊物達1000餘種,龐大的媒體陣營客觀上為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最後,形成了一批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堅力量。在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影響下,許多人走上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他們不僅在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發揮了中堅力量的作用,而且成為一輩子奉獻共產主義事業的戰士。

從思想史的角度看,近代中國社會思潮第一波轉向沒有給中國帶來成功的希望,第二波轉向則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五四運動形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思想契機,使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從此與馬克思主義緊密相聯,中國人民正是因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先進的思想武器,才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中佔據了主動、把握了命運、贏得了勝利、走向了光明。

創造中國共產黨誕生的

社會條件


100年後,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五四”?

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一九二一年,五四運動之後,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橫空出世是五四運動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國內已經有許多政黨存在,形形色色的政黨以不同的面目活動在政治舞臺上。中華民國初年,一些人熱衷政黨政治的實踐,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政黨紛爭角逐出現的亂象景觀,給人們留下極壞的印象。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與之前的政黨相比,不僅是後來者,而且力量很單薄,又處於秘密狀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弱小稚嫩、毫不起眼的政黨,卻不斷髮展壯大、日益成熟,成為擔當革命重任、贏得人民擁護、引領中國發展的大黨。近代中國政黨興衰沉浮的邏輯,演繹了中國共產黨旺盛生命力的密鑰,五四運動創造的機遇助力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的誕生,一些新的歷史要素賦予中國共產黨特有的品質。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在各種政黨林立和各派政治力量博弈中脫穎而出?因為它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先進的政黨品質。這樣的品質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是階級基礎,二是思想基礎。中國工人階級代表的新社會力量和馬克思主義代表的新思想新理論,使中國共產黨一登臺亮相就具有與它之前的其他政黨根本不同的性質。

五四運動不是工人運動,但中國工人階級是在五四運動中成熟為一個覺悟了的自為階級;五四運動以中國人民的偉大覺醒形成思想解放的浪潮,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的廣泛傳播。這兩個層面上的發展使五四運動創造出“三個相結合”的歷史機遇:一是新的社會力量與先進思想相結合,二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三是知識分子與工農民眾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這“三個相結合”的產物。

新的社會力量與先進思想相結合,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建黨特徵。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的建黨性質。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建黨取向。“三個相結合”衍生的政黨先進稟性決定著中國共產黨擔當神聖使命的歷史品格。

五四運動體現的一些歷史要素,創造了孕育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社會政治生態

首先,五四運動彰顯的愛國主義,呼喚著誕生一個能夠領導人民徹底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政黨。新陳代謝的歷史規律決定著新型政黨取代舊式政黨,時代催生先進政黨,中國人民在五四運動中激發的愛國主義熱情,構成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重要政治生態。

其次,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成熟和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為相對應的政黨建立提供了孕育環境。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以工人為階級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的表現和作為,以創造歷史的主體力量得以顯示,營造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社會政治生態。

最後,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形成,改變了此前政黨運行的社會政治生態。五四運動促使許多先進知識分子從激進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新的宇宙觀幫助先進的中國人實現了建立政黨的動力變化。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組建的中國共產黨,完全擺脫了爭權奪利的官僚政治運行軌跡,確立了為民族解放、國家統一、人民幸福而奮鬥的政黨建設取向。

1921年是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告成立的歷史起點,1919年的五四運動則是中國共產黨孕育過程的歷史發端。

習近平總書記概括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時,突出了五四運動的發端意義。他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這個歷史敘事的表達,啟示我們應把五四運動納入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視野之中。“三大歷史性事件”由五四運動拉開帷幕,五四運動創造的社會條件,註定了中國共產黨將領導中國人民幹出和幹成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事業。

上文略有刪減

來源 | 學術前沿雜誌4月下

原標題 | 理解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四個向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